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含读《蟹工船》有感、蟹工船读后感(332字)等300字、600字、20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蟹工船读后感_332字
有些寒冷是暂时的,有些寒冷却是永久的。看完此书,我深深的被那些蟹工们遭受的极端不公所震撼。他们为生计所迫而无奈的选择了犹如地狱般的工作。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即使病的奄奄一息,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出工。在那丧尽天良的监工面前,生命贱若臭虫,用他自己的话说,“死五六个人倒是小事,要是船丢了,那损失就大了”。最后忍无可忍的他们自发的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做人的尊严而战。第一次失败后,他们又计划着下一次罢工。也许在生命和为人的尊严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在很多地方都会存在。就算而今我们国家正在急速发展,也不能消除贫富差距,甚至还有扩大的现象。这是无可避免的,只是希望每个人都应平等的看待生命。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仅有一次……
成语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又如: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成语体无完肤:体无完肤[tǐ wú wán fū],意指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形容受伤惨重,全身都是伤痕。语本《世语》。後亦用“体无完肤”比喻遭人批评、驳斥得一无是处,面目全非。[源]《世语》(据《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锺传·邓艾》裴松之注引)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典故]“体无完肤”原作“体无完皮”。三国时,魏任命司隶校尉锺会为镇西将军,举兵伐蜀,因遭蜀将姜维阻於剑阁,久攻不下,因此萌生退兵之意。另一魏将邓艾趁此率军向南转进,深入蜀地,大破蜀军,逼近成都。後主刘禅觉大势已去,遂送印请降。邓艾率军进入成都,蜀汉灭亡。此次战役中,邓艾的奇袭战术居首功,也因此他深感骄傲,不但擅自任命师纂为益州刺史,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又将蜀国旧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为朝廷官员,或收为下属。邓艾居功自傲,成为锺会谗谤他的藉口,邓艾从此受到司马昭的猜忌。後来,邓艾和司马昭在商量灭吴之策时,意见不同,锺会、卫瓘、师纂等人乘隙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於是朝廷下诏逮捕邓艾父子,派锺会负责将他们由成都押解至京师受审。这时锺会麾下有军队二十余万,遂密谋造反。但司马昭对锺会的野心亦早有防备,遂遣军入蜀讨伐锺会,双方在蜀宫城内外展开激战,锺会被杀,後由监军卫瓘接管蜀军。由於卫瓘亦曾参与诬陷邓艾,怕事迹泄露,於是派人杀邓艾父子,师纂亦在被杀之列。师纂平日为人,个性急躁,对人苛薄而缺乏恩泽,所以死状极惨,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肤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後来“体无完肤”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受伤惨重。亦用来比喻遭人批评、驳斥得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蟹工船读后感_570字
我很少看小说,这次是被出版商的一句"80年前日本无产阶级的经典之作。再度火爆日本,风靡西方,震撼世界"引诱上钩了。不过读完还是有点得益。
我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也没有了解过以前对于阶级的讨论是怎么样的,不过似乎现在是没有什么人还会提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了。陈丹青说城市里的工人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工。我认为,他说的是狭义的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广义的城市里的工人其实还是普遍存在的。那些用自己的体力脑力拼命工作的受雇佣者,辛勤汗水却换不来等价的回报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现在大家吃得饱了穿得好了,也就口上埋怨一下罢了。
在《蟹工船》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工人。他们似乎比普通工人地位要高,譬如监工和船长,但实际上他们跟普通工人的实质相同,都不过是受雇佣者。这些人其实最为悲哀,在对待比自己等级低的工人狐假虎威(如监工),或是懦弱伪善(如船长);在面对自己的雇主时又要卑躬屈膝,逢迎讨好。在雇主和受雇佣者发生矛盾时往往是两边不是人,没有立场,没办法有立场。
其实不喜欢该小说的一些环境描写拖沓累赘,虽然明明知道作者是想先建立一个场景,然后再叙述里面的故事。我还是喜欢余华<活着>里面的那种写法,看得真不累。
最后,这本书说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些工人因受不了资本家的剥削而罢工。几乎没有悬念,有些地方甚至有头无尾让人摸不着头脑。
成语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如:《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又如: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成语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又如: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取而代之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
蟹工船读后感_2027字
“嗨,要下地狱喽!”这是《蟹工船》上季节性的农民工和学生工的第一句呼喊。
全球金融风暴震撼着世界各个国家上上下下的人们,权贵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又一次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一方面是世界各个国家在拯救自己的世界的经济,一方面是工薪阶层忍受着降薪、失业的痛苦。这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好几个外国复活了马克思的著作,使它再次畅销。在日本复活了《蟹工船》。到去年一月,累计销售量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大关,网上点击率超四十万次,新创作的《蟹工船》漫画本,也销售量达到四十万册。购买和阅读《蟹工船》的,是曾经的富裕的中产阶级,由全球金融风暴打翻在地的“新穷人”、“贫困劳动者”。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几十年前的《蟹工船》上的捕蟹工的穷困、苦难、无奈,颇为相似,在他们心里产生了共鸣,发出了回响。
《蟹工船》是日本小林多喜二(1903——1932)的代表作,1929年5月和6月连载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杂志《战旗》,立即引起日本文坛的广泛重视。著名文艺评论家藏原惟人赞誉它“是无产阶级文艺划时代的作品”。《蟹工船》高度纪实化的描写,真实地呈现了在蟹工船上从事海上捕蟹加工蟹的工人的惨苦生活:狭窄的劳作空间,恶劣的劳作条件,繁重的超时劳作,粗劣的饮食,拥挤而又恶臭的“粪坑”宿舍,暴力监工的残酷,暴力抗争的无奈,不幸累死,病死,就被抛尸大海,更加悲惨的是,这一切非人的环境,扭曲着人性,由返祖的动物性本能令道德沦丧。读《蟹工船》,令人深切感受到:人,有时是这样地生存在非人间。这使我想起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这里生存的,活动的,忍苦的,反抗的是现实社会有血有肉的工人。而不是所谓无产阶级文学家在书斋里想像出来的纸面上的典型人物。
《蟹工船》曾经迅速得到中国的回响。一九三○年初,夏衍撰写《关于〈蟹工船〉》和《一九二九年日本文坛》,高度评价《蟹工船》是“一桩划时代的事件”;“是一部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杰作”。四月推出了潘念之担纲翻译的中文译本,小林多喜二专门写了中文版序言。小林多喜二和他的《蟹工船》在我国产生过长久的影响。1955年出版了楼适夷的中译本。1973年又出版了叶渭渠的中译本。1962年出版了连环画本《蟹工船》。1953年译制了电影《蟹工船》。
《蟹工船》和鲁迅文学精神是相通的。他们笔下的工农,是活生生的人,惨淡人生中的人。1933年小林多喜二被捕,当晚即被酷刑致死。鲁迅用日文写了《闻小林同志之死》,发出了沉痛的哀悼和呐喊——2005年《鲁迅全集》的中译文如下,译者未署名,这里谨致诚挚的谢忱:
日本和中国的大众,本来就是兄弟。资产阶级欺骗大众,用他们的血划了界限,还继续在划着。
但是无产阶级和他们的先驱们正用血把它洗去。
小林同志之死,就是一个实证。
我们是知道的,我们不会忘记。
我们坚定地沿着小林同志的血路携手前进。
此后,1935年,鲁迅关注小林多喜二全集的出版,陆续购买了全三卷,并购买了小林多喜二的书简集和日记。
《蟹工船》近一两年再度在日本走红。也引起我国有志者的共鸣,今年出版了两个版本的《蟹工船》。不幸的是一个居然是“洁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在新的世纪,这本享誉世界的小说居然依旧享受着“洁本”《金瓶梅》的待遇。或人用“不洁”的思想和手段制造的“洁本”,其实乃是地道的“不洁”。理想的人性要求的是“爱”与“诚信”;而不是隐瞒现实社会的不幸以欺骗读者。幸而,正是二十年前推出“洁本”《金瓶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却出版了毫无删节的原本。阿弥陀佛,觉醒的知识者在坚忍不拔地前行。
中国的读者在哪里呢?我们的印数不到三万册。在一亿两千七百多万人口的日本,号称拥有“一亿中产阶级”,他们的读者是数以百万计,这些富裕的“中产阶级”的读后感是:“《蟹工船》里的人物好像我的兄弟一样就在我的身边。”“我们生活在《蟹工船》的时代,我们就在《蟹工船》上。”是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然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吗?日本的读者,不是切实地在警醒着我们吗?报载,去年因金融风暴,我们“返乡”的农民工即高达两千多万;我们的“白领”不是有“房奴”、“卡奴”的呻吟吗?可是他们不能读,没时间读,不想读《蟹工船》。《蟹工船》是不会在我们这里畅销的。我们的大多数“精英们”在分享“制度性腐败”,更有在“制度性腐败”之外的巧取豪夺。读书,读什么书,也是人心的反映。
然而,《蟹工船》毕竟又一次引进我们中国了;而且有两种;又而且有一种全译本。它昭示着:觉醒的知识者在,就在这里。这是很重要的。鲁迅认为:“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门外文谈》)这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实吧!
成语阿弥陀佛: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如: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又如:和尚念经,阿弥陀佛。
成语坚忍不拔: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如: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又如: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