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含《琅琊榜》读后感(1310字)、为了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优秀作文(1267字)、诗经读后感(1351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343字)、《外国教育通史》四卷读后感(1312字)、“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观后感(1315字)等1300字左右的高中二年级读书笔记作文6篇,供您参阅。
《琅琊榜》读后感_1300字
琅琊榜其实几年前就已经看过此部小说的我,仿似有些剧情随着时间 推移已渐渐遗忘,故而又重温了一遍经典《琅琊榜》。这次看完感触跟以往大相径庭。
《琅琊榜》尽管已读过多遍,但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唯有写下二三字,以此来纪念那个云淡风轻又有壮胆豪情的人。初读《琅琊榜》,他是琅琊公子榜上的第一,自然是意态潇洒,令人惊叹。当时并未意识到,此人便是最出彩最重要的角色。反而是景睿,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吸引住了我。便想,此人会是景睿的良师益友,亦会对景睿的人生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那句烂俗的话“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江左梅郎确是景睿的良师益友,先是抚慰景睿所受情伤,后是开导景睿放开心怀,勿受制于形制。觉得此人有一颗玲珑心,为他的病体叹惋。后来再看,原来此人才是作者最着笔力的那个。琅琊阁预言,得麒麟之才者得天下,而怀有惊世之材的人恰恰是琅琊公子榜第一的江左梅郎。原以为的散心养病,却是实现十三年来辛苦谋划的宏图。有了惊世之材,必然有人来招揽。
当太子和誉王争相抢夺的时侯,他选择了无意皇位的靖王。这时,令我十分惊讶,但看他解释又觉妥当,但莫名觉得有隐情。剧情往后走,才知靖王重 情重义,刚正不阿,此时对梅郎的选择十分欣慰。后来才发现,靖王是旧友,为了沉冤昭雪,不得不让他走上权利的顶端。来京二年,搅得局势一片混乱,太子誉王元 气大伤,不得不佩服他算无遗策。当然,随着剧情,梅郎的身份逐渐揭开,他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英姿勃发的少年。可惜当年的叛逆一案,九死一生才脱离险境。身中奇毒却苦心经营,一直坚持着为将士,为自己平反。这时,不由对他钦佩至极。
不仅聪慧,而且有胆识,更有一腔豪情。说他有情,是因为与景睿只是点头之交,却给家景睿安身之所,并抚慰他的心伤。部下与未婚妻产生感情,极力成全。尽管机关算尽,却不拖无辜之人下水。与好友多年未见,依然事事为他考虑。照顾身边侍卫,如同幼弟。说他无情,尽管景睿真情实意对他,为了复仇,毅然揭开丑陋的真相,对景睿完全是毁灭性的打击。宫羽的落花有意,完全无视。与昔日好友想见却不相认。最是无情之处,是对自己残忍,完全忽视的身边人对其的心痛。然而,这个有情又无情的人,引得我心里发苦。虽然最后他选择了自己要选择的,自认为有了最好结局,但是,依旧期盼,他从战场归来,随着好友玩乐于山水之间。当年夜着轻甲千里追敌的小火人林殊已死,只剩一个拖着惨躯的江左梅郎梅长苏慢慢度过属于他自己的余生。
爱《琅琊榜》,爱《琅琊榜》,因为没有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因为没有烂俗的爱情桥段,因为虽百折不可磨其志的赤胆枭魂,因为无关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生死相随,因为一段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传说;《琅琊榜》唤醒了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期待,期待至纯至善的友情,期待披肝沥胆的忠诚和信任,期待一场最纯粹恣意的生命之舞;《琅琊榜》告诉我们,我们所追随和希冀的信仰,不是排他自私的爱情,不是功名利禄,也不是倾轧权谋;这场苍茫倥偬的生,其实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所在,譬如:朋友,譬如:信念,譬如:被视为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正义和理想。追随林殊出鞘的寒光,目之所及,是如诗如画的河山,是生命最初的美好,是灵魂深处的安然。
成语披肝沥胆:披肝沥胆[pī gān lì dǎn],意指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语出隋·李德林〈天命论〉。[源]隋·李德林〈天命论〉(据《隋书·卷四二·李德林列传》引)尔乃奉殪戎之命,运先天之略,不出户庭,推毂分阃,一麾以定三方,数旬而清万国。荡涤天壤之速,规摹指画之神,造化以来,弗之闻也。光熙前绪,罔有不服,烟云改色,锺石变音,三灵顾望,万物影响。木运告尽,褰裳克让,天历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方屈箕颍之高,式允幽明之愿。基命宥密,如恒如升,推帝居歆,创业垂统。殊徽号,改服色,建都邑,叙彝伦,薄赋轻徭,慎刑恤狱,除繁苛之政,兴清静之风,去无用之官,省相监之职。奇才间出,盛德无隐,星精云气,共趋走於阶墀,山神海灵,咸燮理於台阁。[典故]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静帝年方八岁,无法亲政。当时朝廷之中,以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政治声望最高。郑译和刘昉等大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拟一份假遗嘱,称宣帝让杨坚代为摄政,辅佐静帝。後来杨坚藉诏书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的军队,并铲除异己,控制整个军队。郑译和刘昉拥戴杨坚上台,其实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杨坚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明白他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杨坚见李德林才华洋溢,且有匡世救国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并采纳李德林的建议,自任丞相,让郑译任丞相府长吏,刘昉任丞相府司马,以便控制他们。而後杨坚弑静帝,篡北周,国号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认为梁士彦及元谐等人仍有谋反之心,於是写了〈天命论〉,详论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举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顺人心,所以能够建立邦业,造福万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为四方臣民诸侯的爱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谶语为证,因为隋文帝对人总是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业,统治天下,以此劝梁士彦等人打消谋反的念头。後来“披肝沥胆”被用来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成语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如:《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又如: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
为了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_1300字
理想就好比鸟儿想要拥有一双坚硬的翅膀,让鸟儿自由飞翔;理想就好比花儿想要拥有一缕温暖的阳光,让花儿开的旺盛,芳香醉人;有位诗人曾经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在黄蓓佳阿姨的笔下,《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中的肖晓给了我这样的启发,为了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肖晓,是南京光明小学的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他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因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他阳光开朗,乐观向上,是一个崇拜英雄,奇想迭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深受大家的喜爱。肖晓的愿望就是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亲手把那五星红旗升起,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尽管总是不能梦想成真,但肖晓并没有放弃,在他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他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团结“尖子生”林茜茜,让她从孤僻走向开朗;帮助“追星族”祝小娜,让她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在迷恋明星关怀;和包郝等同学智抓“偷猴贼”,协助公安部门制服盗贼,保护国家动物;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细心照顾小狗孩孩……终于,在他临近小学毕业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亲手升起了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肖晓的圆梦过程,是他努力奋斗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
肖晓身上的品质,值得我去学习。我要学习肖晓的执着,他为了看一看规范的升旗手是怎样升旗的,学一学他们的标准动作,自己坐着火车来到北京观看升旗仪式,虽然最终没有看到,被爸爸关在房间里写反思,但他还是与爸爸许下约定,等他上了初中,一定要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我要学习肖晓的诚实,他想要在作文大赛中一展风采,好朋友巴顿知道了想要帮忙,拿了金铃的作文给了肖晓。谁知比赛过后,金铃和肖晓的参赛作文一模一样,传到了梅老师那里,肖晓心里忐忑不安,最后想来想去鼓起勇气把事实告诉了老师;我还要学习肖晓的义气与勇敢,在智抓“偷猴贼”事件中,肖晓和同学们安排“作战计划”,搞得遍体鳞伤,但他们并不畏惧,最后抓住了“偷猴贼”,事后梅老师表扬了他们,派肖晓作为七个同学的代表担任升旗手,但肖晓拒绝了。也许你会说他傻,说他笨,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要,但我不这么认为,这是肖晓义气的表现,因为肖晓知道,这是他们七个人的功劳,不能独吞,如果要做升旗手,他们七个都可以做。我要向肖晓学习,学习他的执着、诚实、勇敢、义气,做一个以他为榜样的“升旗手”,要像肖晓一样,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肖晓圆梦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只要你坚持了努力了,梦想就会实现。人的一生中通向成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有山、石头、荆棘、沼泽……但这些只会吓跑一些胆小的没有毅力的人,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它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像肖晓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抛弃,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都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父母的疼爱,更应该微笑着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风吹雨打,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成语品学兼优: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又如: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诗经读后感_1300字
《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爱,就一个字。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
逝去的岁月带不走缱绻的情怀,望着河水悠悠,渐行渐远。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对内心的呼唤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被爱上是因为纯爱情本身的驱使,而不是对物欲的追逐。当爱情可以用物质来衡量,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爱情还是爱情么?同样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灼灼其华”。
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
之所以要文化寻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我想是因为我们怀念了。或许忙碌过后的一瞬间,那份曾被遗忘的美好会倏然浮上心头。我们会怀念诗中那一片月光,那一个人,怀念那一份纯纯因感动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简单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语风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怀和那洞彻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过千年的烟尘,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一切无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可以用飞鸟游鱼、芦苇野花、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吟出真切的生活,表达出最本真的感情。原来爱情也可以如此纯真无邪,生活也可以这样恬静和谐,人与自然可以这样完美的和谐共生。而今身处钢筋水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如同机器一样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现代人,到头来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怀念古人,不知是因为他们太真诚,还是因为我们太复杂。
对于《诗经》,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为经典而束之高阁,阅读《诗经》最本质的意义或许还是教会人们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纯无邪的心灵看待周遭一切,学习古人对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执着不屈的精神吧。
毕竟,离久了,易思念。
《诗经》的吟唱渐行渐远,带走了时光深处的期盼流连。远远回望,透过冰冷的繁华《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着淙淙流水,听着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岁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成语里程碑:路边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发展的里程碑。”又如:申奥成功是中国体育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
成语转辗反侧: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同“辗转反侧”。如:清·王韬《淞宾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又如: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_1300字
读罢季羡林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感触最深的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季老先生从批评当代人歪曲的价值观谈起,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顾,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给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最终答案——对于“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读罢此句,顿觉季老先生眼中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与古人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私以为,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人生大抵可分为三种:一是有开天辟地之远见卓识,以思想改变人类发展轨迹;二是怀经国济世之雄才伟略,以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模式;三则凭庸常之才智,度庸常之岁月。人生际遇不同只是庸常程度的差异罢了。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前两者,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人类世界的巨变,青史垂名。遗憾的是,我们中绝大多数是后者,困于世俗,疲于度日。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人生何必认真?进而将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奉为人生真谛。这种人显然只是看到了兼济天下的难得,而未能看到独善其身的可贵。人生而独特,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才能,也都有着异于他人的缺点。这些才能与缺点在人生之初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无法被我们发现,甚至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发现。
然而,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自我认识,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自我完善。对自我的不断追寻、不断完善就是生命意义的全部内容。经过不断扬弃所塑造的崭新自我,就是一个人独特的生命符号。纪伯伦曾写道,“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这一次次对灵魂的深刻拷问,是对自我追寻、自我扬弃最精彩的表述。
把自我发现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中所有看似平淡无奇的活动都可以统一于这个终极意义。人的自我发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且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在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将提高效率和人类生活幸福度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标;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学习如何扮演好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儿女父母的角色,让上辈人生活幸福、让下代人素质提升;在朋友之交中,我们感受人与人之间最诚恳的情感互动、最真挚的人文关怀。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变得有意义,每一天都变得重要而特别。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简单地书一书陋见,不求文笔畅达,但求自圆其说。即便如此,能够有所感悟,无论正确与否,也算是人生的思考,也会成为我独特生命符号中或深或浅的一笔。
有人可能要问,“独善其身”仅仅关注自我的认知与完善,是不是仅有燕雀之心而无鸿鹄之志,犯了个人主义的毛病。的确,独善其身确是因能力所限,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留给达者们去完成吧!然转念一想,如果人个个都能做到独善其身,人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文明岂不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吗?别忘了,一滴海水其实就是整片大海。我想,季老先生所言“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成语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如: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又如: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莽的英雄们!只有你们才配承受这最高的幸福,最大的快乐。——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
成语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如: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又如:上图尽忠报国,次要修身敬士,三来练军爱民。尔等功名富贵,全始全终,以期青史垂名不朽。——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
《外国教育通史》四卷读后感_1300字
文/李彦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自5月开始申请公众号开始,滕大春先生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已读四卷。感受良多。读史最为重要的不是为“读”而读,而是要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同时还有的,就是学会“思维”,在浩如江海的社会浪潮之中,去发现最根本的问题,需求以教育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
“外国”是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教育通史”是自古至今贯穿各民族发展的、教育的全部历史。前四卷是自有人类以来至近代各国家、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我敬佩老先生,在对每一个国家、民族教育历史发展的叙述中都是以极其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涉及到的每个国家的历史场景。这一点是最吸引我,也是使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的重要原因。印象深刻的如,古代教师因学生家长行贿,由恶劣对待转而善待学生的故事;古代斯巴达妇女不顾及儿子们死亡的消息,而为国家胜利欢呼祈祷的故事;托马斯。阿奎那对于宗教的笃信执着,以其理性开启中世纪宗教教育的历史;高贵的裴斯泰洛齐与贫儿们日夜相处,将自己终生奉献给教育,用他的心,掀开了世界近现代教育新的一页;贺拉斯。曼一人孤独地骑着马奔走于广袤的大地之上,坚定地为教育发展而呼号,终究成就了美国公共教育……一段一段的历史,一个一个的人,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历史,造就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历史与人,或令人茅塞顿开,或使人迷惑不解;或令人扼腕,或使人雀跃;或令人心情澎湃,或使人充满崇敬……更多的,则是深入的思考。
我深深体会到,每一段历史都是不可或缺、极其可贵的,就如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人,历史都会显得残破不全。而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人的伟大就在于,它和他们成就了人类的历史与发展,完成了那个阶段、那些人应该完成的那些事,负起了那个时期应负的责任。国家、民族、人类因这一段段的历史,一个个的人而生动,而充满活力,而生生不息……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历史任务,这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能够去完成任务的人,这就必然的需要各个时期的、具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沿着这种历史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习俗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但诸多的不同之中,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要问题却是大体相同的。所以,各国之间、民族之间自然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教育的发展犹如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只注重王族、贵族、精英阶层的教育,到逐渐注重更多阶层,直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从主要进行服务于政治统治的教育,到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整体进步的教育;从古代专注于高等教育,到之后的中、初等教育,再到幼儿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各级职业技术教育,至现今的终身教育,等等。所以,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和人的发展同步进行的,逐渐进步和完善的。
总之,通过系统学习,逐渐对教育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教育研究的基础,也是一个教师最为重要的收获。
四卷闭,读书笔记及感想共145篇。笔记形式,从开始的逐字敲打,到手臂受伤后的读书,到如今的拍照取字。不过,好在一直坚持着,而且会坚持下去。
成语迷惑不解: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如:《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又如:在这些个难以成眠的夏夜,他的脑子里纷乱如云,驰过这些往事和迷惑不解的疑团。——肖复兴《啊,老三届》一
成语茅塞顿开: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意指被茅草阻塞的山路,豁然开通了。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语本《孟子·尽心下》。[源]《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典故]“茅塞”是指山径少人走,丛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在这章中,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为学不能专心有恒,那就会像山间的小路一样,常常走动,就会变成一条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阻塞山路。意思是说,圣人之道,要学而时习,不可舍而不修,否则就像茅草塞路一样。勉励高子要恒心向学,德业才可精进。“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经被茅草塞住了,後来“茅塞”一语就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顿开”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为受了指点,突然间想通了。所以“茅塞顿开”一语就可以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
“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观后感_1300字
老人们微微颤抖的右手高举军礼;高挺的胸膛洋溢诠释着自豪;满是岁月刻痕的脸庞,洋溢着微笑。可微笑的背后是14年的血雨纷飞,14年的生离死别,与百年的耻辱……我似乎听到嘹亮的号角声响彻在这片土地,回旋缭绕。那密密麻麻的枪声仿佛一首送葬曲,代价是,无数鲜红的生命。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蔓延的鲜血,染红了土地,镀上了一层妖异的胭脂血色,日军缓缓围拢,战壕里的战士已所剩无几。但他们没有逃跑,拾起身边的刀,扑了过来,迎面而来的是枪林弹雨。身影又一一倒下。但唯独剩下一人,拄着刀,孤独地迎风屹立,仿佛末日的狂欢,身上的血洞一个又一个。他却依旧高傲地瞪着眼,哪怕,哪怕没有了最后一丝温度。他立在这片土地,这片用生命渲染的土地,居高临下,似在嘲笑小日本的懦弱与无能。坚实的脊梁未曾弯下,一直都未曾。我踩着这鲜红的土地,望着那缓缓升起的鲜红的国旗,气势浩荡的军队。悲苦的土地上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本应欢呼雀跃,不知为何,我竟湿了眼眶。或许是那个名字,欧兴田;或许是那些战士,八路军;亦或许是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每天在恐惧中度过的日子,太过可怕;那些枉死的惨状,太过恐怖;现在的和平,真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一声声慷慨激昂的话语将我拉回了仪式。整齐的队列不乏高昂的士气,似在向世界宣示,中国醒了,醒了的雄狮会露出獠牙,会将伤害过自己的人一点点撕碎,这意味着,想要攻占中国,就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我默默的望着北京湛蓝的天,我分明能听到,那嘹亮的军号声,和战士们的欢呼。中国的日益强大,想必烈士的在天之灵,也会瞑目的吧。老革命军人乘坐着礼车,从人们的视线慢慢滑行而过,热情的敬着军礼,他们是见过血与火的人,是革命的推动人,但却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岁月的打磨,过于无情。老态龙钟的他们,斑驳着的发丝,微微颤抖着的手,早已伸不直,老年僵硬的膝盖,早已拄着拐杖。直到再也看不见他们的影,再也看不见了。外国的军队款款而入,千奇百怪的军装,我紧绷的神经自然而然放松,溢出了欢笑。所幸日本未曾到来,我难以想象,当那双锃亮的军靴踏在鲜血凝成的天安门广场时,人民的愤怒。可是为什么没有西欧的发展国家,或许,中国还未曾入他们眼;或许,中国还没真正强起来。回家的道听途说,辱骂奥巴马不讲信用,但其实没有国家是真正的朋友啊,如履薄冰的关系,都只是利益的驱使者,只看利益。其实,美国的野心,是孤立中国,到最后群雄分据,把它变成稀有金属开发地,提取资源。可惜,2008年的那场大变动,给了中国喘息的机会,脱离控制的中国,越发强大。2015年,撕破的脸皮,再也无法挽回,但我们还是要忍辱负重。美国的实力远不是我们可比,远不是刚刚觉醒的中国可比。舞台上,炫目的光束照耀着尚且稚嫩的学生们,南京大屠杀在屏幕上清晰,这是中国人心中的痛,我捂住了眼,不敢看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据,和一条条生命的流逝。勇敢,团结……一节节生动的课,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仿佛化为了那一个个英雄的怒吼,号召着我们。前人尚且拼命保护的国家,我们怎能不努力,怎能让它轻易没落。希望的种子已遍撒,静待开花的那一刻,那时,一定满眼绚烂。我分明听到,将士的怒吼;我分明看到,鲜红国旗上承载的鲜血与希望……
成语忍辱负重:忍辱负重[rěn rù fù zhòng],意指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语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源]《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典故]据《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载,三国时,蜀吴交战,吴主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带领兵马迎战蜀军。但陆逊手下的一批老将和皇亲贵族,认为他只是个书生,毫无战功,所以不服他的领导。陆逊於是召集众将说:“我以一介书生负此重任,是主上赏识我能够忍受屈辱而承担重任的一点长处。而大家也各自有应尽的职责,不容懈怠。今後若有人不听号令,我将以军法处置!”後来陆逊用计击败刘备,取得胜利,大家见识到他的机智谋略,才完全的心服口服。後来“忍辱负重”被用来形容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
成语千千万万:形容为数极多。如:唐·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又如: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二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