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朱光潜谈美读后感(1813字)、《神奇的收费亭》读后感(1849字)、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811字)、成功教育读后感(1760字)、《枫林渡》读后感(1771字)等1800字左右的高三读书笔记5篇,供您参阅。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_1800字
看完朱光潜的《谈美》,感觉好像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谈话,翻看了塞涅卡的书信,阅读了蒙田的随笔,一些众人皆知的道理和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用来阐明自己的理论。深入浅出,微言大义。一滴水虽小,却能从中看见七彩的阳光;一片枯叶的飘落虽不起眼,却能预示着秋的来临;眼睛在整个身体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你仔细观察它,却能洞悉人心;脉搏的跳动经常让人意识不到,但医生认真感受它,则可以了解你的身体状况。理论希望为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它是抽象的,但它却来源于无数的具体现象。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现象太多了,心中的误解也太多了,而这本书,正是一位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朋友。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本有歧义的书,书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真”的领域有逻辑学来研究,“善”的领域有伦理学来研究,“感性”的领域则有美学来研究。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是怎样的?一连串的问题等待着美学去回答。开卷有益,作善至祥。读完《谈美》,确实对美学有了一点体味。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记得好像是2000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有这样一个辩题: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当时场上双方唇枪舌剑,说得天花乱坠,把我弄得一头雾水。说它是客观存在,有些大家看起来很难看人的,在艺术家那里也许就是美人,这显然是人主观意愿的作用;说它是主观感受,倒也不完全是,毕竟美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纯主观的。
世界,远远不止于地球这颗行星,远远不止于我们整个物理性的宇宙。世界物理性地和逻辑性地从人身体的现在条件出发向外伸展。它从我们的位置、时间和方式出发向外伸展——在所有的空间、时间和逻辑方向上。世界太大了,无限的大,我们则太渺校还是禅者说的好: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读完最后一节,心里觉得很震撼。“人生的艺术化”,可以说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这是一个十分诗意的令人神往的境界。“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是不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有人能把它雕刻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任何理论和学说,都来源于对于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但却又经常给人感觉远离生活之感。想起孔子曾和曾点、季路、冉有、公西赤坐在一起,听他们的政治理想。四人说完后,孔子最终赞赏曾点的意思。曾点希望自己能够陶醉在礼乐教化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景象之中,使礼乐教化真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里。朱光潜似乎也有同样的意思,美是艺术的,它就在生活中。我们艺术的生活,让美渗透在生活中,使生活即是艺术,即是美。这是何等美丽的境界埃
看完这一节,又想起叔本华的一段话:“事实上当我们正在进行某项伟大事业或创造某件不朽作品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本身。我们每日辛勤劳作,考虑的只是达到眼前的目标,完成当下的计划。然而,只有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个联系着的整体时,我们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展现其真实面貌。我们也才能明白,在形形色色的情境中,仿佛是某种幸福的灵感引导着我们在千百条趋向毁灭的道路中,选择那唯一真实的途径。”日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是特殊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它。人生也是如此,你觉得它是一本日历,每天撕掉一页就少一页,那你的人生就是麻木的、情趣干枯的。你觉得它是一本日记,每天记录一些故事就会使你的生命丰富一些,那你的人生就是积极的、情趣丰富的。在这个世界上,青史留名、活得轰轰烈烈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过都是些平凡人,但我们要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我们是平凡人,但我们要做有情趣的平凡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中国的民乐其实很美,宁静、淳朴且毫无功利性,但是我们的心太浮躁了,听不下去这些“土气”的东西。但是,在伤心的时候偶然听到《二泉映月》,在高兴的时候凑巧听到《金蛇狂午》,也会怦然心动,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闻得到,因为白天的人心太浮躁。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多了,每天从旁边经过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其实只要稍作停留,会发现草地里的野花和蒲公英很美,在其间蹦蹦跳跳的喜鹊和麻雀也很可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少的只是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还是那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成语不能自拔: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如:《宋书·刘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又如:其既入世也,又复受此感染焉。虽有贤智,亦不能自拔。——清·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
《神奇的收费亭》读后感_1800字
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重要的部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觉得生活慢慢的会变得有些乏味,但是,童话就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重现有趣的童年,让我们深受反思。《神奇的收费亭》就是这样一本童话,这一本看过后,会让我们重新思考、重新体会这个世界的一本童话。米洛,一个放学的时候想上学,上学的时侯想放学的孩子,他感觉生活十分无聊。一个乏味的下午,米洛在房间里发现了有一个神奇的收费亭,于是,他开始了一次惊险刺激的奇妙旅行。这是一段精彩的历险,一路上,米洛曾身陷懒散国、误入结论岛,还在词语国锒铛入狱。但是,他在好伙伴闹钟狗和骗人虫的帮助下,一次次化险为夷,还邂逅色彩大师、“哪个”婆婆、向下长男孩、噪音医生等有趣的朋友。最后,米洛英勇解救音韵公主和理性公主后,又一次踏上了既刺激有危险的旅程。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旅程,我想我会用“五彩缤纷”这个词。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像米洛那样,有一段这样奇妙的经历,但生活其实就是奇妙的旅程。世界上有无数稀奇有趣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只要细心聆听,仔细观察,每件东西都有不少的趣味。我非常喜欢公主们说的一句话:“我们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有目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有所帮助。每当你学会一点新的知识,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富有一点。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真正原因吧。我们今天学会的东西,很可能在明天就能帮助我们发现更多惊人的秘密。”和信里的一句话:“当然,你还有许多地方要去,有些甚至地图上都没有,还有许多东西要看,可能是人类无法想象的东西,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你思考,就会找到通向它们的路。”也许,米洛的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真正的遇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米洛,在通向爱与美的生活之路上,我们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去观察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了解到世界上的美丽和善良,掌握了学习的知识,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每一个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尝试。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重要的部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觉得生活慢慢的会变得有些乏味,但是,童话就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重现有趣的童年,让我们深受反思。《神奇的收费亭》就是这样一本童话,这一本看过后,会让我们重新思考、重新体会这个世界的一本童话。米洛,一个放学的时候想上学,上学的时侯想放学的孩子,他感觉生活十分无聊。一个乏味的下午,米洛在房间里发现了有一个神奇的收费亭,于是,他开始了一次惊险刺激的奇妙旅行。这是一段精彩的历险,一路上,米洛曾身陷懒散国、误入结论岛,还在词语国锒铛入狱。但是,他在好伙伴闹钟狗和骗人虫的帮助下,一次次化险为夷,还邂逅色彩大师、“哪个”婆婆、向下长男孩、噪音医生等有趣的朋友。最后,米洛英勇解救音韵公主和理性公主后,又一次踏上了既刺激有危险的旅程。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旅程,我想我会用“五彩缤纷”这个词。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像米洛那样,有一段这样奇妙的经历,但生活其实就是奇妙的旅程。世界上有无数稀奇有趣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只要细心聆听,仔细观察,每件东西都有不少的趣味。我非常喜欢公主们说的一句话:“我们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有目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有所帮助。每当你学会一点新的知识,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富有一点。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真正原因吧。我们今天学会的东西,很可能在明天就能帮助我们发现更多惊人的秘密。”和信里的一句话:“当然,你还有许多地方要去,有些甚至地图上都没有,还有许多东西要看,可能是人类无法想象的东西,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你思考,就会找到通向它们的路。”也许,米洛的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真正的遇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米洛,在通向爱与美的生活之路上,我们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去观察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了解到世界上的美丽和善良,掌握了学习的知识,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每一个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尝试。《神奇的收费亭》不仅是一部童话,更是一部寓言;不仅是写给我们孩子的童书,更是写给大人的童书。《神奇的收费亭》,唤醒了那些懒惰不愿意思考、不爱学习的孩子,所以,赶快动起你的大脑,去发现世界上的每一件稀奇、有趣的事,去发现生活那些细微的变化,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是一部童话,更是一部寓言;不仅是写给我们孩子的童书,更是写给大人的童书。《神奇的收费亭》,唤醒了那些懒惰不愿意思考、不爱学习的孩子,所以,赶快动起你的大脑,去发现世界上的每一件稀奇、有趣的事,去发现生活那些细微的变化,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语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如:唐·韩云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又如: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
成语转危为安: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如:《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又如: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_1800字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人的特质与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得到答案,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知道他的过去。同样,作为中国人的特质,也应当从中国5000年发展的文化中去求解。
一、没有安全感导致中国人有神经质的恐惧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除了三个黄金时代以外,动乱非常可怕,一个王朝取代另外一个王朝过渡期间的大混乱,总有三五十年,由政权的夺取到政权的安定,又要二十年左右。然后政权在腐败,反抗力量再起,大混战重新到来,陷入治乱相叠的恶性循环。中国人可以说是长期地生长在贪污、混乱、战争、杀戮、贫穷里面,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中国人始终没有安全感。
一直以来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也不晓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让中国人产生神经质的恐惧,这个也怕、那个也怕,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烈,“明哲保身”的思想一直在文化的传承中被延续。
二、自私导致中国人永远不团结
不必说国家民族,就个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贫穷太久,苦难受得太多,他对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反应。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与患难太多,因为他们相信的太多了,受到的欺骗也太多,每一次都在失望中落空。当一个王朝彻底推翻另一个王朝,让人们在满怀期待中再次得到的还是贫穷。
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的极致一定是太自私。凡是不自私的行为,不自私的想法都会被讥笑成傻子。
团结的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抛弃一部分。比如现在有两个圆形的物体,必须用刀削成两个较小的方形才能紧密地粘在一起。中国人有句古话:“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中国人希望自己不被削,削别人的,这样怎么能团结。
三、虚伪导致中国人缺乏诚信
中国人是诸葛亮式的虚伪,心里想的与所做的事情完全相反,虚伪的行为导致中国人的诚信出了问题,也让中国人习惯用错误掩饰错误,证明第一个错不是错!
中国历史中不断的朝代变化,中国的等级制度,让中国人不敢说真话,明哲保身,这是历史的劣根性。虚伪的个性让中国人缺乏诚信意识,只求自保不顾及他人感受,也成为现在社会进步发展的桎梏。
四、心胸狭窄导致中国人的自卑与自傲
中国人狭窄的心胸造成中国人两个极端不够平衡。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独独的没有自尊,以至于中国人很难有平等的观念。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就是你的主人。自卑的时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时候成为主人了。
中国人容易自卑,五千年来对人性尊严摧残的封建力量不是一天天减少,而是一天天增加。春秋战国的时候,君臣之间是平起平坐的,帝王和大臣坐在同一个榻榻米上,直到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的叔孙通制订了朝仪,就是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也就是儒家学派当权的时候,是皇帝成为了恐怖的权威。君和臣、官和民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十四世纪的明王朝建立了“君父”观念与之后建立的“廷杖”的制度思想的结合,是中国人的自尊几乎泯灭。
中国人容易自我膨胀,因为中国人“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
五、缺乏独立思考导致中国人缺乏自省力
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灿烂的,百家争鸣。但是,从那个时代以后,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控制。自从孔丘先生之后,四千年间,没有出过一个思想家!所有认识字的人,都在那里批注孔丘的学说,或批注孔丘门徒的学说,自己没有独立的意见。同时,五千年来,在皇权的统治下,中国人唯一的标准就是皇权的标准,以官的标注为标准、以官的利益为利益。积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
文化让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也恐惧独立思考。所以中国人什么都和稀泥,没有是非、没有标准,也缺乏道德的勇气。
从孔子发展出来的儒家和儒家学派对中国人的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到现在。但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保守的,严格一点说是反对进步的。儒家学派有一种说法:“利不十,不变法”。就是说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绝对不可以改革。长久的崇古、不求上进,保守,使中国人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没有了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能力。
柏杨说:“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控地传染了中国文化中的病毒。历史的本身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权判断对错,这些特征虽然都单薄并且刺眼地摆在这里,但是这些特性都可以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求解,同时也可以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求证。
成语恶性循环: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如:《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又如:人们破坏生态环境,自然就造成生态的恶性循环。
成语器小易盈: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如: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沈顿。”又如: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骄傲俗吏看见,真要愧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成功教育读后感_1800字
教育的目的不言而喻在于培养人,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健康的成长。而提高与成长需要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包括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不懈努力,敢于赢得合理目标的实现。
看了刘京海校长的《成功教育》一书,我开始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用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成长。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都应该考虑怎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好,能够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
怎样看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成功教育是立足于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上的,所有的教师都要认识到他们的学生是能够提高的,要相信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哲学上讲,世上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向好的方面变化就是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成绩差只是一个相对的情况,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就会进步,就可以有发展,而且就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对于一个人来说,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许多条,获得的成功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并且要让学生自己也意识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在教室积极的期望下,使学生逐渐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怎样把差生的成绩提上去?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在考虑的问题。《成功教育》认为,要在关注差生个性的基础上,找出差生的共性,也就是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复失败造成了学生学习自信心、积极性的丧失。学生一旦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积极性,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必然成为一件被动的事情。而一件让人讨厌的事情,又怎会让人愿意去付出努力呢?“成功是成功之母”是《成功教育》的精髓之处,这一理念的提出,我觉得是为所有的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条件。是真正的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学生的成功感必将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将会获得学习的动力。从成功中找到信心,找到追求更大成功的力量和勇气。教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反复成功的条件,使学生在成功中,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出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出自觉性、主动性,逐渐走向成功之路。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应该由内化意识,即有教师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同时,推动学生自我塑造……我想,在这一观点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具有了终身意义。就拿体育来说吧,体育教师的任务已不单单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教会学生一些体育的技术、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那么这个教学过程就不再是一味的教师安排任务、学生被动的完成,而是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喜爱体育,并且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自我要求,进而形成体育习惯。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自觉、自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运动、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话,体育教师的作用将超出学校体育这个范畴,而是传递给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观念。那么,教育的内化作用也就实现了。
《成功教育》还指出,教师不要怀疑学生可以学会,而是要怀疑自己的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失败就是教师的失败。教师要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要进行自我怀疑。看方法是否妥当,处理问题是否合理,是不是有更好的途径,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效果相对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我想,这对教师转偏观念,改变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大有益处。
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学生树立成功信念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开辟一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空间。在这片天地里,老师应该给予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对待,付出我们同等的心血,给予每一个学生与之相适应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所有学生的成长,使不同的学生同样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成语丰富多彩:采:通“彩”,颜色,花色。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形式多样。如: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而在具体主题、内容、体裁、手法上,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又如:春节期间的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成语不言而喻: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意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源]《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典故]根据《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无论是处於富贵或是穷困之中,都不会改变。因为仁、义、礼、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这仁、义、礼、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於这仁、义、礼、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说明,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後来“不言而喻”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
《枫林渡》读后感_1800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读小说,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个历史背景和这个历史事件,而是在这个事件当中凸现出来的令人难以忘记的性格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阅读曹文轩的力作《枫林渡》,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枫林渡》是一部反映儿童成长的小说,主人公叫蓝蓝。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场凄风苦雨中,不足一岁的蓝蓝被奶奶从城市接到乡下。襁褓中离开父母,对蓝蓝而言,是人生的不幸。但蓝蓝又是幸运的,失去父母呵护的她并没有完全失去家的温暖。奶奶几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蓝蓝身上,每天晚上搂着她睡觉,奶奶的胳膊就是她常年的枕头;秋收的时候,奶奶把蓝蓝背在背上捡麦穗,回来磨成面,烙成饼给蓝蓝吃,自己却吃菜团团;寒冬腊月,奶奶把自己棉裤里的棉絮抽出来,给蓝蓝做棉袄,而她穿着两条单裤去雪地里拾柴火;乡下日子很艰难,但蓝蓝的每个生日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热热闹闹地过;为了给蓝蓝过好十岁的整生日,奶奶卖了自己仅有的一点首饰,给蓝蓝扯了一身布料,又一针一线缝了整整一夜……
除了奶奶,大伯家的稻虎哥也给了蓝蓝最质朴的爱。稻虎哥经常带蓝蓝撒网打渔;他给蓝蓝捉萤火虫,做南瓜灯;他带蓝蓝去枫河边的草滩上,一起听云雀唱歌……蓝蓝六岁那年,稻虎哥冒着被奶奶责打甚至是生命的危险,划船带蓝蓝去十里外的丁庄,只为了满足蓝蓝想看马戏团猴子的心愿……
“一年四季,她的小辫梢上总是插着花,有奶奶采的,有稻虎哥采的,还有蓝蓝自己采的。”生活虽清贫,但爱的富足让蓝蓝幸福而快乐。在浓浓亲情的滋润下,蓝蓝渐渐出落成一个聪明伶俐、漂亮懂事的小姑娘。
十岁那年,蓝蓝被妈妈接回城市,住进了外婆的市长大院,她的生活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新家很好,有妈妈,有外婆,有弟弟童童;新家在物质上和原来的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小洋楼、汽车、地毯、电视、电冰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别说是乡下孩子,城里一般家庭的孩子也难得拥有。然而,富足的生活并没有给蓝蓝带来更多的快乐,相反,她越来越想念乡下的云雀,想念乡下的稻虎哥……外婆爱蓝蓝,但爱得太冷静,不像奶奶的爱那么温暖。妈妈爱蓝蓝,但有时却爱得自私,甚至残忍。妈妈想把蓝蓝培养成“有修养”的城市女孩,就让她学不喜欢的钢琴;因为车太挤,妈妈就不让从乡下来的稻虎哥去动物园;童童无理取闹,欺负稻虎哥,两人打架,妈妈不问青红皂白,一味责怪稻虎哥,逼得他回了乡下;因为虚荣,妈妈在蓝蓝生日那天竟用一张电影票把奶奶打发出去;童童晾衣服摔倒,妈妈却怪罪被汽车撞坏了腰的奶奶,奶奶无奈,只好不辞而别,回了乡下;因为一己之好,妈妈不顾蓝蓝的感受,狠心打走了蓝蓝最心爱的小猫……
“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呢?那红红的嘴唇呢?那亮得像星星一样的眼睛呢?奶奶一口饭一口水调养大的、美丽而结实的小孙女呢?”妈妈的自私虚荣、专横跋扈撕裂了蓝蓝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对奶奶的,对稻虎哥的,对短尾巴的,还有对新家的。
在新家的生活虽不称心,但小蓝蓝善良美好的品性没有丧失,这一点特别让人感动。面对妈妈的挑剔,蓝蓝处处维护着奶奶;怕奶奶偷回乡下,蓝蓝就睡在奶奶房门口;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蓝蓝尽可能地多干家务;生日宴会上,发现奶奶不见了,蓝蓝气愤地脱掉妈妈为她买的漂亮衣服,换上奶奶从前给她做的旧衣服,追到电影院……稻虎哥来了,她骄傲地向小伙伴宣布:“这就是我哥哥!”那份自豪,那份喜悦,洋溢着兄妹深情;稻虎哥不能去动物园,蓝蓝趁妈妈不注意中途跳下汽车,跑回家;稻虎哥回乡下后,蓝蓝哭了好几天,“把眼睛哭成了一对红泡泡儿”;蓝蓝喜欢妈妈认为丑陋不堪的短尾巴(一只猫),妈妈打短尾巴,一向懂事的蓝蓝冲妈妈大发脾气,后来短尾巴被垃圾车压死,蓝蓝难过得当天夜里发起高烧……
小说结尾,蓝蓝给外婆、妈妈、弟弟留下一封信,走了。她回奶奶和稻虎哥那儿了,回她记忆中最美的枫林渡了。结局看似温暖,其实暗含了苦涩,因为蓝蓝再次远离了母爱,远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家。
作者曹文轩以悲悯之心,生花妙笔,通过蓝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温暖、深邃的小说世界,它感人至深,耐人寻味。当我们心无旁骛阅读它时,周围再多的嘈杂也变为心底的沉静。于是,这阅读的时光也成为简单、快乐、难忘的东西了。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让我们走进《枫林渡》,与另一场生命相遇吧。
成语生花妙笔:生花妙笔[shēng huā miào bǐ],意指笔头上生出花来。比喻文笔美妙,写作能力极佳。典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〇·笔头生花》。[源]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〇·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後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另可参考: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梦笔头生花》[典故]“笔”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称。晚唐冯贽的《云仙杂记》中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年少时曾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所用的笔,笔头上居然长出花来。李白长成後果然才华洋溢,所作的诗丰富高妙,闻名天下,因此认为李白梦见笔头生花是文才灿烂的徵兆。後来衍生出“生花妙笔”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文笔美妙,写作能力极佳。
成语天壤之别: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如:《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又如: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