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含读《亲爱的》有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518字)、观《我亲爱的祖国》话剧有感(1632字)、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1636字)、观〈亲爱的〉有感(1680字)等1500字、1600字、17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作文5篇,供您参阅。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_1518字
亲子教育中的误区: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
“我的”意味着:我喜欢的就是你喜欢的;我想要的就是你想要;你很了不起我也了不起;你失败就是我失败……
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安德烈对母亲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书里也搜集了一位读者的来信,这位读者说出自己的痛苦:因为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愿选择职业而和母亲关系僵化。写到这儿,我有些难过,想起前几天问孩子:“你是不是有时候很烦妈妈管你?”虽然,我知道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因为我总会有些不随她意的要求,要她别睡太晚、别起太晚,要她别吃不健康的东西……可心里还是希望孩子能理解妈妈,并且知道妈妈已很努力地“放手”让她做自己了,就像龙应台写到:“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他妈的不容易啊!”。后来,我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孩子一封信”的时候,写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妈妈在你成长路上,肯定会出错,会误解你、伤害你,但妈妈在努力……”没想到,孩子看完信感动地叫着“妈妈”跑过来,拥抱着我!其实,孩子更容易宽容我们!
——“我把经验教训传给孩子,就可以使孩子免遭挫折,少走弯路”
可以说这是所有父母的愿望,但好的愿望未必预想的结果。因为,人生成长中最有价值的其实是挫折!当我们到了不惑之年以后,回想自己的过去,让我们变得睿智的是当年“不听老人言”而导致的“吃亏在眼前”;可我们却幻想着我们的孩子不用这样成长!这对父母来说的确难以做到。龙应台看着失恋的儿子,这样写到:“可是,我不能不意识到,我的任何话,一定都是废话。……我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进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教育就是“言传”“说教”或者“讲道理”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有超出我们想象的能力,甚至这些能力是成人丧失的;有心理学家说“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的确,假如我们大人当着孩子面说的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千万别以为你“说的”会有用!言语只是沟通表达的一种形式,肢体语言,比如:表情、眼神、手势,都在表达着我们自己,而后者跟接近我们内心的真实。
有天接到一个高三家长的求助电话,说女儿最近因为一次重要的考试成绩出乎意料而很难过,情绪很低落,当这个家长只说几句孩子的情况后就像“机关枪”一样的语速说,孩子的成绩从来没这么差过,每次多少分多少分都报给我,认为是批改卷子有问题;电话听筒离我耳朵一尺远,我仍然能听见这位妈妈声嘶力竭的声音,能感受到她的焦虑和气愤。我想这样的感受也一定是孩子的。假如,妈妈想安慰孩子:“别担心,这次考试不算什么,我们有实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我想妈妈即使这样对孩子说过,似乎还不如不说。因为这位妈妈掩饰不住的情绪就会传给孩子,而这样的情绪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家庭里发生作用。
如果说到教育,不给父母支点招似乎没有满足对“权威”的期待,可教无定法,正因为没有相同的孩子使教育不能像流水线一样规模加工而只能称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对待!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话语,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景,就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定要找出亲子教育的定法,我想就只有这一点是不变的:态度——一种接纳孩子的态度。
什么是“接纳”?“接纳”不是“接受”、“屈从”;“接受”或“屈从”有消极、放弃的意味,不再有改变的渴求;接纳是从不考虑事情也许或应该成为的样子,它是事情成为了开始,而不是结束;放弃就像是个死气沉沉的结局,接纳就像是个生机勃勃的开始。
成语经验教训: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如: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成语声嘶力竭: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如:《晚清文学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又如: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很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老舍《四世同堂》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_1594字
龙先生的《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安安才几岁,一个刚开始做母亲的妈妈充满欣喜和好奇的看着儿子的成长,岁月悠悠,可爱的安安已长成亲爱的安德烈,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的书信交流,龙应台对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给我深刻的启示。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独到的见解令我耳目一新,书中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书中作者讨论的话题包罗万象,例如对感情世界的迷惑、自我价值的追结、对全球化的看法及讨论,也有读者的回应引申出人省思的议论。不仅动人,而且涤荡人的胸怀啊!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令多少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身为教师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触动孩子的心灵,《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之间的睿智对话,触及了我的神经。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差异。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给河马刷牙》,内容是作者安德烈对他的母亲说:“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和爸爸……,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而龙应台回答:“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要你用功读书,不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能拥有有选择的权利……”“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读完这一段,龙应台对要求儿子读书的精辟诠释,带出另一种想法,“用功读书”其实是让自己有更好、更多的选择权。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为了谋生,这才会在心中产生成就感,而成就感会给我们快乐。为了传递这一信息,我也特意让女儿也读一读这本书,特别是对于龙应台关于“读书”的精辟见解,我们母子之间还进行了一次讨论: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努力学好本领。为了将来的快乐,今天必须用功读书。看来“用功读书”并不是我们中国孩子的“专利”,我们崇羡的西方人要用功读书。
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龙应台这样成功、这样睿智地与孩子交流的。如果你仔细地读这本书,会发现在太多的时候,那位认真的母亲,正在努力与孩子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不再有《孩子你慢慢来》中满溢的幸福和满足,更多的是在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所以,在我看来,龙应台的成功,就在她用一颗充满母爱的赤诚之心,坦诚地面对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走进孩子的生活、心灵和世界,为孩子的成长减少一分迷茫。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所包含到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严肃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在三十多封书信中,说实话,里面涉及到政治内容和文化内容让我收获颇多。但更让我感动的龙云台的良苦用心。
成语诸如此类:诸:众多;此:这,这样。象这类的各种事物。如:《晋书·刘颂传》:“诸如此类 ,亦不得已已。”又如:书法、绘画、吟诗,诸如此类,他无一不会。
成语包罗万象:包罗万象[bāo luó wàn xiàng],意指包罗,包含网罗。万象,各式各样的事物。“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语或出无名氏〈黄帝宅经序〉。[源] 无名氏〈黄帝宅经序〉 近来学者多攻五姓八宅,黄道白方,例皆违犯大经,未免灾咎。所以人犯修动,致令造者不居,却毁阴阳而无据效,岂不痛哉!况先贤垂籍,诫勖昭彰,人自冥蒙,日用而不识其象者,日月、乾坤、寒暑、雌雄、昼夜、阴阳等,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典故]“包罗万象”是指包含各种事物,形容丰富多样,与“森罗万象”一词同意。“万象”即是指各式各样的事物,“包罗万象”或许出自〈黄帝宅经序〉。《黄帝宅经》是古代风水学的书籍,讲述阴阳宅位的风水易理。其书序的作者在文中提到当今流传不少宅经,教世人宅位风水之学,这些书的主旨虽大同小异,但每本所阐述的颇多不同,若不遍览则无以会通。有不少人笃信风水,在一知半解之下,死守禁忌,房子盖好也不敢住,实在可惜!这些知识“包罗万象”、内容广泛,包括日月、乾坤、寒暑、雌雄、昼夜、阴阳等各方面,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又是祖先留下来的智慧,一定要好好利用。所以作者除了作序外,还写了一篇总论,描述这本书的基本理论,让读者容易入门。“包罗万象”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观《我亲爱的祖国》话剧有感_1632字
茫茫的大海,阻断得了一切么?
在看此话剧之前,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是啊,大海是如此之宽阔,宽阔到了似乎永无止境,令人向往却又生畏,也阻挡了无数人的脚步。在科技不如现在这样发达的几十年前更是如此——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数为海外华人学子,历经艰苦磨难,共度艰辛岁月,甚至还要受到外国人的侮辱与不敬,亦不顾国外的生活待遇及发展前景,始终坚定着归国的信念,坚定着一颗颗炙热的爱国心,最终回到了这片祖国大地上,完成了最初的坚持以及梦想,为祖国的科学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有这么几处着实感人至深,令我久久不能平静,难以忘怀:悠扬的乐曲声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美妙的场景——一座雅致的别墅里,高雅的家具、充满情调的摆设、还有几对年轻男女,以其曼妙的舞姿、轻快的舞步,展现他们悠闲的生活。那么华丽、美好,令人完全无法相信这会是几十年前的事情——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啊!这时,有人首先提出了归国的建议,立马遭到了一阵反对意见,是啊,正如他们所说,在美国有红酒,有咖啡,还有比萨;有丰厚的酬劳,有惬意的生活,更有他们最需要的科研设施及条件。但在当时的中国,恐怕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搞什么科研了。可是,这有什么,这里再怎么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中国!没错,物质上再怎么丰富,也比不上精神上的满足与鼓舞,哪怕一点点。而回到祖国继续自己的发展,才是精神上最大的满足!这批海外游子,为了祖国,他们出来学习,想的是是早日回去报效祖国!故乡在时时刻刻向他们召唤,牵着他们的心!他们的心时时刻刻都连着自己的祖国,从没想过就在这里这让长期待下去——我们出来是学习的,不是来移民的,为的是早日实现我们的理想,发展我国的科技!谁不是快快地学习,生怕耽误了归国的时间,生怕错过每一次机会!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生在长在中国,祖国是他们共同的母亲,他们爱自己的母亲,希望她能发展得更加繁荣富强。更何况,他们是中国人,他们的根在中国!这是谁也给变不了的。于是,这些有志青年们,毅然放弃了优质的生活,回到了祖国,让祖国的科研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科技领先的国家!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崛起与他们的回国是分不开的。
当心里已经风起云涌,没想到后面会使我更感慨万千——
青年时代的钱学森有着远大的抱负及早日回国实现帮助祖国科技发展的理想。却在学成后兴致勃勃想要回国时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反对。并遭受了各种“非人”的折磨:像家里的电话遭人窃听,外出会被人跟踪等等都已是“家常便饭”。可那些自称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们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反而把毫无罪过的钱学森抓进了监狱,不许看书,一呆就是很久。可是,钱学森回国的信念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反而在风雨的洗礼中愈发坚定了起来。在狱中,他对美国的高级官员丝毫没有怯懦的表现,更不去恭维,而是表现出不卑不亢的神色,那神情仿佛在说:就是以死相逼,我也决不会动摇回国的决心,放弃坚定的理想!中国人那高贵的气质,那梅花般坚忍的的骨气,那寒风凛冽中挺立的傲骨,那不折不挠的魄力,那……那一份炙热滚烫的爱国心,都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对,这才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表现,这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
尾声,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全体同学竟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骄傲地挺起我们的胸膛,向着国旗庄严地高唱国歌,歌颂那些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歌声也同时激励着我们,起来,起来,一起站起来,为我们的祖国,努力、奋斗!
纵然两岸之间的距离再遥远,海面再宽广,也挡不住这些爱国人似箭的归心!看,他们已经出发了,那艘承载着他们的梦想的船,跨过狂风巨浪,驶向了岸边——我们美丽的祖国!
答案,似乎已经明了了——大海,再茫茫,也总会有它的尽头。而那份对祖国的眷恋,定会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的理想之船呢?
听,伴着海浪的呼啸,那颗炙热的爱国心温暖了冰凉的海水,不倦地跳着,跳着……
成语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又如: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成语风起云涌: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如: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又如: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载记之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唐序》
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_1636字
亲爱的孔子老师,这个书名有点调皮,不过是些老故事吧。孔子何人?是历史上那个瘦弱耄耄、正襟危坐的老师。发黄的图画,太久的隔阂,两千多年来历史给予孔子太多的误读。孔子,如此熟悉而陌生的先贤。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新书,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打开书,迎接我的是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小说般轻松的笔法让我看到孔子与弟子们的讨论和周游列国的艰辛。在感慨孔子智慧仁爱的同时,我也十分欣赏作者这种勇敢、创新的写法,使历史人物、事件生动却不失真实,就像《品三国》作者易中天,《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一样,敢于打破被神化或被妖魔化的历史形象,告诉我们“历史原来如此亲切、精彩”。
阅读孔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在孔子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了解到一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先驱,敬佩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达到许多现代人仍无法触及的思想高度。
每个人都是由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开始成长,圣人亦是如此,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伟人圣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他们在困难失败面前拥有着强大的内心、清醒的头脑、坚毅的品格,当他们终于跨越这一高度,他们的思想成就便为不朽。
在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春秋时期,孔子怀着恢复周礼、以德化人的美好理想,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奋斗一生,奔波讲学。但是他看到的却是君王昏庸、奸臣挑拨、百姓愚昧,他却从未放弃内心的仁义。鲁定公的昏庸好色,鲁哀公的无能敷衍,孔子二度心寒故土。漫漫周游,食不果腹,屈辱困苦,被围困追杀过,每次都被君王晾在一边。不是无能,而是不用。单从孔子的经历来看,他真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但就是在失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圣人内心的光芒。一路颠簸,一路思索,他告诉弟子们坦然面对,苦难恰恰让他能时刻修行。仁者无忧。没有得到,因奋斗乐在其中;得到了,乐在其治。孔子四处碰壁,却不因自己的主张不被人接受,就降低标准,违背自己的心性,以求得别人的认同。
曾经,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孔子无法接受,一个心忧天下、坚持理想追求的人怎能独守一个人的寄情山水、淡然快活呢?他的心中装着一个大同社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景,而不是老子崇尚的百姓老死不相往来,各自独处隐居。老子的计划是永远行不通、达不到的孤僻生活。
老子安然地生活着,孔子却在繁忙奔走,心怀百姓安危,为了改变时局,用道德去澄清野蛮暴力。这样的智者、勇者,注定是痛苦的。但是,他培养了无数贤人,将思想传给后人,他内心始终坚守的仁义让他拥有了一份最大的快乐。
历史的险流中,他没有选择一个人从容清静生活,而是为千万大众力挽狂澜,思考奔波。这样的勇者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圣人,让我们前行的行囊中有了先贤们思想的力量。时代的进步需要有力的强音,或许清静无为不该是生命应有的脉动,时代的进步需要勇者开创历史,扫荡糟粕,挥斥方遒,锐意改革。其中必有艰苦和失败,在逆境中,强者反而能更快成长、成熟,他们学会在逆境中根据具体情况拿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看清了一位笑容可掬的慈祥老师,他教导我们要有活的智慧,活学活用,他懂得用仁与智去完善法律,用文与武装备外交,他洞察人性,讲究学习方法,提出博学、笃行、慎思、明辨。他两次严厉批评曾参的愚孝,批评子贡的不顾后果的“好心”。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各人各尽其责,遵守各自的道德规范,扮演好各自角色,而不是被统治者曲解利用的盲从、愚忠、愚孝、愚爱。
书中,我听到孔子轻轻的叹息,他给君王的申明常被忽视,科举考试对孔子言语的断章取义,曲解了一个善良仁义、人性化的孔子。孔子是痛苦的,但他更是快乐的。后人的误解曲解、对他的神化或妖魔化算是一份额外的,却在意料中的伤痛吧。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让我轻松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温度,让我懂了简单变化中的道理,原来“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正是孔子那份洒脱的快乐和伟大的忧虑。
想起前人的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合上书卷,抬头望见一轮照亮古今的明月。
成语民不聊生: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意指聊生,赖以维生。“民不聊生”指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语本《战国策·秦策四》。[源]《战国策·秦策四》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於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於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於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百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隳,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於路;鬼神狐祥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於仇雠之韩、魏乎!《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另可参考:《史记·卷七八·春申君列传》[典故]据《战国策·秦策四》载:战国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昭王派将军白起攻打楚国,结果楚王被迫迁都陈城,国力由盛转衰。後来秦国再次想要出兵攻打楚国,顷襄王知道这个消息後,就派春申君黄歇出使秦国,企图说服秦昭王不要攻打楚国。黄歇到秦国後,为秦昭王分析当前的情势说:“今日大王信任韩、魏对秦国是友善的,当心像当年吴王一样,因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齐国,没想到却在得胜回国时,越王反叛将他擒住。还有,韩、魏历经几世争战,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计其数,国家也因此变得残破,宗庙年久失修而损坏,将士们肚破颈断、身首异处,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妇孺被捉去当俘虏,路上时常可见;鬼神没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离流落四方。韩、魏没有灭亡,是秦国的一大忧患!现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国,势必经过韩、魏国境,您不担心他们会叛变吗?”後来“民不聊生”这个成语,就从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变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成语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如:《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又如: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观〈亲爱的〉有感_1680字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支持他们越过困难时的隐形的翅膀。——题记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这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回响在我耳边。让我在潸然泪下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父母的爱都是无私奉献的,无处不在的,坚持不懈的,最坚强也是最柔弱的。田文军,一个以经营破网吧为生,与妻子离异还要带孩子的穷苦父亲。2009年9月26日,儿子田鹏在妈妈愤怒的离开后去幼儿园外玩,猛然发现妈妈的车就在前面开着,从而追了上去。却在半途被人贩子拐走带上火车,离开深圳前往河南。田文军和前妻鲁晓娟等十多位同样丢失孩子的父母苦苦寻找孩子找了3年,终于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找到了鹏鹏,却不得不面对“相见不相识”的揪心事实。人贩子的妻子李红琴在得知自己的“儿子杨吉刚”是拐来的,“女儿杨吉芳”是捡来的,并将要双双离开自己时,几近崩溃。到处托人打官司,却告得失败。最后,曾被告知不能生育的李红琴在化验中得知,自己竟然怀孕了。这即意味着李红琴将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也意味着自己将不能再收养住在福利院的“女儿杨吉芳”,而蹲在医院内大哭。整部影片,无处不使人感动落泪,无处不体现着浓浓的爱。田文军和前妻、韩德忠找到鹏鹏后,却发现鹏鹏不认识他们了。一对父母,日思夜想着自己3年前丢失的儿子,可是找到后却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叫别的女人“妈妈”,这是一个让人多么心痛的事实!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像我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后,却发现妈妈把自己最宝贝的吃的、用的、穿的给别人家的小孩用,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却把你当空气,你又会怎么想?但父爱母爱终归是坚强的,田文军忍着哭声唱着鹏鹏小时候唱的童谣,想让孩子记起这个爸爸,却只是枉然。鲁晓娟带孩子去他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给他买吃的买玩的。找来律师和李红琴打官司,只为了兑现“将妹妹带回来”的诺言。为了诺言又果断地和丈夫离婚。她不惜牺牲一切,也要让孩子平平安安的回到身边,快快乐乐的生活。母爱的无私与付出,又一次让我催然泪下。李红琴见不到儿子也见不到女儿,迫不得已在晚上爬水管攀上窗看望身在福利院的女儿。“母女俩”隔着窗,小吉芳哭着喊“妈妈,带我回去”,李红琴的泪水滂沱而下。母爱是无声的,正如这对隔着窗默默的哭着的“母女”;母爱是无私奉献的,因为答应了小吉芳要让她和哥哥在一起,李红琴卖了家里的地也要去和鲁晓娟打官司,只为了赢得抚养权;母爱是坚持不懈的,李红琴到处找律师,又一遍一遍地求高夏能为她起诉,一次又一次的去工地找唐青山作证。放得下的尊严,放不下的诺言。李红琴由于证人的突然变卦,高律师的回绝,在雨夜里蹲在墙角默默流泪。白天也想着孩子,夜里做梦也梦见孩子。这一切无声的母爱,感化了高律师的心,也让我们这些观众为之感动。难舍难离,心无归期。勿失勿忘,带爱回家。看完电影回到家,便迎来了母亲劈头盖脸的斥责:“怎么这么晚才回家?电话都不接?你饭也不记得吃啦?再不来我都要去报案了!”边说还边狠狠的拖地,好像和地板有着深仇大恨似的。外婆悄悄对我说:“你妈刚才还说不用打电话,丢了就丢了呗。侬,现在又这么说。”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回想起电影中鹏鹏生日时,田文军夫妇和其他找不到孩子的父母、邻里四舍一起吃生日饭。席间,田文军诉说了自己的感受感想,并给予其他父母们鼓励与希望。并领头一起唱起了《隐形的翅膀》。是啊,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不知受了多少苦,多少泪,曾几度希望破碎。支持着他们的,正是那“隐形的翅膀”——他们亲爱的孩子。工作到很晚,想着孩子的睡颜,能让他们重新打起精神;被老板批评,想着工作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被骂几句又不算什么;生病了,受伤了,想着家里还有孩子,还要照顾孩子,便很听医生的话,努力让自己快快好起来,好去照顾孩子,去上班……有孩子这个“引航灯”,再浓的“雾霾”也不算什么,再大的“礁石”也只是虚无。父母,是孩子有形的翅膀;孩子,是父母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成语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又如: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成语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如:《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又如:林冲见说了,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