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含读《质量免费》有感、质量免费读后感(1277字)等1300字、20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质量免费读后感_1277字
《质量免费》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
1. 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
质量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价值,所以我们会说“好质量”、“坏质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词是“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憧憬和漫无边际的意淫中,而根本没有去界定这些事情。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成“符合要求”,这一定义使得很多原本很难定义把握的事情,变得具象化。比如生活质量,就必须拿出诸如收入、健康、污染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没有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符合要求的问题。克劳士比的定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整本书围绕着这个定义,从而有了新的深度和意义。
2. 认为质量是无形的,因此也是无法衡量的
正因为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因此质量变得可以衡量,质量成本就是它的衡量工具。质量成本包括预防、评估和故障等。
3. 认为有一种经济质量的存在
4.质量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工人,特别是制造工人引起的
质量问题,管理者要负全责。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质量问题也是系统问题,工人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制造、物流、后勤保障及管理部门都必须对质量负责。前几天工作中,我负责部分文档的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疏漏,结果文档中出了几个细节错误,结果我不得不向manager解释,然后又要通知文档撰写人员修改,文档撰写人员的manager觉得已经release的文档不应该修改,于是又电话给我manager确认,我们又为了保证文档的正确性,只好组织大家更大
范围内对文档进行review,o shit,本来简单的问题,结果牵涉到很大面积,花了很多时间,还影响心情。虽然这个例子在这里不是非常合适,但至少说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研究制造型企业,但对IT企业仍然适用。
5.认为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部门。
经验是很重要的东西,在规范形成之前,我们都是凭经验做事情。我们都在经历着“尝试”→“经验”→“规范”的过程。在Dian团队时期,我所写的《组长必读》,就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很高兴团队有人觉得它还不够详细,还需要上升到“规范”。这真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同样,在质量管理领域(当然,这绝不仅限于质量管理领域,在过去的Dian团队,这种事情一再发生了很多次),在规范制定出来之前,很多事情的推动都依靠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已有经验、个人魅力和说服技巧。如果人们敬仰或者喜欢这位管理人员(比如我们敬爱的刘老师,^_^),这件事情就会执行下去,这件事情的结果显示了该做法的正确性,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管理人员能够维系这种良好态势,更无法使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得到继承和发扬。最终,非常努力而且勤恳的管理人员成功的工作,并不能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产生更多机会,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深感挫折(多少次顿呼“我不在,团队就要跨了”的刘老师,就是这样的管理者)。
成语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如: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又如:我们一望漫无边际的大海,感觉自己很渺小。
成语海阔天空: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意指形容天地辽阔而无边际。语或本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一〇。後用“海阔天空”比喻心胸开阔、心情开朗,或形容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的样子。[源]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一〇(据《庾子山集注·卷五》引)麟洲一海阔,玄圃半天高。浮丘迎子晋,若士避卢敖。经餐林虑李,旧食绥山桃。成丹须竹节,刻髓用芦刀。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典故]魏晋南北朝时,战祸频仍,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因此玄学盛行,崇尚出世无为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方术之说。在诗坛上则是盛行游仙诗,许多知名的文人都曾经创作,如曹植、阮籍、郭璞等。这些游仙诗或逃避现实,崇尚神仙,或藉着神仙之说以抒发自身不得志之郁愤,对於神仙的居处和生活情态,均描写得十分鲜活生动。在〈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中,庾信以“海阔”形容海上飘渺的仙山,用“天高”描写悬於崑仑之巅的玄圃,景象十分高远辽阔,亦象徵了神仙生活的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後来“海阔天空”这句成语也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心胸开阔、心情开朗,或形容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的样子。
质量免费读后感_2017字
书的开头就说到“质量是免费的”“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所谓质量,就是说事物或事情符合要求,它应该有确定的规范加以说明,以便使人们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达到了要求的标准,也就是说具有质量,就不会因为返工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对于企业或大公司来说,无疑是降低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就是事情做错之后牵涉的费用,包括废料、重修品、多次售后服务、检查测试以及其他类似活动),本书中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而且还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则投入的资源越多浪费也就越多,损失就越大。所以说,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质量还是利润的贡献者。
在一些企业中,质量这一名词可能还没有真正被理解,质量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引起领导层及决策层的重视。或许,没有人反对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被认为是产业的要素之一。但是,事实上,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所造成的预防、评估以及故障等方面的费用,会轻而易举地花掉全部营业额的15%—20%。而一家具备良好质量管理方案的公司在质量上花费的费用只占营业额的2.5%,这2.5%的费用是用来预防和监督必要的活动,以维持公司一贯的卓越的标准。很显然,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各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甚至于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管理者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真正的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出现,质量的保证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理的质量。
当质量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管理者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当然,这需要有详细的设计和考虑,然后按照计划来实施,并且要实施一段很长的时间。
管理者们需要一种参与到其中的态度。在碰到质量问题的时候,管理层需要立刻亲自参与,并且态度积极,让大家明白管理层对于质量的态度。这样,员工在其影响下才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确保质量是每日必须的,而且也是上级期待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近来,那么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品质的目的在于预防,在于提升效益,减少因没有作对事情而造成的浪费,因此只有把品质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提升资本的效益和运作。
质量管理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管理层的要务,便是创造出使缺陷预防成为可能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态度和方法防止问题的发生,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零缺陷是以一种没有人会误解的方式来声明管理层的标准,如果想仅仅靠着办几场晚会,挂几面镜子让员工相信你已经有所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真正地相信零缺陷就是你所要的,你要让他们认为你相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尽你的所能去做,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然而,要做到对企业的质量完全有效的零缺陷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克劳士比在书中也说自己曾想放弃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坚持下来,他把工作定位为为最高管理者指导质量部分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看了我有一些触动,但是具体怎么去做还是比较难。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企业,也不仅仅是工作,我们在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因为,现如今的社会中,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个人追求卓越要跨国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
读完克劳士比的作品后,我感受到我不仅是学到了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增长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没有主动去汲取知识的意识,这是以后的学习中要改变和努力的地方。
成语摇钱树:神话中的一种宝树,一摇晃就有许多钱掉下来。指借以获得钱财的人或事物。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只是你的娘,把你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又如:旧家庭把子弟做摇钱树,这种心理是很普遍的。——恽代英《来鸿去雁录·致汪冀贤》
成语潜移默化: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意指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典故]“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後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质量免费读后感_2646字
《质量免费》的大名早在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过,当时Tim鼎力推荐,一直想看,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过年回家之前买了一本,在家基本上没有时间看。这本书虽然是经典,可惜翻译得太烂,好多地方作者自己都没看懂,而且翻译的相当僵硬死板,非常之不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唯有细细思考,才能有所得。所以写下些读后感,为自己留点记录,也为有心人留点启发。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
1. 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
质量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价值,所以我们会说“好质量”、“坏质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词是“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憧憬和漫无边际的意淫中,而根本没有去界定这些事情。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成“符合要求”,这一定义使得很多原本很难定义把握的事情,变得具象化。比如生活质量,就必须拿出诸如收入、健康、污染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没有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符合要求的问题。克劳士比的定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整本书围绕着这个定义,从而有了新的深度和意义。
2. 认为质量是无形的,因此也是无法衡量的
正因为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因此质量变得可以衡量,质量成本就是它的衡量工具。质量成本包括预防、评估和故障等。
3. 认为有一种经济质量的存在
4.质量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工人,特别是制造工人引起的
质量问题,管理者要负全责。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质量问题也是系统问题,工人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制造、物流、后勤保障及管理部门都必须
对质量负责。前几天工作中,我负责部分文档的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疏漏,结果文档中出了几个细节错误,结果我不得不向manager解释,然后又要通知文档撰写人员修改,文档撰写人员的manager觉得已经release的文档不应该修改,于是又电话给我manager确认,我们又为了保证文档的正确性,只好组织大家更大范围内对文档进行review,o shit,本来简单的问题,结果牵涉到很大面积,花了很多时间,还影响心情。虽然这个例子在这里不是非常合适,但至少说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研究制造型企业,但对IT企业仍然适用。
5.认为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部门。
经验是很重要的东西,在规范形成之前,我们都是凭经验做事情。我们都在经历着“尝试”→“经验”→“规范”的过程。在Dian团队时期,我所写的《组长必读》,就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很高兴团队有人觉得它还不够详细,还需要上升到“规范”。这真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同样,在质量管理领域(当然,这绝不仅限于质量管理领域,在过去的Dian团队,这种事情一再发生了很多次),在规范制定出来之前,很多事情的推动都依靠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已有经验、个人魅力和说服技巧。如果人们敬仰或者喜欢这位管理人员(比如我们敬爱的刘老师,^_^),这件事情就会执行下去,这件事情的结果显示了该做法的正确性,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管理人员能够维系这种良好态势,更无法使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得到继承和发扬。最终,非常努力而且勤恳的管理人员成功的工作,并不能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产生更多机会,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深感挫折(多少次顿呼“我不在,团队就要跨了”的刘老师,就是这样的管理者)。
克劳士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经验性的质量管理经验,上升到规范阶段,而且这个规范不是死的规则,而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改进的规范,这个规范不仅为质量管理人员指明了方向,而且给了大家自由发挥完善的空间,从而使得质量管理成为一个有趣的过程。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分为5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确定期,我想,在这里把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列出来,是没有意义的,等到哪天真正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会去参阅这本书的。
这里,我想针对Dian团队做一个案例分析。过去的Dian团队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个典型的处于“不确定期”的组织。表现形式如下:“?,那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到处都有。每一个问题都被视为是独特的,即使以前曾经碰到过类似问题。问题滋生问题,而缺少一套可以公开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造成了更多问题,进而在管理层造成情绪问题。大家的问题如今变成对人而非对事,造成困难重重,个性变成解决问题的最主要因素。这种情形有时会造成不合理的开除和辞职,因为大家已经无法有系统地研究状况和解决问题”。“知道他们有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他们知道这不是由于他们工作得不够卖力,可是大多数人对于需要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维持运转这点,感到十分沮丧”。
现在的Dian团队处于不确定期向觉醒期转型过程中,标准化年是个机会,但我很担心大家到底怎么理解标准化,千万别为了标准而标准,千万别因为标准而限制了自己的创造力和灵活性,毕竟,我们不是企业。
克劳士比用了好大一个篇幅,似乎只在告诉我,对于质量管理,领导者光说支持是不够的,必须有由上而下的行动。最高领导必须有自己的行动。因为质量免费,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境界,光作出指导性的意见是完全不够的。管理者不希望下属说“我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方法行不通”,他们希望自己的下属给出自己的意见,但不是每个下属都能做到管理者所想,管理者必须做出示范。比如装配电视机的时候,为什么有些工人总是把油漆弄损了呢?是不是他们故意要这样?NO!这一问题出现的实质,一是供货商有问题,二是装配间没有给工人足够的装配空间。这些问题,为什么从销售部门发现了问题,生产部门却迟迟没有纠正过来?从装配一线的直接主管,到各层次管理人员,为什么他们无动于衷?这里的解决方案,就是高层主管要重视这样的问题,并且亲身做出示范,纠正这样的问题,做示范还不够,因为这样会造成事必躬亲的后果,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亲身示范后,高层主管要灌输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的习惯,并对这种习惯进行制度化的激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在体制上保证这样的问题在以后也能得到解决。
总而言之,管理者的实践,不仅仅要解决的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践,要能够防止类似问题发生,要能够促使员工去主动发现问题,未雨绸缪,把问题尽早发现,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质量免费。
成语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如:《容斋随笔·卷六·洗儿金钱》:“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又如: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成语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又如: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