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鹤消癜汤

医药知识2023-02-09 03:08:49百科知识库

陆鹤消癜汤

陆鹤消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

陆鹤消癜汤的基本资料

陆鹤消癜汤(杨进方)

处方制商陆20克(先煎),仙鹤草30克,生地榆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萸肉10克,丹参10克,黄芪15克,首乌15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止血生血。主气阴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陆鹤消癜汤相关中药材

1、仙鹤草

别名鹤草芽,龙牙草,施州龙牙草,瓜香草,黄龙尾,铁胡蜂,金顶龙芽,老鹳嘴,子母草,毛脚茵,黄龙牙,草龙牙,地椒,黄花草,蛇疙瘩,龙头草,寸八节,过路黄,毛脚鸡,杰里花,线麻子花,脱力草,刀口药,大毛药,地仙草,蛇倒退,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泻痢草,黄花仔,异风颈草,子不离母,父子草,毛鸡草,群兰败毒草,狼牙草,止血草黄龙牙,龙芽草,金顶龙牙。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夏、秋间,在枝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全草,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广东、河北、山东、湖南、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基部木质化,淡棕褐色至紫红色,径4~6毫米,光滑无毛,茎节明显,上疏下密,有时有残存托叶;上部茎绿褐色,或淡黄棕色,被白色柔毛,叶灰绿色,皱缩卷曲。偶见花枝或果枝。气微,味微苦涩。以梗紫红色、枝嫩、叶完整者为佳。

功能主治止血,健胃。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①《履巉岩本草》:“叶:治疮癣”②《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③《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④《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⑤《植物名实图考》:“治风痰腰痛”⑥《伪药条辨》:“治瘰疬”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适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肝脓疡等症”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钝齿龙芽草(东北)、绒毛龙芽草、疏毛龙芽草、朝鲜龙芽草(东北)、多齿龙芽草(东北大兴安岭)、亚洲龙芽草(又名新疆龙芽草)等亦同等人药。

2、白术

别名山蓟,杨抱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山蓟,杨枹蓟,于术,冬术,浙术,种术。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生境分布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野于术是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於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於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於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④《唐本草》:“利小便”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3、丹参

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亦参,木羊乳,紫党参,烧酒壶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自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均可采收,以11月上旬采挖最宜。将根挖出,除去泥土、根须,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阳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广西等地。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顶部常有茎基残余,根茎上生1至多数细长的榀。根略呈长圆柱形,微弯曲,有时分支,其上生多数细须根,根长约10~25厘米,直径约0.8~1.5厘米,支根长约5~8厘米,直径约2~5毫米,表面棕红色至砖红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或栓皮,多呈鳞片状剥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带角质或纤维性,皮部色较深,呈紫黑色或砖红色,木部维管束灰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气弱,味甘微苦。以条粗、内紫黑色,有菊花状白点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症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备注此外,尚有下列几种植物的根,有些地区亦作丹参使用:①甘肃丹参,根呈圆锥形。叶多基生或生于茎的下部,十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使用于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西藏。②褐毛丹参,叶背面密生褐色柔毛。使用于甘肃、宁夏、青海、云南。③滇丹参,根肉质,肥厚,纺锤形,数个簇生。叶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单叶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微心形,两面多皱纹及微柔毛,边缘有圆齿;羽状复叶有小叶3~5。轮伞花序有花4~6,于茎顶排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冠青紫色。使用于云南地区。

4、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5、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黄瓜香,玉札,山枣子,酸赭,豚榆系,白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来源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岸边。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此外,甘肃、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吉林、辽宁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圆柱形,梢弯曲,长约8~13厘米,径约0.5~2厘米。外皮暗紫红色或棕黑色,有纵皱及横向裂纹,顶端有时具环纹。少数有圆柱状根茎,多数仅留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残淡黄色,有排成环状的小白点。气无,味微苦涩。以条粗、质坚。断面粉红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①《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②《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③《药性论》:“止血痢蚀脓”④《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⑤《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⑥《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⑦李杲:治胆气不足。⑧《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⑨《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⑩《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⑾《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⑿《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备注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小白花地榆(东北、内蒙古)、细叶地榆(东北)、大花地榆(内蒙古)、长叶地榆(东北、内蒙古)等,亦同等入药。

6、商陆

别名荡根,夜呼,当陆,白昌,章柳根,见肿消,山萝卜,水萝卜,白母鸡,长不老,湿萝卜,狗头三七,抓消肿,牛萝卜,春牛头,下山虎,牛大黄,野萝卜,马尾,章陆,金七娘,猪母耳,金鸡母,地萝卜,土母鸡,土冬瓜,娃娃头,花商陆,抱母鸡,章柳,莪羊菜。

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秋、冬或春季均可采收。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块,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多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的地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横切片弯曲不平,边缘皱缩,直径约2.5~6厘米,厚约4~9毫米,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具多数同心环状突起。纵切片卷曲,长约4.5~10厘米,宽约1.5~3厘米,表面凸凹不平,木质部成多数突起的纵条纹,质坚,不易折断。气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之麻舌。以片大色白、有粉性、两面环纹显明者为佳。

功能主治通二便,泻水,散结。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①《本经》:“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②《别录》:“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③《药性论》:“能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肿处外薄之瘥”④《日华子本草》:“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熁肿毒,敷恶疮”⑤《医林纂要》:“磨涂疮癣,杀虫”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黄疸”

备注广东地区曾用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作商陆(草药名樟柳头)。参见“樟柳头”条。现在治癌方中,常用商陆。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7、黄芪

别名绵黄芪,绵芪,绵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性状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8、党参

别名东党,台党,潞党,口党,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饱满柔软,然后再晒再搓,反复3~4次,最后晒干即成。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性状党参药材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①西党 根部类圆柱形,末端较细,长8~20厘米,直径约5~13毫米。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的茎痕,俗称“狮子盘头”,每个茎痕呈凹下点状。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沟,近根头处有紧密的环状皱纹,逐渐稀疏约占全体之半。皮孔横长、明显,略突出,长约0.3~0.8厘米。支根脱落处常见黑褐色胶状物,系内部乳汁溢出干燥所成。质稍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气特殊,味微甜。以根条肥大、粗实、皮紧、横纹多、味甜者为佳。主产陕西、甘肃。②东党 根类圆柱形,常分歧。长12~25厘米,直径约5~22毫米。根头大而明显,根外皮黄色及灰黄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皮孔短而突出,呈点状突起。质疏松,易折断。断面皮部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占本部之1/3,皮部有横向裂隙,木部射线亦成裂隙。以根条肥大、外皮黄色、皮紧肉实、皱纹多者为佳。主产东北等地。③潞党 根类扁圆柱形,单一,长约8~22厘米,直径约7~10毫米,亦有较长大者。根头部无明显“狮子盘头”。根表面浅灰棕色,有深而不规则的纵皱沟,近根头处有较稀横纹。质较轻,易折断,断面不规则。气微,无香气,味甜。以独支不分叉、色白、肥壮粗长者为佳。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①《本经逢原》:“清肺”②《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③《纲目拾遗》:“治肺虚,益肺气”④《科学的民间药草》:“补血剂。适用于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腺病,佝偻病”⑤《中药材手册》:“治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备注同属植物川党参的根,亦同等使用,商品称“川党”。根类圆柱形,末端稍细,很少有分歧,长约15~35厘米,直径约5~25毫米。根头部呈“狮子盘头”状。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纵皱沟,遍体或只顶端有较稀的横纹。支根脱落处有溢出乳汁而凝成的黑褐色类胶状物。质较坚实,易折断,断面裂隙少,木部黄色,其外围有一圈浅棕色环。皮部淡黄色。气香味甜。产四川、湖北等地。此外,同属植物中供党参药用的尚有: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等。

9、玄参

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玄台,逐马,馥草,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生境分布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备注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鲁王酒
2023-02-09
鲁公酿酒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