天门冬(别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味甘;苦;性寒,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小编整理出含有天门冬的处方共81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归芍天地煎处方天门冬 生地 当归 白芍药 丹皮 山栀
功能主治治房劳精竭,肾火刑金,咳嗽吐血者。
用法用量玄武胶收厚膏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2、玄参丸处方玄参 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口舌生疮,延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处方3、庆云散处方覆盆子 五味子各120克 天雄30克 石斛 白术各90克 桑寄生120克 天门冬270克 菟丝子120克 紫石英60克
功能主治治男子阳气不足,阳痿不育。(不孕)
用法用量上药为散。食后酒服3克,每日三次。素不耐寒者,去寄生,加细辛120克,阳气不虚而无子者,去石斛,加槟榔15枚。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4、当归补血汤处方当归 熟地黄各1.8克 川芎 牛膝 白芍药 炙草 白术 防风各1.5克 生地 天门冬各1.2克
功能主治主失血过多,睛珠疼痛,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酸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恶心不进饮食,加生姜。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5、保和汤处方知母 贝母 天门冬 麦门冬 款花各9克 天花粉 薏仁 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铃 紫菀 百合 桔梗各3克 阿胶 当归 地黄各12克 紫苏 薄荷各4克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证久嗽,肺燥成瘘者。血盛,加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根;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壳、枳实;热盛,加大黄、山栀、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风盛,加防风、荆芥、旋复、甘菊、细辛、香附子;寒盛,加人参、芍药、桂皮、麻黄、腊片;喘甚,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苏子、卜子、葶苈子。
用法用量用水7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加饴糖1匙入药汁内,食后服。可与保真汤相间服之。
备注《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中此方有杏仁、百部,无麦门冬。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6、天地煎处方天门冬(去心)60克 熟地黄(九蒸曝)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清火,养血润燥。治心血虚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成盐汤送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八
处方7、神奇散处方当归3克 川芎2.1克 白芍药(酒炒)3克 生地黄6克 陈皮2.4克 砂仁2.1克 半夏(姜制)2.4克 白茯苓3克 白术(土炒)香附(醋炒)各3克 枳实(炒)3克乌梅3个 藿香3克 赤茯苓3克 槟榔3克 木通3克 猪苓3克 黄芩(炒)3克 黄柏(酒炒)3克 知母(人乳拌,炒)3克赤芍药3克 天门冬(去心)3克 麦门冬(去心)3克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噎食翻胃,三阳枯竭,血虚有火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童便150毫升和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8、永寿丹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500克 熟干地黄120克 天门冬(去心)240克 白茯苓 何首乌 地骨皮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滋肾润肺。治虚损属于脾虚湿胜,又兼肺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粥饮汤送下。渐加至80丸。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9、定魄丸处方人参 琥珀 茯苓 远志 朱砂 菖蒲 天门冬 酸枣仁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皂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主小儿惊风已退,神魂胆志未定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灯心、薄荷煎汤化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处方10、全鹿丸处方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肚杂洗净人原汤熬膏,和药末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捣不成丸,加炼蜜)人参 白术(炒)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耆(蜜炙)天门冬 麦门冬 枸杞 杜仲(盐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药(炒)芡实(炒)菟丝(制)五味子 锁阳(酒拌蒸)肉苁蓉 破故纸(酒炒)巴戟肉 葫芦巴(酒拌蒸)川续断 覆盆子(酒拌蒸)楮实子(酒拌蒸)秋石 陈皮各500克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 青盐各250克
制法先精制诸药为末,和匀一处,候鹿膏制成,和捣为丸,梧桐子大。用黄绢作小袋五十条,每袋约盛500克药丸,透置透风处,阴雨天须用火烘之。
功能主治补血气,益精髓,壮筋骨。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精神虚惫,头眩耳鸣,面色萎黄,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阳痿精冷;妇人宫寒不孕,崩漏带下;老年阳衰,精髓空虚,步履不便,手足麻木,遗尿失禁。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腹及临卧时用姜汤、盐汤或白汤送下,冬月温酒亦可。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八
处方11、人参固本丸别名二黄丸(《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处方生地黄(洗)熟地黄(洗再蒸)天门冬(去皮)麦门冬(去心)各30克 人参15克(经验秘方、良方、寿亲养老新书各30克)。
制法上药五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生精固本,延年益寿。治血虚精亏。须发早白,颜貌衰老;或脾虚烦热,金水不足;或肺气燥热,作渴作嗽;或小便短赤,涩滞如淋,大便燥结等阴虚有火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用温酒或盐场送下。
摘录《简易方》引《叶氏录验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O)
处方12、肉苁蓉散处方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五味子22克 韭子30克(微炒)熟干地黄30克 蛇床子30克 续断22克 车前子22克 当归22克 天雄22克(炮裂,去皮、脐)桑螵蛸30克(微炒)天门冬45克(去心,焙)白石英30克(细研,水飞过)白龙骨22克 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晒干,别捣为末)磁石30克(煅,醋淬七遍,捣碎,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小便余沥,或黄或白,茎中疼痛,囊下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处方13、保真汤处方当归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白术 黄耆各9克 赤茯苓 白茯苓各4.5克 天门冬 麦门冬各6克 赤芍药 白芍药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柴胡 地骨皮各6克 甘草 陈皮 厚朴各4.5克
制法上二十味,研成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证骨蒸体虚。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萆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苦杖、木通、石韦、萹蓄;遗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牡蛎、浮麦、黄耆、麻黄根。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5个,莲心5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150毫升,一日三次。与保和汤间服。
备注原方中甘草、陈皮、厚朴无用量,现据《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补。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14、丹参饮子处方丹参 当归(酒洗)白术(炒)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4.5克 贝母 陈皮 知母 甘草各0.6克 石菖蒲3克 黄连(姜汁炒)1.5克 五味子9粒
功能主治养血清火,化痰安神。主用脑过度而致的健忘。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20毫升,加生姜1片,煎18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五十
处方15、人参平肺散处方桑白皮30克 知母21克 炙甘草30克 地骨皮各15克 五味子300个 茯苓 青皮 人参各12克 陈皮15克(去白)天门冬12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心火刑肺,传为肺痿接,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噫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30O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如热甚,加黄芩12克,紫苏叶、半夏(洗)各15克。
摘录《医学发明》
处方16、麻黄升麻汤处方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 当归3.5克 知母2.5克 黄芩2.5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药2克 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 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 干姜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17、熟干地黄丸别名滋阴地黄丸(《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人参6克 炙甘草 天门冬(汤洗,去心)地骨皮、五味子 枳壳(炒)黄连各9克 当归身(酒洗,焙干)黄芩各15克 生地黄(酒洗)23克 柴胡24克 熟干地黄30克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血凉血。治血弱阴虚,心火上攻,瞳子散大,视物则花,偏头肿闷。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用茶汤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8、补益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30~60克 五味子30克 鹿角屑30~60克(微炒)远志(去心)30克 桂心30克 巴戟30克 天门冬(去心,焙)45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石龙芮30克 肉苁蓉30~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虚劳精少,阳事衰弱。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处方19、益寿比天膏处方鹿茸 附子(去皮、脐)牛膝(去芦)虎胫骨(酥炙)蛇床子 菟丝子 川续断 远志肉 肉苁蓉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杏仁 生地 熟地 官桂 川楝子(去核)山茱萸(去核)巴戟(去心)破故纸 杜仲(去皮)木鳖子(去壳)肉豆蔻 紫梢花 谷精草 穿山甲 大麻子(去壳)各30克 甘草30克(净末,看众药焦枯方下)桑枝 槐枝 柳枝各21厘米
制法上药锉细,用真香油630毫升浸一昼夜,慢火熬至黑色;用飞过好黄丹240克、黄香120克入内,柳棍搅不住手;再下雄黄、倭硫、龙骨、赤石脂各60克,将铜匙挑药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又下母丁香、沉香、木香、乳香、没药、阳起石、煅蟾酥、哑芙蓉各6克,麝香3克为末,共搅入内;又下黄蜡15克。将膏贮瓷罐内,封口严密,入水中浸五日去火毒。
功能主治添精补髓,固精助阳,润滋皮肤,强壮筋骨。治下元虚冷,五劳七伤,半身不遂,脚膝酸麻,阳事不举,肾虚喘咳;妇人赤白带下,沙淋血崩。
用法用量每一个重21克,红绢摊开,贴脐上或两腰眼上。每一个贴六十日方换。其功不可尽述。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20、地黄饮子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处方21、换肌散处方白花蛇 黑乌蛇(各酒浸一宿)地龙(去土)蔓荆子 威灵仙 荆芥 甘菊花 沙苑蒺藜 苦参 紫参 沙参 甘草(炙)不灰木 木贼 九节菖蒲 天门冬 赤芍药 定风草 何首乌 胡麻子(炒黄)木鳖子 草乌(去皮)苍术 川芎各90克 天麻60克 细辛 当归 白芷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八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麻风年久不愈,以至眉毛堕落,鼻梁崩塌,额颅肿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温酒调下,食后。酒多为妙,服至逾月,取效如神。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22、清白散处方桑白皮(蜜炒)地骨皮各9克 甘草3克 贝母6克 寒水石(煅)9克 天花粉 酒芩 天门冬各4.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热痰火上壅,耳出白脓;兼治咳嗽。
用法用量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23、天门冬饮处方天门冬 紫菀茸 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3克 五味子 桔梗(去芦)各1.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外感风寒,咳嗽不已,谓之子嗽。
用法用量上药细切,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嗽血者,加阿胶1.5克;大便涩者,加葶苈子1.5克。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
处方24、天门冬丸处方天门冬30克(去心,焙)牛膝30克(去苗)麦门冬6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紫菀22.5克(洗,去苗)黄耆30克(锉)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茯苓30克 鳖甲60克(涂酥,炙令黄,去裙襕)薯蓣30克 五味子30克 石斛30克(去根,锉)枸杞30克 熟干地黄60克 沉香30克 诃黎勒皮30克 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干)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劳痰嗽,气促,下焦虚损,上焦烦热,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枣汤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鲤鱼、苋菜。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25、坎离既济丸处方熟地黄(酒蒸,姜汁浸,焙)120克 生地黄(酒浸)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山茱萸(酒蒸,去核)山药 甘枸杞 肉苁蓉(酒洗,蒸)黄柏(去皮,酒炒)知母(酒炒)当归(酒洗)白芍药(酒炒)各60克 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各45克 泽泻 五味子 拣参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虚损证属肾阴不足,心火亢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黄酒送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26、三才封髓丹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 人参(去芦)各15克 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 甘草 22.5克(炙)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苁蓉15克切作片子,酒300毫升,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送下前丸子,空腹时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七
处方27、大造丸处方紫河车1具(男用女胎,女用男胎,初生者,米泔洗净,新瓦焙于研末,或以谈酒蒸熟。捣晒研末,气力尤全,且无火毒)败龟版(年久者,童便浸三日,酥炙黄,或以童便浸过,石上磨净,蒸熟晒研,尤妙)60克 黄柏(去皮,盐酒浸,炒)45克 杜仲(去皮,酥炙)45克 牛膝(去苗,酒浸,晒)36克 肥生地黄75克(入砂仁18克,白茯苓60克,绢袋盛、入瓦罐,酒煮七次,去茯苓、砂仁不用,杵地黄为膏,听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各36克
制法上药各不犯铁器,为末,同地黄膏入酒,米糊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益肺肾。主虚损劳伤,肺肾阴虚,精血不足,咳嗽少痰,潮热盗汗,夜梦遗精,形体消瘦;老年气血衰少,精血不足,腰膝酸软,步履不便,小儿发育不良,筋骨软弱;以及久病虚损,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冬月酒下。五月加五味子21克。女人去龟版,加当归60克,以乳煮糊为丸;男子遗精,女子带下,并加牡蛎粉30克。
摘录《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引《诸征辨疑》
处方28、解腥丹处方甘草6克 桔梗6克 麦冬15克 桑白皮9克 枯芩3克 天门冬9克 生地9克 贝母1.5克 丹皮9克
功能主治清心泻肺,利咽解腥。治心火熏肺,咽喉腥臭而痛,唾涕稠粘,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三剂而痛止,再服四剂而臭除。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29、门冬清肺汤处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知母 贝母 桔梗 款冬花 甘草 牛蒡子 杏仁(去皮、尖,研)马兜铃 桑白皮 地骨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治麻疹退后,热毒乘肺,咳甚气喘,连声不住,甚至饮食汤水俱呛出者。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30、夜光丸别名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卷七)。
处方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生地黄 熟地黄 新罗参(去芦)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各30克 枸杞子(拣净)牛膝(酒浸,另捣)金钗石斛(酒浸,焙干,另捣)草决明(炒)杏仁(去皮、尖,炒)甘菊(拣净)菟丝子(酒浸,焙干,另捣)羚羊角(镑)各23克 肉苁蓉(酒浸,焙干,另捣)五味子(炒)防风 甘草(炙赤色,锉)沙苑蒺藜(炒)黄连(去须)枳壳(去瓤,面炒)川芎 生乌犀(镑)青葙子各15克
制法上药除另捣外,均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平肝,清热明目。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内障目暗,瞳神散大,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三
处方31、三才丸别名三才丹(《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人参 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之咳嗽。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32、人参黄耆散处方人参(去芦)3O克 秦艽 茯苓各60克 知母75克 桑白皮45克 桔梗30克 紫菀45克 柴胡75克 黄耆105克 地骨皮60克 生地黄60克 半夏(汤泡七次)赤芍药各45克 天门冬(去心)90克 鳖甲90克(酥炙、去裙襕)炙甘草45克
制法上十六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悸潮热,盗汗食少,咳嗽脓血,胸胁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33、还少乳乌丸处方何首乌60克 枸杞子30克 牛膝30克(酒浸)茯苓30克 黄精30克 甘桑椹30克 天门冬(去心)30克 麦门冬(去心)30克 生地黄120克(酒浸,晒干)熟地黄30克(酒浸)
制法上各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精养血,益智安神,增液润燥。治中老年人精血亏虚,津液不足,须发早白,精神衰减,形体消瘦,肌肤枯燥。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用温水或盐汤送下,日进三次。
注意阳虚内寒和脾胃虚弱者忌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34、巨胜子丸处方巨胜子 柏子仁 生地黄 熟地黄 酸枣仁 人参 茯苓 山药 楮实 莲肉 续断 五味子 牛膝 何首乌 枸杞子 肉苁蓉 破故纸 巴戟 天门冬 覆盆子 菟丝子 芡实 鹿茸各30克 胡桃10个(去皮,另研)
制法上为细末。春、夏炼蜜为丸,秋、冬煮枣肉去核研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劳损,虚烦少寐,头昏腰痛,阳事不兴,心悸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酒或盐汤空腹送下。
摘录《杏苑生春》卷五
处方35、滋血润喉汤处方天门冬 生地黄各3克 麦门冬 当归各2.4克 知母2.4克 青黛1.5克 山栀仁(炒)牛膝各1.5克 片黄芩2.1克 贝母1.8克 桔梗1.8克
功能主治治咯血,血在咽下,咯吐不出,甚则咯即有血者。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人生姜汁、童便,水煎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五
处方36、天门冬煎处方天门冬(去心)60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芦头)紫菀(去土)白前各30克(六味为细末)生地黄汁300毫升 杏仁30克(去皮、尖,研如膏)白蜜300毫升
制法上药前六味为细末,将地黄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搜和为丸。
功能主治治肺脏风壅,咳嗽稠痰,咽膈气塞,头目不清。
用法用量每两作20丸。食后每服1丸,细嚼,温热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37、天门冬散处方天门冬(去心)桑白皮(锉)赤茯苓 柴胡(去苗)百合 紫菀(洗,去苗、土)兰叶 甘草(炙微赤,锉)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少许,用水150毫升,煎取75毫升,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38、巨胜子丸处方熟地黄120克 生地黄 首乌 牛膝(酒浸)天门冬(去心)枸杞 苁蓉 菟丝 巨胜子 茯苓 柏子仁 天雄(炮)酸枣仁 破故纸(炒)巴戟(去心)五味子 覆盆子 山药 楮实 续断各30克 韭子 鸡头实 川椒 莲蕊 胡芦巴各15克 木香7.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虚损。主右尺命脉虚微欲脱,阳痿不举,阳脱之证。
用法用量每次6~9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9、还元秋石乳酥丸别名还元秋石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秋石240克 白茯苓500克 天门冬 麦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 人参 地骨皮 人乳粉各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心肾,滋养精血。治心肾两亏,精血不足,须发早白,未老先衰,健忘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白汤或酒送下。
注意脾胃虚弱,阳虚内寒,痰湿内盛者忌服。
摘录《万氏家抄》卷四
处方40、既济丹处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焙干)泽泻 桑螵蛸(蜜炙)海螵蛸(蜜炙)牡蛎(煅)龙骨黄连(去须)远志(去心)鸡膍胵(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肾清心,涩精止遗。治肾虚水火不济,白浊遗精,腰脚无力,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灯心、枣汤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卫生家宝方》
处方41、清咽养荣汤处方西洋参 大生地 抱木茯神 大麦冬 大白芍 嘉定花粉 天门冬 拣玄参 肥知母 炙甘草
功能主治润肺清咽。治疫喉痧,舌绛无津,夜寐不安,筋惕肉瞤,脉数。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40毫升,对蔗浆100毫升,温服。余毒仍盛者,加乌犀角。
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处方42、保肺饮处方知母 天门冬 五味子 川贝母 杏仁各3克 天花粉 麦门冬 紫菀茸 款冬花 百合 桔梗 苏子 阿胶各2.5克
功能主治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气喘急,口干喉哑,痰中带血丝,或咯出鲜血,或痰如灰色,将成肺痿。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43、镇阳丸处方熟地240克 生地 茯苓 麦冬 山药 地骨皮 沙参各120克 牛膝 天门冬 车前子各60克 玄参240克
制法上药各研为末,和匀,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肾降火。治男子泄精甚热,子宫不受,不能生育者。(不孕)
用法用量每日用白滚水送下15克。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44、瑞莲丸别名金莲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白茯苓(去皮)石莲肉(炒,去心)龙骨(生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远志(洗,去心,甘草水煎)柏子仁(炒,别研)紫石英(火煅七次,研令极细)当归(去芦,酒漫)酸枣仁(炒,去壳)龙齿各3Q克 乳香15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养心,益肾化瘀。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用法用量每腹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枣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5、蕤仁丸处方蕤仁90克 车前子 黄连(去须)各60克 麦门冬(去心,焙)23克 青葙子(汤浸)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生地黄 羚羊角末 防风(去叉)各45克 人参 天门冬(焙,去心)丹砂 升麻 苦参(炒)地肤子 菊花 玄参(炒)羌活(去芦)决明子(炒)地骨皮 甘草(炙)各38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内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煎百合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
处方46、美容煎处方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主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摘录刘结安方
处方47、加减固本丸处方丹参 天门冬 熟地 人参 远志 朱砂 石菖蒲各15克 麦门冬 白茯苓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神益志。治中风后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腹时用滚汤化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8、平补镇心丹别名镇心丹(《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处方酸枣仁7.5克(去皮,隔纸炒)车前子(去土,碾破)白茯苓(去皮)五味子(去枝、梗)肉桂(去粗皮,不见火)麦门冬(去心)茯神(去皮)各37.5克 天门冬(去心)龙齿 熟地黄(洗,酒蒸)山药(姜汁制)各45克 人参15克(去芦)朱砂15克(细研为衣)远志(去心)甘草(炙)各4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镇心安神。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异梦,忪悸烦郁,及肾气伤败,血少气多,四肢倦怠,足胫酸疼,睡卧不稳,梦寐遗精,时有白浊,渐至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或温酒送下,渐加至50丸。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49、龙胆泻肝汤别名龙胆汤(《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15克 五味子10个
功能主治治胆气上溢,致成胆瘅,口中常苦;肝胆湿热,小便赤涩,或寒热胁胀。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50、参苓饮子处方麦门冬 五味子 白芍药 熟地黄 黄耆各90克 白茯苓8克 天门冬 人参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生津增液,养胃进食。主消渴,口干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乌梅1个,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51、久嗽噙化丸处方真龙脑薄荷叶105克 百部<酒浸,去心)105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天门冬(去心)60克 桑白皮(蜜炙)90克 枇把叶(蜜炙)90克 贝母(去心)60克 桔梗(米泔浸,蒸,去芦)30克 甘草(蜜炙)21克 天花粉60克 玄参30克 北五味(蜜炙)30克 款冬花60克 紫菀24克 真柿霜60克 橘红30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嗽。
用法用量不时噙化,临卧更佳。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52、降心丹处方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干)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90克 茯苓(去皮)人参 远志(甘草煮,去芦、骨)茯神 山药各60克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朱砂(研、飞)各15克 当归(去芦,洗,焙)9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足,体热盗汗,健忘遗精,及服热药过多,上盛下虚,气血不降,小便赤白稠浊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人参汤吞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53、明目壮水丸处方拣人参30克 当归(酒洗)30克 熟地黄(酒蒸)60克 生地黄(酒洗)60克 天门冬(去心)60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石枣(酒蒸,去核)60克 枸杞子(酒洗)48克 五味子30克 菟丝子(酒制)30克 白茯神(去皮、木)60克 干山药30克 川牛膝(去芦,酒洗)39克 柏子仁(去壳,炒)30克 泽泻30克 牡丹皮(酒洗)30克 家菊花(去梗)90克 黄柏45克 (乳汁拌匀,炒)知母75克(乳汁拌匀,晒干,炒)白豆蔻(去壳净)9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滋肝,养血明目。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常见黑花,多有冷泪。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莱菔。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54、二冬膏处方天门冬(去心)500克 麦门冬(去心)500克
制法上药入砂锅内,水煎取汁,再将滓水煎,以无珠为度,入蜜熬稠成膏。
功能主治清心润肺,降火消痰。主虚劳阴虚火旺,咳嗽有痰,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每次空腹用开水冲服10~20毫升。
摘录《摄生秘剖》卷四
处方55、菖蒲丸处方石菖蒲6克 丹参6克 人参(切,去顶,焙)15克 赤石脂9克 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
制法上同为细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或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
用法用量每次用温水下5~20丸,日服三至四次。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56、遇仙补寿丹处方蝙蝠10个(捣烂,晒干)紫黑桑椹2.4升(取汁,滓晒干)杜仲 童子发各180克 天门冬90克 黄精(蜜蒸,晒九次)何首乌 熟地 川椒各120克 枸杞 当归各60克(为末)旱莲草 秋石丹 玄胡索各120克(为末,用桑椹汁拌三味,晒蒸三次,酒煮)
制法上研为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填精,益血驻颜。治年老体弱,诸般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多少,随便饮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7、天门冬丸处方天门冬45克(去心,焙)大麻仁30克(锉,研如膏)桔梗30克(去芦头)川升麻15克 贝母22.5克(煨令微黄)五味子22.5克 款冬花22.5克 紫菀22.5克(洗,去苗、土)麻黄15克(去根、节)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5克(炙微赤,锉)紫苏子15克 诃黎勒皮22.5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妙微黄)厚朴22.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止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成五色,喘息渐急,食少赢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蜜水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处方58、六成汤处方当归4.5克 白芍3克 地黄15克 天门冬3克 肉苁蓉9克 麦门冬3克
功能主治治温疫愈后,阴亏血虚,大便数日不行,别无他症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疫论》卷一
处方59、清金润燥天门冬丸处方天门冬(去心,焙)45克 百合 前胡 贝母(煨)半夏(汤洗去滑)桔梗 桑白皮 防己 紫菀 赤茯苓 生地黄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如膏)各22.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治肺脏壅热,咳嗽痰稠。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生姜汤下,日三服。
摘录《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60、镇心丹处方熟地黄 远志 茯苓 柏子仁 白术各45克 人参 菖蒲 麦门冬 酸枣仁 术通 百部 贝母 茯神 甘草 朱砂 天门冬 赤石脂心 防风 桂各30克 枣肉12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忧思过度,心气不足,怔忡恍惚,恐怯惊怖,头昏目眩;虚劳骨蒸,夜梦遗精,肌瘦色黄,食少倦怠,盗汗,大怒小恐所伤,吐血失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人参汤下;如血气虚弱,食少不眠,煎酸枣仁汤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