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7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16:08:35百科知识库

高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700字

文章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679字)、母亲读后感(718字)、《昆虫记》读后感(683字)、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677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725字)、《草房子》第二章读后感(723字)、论趣读后感(719字)、读《货币战争》(726字)等7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10篇,供您参阅。

中华上下五千年_700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从茹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断相承。无论是浑厚扑拙的青铜鼎,还是美轮美奂的玉璧;无论是博大精深的道德文章,还是辉煌骄人的科技成就……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探求、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我翻开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使我收益匪浅,感慨万千。这本书里记录了每一位君王,记录了每一次战争,记录了历史的骄傲,也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以及人民的耻辱。从三皇五帝的古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都详细的记载着,让我们明白中华民族这五千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记得记载中有一位神医,他为了给百姓治病,五谷、杂草、药物、百花,什么能吃,什么能疗伤,他都一一尝试,不畏艰难险阻,翻山越岭甚至舍弃生命,四处寻找可以治病救人的草药以及能吃的粮食,他是那么为民着想,置生死与度外。像这样有忠有奸、有善有恶的历史人物太多太多了,我们只要向历史中的贤人学习,向颜真卿学习不畏强暴;向包公学习大公无私;向岳飞学习精忠报国;向

林则徐学习为民着想……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并用心来思考历史,领悟历史。悠悠岁月,在这五千年沧海桑田,中华这个民族饱经风霜,却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不过这些都以成为历史,现在的中国正在向世界崛起。2008年奥运会的圆满成功,金牌总数世界第一;神州七号升天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飞向太空的国家,这都是中国人民努力的结果,民族的骄傲,只有民富国强,外国人才不敢侵略我们。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不仅仅要了解过去的历史,将来还要书写崭新的历史。

成语沧海桑田: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意指沧海,指大海。桑田,植桑之田,指陆地。“沧海桑田”指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比喻环境改变很大。语本晋·葛洪《神仙传》。後亦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源]晋·葛洪《神仙传》(据《初学记·卷六·地部·海》引)麻姑谓王方平曰:“自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乃浅於往者略半也,岂复将为陵陆乎!”方平乃曰:“东海行,复扬尘耳。”[典故]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着《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麽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後,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乾涸变成陆地?”王方平於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後,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後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後亦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

成语翻山越岭: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又如:李准《马小翠的故事》:“想贴个春联,往往要跑几十里,翻山越岭到山下请人写。”

母亲读后感_700字

母亲,一个多么响亮的名词啊!她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做事情。缝缝补补,她没有一句怨言;擦擦刷刷,她更是不会说半句。

从我们呀呀学步起,母亲就读懂了我们,读懂了孩子的天性,让我们尽情玩耍,她则坐在一旁冲着我们微笑,她是微笑的天使。

从我们开始说话,开始叫妈妈起,她便下定决心这辈子要为我们付出,并且无怨无悔。

当我们摔跤时她捂着脸,眼中含满了泪水,她不忍心看到我们受伤,更希望摔到的是她。可是为了让我们坚强,她便装出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并且严厉的批评我们要小心,要时刻注意安全。

当我们慢慢长大,当我们第一次迈进校门。母亲开心的笑了,她向我们挥挥手。告诉我们孩子你长大了,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啦!我们却粘着她,说:“不吗不吗。”

当我们捧回第一个一百份、第一颗小红花,母亲兴奋地抱紧了我对我说:“小天使,妈妈最爱你。”你只是摇摇头说:“我想要礼物,妈妈。”

当我们从童年变成少年时,妈妈会心的笑了。

而当她从青年变为中年时,你是否注意,她脸上的皱纹、鬓角上的白发……

当我们步入青春期,当我们变得叛逆,当我们对母亲的唠叨反感时,我们没有注意她的感受。

当我们和朋友出去玩儿时,她不放心我们,要把我们送到车站去,我们无奈的嘟着嘴,满脸不情愿,到了车站,我们只是说了声再见,扭头就走,把她扔在那便离去了。

当我们母亲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她们对我们的爱,她们对我们如海、如山的恩情。有时母亲是温柔的、有时她是严厉的、有时她是宽容的,但更多时候母亲是“沉默”的,她不会向我们诉说她对我们的爱有多深,可是我们要用心体会,从今天起,多爱我们的妈妈吧,告诉她我们爱她和她爱我们一样多!

成语不屑一顾: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如: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又如: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不屑一顾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成语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如: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象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又如: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曲波《林海雪原》九

《昆虫记》读后感_700字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创作的一本描写昆虫的矿世佳作。这个暑假,我初次接触其书,便被书中这个现实、美妙的昆虫世界所吸引。

法布尔幼年生活在一个村庄中,从小他便对在空中飞舞,在地上爬行的幼小生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真理,更热爱生命,这促使他们探寻那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打下了基础,再加上他对昆虫的满心好奇,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这本佳作的诞生,因此它才如此被人赞扬,流传千古。

巴金曾经以“用人性观察虫性”来赞扬这本书,的确如此。作为一本科普书,本应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书中对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与死亡的描写无不渗透着对人文的关怀。例如:“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此处为法布尔对蝉的描写,将它们比作成人,用人的感性却领略它的生活与习性,从而使蝉的鸣叫更形象,具有意义,这必定也是一种真谛吧!

同时,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是富有童趣的,他像一个孩子,带着满心的好奇去看昆虫的世界,还抱有一种严谨,求真的态度。相比之下,那些同样描写昆虫的科普书籍就显得逊色了不少,难怪法布尔本人曾说过:“别人是将昆虫解剖进行研究,我是在昆虫活蹦乱跳时进行研究,别人是在探究死亡,而我是在探究生命!”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样的“思”,美术家一样的“看”,文学家一样的“感受”,在这本书中,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学家,一个昆虫学家,而是一个科学诗人。他让我明白了昆虫世界的与人社会一般复杂,也用人性观察虫性,更用虫性展现人性的丑恶,让我深有体会。

成语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如: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又如:大水看到活蹦乱跳的艾和尚一眨眼的工夫,就死在敌人枪弹之下,心里一阵疼。——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成语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又如:钱钟书《围城》:“更可恨论理学开头最枯燥无味,要讲到三段论法,才可以穿插点缀些笑话,暂时还无法迎合心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700字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里十分愤怒,久久不能平静。

圆明园落在北京西北郊海淀区东部,与颐和园比邻,它始建于1709年,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倾尽财力和智慧,精心创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10月18日,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毁罪证,便放火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阴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座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都葬身火海,成为历史世界史上罕见的暴行。

哪一个中国人不想看看万园之园——圆明园,欣赏那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罕见的奇珍异宝……然而这一切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这石柱上刻满了当时中国所受到的耻辱,这散落的石柱就是一块块警示牌,不停地警告着人们勿忘历史。

侵略者为什么敢在圆明园内肆意妄为呢?都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侵略者才敢如此嚣张,当时圆明园被毁时,慈禧太后带着咸丰皇帝却逃跑了,他们的懦弱才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他们内心贪婪,行为野蛮,不但掠夺珍贵文物,还竟放火烧毁圆明园,致使璀璨的文明毁于一旦,令人无比气愤!

每个中华人民都要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一个贫穷、弱小、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凌辱、被侵略的地位。只有万众一心,使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成语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如:《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又如: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成语肆意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回:“然又怕他因小过不戒,而驯之大过,故令大媳管事,督做女工之事,非纵之使毫无忌惮,肆意妄为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_700字

细雨中迷茫,蓦然间回首,又看见灰尘中的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兴趣油生,捧着至宝般细细品读……

作者海伦·凯勒用记叙的手法写了自己痛苦而又美好的一生,刚出生时的光明让她如此地留恋,可渐渐的黑暗又让她恐惧,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慢慢熟悉了这个黑暗的世界。在书末也写到,海伦·凯勒假想自己能有三天的光明,去观察、感受这美好的世界,也表达了她对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海伦·凯勒的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是无数个蕴含哲理的人生领悟,在她失去了光明后的时间里,她已不再留恋,而是告诉自己:要勇于面对!她的面对,也许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也许是她克服困难的勇气的生成,不过无论是怎样,她的面对成就了她的一生。

在生活中,退缩,永远都是人们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反应,可海伦·凯勒创造了新的奇迹,在黑暗与寂静的世界中渡过了伟大的一生。她以自己难忘的亲身经历告诫了人们在困难面前眼只能朝上,不能朝下,只能远望未来,不能抱怨现实。

曾经有人问我,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你最敬佩谁,我当时脱口而出的就是海伦·凯勒。但现在想想,其实还有一个人很值得我们去尊敬,那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

其实,安妮·莎莉文在5岁时失去了视力,也经历过黑暗又寂寞的世界。她用自己五岁时经历的黑暗与寂寞来鼓励与教育海伦·凯勒在困难面前不能轻言放弃的人生哲理。她用了自己极限的耐心和爱心,在自己没有一点教育经验下仅仅用了自己经历黑暗时的方法将海伦·凯勒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培养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世纪的奇迹!

听!仿佛那雨也听懂了她的故事,正轻轻的踩在水洼上,沉醉于她不朽的精神中,细细回味着这个传奇人物——海伦·凯勒!

成语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如:王朔《枉然不供》:“她丈夫任北海是市电讯局才华横溢、很有前程的年轻工程师,相貌英俊,举止潇洒,待客得体。”又如: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成语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形容说话不慎重。也形容才思敏捷,可以对答如流。如: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又如: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清·吴趼人《瞎编奇闻》第一回

《草房子》第二章读后感_700字

这一章,主要讲了纸月的故事。

纸月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她浑身上下都是干干净净的,白皙的皮肤,乌黑的眼睛,长得清秀、漂亮。可她的身世很可怜,她的妈妈在她出生一个月后就去世了,她和她的外婆相依为命,坎坷的命运使得她更加乖巧、懂事。

她家住在板仓,原本在板仓小学上学,但经常受人欺负。为了躲避刘一水的欺负,转到了离家三里外的油麻地小学上学。没想到,纸月转学以后,刘一水仍然欺负她,纸月为了不让外婆为自己担心,就没有告诉外婆,只是自己默默地流泪。

当我看到这时,真替她伤心难过,还为她愤愤不平,甚至想去油麻地那里保护她。幸好,桑桑出手相助,狠狠地教训了刘一水他们,学校也对他们进行了处理,以后再也没人欺负纸月了。

纸月是个才女。她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字如其人,蒋一轮老师恨不得给纸月的大字簿上的每一个字都画上红色的圆圈。纸月还会背许多古诗词,并且很会朗诵。她的作文也写得非常棒,很有灵气。可是,这么优秀的纸月却没有一点点傲气,也不觉得比其他孩子有什么高出的地方,总是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就连桑桑,和她的妈妈,妹妹也喜欢她。

当我看到这时,我不免有些脸红。因为我的字写得太不好了,不光歪歪扭扭、大小不一,而且还经常写错别字。为此,爸爸妈妈不知批评我多少次了。可是,我总是改不了。我知道,字是人脸,见其字如见其人。我特别想把自己的字体写工整,让书面干净漂亮,没有错别字。我更想让别人一看到我写的字,就会感慨:嘿!瞧这字写得,一个比一个俊!不用问,这个孩子长得肯定特帅!

总之,读完这篇文章,我不仅要向纸月学习,学习她的刻苦,学习她的谦虚;而且还要向桑桑学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语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如: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可是数十年来也不过做了一个无功无过平平常常的女子。”又如:她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

成语拔刀相助: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又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

论趣读后感_700字

林语堂先生的《论趣》一文,从乾隆的轶事开篇,讨论人生宗旨。从那篇乾隆轶事的“名利说”开篇,进一步扩展为名、利、色、权说。指出这名、利、色、权是许多人的人生宗旨。

对待名,即使是面壁坐禅十年得道的大和尚,也逃脱不了“享有盛名”的诱惑。然而还有圣人和贤人,不为名不为利,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显然不为名利。对待色、权,以权骗色的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凡被曝光的贪官中,几乎没有不和骗色有瓜葛的;当然以色贿权的也大有人在,当今不就出现了“性贿赂”的新名词吗,可见以色贿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也有不爱美人爱江山的仁人志士,这里的江山,不仅是指政权、权利,还包括一切利国利民的事业。一些有能力有权利的人,能够做出大事业来,不为任何力量所阻挠,为事业成功,也成为人生宗旨,鞠躬尽瘁去做。

既然名、利、色、权是人生的四大宗旨,那么为名利而死,为情而死,为忠君爱国而死者就大有人在了。对待名利色权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这就是辩证法。争名争利,不可厚非,然而“只管做官,不想做事,这就跟一般商贾差不多了。”“只怕利禄薰心,就失去了人的本性。”“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多么简洁而精辟的论述。能够做到做官做事,不失去基本的人性,即使不能成为贤人,也是一个不错的凡人。这使我想到一位同事曾善意地向我说起我的另一个同事:“有点拔尖”,当时我便回复道:“拔尖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都去拔尖,我们的事业不就会更加蒸蒸日上了吗?这个同事在拔尖的同时,并没有损害任何人,更没有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拔尖,这又何妨?”那个同时仔细想想觉得我说的不错。其实我也知道真正做到这种境界去拔尖,很不容易,很难很难。

成语大有人在: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如:《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杨玄感,杀人尚少故也。”又如:出面的虽是章士钊,其实黑幕中大有人在。——《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

成语摩顶放踵:摩顶放踵[mó dǐng fǎng zhǒng],意指摩,磨。顶,头顶。放,至。踵,脚後跟。“摩顶放踵”指磨秃头顶,走破脚後跟。语出《孟子·尽心上》。後用“摩顶放踵”比喻舍己救世,不辞劳苦。[源]《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地去做。”後来《孟子》原文中的“摩顶放踵”,就用来比喻舍己救世,不辞劳苦。

读《货币战争》_700字

买回《货币战争》这本书,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精彩!

但该书的结论和药方却未必正确,该书作者似乎预言回归金本位是必然结局。

金本位具有具有天然的缺陷,其一是黄金的存量不足,其生产速度不足以支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因此必然导致通货紧缩。其二是公平性欠佳,黄金在世界的分布不均匀,必然使黄金生产大国成为超级富国。其三是不现实,不但是美国不愿意,其他国家也没有一个愿意,如果黄金是这么好的货币东西,为什么大家都弃之不用呢。回归金本位在技术上,可操作性极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黄金必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定期升值,否则的话,世界上的黄金数量是有限的,而人类财富的是不断增长的,黄金又怎样发挥财富度量衡的作用呢?其四,万一科学发展可以人工合成黄金,那会什么结局呢?

纸币则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其一是数量充足,防伪技术也不成问题。其二是可以通过公正机构来印制,避免了分布的不公平性。其三是这种方法已经为全世界接受和承认。

纸币当然有其缺欠,最大的问题就是乱发乱印导致通货膨胀。这个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单单从货币的角度来讨论。假如世界上有这样的政府,想通过社会财富的分配来调节社会公正,纸币是最好的媒介。因为政府具有铸币权。而黄金做为货币实际上是剥夺了政府的铸币权,因为黄金是不可以随便造出来的。黄金如果做为货币,只能传承着剥削阶级的罪恶!因此,回归金本位就是历史的倒退!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罪恶,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发行的必然结局。但纸币本身并没有罪恶,就像黄金本身并没有罪恶一样,货币的罪恶实际上是传承着社会制度的罪恶和不公平!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通过调节社会财富分配,调节生产关系来实现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世界和谐。

成语就事论事: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臣论劾首揆》:“夺情大事,有关纲常,且就事论事,未尝旁及云。”又如: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鲁迅《且介亭集文二集·“题未定”草》

《三国演义》读后感_700字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是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巨著,他描写的人物无不各具情态,给我很深的映像。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是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终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文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国家的统治需要一个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的忠臣,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就是诸葛亮。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成语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如: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又如: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成语天下无敌: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如:《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又如: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近又破马超,天下无敌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动物王国读后感_700字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哺育着无数的生命。

而其实,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它们虽不是人类,但它们也是生命,是我们家园中的一员,它们虽然很渺小,但其力量不容小觑。如果地球上没有它们,那么世界也不会那么美好了。

但如今,大量的动物种类濒临灭绝,许多动物被大量捕杀,因为种类特殊,有价值意义,所以它们被那些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人大量捕杀。大象被残忍地拔掉了牙,多少鲸鱼失去了亲人?又有多少动物被剥了皮毛做成衣裳?又有多少白鼠被抓去做实验而导致死亡?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由罪魁祸首——“人”造成的,少数没有同情心、贪婪的人、自私的人造成的。

可能有人会说:“像豺狼虎豹这种肉食性动物,被杀也是活该。”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它们是很让人恨,毕竟,它们凶残,它们冷血,重要的是,它们敢吃人。话是这样说,不错,可我认为,这并非它们所想,试想看:如果它们不这样,那它们会如何?它们又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不是为了活下去,如果不是为了生存,它们也不想这样子。人们一提起它们,只会是恨它们,厌恶它们。试想一下,这天底下谁愿意当一个恶人呢?

猎人们是为了生存,而它们又何尝不是呢?但这两者之间必须存活下来一个,那我觉得只需要遵守一点——“尊重生命”,在搏斗中一击致命,尽量不要给对方留下痛苦。当然,这句话我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说给猎人听的,毕竟在他们面前,动物们基本上没赢过。

但,我并不认为冷血动物就该死,在这世道,谁不愿意当人呢?谁不愿意当最高级动物呢?所以我呼吁人们保护动物,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

请大家记住,任何动物都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员,为了不让它们的今天变成你们的明天,那就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吧!

成语豺狼虎豹: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又如:第一种蛇鼠虫蚊;第二种是豺狼虎豹。——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成语罪魁祸首: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意指“罪魁”,犯罪首恶者。语出宋·文天祥《指南录·卷一·纪事》。“祸首”,肇祸为首者。语出《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罪魁祸首”指领导或策划肇祸犯罪的首要人物。[源]宋·文天祥《指南录·卷一·纪事》先是,予趣平江,入疏言:“叛逆遗孽,不当待以姑息,乞举春秋诛乱贼之法。”意指吕师孟。朝廷不能行。至是,文焕云:“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予谓:“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申屠刚,字巨卿,扶风人。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鰌、汲黯之为人。涉猎书记,果於行义。元始中,举贤良对策:“昔周公豫防祸首,先遣伯禽守封於鲁,离断至亲,以义割恩。使己尊宠,不加其後。”言甚切直。[典故]“罪魁祸首”系由“罪魁”及“祸首”二语组合而成。“罪魁”一语见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卷一·纪事》。文天祥,字履善、宋瑞,号文山,庐陵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吕文焕是南宋末期将军。他统领南宋军队与蒙古军交战,死守襄阳五年,因得不到後援,孤军奋战而终于降敌。吕文焕投降後,蒙古军猛攻南宋,宋朝封吕文焕的侄儿吕师孟为兵部尚书,想藉以缓和蒙古的攻势。文天祥当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在一次宋、元双方对谈时,文天祥骂吕师孟是遗孽,吕文焕是乱贼。吕文焕问文天祥为何这麽骂,文天祥马上痛斥吕文焕说:“你引狼入室,带领蒙古军南下,叛逆误国,让国家遭遇如此不幸,这样的『罪魁』,你不是乱贼谁是乱贼?小孩子都骂你,何止只有我骂你!”後文天祥督诸路军马抗元,兵败被俘,英勇就义。“祸首”一语见於《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周武王灭商後,分封鲁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这里的淮夷、徐戎同时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周公因为辅佐年幼的成王,无法到封地,为了预防“祸首”再度俟机为乱,便让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受封,让伯禽镇守这一地区,并要他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周王朝强有力的後盾。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罪魁祸首”,用来指领导或策划肇祸犯罪的首要人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