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了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三国演义》后感(945字)、品行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958字)、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959字)等900字、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您参阅。
读《三国演义》后感_945字
这本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成语忠君爱国: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又如:诸将赴都堂听讲经史,庶几忠君爱国之心。——清·朱彝尊《袁凯传》
成语敢作敢为:指行事不怕风险,无所顾忌。如: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三折:“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又如:唐俭点选进宫,敕赐才人,性格聪敏,凡诸音乐,一习便能,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九回
品行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_958字
近日,我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有所触,文中的曹操,乃天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生的儿子也都个个可以在乱世之中独挡一面。“汉贼,曹贼”的也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了。可是我所认识的曹操与演义中可大不同:有谋略、文武双全,见识广胆子大,雄心壮志,就是有些好色,不过这与他的雄心壮志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一样的人物,为何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呢?
我仔细琢磨,才得出一个结论:应百姓需求,写作时间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当时百姓正脱离元朝的统治,但明朝仍在对元朝进行最后的打击,民众极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于是,一部极具政治目的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了。其中,把“仁厚、忠义”的刘备吹捧至极,把“奸诈、暴谲”的曹操鞭挞至极。鲁迅也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刘备则作为一个“天生”的领导者,百姓无不拥戴。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话并不能作为历史参考资料。(但也不可否认它的文学价值。)
“无风不起浪”,如果曹操完全没有做过“奸诈”“不厚道”的事,作者也无法将其夸张放大,于是,我便开始了二次调查。
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琢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与现代作家袁腾飞所写的《汉末三国》。其中也有不少曹操的“坏事”,如:冤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拿掳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等等’“缺德”的事也干了不少。现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残忍至极,但在当时则属于政治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乱世之中,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但作者却抓着不放,一点点地夸大。
这件事过后,我想了足有一个钟头,曹操本应在后人之书里为堂堂的“魏武帝”,乱世豪杰。只因为他在攀登上极力的高峰时,脚下的白骨比其它二人(刘备、孙权)多了一些,便遭后人不齿。可见比别人多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吃亏是福”有大气度的人方能成就大事,抛开曹操的种种“不良记录”。曹操在对阵袁绍之时,因实力悬殊,部下们几乎都给袁绍发过归纳信。当曹操打赢了战役以后,他大度地将信投入了火中。他这种大度不但加强了将士谋臣追随他的信念,还引得更多才子投奔而来。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大度一些,吃的亏终究都会化为你登上成功之顶的垫脚石。
还有一点,那就是读书切忌囫囵吞枣,我们应该带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并思考。并结合多种资料去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
成语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如:《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又如: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成语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如:《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又如: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_959字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这部书主要故事情节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乘势而起,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魏、蜀、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其中我影响最深的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正是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刘备立足于蜀汉、结好东吴、共抗曹操。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为东吴的大都督,他仪表英俊,聪明过人。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火烧赤壁,为东吴求得安宁。但周瑜心胸狭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他死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中,我们体会道周瑜的自私。但周瑜毕竟是一名英雄,年轻有为,值得我学习。
在读《三国演义》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多好啊!没有动乱、没有战争,各国之间和平相处,人们在幸福美满的生活着,真希望永远都能这样!,这部书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部书主要故事情节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乘势而起,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魏、蜀、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其中我影响最深的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正是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刘备立足于蜀汉、结好东吴、共抗曹操。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为东吴的大都督,他仪表英俊,聪明过人。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火烧赤壁,为东吴求得安宁。但周瑜心胸狭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他死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中,我们体会道周瑜的自私。但周瑜毕竟是一名英雄,年轻有为,值得我学习。
在读《三国演义》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多好啊!没有动乱、没有战争,各国之间和平相处,人们在幸福美满的生活着,真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成语聪明过人:智力超过一般的人。如: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度曲》:“余在京师时,见盛甫山舍人之三弦,程香谷礼部之鼓礼鼓板,席子远、陈石士两编修能唱大小喉咙,俱妙,亦其聪明过人之一端。”
成语聪明才智: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着的才能。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又如:因思姊姊同妹妹,聪明才智岂输男。——清·秋谨《精卫石》第二回
读《三国演义》有感_961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写的历史小说。剧中向我们展们示了许多英雄,也向我们描绘出了许多奸臣。
写出了刘备的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造自己的事业,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但在历史上是英雄。关羽可以说是忠义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称为“武圣”,他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诉了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张飞勇猛但是非常的鲁莽、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的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都是一条心。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生,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拥有非人的智慧,几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他为了回报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云是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婆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了“一身是胆”的美誉。至于品德,自从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死入生,而且为人耿直,刘备有这种人的追随真是三生有幸呀。孙权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他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我认为曹操对他的评价非常对。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心胸狭窄,嫉恨贤能,其实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才。
在三国中让我的记忆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讲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军。因魏军不善水战,孙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后者假装投降于魏;孙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假带了数十条船向魏投降船里装满了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了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在《三国演义》中我了解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做什么事都要多方面考虑,要将成功率提高。
点评:本文作为一篇读后感,重点评价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重点人物,还介绍了“火烧赤壁”这个故事,结尾处,表明了自己的“感点”——做什么事都要多方面考虑,要将成功率提高。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真读好了原作,选出了“感点”,做到了有感而发。不足之处:“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较远,不如删去,可以再加进一些人物事迹及其对该人物的评价,进而更好地围绕一个中心有感而发。
成语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如: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又如:贱妾蒲柳之姿,幸蒙太太见爱,今日登宝地,真是三生有幸。——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成语感情用事: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如: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汪精卫是个毫无骨气的人,感情用事,意志不坚,时冷时热。”又如:我诚恳地希望,在选人的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三国演义读后感_983字
如果我是《跳书人》中的埃米,我希望自己能跳进《西游记》,去经历唐僧师徒一行人的曲折取经路;如果我是《跳书人》中的埃米,我希望自己能跳进《红楼梦》,去感受贾府的兴衰荣辱;如果我是《跳书人》中的埃米,我希望自己能跳进《水浒传》,和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们一起救民济世。如果你要问我最想跳进哪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跳进《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那一场历经百年的浩大的乱世英雄会。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挟天子曹操令诸侯”、“刘玄德三顾茅庐”、“刘玄德携民渡江”、“诸葛亮智取汉中”……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玄德携民渡江”。
那时,曹操命令八路大军围困刘备,刘备如瓮中之鳖,插翅难飞。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建议,可以先放弃樊城,到襄阳避一避。但是,刘备却坚定地说:“不,我不能抛弃跟随我的百姓们!”后来,大部队在襄阳城门下遇到了阻碍,转战江陵,又一次出现危机。众将士都劝说刘备,暂时放弃百姓,先走为上。但刘备哭着说:“办大事的人首先就要以人为本,现在百姓都信任我、归附我,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在场的百姓听了无不感激流泪。
是呀,办大事的人首先要以人为本!刘备的这一席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面临灭顶之灾,却还不忘百姓的安危,这才是真正伟大的英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论语》中所说:“为政以德。”以仁治天下,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戴。正如我们最亲爱的习爷爷,排队买包子;与贫困村村民在炕头话家常;为养老餐厅里的一位七十高龄的老人端饭;在地震安置点帐篷内,亲吻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我想,如果每一位领袖都能如刘备、习爷爷般深爱百姓,百姓有困难,马上伸出援助之手,那么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世界也一定会更加美丽。
习爷爷爱满天下,他披荆斩棘,带领着全国人民走上了“筑梦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做好每一件事,是我们理应承担的责任。课余,我们也以好少年的标准努力践行着,在菜园里拾趣,在操场上锻炼;和留守儿童手拉手,心交心;与空巢老人作伴,为他们带去欢笑;拾起马路上的一片纸,为环卫工人送上一条毛巾;大力宣传“车让人”的家乡新举措……就像我们老师说的“身体好,学习好,品德好是我们成长的目标。”样样落实,天天坚持,新时代的少年必将成为新一代最美的花朵。仁爱天下,花开遍地。
成语插翅难飞:插上翅膀也难飞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如:插上翅膀也难飞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又如:则不与他城子,便相如插翅也飞不出函谷关去。——元·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第一折
成语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如: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又如: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读《三国演义》有感_984字
欢迎来到我思想中的三国世界。《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刘备的求贤之事,最著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最好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成语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如:《晋书·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又如:你自己先把根基弄坏了,将来就有用武之地,也不能做个大英雄,岂不是自暴自弃?——冰心《两个家庭》
成语满盘皆输: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又如:人有时一招不慎,就会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