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012字)、党史读后感(988字)、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1012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46字)、《何芹姣的事迹》读后感(971字)、《爱的教育》读后有感(1003字)、生命与教育读后感(966字)、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028字)等10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_1000字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着《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成语四通八达:四通八达[sì tōng bā dá],意指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语本《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後亦用“四通八达”指人。亦用於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源]《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於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典故]“四通八达”原作“四通五达”。秦末辩士郦食其,在高阳谒见沛公刘邦,谈论起天下局势,席中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认为秦国不是轻易可以打败的,不如先占领陈留,因为陈留不仅是畅达无阻的交通要地,并且积存了不少粮食。而他和陈留县令熟识,可以帮忙游说。後来“四通八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交通便利。较早的书证如:晋人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骄》:“闻之汉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四通八达。”“四通八达”指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而《朱子语类·卷一一·学·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四通八达”一词的意思则是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成语卧薪尝胆: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意指越王句践躺卧在柴薪上,不时舔尝苦胆,以警惕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典出《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源]《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典故]据《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经常打仗,在一次战役中,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困於会稽。後来经过一番努力,获得夫差的赦免,回到越国。句践回国後,刻苦自励,夜晚就睡在柴薪上,并且在席位的上方悬挂一颗苦胆,不论是坐着或是睡前都会仰首看胆,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会舔嚐苦胆,用来自我惕励,不可忘掉会稽之耻。他最後终于灭掉吴国,雪耻复仇。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卧薪尝胆”,用来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党史读后感_1000字
我读了一本红色革命经典作品:《党史》。
1919年至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工人运动也继续得到发展。从1920年起,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同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就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920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也就是现在伟大的共—产—党。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第一,表明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后,开始有了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一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它使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联系起来。从此,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新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这九十年中,革命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不仅有党内接二连三的阶级斗争矛盾,还有面临祖国被侵略的危急关头。好在党内老一辈革命家果断地解决了内部矛盾,而且也在抗日战争前率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革命片段,了解它的人都知道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1934年中国红军开始长征,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了蒋介石调集的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之极:在最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要靠吃野草和皮带过活。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让他们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终于见到了终点胜利的曙光。
如今,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重重风雨后已经走过了整整九十个年头,她依然保持着宝贵的革命精神,一步一步踏实地带领人民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出更加动人的风采。我在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后,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虽然是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未来的主人翁,也应该去发扬中国共—产—党那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会先苦后甜并在如今物质条件好的时候知道忆苦思甜,这样才不枉费那么多革命先辈用生命去作斗争换来的革命成果。
成语统一战线: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如: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又如:我们要结成统一战线。
成语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如: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又如: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_1000字
大多数人说起自己的童年都会滔滔不绝。童年岁月中那些快乐,即使是无聊的、傻傻的快乐,也是回味无穷的美好;童年岁月中那些忧伤,也如唐诗宋词中的千古绝唱那般凄美。
作者出生于1964年,父母都是教师,父亲被打成右派。他从小生活在江苏兴化的农村,书中写的那些童年趣事,吃喝玩乐,真实、形象,却又似乎透着淡淡的无奈,有着时代的深刻烙印。
书中的一些小故事非常有趣,我一边看一边讲给一年级的女儿听。比如“袜子”一则。作为知识分子家庭,母亲要求作者一定要穿袜子。而在当地当时,有袜子穿是很难得的。作者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他的鞋子和袜子都是湿的,于是父亲教了他一个好方法:晚上睡觉时把袜子压在身体底下吸湿,第二天就又能穿了。可是臭的痕迹是吸不掉的,于是作者的尴尬由此而生……女儿听了觉得很好笑,但不明白:“为什么作者的母亲不能给他买三双袜子呢?”我告诉她当时的生活是很困难的,有点钱先得顾着温饱。她还不明白:“为什么作者的母亲一定要让他穿袜子呢?是要告诉别人自己是有钱人吗?”我很难让小姑娘明白,这是一种中国文人自古就有的清高与节操。
作者生活在水乡,六七岁时就学会了撑船。但他的“学会”绝对是自学成才。“认得一生就是无师自通的一生,出了课本,又有几样东西是老师教会的呢?”我很有同感。身为老师我认为他揭露的是个学习的本质问题。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只是推动作用。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才是真正的而学习。如同游泳,教练可以告诉你动作要领,但真正要学会游泳必须靠自己在水里去尝试、去体会。而乡下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会在小河里游泳,是不用教的。
作者童年的玩具非常多:桑树、鸟窝、变幻的云、蒲苇棒、蚂蟥、红蜻蜓……每天都玩的那么快乐,和小伙伴们过得那么充实。我们的孩子也有那么多的玩具: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乐高积木、电脑IPAD……可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的童年似乎常常是孤独而无聊的?失去了单纯的快乐,失去了天真的想象,我们被现代化主宰的那么麻木。
作者的童年经历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生活无忧、分不清五谷的人相距很远。读这些故事时,我似乎也走入了当时当地,有快乐、有无奈、有深情、有忧伤。我喜欢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回忆中有地理、历史、文学。很多描写童年的书或文章,都是经典。
也许因为年纪大了,我也喜欢回忆往事。回忆让往事变得那么崭新、那么深刻;回忆重新给往事添了色彩,注入了思想。回忆让往事融入了灵魂。
成语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如: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又如: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成语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如: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又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1000字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贾德担任高中哲学老师多年,同时撰写了这本风靡全球书,并凭此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本书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苏菲的14岁女孩,在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写了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一开始她只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可她的思维却不知不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此后,苏菲不断收到这个叫艾伯特的神秘导师的来信,从信中,苏菲开始了她的哲学课,开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过艾伯特给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加以解释。然而随着苏菲哲学课越来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渐渐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一位挪威少校为他的女儿席德写的一本书中的人物。最后,苏菲和艾伯特终于脱离了少校的控制,并随着小说的结束而结束了他们的世界。简单的构思就是作者贾德跟我们是同一层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儿是作者创造的人,而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又是少校为他女儿创造的人,作者用“少校与苏菲”的关系,在跟我们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为主宰着苏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讽,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我不禁联想到到了笛卡尔说过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也许我们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存在过而已。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开始慢慢形成的阶段,而这本书对自身素质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处,其实能不能做社会的强者是一回事,能做一个真人才是最重要的,刚去世的乔布斯就是苏格拉底的超级粉丝,他酷爱哲学,他曾自问自答:“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认识你自己。”所以读这本书可以让你的思想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你自己甚至是认识世界。哲学可以提高人心灵层次,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用主义占领,人们天天都在为生活而忙碌,没什么人去关心心灵的问题,什么哲学还不如一份快餐,一部网络小说,一张影碟,。我希望更多的人去看看《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是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根源,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掘,去应用。
成语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如:清·薛雪《一瓢诗话》三三:“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又如:虽然象通不通似的,但是对于抗日救国的热烈和对于我们被捕的义愤,也已跃然纸上。——邹韬奋《经历·同情和厚意》
成语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如: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又如:善者福而恶者祸,理所当然。——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
《何芹姣的事迹》读后感_1000字
今天我心血来潮,一口气读完了《何芹姣事迹》一文,文中何芹姣同学乐于助人、热爱生活、人穷志坚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读完此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何芹姣,女,2001年出生,家住寸石镇青山村十二组,她是青山学校六年级学生,自2010年以来,何芹姣每天用她那瘦小的肩膀背着残疾同学何颖慧上学。何颖慧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下地走路,家境非常贫穷,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背她上学。这样何芹姣用稚嫩的双手为何颖慧撑起了一片天空,一路风雨无阻,一年又一年。我想何芹姣背着与自己一样重的同学会是多么的吃力?那脚步会是多少的沉重?每天会流下多少辛酸的汗珠?那辛酸的汗珠不正是代表着何芹姣那助人为乐,心地善良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仰。
何芹姣同学本也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她家境贫寒,住在破旧的土砖房里,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如遇大雨,屋漏如筛。她的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早在她两岁时离家出走,家中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需要照顾。何芹姣同学更是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小到大,他从未有过新衣服,从未有过零花钱,从未外出逛过街,生活过得十分紧张。由于家里穷,何芹姣从9岁起就想尽办法赚钱养家,她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去做。而我和何芹姣同学却是截然不同:我的家境比较富裕,每天都有足够的零花钱,每天吃的有荤有素,我还嫌菜不好吃。挑食、剩饭时有发生,在父母面前任性,撒娇更是家常便饭。在家里我仿佛是一个小霸王一般,骄纵任性,经常惹家人生气,遇到一点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就大哭大闹,一遇小事就依赖父母。而何芹姣却是那么节衣缩食的生活着,独立向上的生活着,苦中寻乐的生活着。一种敬佩之情,惭愧之意,油然而生涌在我的心头。
何芹姣虽然生活贫穷,但没有磨掉她助人为乐的品质,在上学路上每天背同学上学,在院子里经常帮老人提水,捡柴,在家里赚钱养家,而我却——一次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一次同学呕吐了,我也不屑于帮助他;即使袋子里有余钱,但见到路边的可怜老人,也舍不得捐赠。我和她相比实属惭愧。
何芹姣同学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品质无比高尚,她那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他身上不怕艰辛的人性品格更是催人奋发。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何芹姣同学学习,让美丽的精神之花开遍我们的校园,开遍整个邵阳,开遍整个中华!
成语力所能及:力:体力,能力;及:达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如:晋·羊佑《诫子书》:“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又如:特别是要用实例、用典型示范去告诉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这种好处是超出单干户力所能及的。——郭小川《十字路口》
成语节衣缩食: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如:《史记·贷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又如: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
《爱的教育》读后有感_1000字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爱的教育》一书,本书象一瓶卫生剂,除却心灵污垢;似一钵甘露,滋润干涸的心田。——题记
《爱的教育》应用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讲述1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妈妈、师长、朋友真挚的爱。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持于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不幸与苦难。
读《爱的教育》走入安利柯的日常,爱护弱者的卡隆,坏小孩弗兰谛,可怜的泼来可西,小商人卡洛斐,顽强拼搏的斯代地……同学朋友之中的友谊,兄弟之中的关怀,子女与妈妈之中伟大的爱,师生之中的爱。
最感人的是每月故事:伦巴底的小侦察员,爬上大树了望敌情却中弹流失生命;少年鼓手腿负重伤,却还在勇敢奔赴援军驻地送信;小抄写匠深夜为父亲抄写公文,分担日常重任;费鲁乔用自我弱小的身体挡住了歹徒的尖刀,用鲜血证明对祖母的爱;13岁的马尔可万里寻母,受尽了磨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挽回了妈妈的生命……小小少年,惊世的举动,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
即使书中的故事产生在遥远的意大利,时间也久远,但是爱的教育无国界,永不会过时。假如1个学生布满着对同学的爱,那同学间务必是友爱相处,互帮互助;假如1个老师对学生布满着爱,务必会视为己出,倾注关爱;师生对学校布满着爱,务必会爱校如家,学校的明天会比起来好。
哲学家说,爱是一种特料制成的媒介物,它令人容颜焕发,青春常在;文学家说,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让人心潮涌动,热情澎湃;医学家说,爱是一剂千古难觅的心理良药,令人经络疏通,忧愁不在;教育家说,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令人学业有成,精神百倍。
我们的教育,说到底也是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教育缺乏爱,它将成为一片荒漠,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教育缺乏爱,它将化作一段朽木,是没有生气的枯枝腐叶;教育缺乏爱,它将变成一条断河,是没有活力的干涸之水。假如每一位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我的小孩一样,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假如每一位老师爱事业,就像爱自我的身体一样,那就没有办不好的教育。
当学生做错了事,令人怒发冲冠时,我会冷静处之,不用呵斥,不用生气,给他们讲个《爱的故事》吧。让学生在故事中吸取营养,矫正错误行为,岂不是效果比起来好!
成语怒发冲冠:怒发冲冠[nù fǎ chōng guān],意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的样子。◎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庄子·盗跖》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幸於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典故]头发直竖,把戴的帽子都顶了起来,这是古人用来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古代成年人是要戴冠的。和“怒发冲冠”相关最有名的故事当属蔺相如“完璧归赵”了。战国时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因宦者令缪贤推荐,召见蔺相如,并且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蔺相如不想使秦国有攻打赵国的藉口,主张送和氏璧到秦国去,并说:“君王如确定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真的给城,璧就留给秦国;不给,我会将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赵国。”於是赵王派他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国。到了秦国,蔺相如发觉秦王并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赏和氏璧时,假意的说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几步,倚柱而立,气得头发竖立,顶起帽子,说秦王既无意把城池偿还赵王,他只好把头、璧都在柱上撞碎。事实上,在《庄子·盗跖》篇中就已提到盗跖一听孔子来访,气得“发上指冠”,这和“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一样的。《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中讲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边为荆轲送行,壮烈的场面让在场的人“发尽上指冠”,内心慷慨激昂到发尽直竖,意思也是相近的。《庄子》的典故虽较早,但是推究後来所用的“怒发冲冠”,当以蔺相如故事较为贴近。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_1000字
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不断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冯老师之间的差距,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读《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所以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冯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冯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这让我想起,我们班的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变故失去了亲人的关爱。他很自卑,也很叛逆。每次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声音只有自己能听到。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每天找机会和他谈心,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他。我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渐渐得他和同学关系融洽了,话也多了,成绩直线上升。最难得的是,他现在能主动帮集体做一些打扫卫生、修补桌椅之类的公益劳动了。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成语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如: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又如: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成语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又如:《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柯灵《向拓荒者致敬》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_1000字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帝掷骰子吗?爱因斯坦很坚定地告诉我们,上帝是不掷骰子的。但波尔也很坚定地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的回答是错误的。谁是谁非?于是我开始了对《上帝掷骰子吗》的探索。
《上帝掷骰子吗》书名文邹邹的,没看过的人或许会以为它是一本文艺书,这是我一听到这书名的第一感觉,没想到它竟然是一本科普书。很意外咧!那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的吧。
《上帝掷骰子吗》其实是一部关于量子论的史话,是一个叫曹天元的作家所写的比较高端的科普读物,他不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是他却用他那非“专业的”的写作手法带我们领略了一场科学史上的盛宴。本书的感情基调是轻松的,趣味的,作者用他那小说化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量子论的故事,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直至最后艰难的建立了量子理论为止。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很多有关物理方面的历史,可以领略到众多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探索科学上未知领域的,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通向科学至高地的道路的,还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智力上的较劲。使我们明白其实科学的发展就是在这些物理学家相互提出理论然后又相互证伪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告诉了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书中插入了很多“饭后闲话”,讲述了一些有关物理学家的趣闻逸事,使我们读来趣味十足,并会不时感叹作者文笔之精妙,竟然可以把物理这门枯燥难懂的知识讲得如此自然、易懂。虽然他的写作风格使本书存在些许不严谨的“硬伤”,但不可否认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相比那些用纯科学的语言写出来的科普读物,它更易为人们接受,在科学知识大众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大。起码就我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他的这种写作风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量子论还是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否则他对量子论的叙述就不会如此的透彻。
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它至少成功的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们毕竟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毕竟了解了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我们毕竟了解了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吧,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感受和看法,我们不能强迫别人说它好,也不能强迫别人说它不好,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那你就不妨自己去看看,相信等你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的看法,对上帝掷不掷骰子也有你自己的答案。
成语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如:《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又如: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成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