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新理念》读后感3篇600、1700、1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0:43:34百科知识库

《当代教育新理念》读后感3篇600、1700、1800字

文章包括读《当代教育新理念》有感、当代教育新理念读后感(599字)等600字、1700字、18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3篇,供您参阅。

当代教育新理念读后感_599字

在《当代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提到:“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能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显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自实行教育改革以来,一直提到“学生得主动参与意识”,但对此,我还是比较模糊的,于是我继续读了起来。

书中说:“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主动性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使我对教育的主体性的内涵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并且从书中我还了解了,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教学活动中单纯的说教者,而是引导者。首先,教师引导、启发、讲解、点拨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运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其次,教师还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提高。再次,转变学习 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当代教育新理念读后感_1720字

近日,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着的《教育新理念》一书,感觉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渐渐地为书中那朴实无华的文字风采所吸引,书中的许多鲜活的、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例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读了《教育新理念》,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怎么样的教育真的不愧于“素质”的称号呢?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教育事业本来就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第一素质教育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第二,素质教育的发展推进过程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过程。素质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第四,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它要求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二、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它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但素质教育不满足于每个人的一般的、共同的发展,而是根据人的千差万别自然本性,鼓励并极力创造条件促进个性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素质教育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和活动能力的发展;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最后,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以学生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生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从单一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转变。

三、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素质教育要创造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的境界。

有创造才有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树立学生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先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思维的火花。

2、营造创新气氛和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才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具体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极力避免给学生造成害怕因素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及自由的环境。其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若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跨世纪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知困难然后能自强,如果学生从小就不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

3、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创设动手的机会和空间。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扩展思维,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

成语教学相长:教学相长[jiào xué xiāng zhǎng],意指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藉此提高。语出《礼记·学记》。[源]《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典故]《礼记》为十三经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学所记。本为许多关於“礼”的单篇文章,西汉戴圣从中选取四十九篇编订成书,世称“小戴礼记”,成为现今通行的版本。其中的〈学记〉篇,论述了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及教学为师的道理。此段文字是论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作用。就像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去尝试,就不知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它的美好,所以一定要学习过後,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接着,透过教学,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缺乏在哪里。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能自我反省,要求自己要更进一步的学习;知道自己的困惑缺乏,然後能自我勉励,学不懈怠,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增长的。後来“教学相长”被用来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藉此提高。

成语如数家珍:如数家珍[rú shǔ jiā zhēn],意指好像计算自家所珍藏的珠宝一样。比喻叙述事物明晰熟练。语或本《韩诗外传·卷一》。[源]《韩诗外传·卷一》鲁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孙闻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问焉。对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拷x而从者,十人。此不足於士,而有余於妇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诗曰:“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典故]“家珍”是指家中珍藏的珠宝。“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家的珠宝一样,用来比喻叙述事物明晰熟练。《韩诗外传·卷一》中,叙述公甫文伯之母敬姜是个有贤德的女子,但公甫文伯死时她却不哭泣,季孙斯知道了,便派人去问她原因。敬姜回答︰“我曾经叫我这个儿子去侍奉孔子,可是孔子离开鲁国时,他去送行,没有送到城郊;赠送孔子礼物,也没有送家中的珍宝。他生病了,没有士人来探望;死了,也没有士人为他流泪。反而官女穿着丧服跟随他的,有十多人。可见他平时对士人不够周到,却过分宠爱女性,所以我不哭泣。”这个典故用到了“家珍”。至於出现“如数家珍”的书证如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七·凌廷堪》:“君读书破万卷,肄经邃於士礼,披文摘句,寻例析辞,闻者冰释。……地理沿革,官制变置,元史姓氏,有诘之者,从容应答,如数家珍焉。”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四·郑苏年师》:“(郑苏年师)肆力於学,尤喜读经世有用之书,自《通鉴》、《通考》外,若陆宣公、李忠定……诸公著作,靡不贯串,如数家珍。”均是称赞人的学问渊博,应答之间,从容不迫,就好像在叙述家中之事。

当代教育新理念读后感_1811字

我认真读了袁老师的《教育新理念》,每读一篇,都给我的心灵以震撼,特别是总序里的第一句话“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有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需要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观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理念上为我们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教师要终身学习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贯穿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育有、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那些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艰苦探索的精神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育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和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师的品质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与奉献精神作为师德的典范。因为这些品质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的必需的要求,而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创新与探索。因为原有的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必须有屏弃的勇气,这就需要有探索的过程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注定了要有吃得起苦的精神才可能闯出一条崭新的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于是,这些新时代教师的品质在当今的历史氛围中显得不可缺少和举足轻重。

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旁边是位“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中间就是位“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是蹲下来再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现学生长大了,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新理念》一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也让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与困惑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洽,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给我们不少的启迪。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这一问题,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中,成为我不懈努力进行解答的目标。

成语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如: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又如:雷参谋此时全神贯注在徐曼丽身上。——茅盾《子夜》

成语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如:《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又如:举足轻重,动关大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