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括读《中国历史十五讲》有感、中国历史十五讲读后感(905字)等900字、1200字、16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3篇,供您参阅。
中国历史十五讲读后感_905字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里酝酿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中国历史十五讲》这本书重点突出,内容和间节明晰,深入浅出,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能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却也不会觉得乏味。
此书从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为第一讲,讲述了中国的古史,从黄帝炎帝的传说时代,从而引发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并发展了原始的农耕经济,促进文明进步。这也是文明的开始,从而就是源源不断的中国历史的继续和发展。依照朝代的顺序,接着讲到了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的更替,讲出了朝代的形成和更替,讲到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秦朝的兴亡,并对此引发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兴衰,更好地了解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交通以及文化的传播,还有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对文明传播的重视和取得的成就。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对民族关系也采取了一些方针。书中讲述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并讲到中国大一统之后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提出了民族关系中的问题。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融合,更好地认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书中不仅提到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也有政治层面的,经济层面的,科技方面的。我们没有办法亲身体会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璀璨光芒。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我们中国的近代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从而我们能全面看到中国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这本书只有十五讲,但是融合了中国历史上的精华,让我们能用最少的精力去了解最多的信息。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事件,中国的历史不能用三言两语来描述,我们不能亲眼看到过去的时代带来的辉煌和成就,但是我们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辉煌成就。也看到中国历史得以传承的价值。中国的历史并不是仅仅以数字取胜,而是中国历史中蕴含的各种不可磨灭的价值,让中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得以进步和发展。这本书也很好地将中国历史的价值告诉了我们,让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怀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和中国历史给人们的启发。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是所有中国人的历史。
成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如:《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又如: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源源不断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成语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如:清·俞樾《湖楼笔谈》六:“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显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又如: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使人爱看、易懂。
中国历史十五讲读后感_1234字
近日读完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感受颇多。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确实如书的序言所言,“通识”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扩展知识的一本好书。
顾名思义,书中主要讲了十五个重要内容,而且我们比较陌生的古代内容占了较大边幅。书中对一些重要问题都做了详尽的说明与阐述。
此书囊括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的更替、著名的“盛世”时期、古代的交通与文化、民族关系、政治法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军事、社会生活、思想演变、文学艺术、科技以及中国近现代的发展的方方面面。
此书中,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对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于是选取这一点说点感想。
我们对“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康乾盛世”都很是熟悉。我们惊叹那些时代的昌盛与繁华。这个时代的我们同样追求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成语是帝王将相的铭戒;“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的民谣,是来自民间的呼声。或许我们了解古代盛世的形成与衰亡,我们会获得很多历史的启迪,是我们的追求更快得到实现。
中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的国家,而且从秦汉起就建立的君主专制体制。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开明的君主是盛世出现的前提。君主的品德与修养甚至对时代有决定性的作用。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也有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有些应该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在为自己牟取利益,全然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是贪得无厌。我们的人民痛恨看到这样的嘴脸,我们的国家不能有这样的蛀虫。所以,不管是身为一个官员还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我们都需要培养好自己的修养,并用良好的修养去为人民服务,去影响身边的人,为创造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盛世的出现需要有相应制度的保证。盛世都强调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虽然这在各个盛世里体现的并不算完美,但是至少那些时代都很努力去建设这些。我们现在的时代,制度比古代已经健全也合理了许多,但我们仍然存在重大的不足,譬如我们从来不缺少各种各样的法律,但是我们感觉到的是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这两个问题。这多多少少是削弱了人民对法律的信赖。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道德却跟不上脚步,甚至在滑坡,这似乎更值得思考。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发展的时代,让精神文明“畸形化”发展。没有强大精神支撑的民族,就不可能是强大的民族。
归根结底,能不能形成盛世还是由人民说了算的。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所做的一切符不符合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决定了它能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与拥护。以人为本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迪。一个得不到人们拥护的政权,人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召集一切能召集的力量去推翻它。而所有武力的开始,就代表动荡的开始,又如何去开始一个盛世呢?
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史为鉴,我们都希望能从历史中得到启发去创造我们的未来。历史中值得肯定的,我们需要坚持,而我们又必须摒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办一切事情都需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成语贪得无厌: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又如: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梁斌《红旗谱》八
成语贪婪无厌: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餍,忿类无期。”又如: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中国历史十五讲读后感_1580字
这个学期我看了《中国历史十五讲》,这本书一共分为15个专题,分别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国古代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考;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课题;共和国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东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直到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国的辉煌灿烂,在书中得到一一展现。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能在当时那么繁华并且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这种优势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各族文化互相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自我发展与创新,加之兼收并蓄,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孔子的“仁”、“有教无类”;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老子的”道“和”无为“;庄子的唯心哲学;韩非的以法为本,这些圣人们的思想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它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结束于辛亥革命。20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封建君权、官僚地主强权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大量农民不仅面临破产,失去土地的窘境,还得负担各种苛捐杂税,兵役徭役,于是才产生了一次次的农民运动、农民起义,如:秦末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等。然而它们都无法彻底捣毁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祖国而不断探索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大片美好的国土,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的艰难处境之中。残酷的现实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步入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都成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者。19世纪60年代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从器物层面上向西方学习。而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则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因此才有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而这些探索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还是没有走出黑暗。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中国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所有的这些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携手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而不懈奋斗,中国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历史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它可以是过去国家屈辱的警示,可以是发展探索道路成功的引导,可以是政权颠覆后的教训,可以是伟人人生信仰对我们的启迪。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着去品味历史,了解历史,并且以史为鉴,这样才能拥有展望未来的资本,才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加绚烂夺目的中国历史!这就是《中国历史十五讲》一书带给我的收获与思考。
成语当家作主: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如:阿凤《夜景》:“看到自己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那选民名单上时,一个公民当家做主的光荣感,会涌上心头的。”又如: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
成语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如: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又如: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莽的英雄们!只有你们才配承受这最高的幸福,最大的快乐。——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