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含读《故事》有感、贝多芬故事读后感(503字)、渔夫的故事读后感(503字)、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504字)、数学名人故事读后感(505字)、《邱少云故事》读后感(506字)、早字的故事读后感(506字)、弗朗兹的故事读后感(507字)、科普故事读后感(507字)等5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贝多芬故事读后感_503字
今天音乐课我们学了贝多芬的《欢乐颂》。虽然我以前有听过贝多芬这个人,也知道他是一个音乐家,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过贝多芬。于是,这一次我想真正地去了解贝多芬。就在这天音乐老师跟我们说贝多芬他从小就没有童年。我感到非常的奇怪,贝多芬怎么会没有童年呢,心中浮出了一个问号。贝多芬父亲从小就想让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神童,所以就剥夺他上学、玩耍、休息的权利,强迫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性情暴躁的父亲常常半夜将小贝多芬从床上拖下来练琴。可是贝多芬晚年十分不幸,但他从为想命运屈服。他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歌颂人类理想—自由、平等、博爱的《第九交响曲》。
面对命运的不公,贝多芬没有屈服,而是为了梦想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这位音乐巨人的精神和作品与世长存。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由贝多芬想到了自己。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我要向贝多芬学习,学习他对梦想的执着,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的勤奋刻苦。记得毛泽东主席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吧!努力吧!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_503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渔夫的故事》,被渔夫的勇敢和机智深深的感动了。故事里讲了一个渔夫有一天打前三次网一无所获,第四次的时候打上来一个黄铜瓶,打开锡封后跑出来一个魔鬼。
可是,魔鬼不但不谢渔夫,而且还想吃提渔夫。勇敢的渔夫不但不害怕,而且把魔鬼骗回了黄铜瓶,封上了锡印,把它封到了海里。
联想起胡教师上课时的提问,我不禁脸红了。胡老师说:“假如我们碰到险恶的环境,或者是一条凶恶的狗,我们会怎么办?”当时我怔住了,这能怎么办啊!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被一只大黄狗追着咬了两口,我怕得要死,吓得哇哇大哭,一点办法也没有。
胡老师说了,渔夫和魔鬼相比,力量差得太远了,可是他并不慌乱,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制服魔鬼的办法。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魔鬼,但作者却告诉了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唉!又想起了同学们常念的顺口溜:“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一切“魔鬼”,凶恶的野狗,就是那一个个困难,“你强它就弱”。我们一定要勇敢起来,战胜所有的“魔鬼”。
成语一无所获: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又如:他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成语顺口溜: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_504字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名字叫《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真是让我很感动。
这部电影是讲了一个叫张鸣鸣的小女孩,他的爸爸因为突然的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了,这使她本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妈妈的病就更严重了,于是,她决定担负起照顾妈妈的责任。她每天除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有一次,母亲的病又发作了,可是,家里没有了氧气,于是,她冒雨为她的母亲去换氧气,还有一次,她为了给母亲补充营养,把自己心爱的宠物“毛毛”给杀了。还为了让母亲早点去北京做手术,鸣鸣每天放学还要去市场卖菜。
一年后,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窗户被狂风刮碎了,鸣鸣不想让妈妈着凉,冒雨把窗户关上了,结果,自己着凉了。后来有一天,鸣鸣回家时发现,妈妈竟然不在家,急得她到处寻找,最终,终于在医院找到了妈妈,并从护士口中得知,他妈妈已经病危,正在抢救。从下午五点到深夜十二点,鸣鸣一口饭也没吃,终于,她的妈妈被抢救过来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真是很敬佩张鸣鸣,她能够独自支撑起这个家。我和他差不多大,可是,我却没有像他一样的能耐,我要向她学习,向她一样出色,当上大队长,还要不光学习好,还得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各方面都好,加油!
数学名人故事读后感_505字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所以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在一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着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成语不知所措: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意指“不知所措”之“措”,典源作“错”。“错”通“措”。“不知所措”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麽办才好。语本《管子·七臣七主》。[源]《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呼呜美哉!成事疾。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惠王丰赏厚赐以竭藏,赦奸纵过以伤法。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奸门闓,故曰:“泰则反败矣!”侵主好恶反法以自伤,喜决难知以塞明,从狙而好小察,事无常而法令申,不 ,则国失势。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不 ,则所恶及身。劳主不明分职,上下相干,臣主同,则刑振以丰,丰振以刻,去之而乱,临之而殆,则後世何得。振主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不 ,则法数日衰,而国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尽自治其事,则事多。多则昏,昏则缓急俱植,不 ,则见所不善。余力自失而罚,故主虞而安,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下无侵争,世无刑民,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典故]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个提出国富兵强理论的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着的建树,也被奉为法家之祖。他辅佐齐桓公,使他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桓公尊为“仲父”。《管子》一书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评论七种国君和七种臣子行为的得失。说明君主治国的态度和方法,在在影响了臣子和人民的行为。其中提到一种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无常,动辄严厉治罪而杀人,绝不宽赦,那麽臣子就会震惊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时觉悟,则国家的法度日渐衰败,国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来“不知所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麽办才好。也有人以为这句成语是从《论语·子路》中,孔子所说的“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演变而来。一个国家不行礼乐,刑罚不公平,人民当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论语》原文中的“错”,就是“措”的通假字。
成语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如:《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又如: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邱少云故事》读后感_506字
邱少云叔叔,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在夺“391”高地时,烈火烧到他身上已严重威胁着他的生命,那时,他只要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灭掉。但是,这样整个潜伏部队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许多战士都有可能丧生在敌人炮火之下,为了胜利,邱少云烈士没有这样做。这个伟大的战士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发出一声呻吟。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对邱少云烈士肃然起敬,想想自己连上课40分钟也熬不住,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画画,深感惭愧,我的脸不觉红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讲话,不料被老师发现了,批评了一顿,还罚抄了一遍书。我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服气,嘴里还嘀咕:“抄就抄,有什么希奇,有的同学不是也在讲话,为什么只罚我一个呢?”现在想想真惭愧啊!我是班干部,不以身作则,还只看到同学们的缺点。如果我遇到邱少云那种场面,燃烧弹还没烧到我身上,就得爬起来跑了。如果叫我上前线打仗,给我潜伏任务,恐怕不要10分钟就得暴露,部队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这样,能做好事吗?我要向邱少云叔叔学习:他在烈火缠身的情况下,为了胜利,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有动;我也应该在上课40分钟专心听讲,自觉遵守纪律。今天好好学习,明天为建设四化做贡献。
成语肃然起敬: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意指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6142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张骞Ь粗摹S锉灸铣巍ち跻迩臁?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256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世说新语·规箴》。[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堕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典故]“肃然起敬”典源作“肃然增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有一则记事: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在庐山讲学,当时他虽已老迈,依然讲论不辍。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说道:“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说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余晖,已经不久人世,但弟子们就像初昇的朝阳,光热与时俱增,希望弟子们能够把握青春年少,及时努力。慧远说完後,就拿起佛经,继续登座说法。那些高材生看慧远虽老,却仍卖力讲论,就非常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来“肃然起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
成语以身作则: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意指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语本《後汉书·卷四一·第五锺离宋寒列传·第五伦》。[源]《後汉书·卷四一·第五锺离宋寒列传·第五伦》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苛法自灭,故勤勤恳恳,实在於此。又闻诸王主贵戚,骄奢踰制,京师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典故]据《後汉书·卷四一·第五锺离宋寒列传·第五伦》载,第五伦,东汉时人,字伯鱼,祖先是战国时代齐国的田氏。西汉初年,许多田氏族人共同迁徙,之後便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第五伦少年即有耿介之风,为人好义,其後为官时,一面表现出刚烈耿直的性格,一面又能体恤民情。章帝时,第五伦官任三公之位,见到许多官吏庸禄而苛刻,於是上疏给皇帝,痛斥这些官员只知用严刑竣法,而不知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作为人民表率。他引《论语》中“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人民便不会听从其所下之号令。故在上位的人,若以自身行为来教化人,受教者将心悦诚服;若只以言语来训诫人,则容易引发众人的议论。後来“以身作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
早字的故事读后感_506字
今天,我读了《鲁迅刻“早”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鲁迅十三岁时,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常常要去当铺卖掉值钱的东西,又去药店买药。有一天早上,他从当铺和药店回来后去上学迟到了,老师很生气,责骂了他。他没有辨解,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一定要早起,不能迟到了。后来鲁迅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再也没迟到过。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像鲁迅,家里很穷,口袋里一个子儿也没有。我的生活条件很好,爸爸妈妈很爱我。可我很懒,动作很慢,上学老是要人催。特别是冬天,总是要在妈妈的千呼万唤中才恋恋不舍地爬出温暖的被窝,慢条斯理地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在妈妈一声高过一声的催促声跨出发。踏着早读铃声跑进教室。和鲁迅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鲁迅用刻在桌子上的“早”字来提醒自己事事早做,不要迟到。我决定用闹钟急促而有力的“滴答”声来提醒自己做事要快,珍惜时间。我将在卧室里放一个小闹钟,每天让清脆的铃声把我唤醒,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洗刷完毕。在餐桌的对面墙上挂上一个时钟,用它来提醒我吃饭要提高速度,改掉光说话不吃饭的缺点……
我要时时用鲁迅的"早"字来激励自己,事事要早做。
成语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催促。如: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又如:朦胧的月色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命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成语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又如:“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 ——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弗朗兹的故事读后感_507字
“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卷儿,天蓝色的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还有那玫瑰红的双颊。”没错,他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弗朗兹。你听后,肯定觉得有点儿奇怪,因为弗朗兹这个名字是男孩用的,而他的外貌长得确像一个小姑娘。他正因为这个而烦恼呢!
弗朗兹长得像一个小姑娘,如果碰到不认识的人百分之一百把他看成小姑娘,他就会十分生气,发出尖细的声音,跟别人辩论自己是男孩子,别人还是始终不相信。但是,弗朗兹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男子汉。
不过,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比如:他花了三天三夜,用礼品果盒的丝带、衬裙的花边、一大块丝网窗帘和一束上好的羚羊毛等等为妈妈做了一顶最最时尚的帽子,在母亲节那天送给了妈妈。佳碧喜欢看恐怖片但是又十分害怕,以为厕所里发出“呲呲扑扑”的响声,以为厕所里有鬼,就立即打电话给弗朗兹,弗朗兹鼓起勇气用最快的速度摸索着黑爬上了佳碧家的楼道里,去保护佳碧。
我觉得弗朗兹是一个不错的男孩子,他乐观、开朗、善良、有勇气、还经常去养老院陪伴哪些孤独的老人。
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有爱心的故事,让我看见这个世界的美丽和纯真,我也要做一个像弗朗兹一样快乐的人,也给别人带快乐的人!
科普故事读后感_507字
这几天,我好不容易把老师推荐的好书给借来了,但由于《中外经典科普故事》显得有些破旧、没有什么插画,又是我不太喜欢的科普系列,所以我昨天才开始看它。
一开始,我是强迫着自己翻开书的,抱着“不好看就别看了”的心情,我读起了此书,没想到,刚读了两三分钟,我就被那些充满知识又趣味无穷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读了好久。《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含有我们青少年需要懂得却又很少接触到的科学知识,这一个个科学知识原本是枯燥无味的,但在一个个故事中竟充满了趣味,这让我们在快乐看故事过程中也获得了珍贵的科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蝉的音乐的一篇文章。很多人认为:蝉的歌唱是为了呼唤同伴,其实,即使同伴就在身边,蝉也会“放声高歌”绝不停歇,由此可见蝉的歌唱并不是因为呼唤同伴而是另有原因,作者推测蝉是个聋子,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作者在蝉歌唱的树下放了几枪,声如霹雳,没想到的是,蝉居然没受到一点影响,继续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看来蝉是自己听不到声音的它是个聋子,它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式逼迫别人去听罢了。
这本书里的知识太有趣了,因为这本书,我开始慢慢喜欢上科普类的书了!
成语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又如: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成语一举两得: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意指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源]《战国策·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於齐,西讲於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曰:“……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於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东观汉记·卷八·耿弇列传》弇以军营临淄西安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未易攻也。临淄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弇内欲攻之,告命军中治攻具,後五日攻西安,复纵生口令归。蓝闻之,晨夜守城。至期日夜半,令军皆食,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弇曰:“然。吾故扬言欲攻西安,今方自忧治城具,而吾攻临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且西安城坚,精兵二万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伤。正使得其城,张蓝引兵突,临淄更强,勒兵凭城,观人虚实。吾深入重地,後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不见是尔。”遂击临淄,至日中,破之。张蓝闻临淄破,果将其众亡。[典故]战国时候,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则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於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後来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许有利、有弊。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陈轸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看到了,就要将牠们杀死,这时管与却阻止说:“两只老虎互相争斗,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气,但实际上却等于是刺杀了两只老虎。”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於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典源又见《战国策·秦策一》。内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於秦惠王前,争论该伐蜀还是伐韩。司马错建议伐蜀,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国,而且将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同时得到名、实两方面的好处。後来“一举两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