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读《黄继光》有感、黄继光读后感(816字)、爱国文章读后感:读《黄继光》有感(1415字)等800字、900字、1000字、1400字左右的读后感4篇,供您参阅。
黄继光读后感_816字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黄继光》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但我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故事主要讲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黄继光,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他的胸膛挡住了疯狂的子弹,战争胜利了!而黄继光却永远的沉睡在了战场,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充满希望的未来,黄继光是一位为国家争光添彩的好战士!
想想当时黄继光当时的决心,再看看我们,黄继光宁愿为祖国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帮父母干家务活,不愿在学习上下一份决心,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用多少个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用多少个烈士的头颅换来的?老一辈的战士宁愿勇敢地面对死神的威胁,也不愿当一个抛弃自己祖国的卖国贼。正是这些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烈士,激发了中国人欲要和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想想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数不清的中国人倒在了鲜血中,到处都是日本人放肆的笑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是共产党救了我们,是舍己为人的烈士救了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不要辜负了老一辈爷爷奶奶的希望。
是啊!正如毛主席说的: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黄继光对面前的刀枪火海都不怕,只为了祖国不受外国的欺凌,他张开双臂,向激烈的枪口扑去,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中国人的骨气。“豪气贯日月,英风照大地。”他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我们现在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和他们那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生活能比吗?他们那种敢于牺牲的精神我们有吗?他为了国家浴血奋战,而我们却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想到这,我感到内心无比的羞愧。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这代表着战士们的鲜血,战士们抗击侵略者洒下的鲜血!想想,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什么精神?是敢于奉献自己,为大家着想的美好品格!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不辜负了祖国对我们寄托的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成语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如:《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又如:爱朋友,讲义气,舍己为人,这些地方他和朱老忠有共同的地方。——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
成语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如:《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又如: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黄继光读后感_890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俯的文章。闭上眼睛,我内心深处热血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怎么也挥散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经典歌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乡,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保卫和平,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去朝鲜打仗,用英勇战斗的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个世纪过去了,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
纵览全文,主要讲述的是黄继光为了祖国的利益,用自已的生命作为盾牌,挡住了敌人那狂风暴雨般的子弹,让战友们冲过封锁线,取得了胜利,但他却永远地倒下了。战役结束后,他的战友们没有半点喜悦,他们满脸的泪水,因为这次的胜利,是他——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而得来的。读后《黄继光》一文,我百思不得其解,黄继光的未来是灿烂的,是充满希望的,为什么他反而愿意用身躯为盾牌来挡住敌人的子弹呢?后来我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面对死亡,他视而不见,面对战友,他奋不顾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继光他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是啊,除了黄红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同胞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啊!黄继光,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悲壮,却活得那样久长——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你那庄严的刹那就是永恒!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在人类的历史上,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放射光芒!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刻苦地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那百不折挠,勇于牺牲的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未来越来越美好!
成语奋不顾身: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意指奋勇向前,不顾生死。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源]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引)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另可参考:《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典故]“奋不顾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顾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在父亲过世後继承父志,任太史令,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後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武帝大为光火,下令诛其全家。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触怒了武帝,被捕下狱,处以腐刑。出狱後,转任中书令,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完成太史公书,即现在的《史记》。司马迁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司马迁看了後回信,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并说自己跟李陵并不熟,但见他“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认为李陵孝顺、讲信用、有义气,对下人也很好,并且出生入死,为国家的存亡“奋不顾身”,实在是个好人啊!如今降敌也是迫於无奈。後来“奋不顾身”这句成语就出自此处,用来形容奋勇向前,不顾生死。
成语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如: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读《黄继光》有感_987字
从太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的家喻户晓,有的却默默无闻。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都将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黄继光就是这亿万英雄中的代表之一。看了无数遍,感了无数次,却总也看不厌,感不尽——黄继光,本只是通讯员,却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自请上战,身中数弹的他像暴风雨中的巨人顽强地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趁势攻克了敌人的阵地,夺取了胜利。
每每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援朝抗美出英贤,百代凯歌百代传。拉美亚非人尽起,戳穿纸虎此为先”。民族精神,不正是他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勇往向前?而我们呢?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面对学习上那小小的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们是多么渺小啊!“自古英雄出炼狱,拓马长枪定乾坤!”我们的幸福今天,正是英雄们在昨天以生命热血创造的明天,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但是我想说:战争时期需要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当今和谐世界同样需要那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张思德“生为人民,死重泰山”;叶挺“铁军英名千秋颂,囚歌一首万古传”……跟他们比,当今社会的我们是不是显得太弱不经风?我们不能再脆弱下去了!面对困难,不要再畏缩了,迎上去打败它,其实它并不可怕;面对失败,不要再沮丧了,擦干泪战胜它,其实它也很害怕;面对恐惧,不要再胆瑟了,站起来征服它,其实它没有你强大……
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扞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同学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成语死重泰山:比喻死得光荣。如: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如: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成语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又如: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爱国文章读后感:读《黄继光》有感_1415字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摇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乡,打败美帝保卫和平,我们的先辈去朝鲜打仗,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黄继光就是无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好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身中数弹的他像暴风雨中的巨人一样顽强地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趁势攻克了敌人的阵地,夺取了胜利。这真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多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啊!
当我读到“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时,我浑身发热,黄继光是多么主动呀。可是我连妈妈交给的的任务都不做,比如说妈妈常常对我说,长大了,能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就拿扫地来说吧,一天,妈妈叫我扫地,我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批评我说:“戴健,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妈妈就要我重新扫地,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句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黄继光,这个伟大的战士,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忍着伤痛,像巨人一样冒着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黄继光,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却有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呢?哦,是最光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试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拿给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不感到黄继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黄继光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于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这正是英雄“山草离离兮掩我骨,沧海荡荡兮浸我尸”的豪迈绝唱!
“斩尽妖魔平天下,山河日月重安排。”正是这支由无数个黄继光组成的、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人民子弟兵,他们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忠勇耿耿,精忠报国,纵横无敌,谁与争锋,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帝野心狼,保卫了新中国摇篮,保卫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奠定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自古英雄出炼狱,拓马长枪定乾坤!”我们的幸福今天,正是英雄们在昨天以生命热血创造的明天,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青年一代何惜百死报家国,要为祖国、家乡的富强崛起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青春儒钢的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成语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又如:他们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才送给你;你倒说是鸡毛蒜皮。——孙犁《白洋淀纪事·石猴》
成语鞠躬尽瘁:鞠躬尽瘁[jú gōng jìn cuì],意指“鞠躬”,弯身以示敬慎。语出《论语·乡党》。“尽瘁”,竭尽辛劳。语出《诗经·小雅·北山》。“鞠躬尽瘁”意谓恭谨戒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或以为典故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後出师表〉。[源]《论语·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三国蜀·诸葛亮〈後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引)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後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後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典故]“鞠躬尽瘁”系由“鞠躬”及“尽瘁”二语组合而成。“鞠躬”见於《论语·乡党》,文中叙述孔子在进入君门的时候,态度很恭谨,彷佛国君的门容不下他的样子。他不站在门的中央,走路时不踏上门槛。“尽瘁”则见於《诗经·小雅·北山》,诗歌内容是行役者对国君分配劳役不均所发出的感叹。文中说到有些人安逸地在家休息,有些人却因为尽力於国事乃至於生病;有些人每天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但有些人却必须日夜不停地奔走四方。後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鞠躬尽瘁”,用来表达恭谨戒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在三国蜀诸葛亮〈後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考察了当时的局势环境後,认为以他的能力,以及许多未能预料的演变,都不足以能够抵抗强敌。尽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只求竭尽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尽力,死而後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实就是现在常用的“鞠躬尽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