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志远来了个一概拒绝,可有个电话他却无法拒绝,找他的人是王静茹,过去黑山子乡乡长胡爱民的妻子,胡爱民在春阳抗洪时为了营救殷庄小学的学生光荣牺牲,留下了孤儿寡母,王静茹也是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来求李三的,自从丈夫死后小儿子胡远舰的学习就每况愈下,她想给儿子换个环境。
2、我就是因为相信你才会把药厂交给你管理,可你倒好,药厂在你的手上非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每况愈下,你当初是怎么答应我的?
3、顾明健走出办公楼,就看到柳广阳朝他走了过来,柳广阳是柳延的哥哥,在妹妹的推荐下担任了药厂经营厂长,自从他来到药厂之后,药厂的经营可谓是每况愈下,中层管理人员的集体出走和他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4、曹向东问得还算客气,其实他心里明白,滨海连年赤字,这两年更是每况愈下。
5、最近安家遇到了不少麻烦事,不仅仅是在台湾,在香港世纪安泰的经营也每况愈下,现在更有香港警方对安家步步紧盯。
6、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镇糖果饼干厂每况愈下了,生产的糖果和饼干越来越没人吃了。
7、而财政状况每况愈下,狄兰不仅无法支付所得税,连日常开销都人不敷出。
8、成语每况愈下源自《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9、去往小木桥的时候,晋老师给蕴友和陆玲讲述了“每况愈下”的历史典故
10、农民因受到苛重的地租和各种捐税的剥削纷纷趋向破产,工人的生活每况愈下。
11、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日本军阀开始走向下坡路,战事每况愈下了。
12、不幸的是,父亲在他服刑期间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因癌症过世。
13、入宫不久,董鄂妃生皇四子荣亲王,不久爱子病逝,董鄂妃十分伤心悲痛,身体每况愈下。
14、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见郭沫若《论曹植》。
15、旭峰正偷偷地在看小故事《月照东墙》,穿着一条蓝绿色铅笔裤的怡乒老师猛然间走了过来,要他用“每况愈下”造句,把他吓得忘了自己的名字。
16、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的商舟听刚来中国的留学生Page说,使用成语“每况愈下”造句是件极其不好玩的事。
17、尤其现在,工厂效益每况愈下,有能力的人都自己出去单干了,而他还在流水线上混着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这样的男人,没前途的。
18、退休以后,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尽管他注意节俭,但是,要养活家里上百口人,而且客人络绎不绝,来访者免不了要在这里吃喝,使得他入不敷出。
19、在被放逐期间,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于在1821年5月5日走完了其人生的历程。
20、的确,老辈一天少似一天,人才好像每况愈下,‘不须上溯康乾世,回首同光已惘然!’
21、随着战争接近尾声,罗斯福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1945年4月12日,在在佐治亚州沃姆斯普林斯,罗斯福因脑出血与世长辞。
22、这一举措非但没能去改变中国业已普遍存在教育不平等,反而会使这一不平等变本加厉,每况愈下。
23、埃及在革命前夕的确总体每况愈下,但是近年的经济改革还是带来少许的经济增长。
24、生活过于清贫,晨的身体每况愈下,到2007年初,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
25、事实证明,开放贸易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而总体而言设立贸易壁垒则使人民与国家每况愈下。
26、由于对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健康状况的疑虑挥之不去,加上其国内经济每况愈下,动荡的朝鲜局势可能是本地区一个意义深远的不稳定因素。
27、由于这几年商场的盲目建设,市场需求的逐年萎缩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如今国内整个零售行业可以说是今非昔比,每况愈下。
28、我注意到自我们进入成年期,我们街区的环境每况愈下。
29、对于这些更需要老师指导的学生来说,网络课程会使我们这个原本就教育缺失的社会变得每况愈下。
30、因为每一个经济学家--甚至主流经济学家--都知道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形势每况愈下。
31、然而,如果中国继续埋头崛起,而不充分支持旨在造福全人类的全球体系,那么这个体系的许多方面会面临崩溃,我们的将全都每况愈下。
32、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质量和水质都很糟糕,不同的区域要么有些许细微的好转,要么维持原状,有的地方甚至每况愈下。
33、现有数百万埃塞俄比亚人的健康状况正在每况愈下,国际社会必须行动起来,为该国政府提供支持,以减轻这一可怕的苦难。
34、此后,他又必须同时应对每况愈下的经济前景以及令他颜面扫地的民意下跌。
35、他还说,巴基斯坦境内与阿富汗交界地带那些部落之间的停火,是造成阿富汗安全局势每况愈下的一个原因。
36、我们在家中和办公室所吸进的空气品质其实是每况愈下。
37、那完全无助于提高民众对华尔街的信心,投资者担忧金融危机每况愈下而争相抛售股票·
38、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他工作不止,并说“我不得不放弃观察的时候,我也就完了。”
39、刚娶春燕不久,曾国藩也曾想过晚年得子的事,后来见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春燕也多时没怀上,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40、李鸿章在天津期间,亲眼看见恩师在清议的指责、津民的愤恨和内心的疚愧交织下,如处水火,如坐针毡的艰难处境,望着恩师每况愈下的病躯,他已预感到恩师来日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