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了小学6年级18课读后感(369字)、《三国演义》读后感(372字)、草房子读后感(405字)、《将军和蜘蛛》读后感(439字)、读伤仲永有感(443字)、我读《骑鹅旅行记》的体会(436字)、读昆虫记有感(431字)、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419字)等400字左右的小学五年级优秀读后感10篇,供您参阅。
小学6年级18课读后感_400字
学习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之后,我深有感悟。
居里夫人是一位年轻漂亮,仪态高雅的女性,她是镭的母亲,是科学界关键的一人,她也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居里夫人把青春与生命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她一生中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伟大的科学功绩——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从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不仅仅是靠直觉,更在于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她还有一种更可贵的精神——淡泊名利,她一生共得过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可居里夫人并没有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的享受,而选择继续为科学事业作贡献。居里夫人公正不阿,严于律己,她这种坚定,刚毅,顽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居里夫人的丰功伟绩会牢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今后,我也要像居里夫人一样,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为祖国做贡献!
成语丰功伟绩:丰:大。伟大的功绩。如:清·张春帆《宦海》第六回:“这位章制军在两广做了几年,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又如: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成语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如:方毅《读<攻关>》:“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又如:丁玲《杜晚香·根深叶茂》:“是开天辟地、坚苦卓绝、坚韧不拔,从斗争中取得胜利、从斗争中享受乐趣的北大荒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_400字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觉得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空城计了。
当时诸葛亮把兵将们都派出去打仗了,这事让司马懿知道了,便带上十万精兵向西城进攻。这时众官员吓得面色如土,不知怎么办才好,而诸葛亮先是一惊,心想此时此刻西城只有二千五百士兵和一些文官,但是诸葛亮马上镇定下来下令说:“把旗子全部收齐,把城门打开,每个城门都用二十个老兵办成老百姓扫大街。”诸葛亮吩咐完之后,临危不乱的带着书童登上城楼弹琴、饮酒。司马懿带领十万精兵来到城下,看到诸葛亮高坐城头弹琴、饮酒、城门大开,几十个老百姓扫大街,不禁疑心大起,害怕中了埋伏,赶紧撤退。就这样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万精兵。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临危不乱,充分的分析、了解对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今后我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充分运用智慧将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
成语面色如土: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又如:学徒淘米河边,照见面色如土。——刘复《学徒苦》诗
成语罔知所措:面临窘危,茫然无所适从。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如: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又如: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
草房子读后感_400字
草房子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起初我听著名字感觉怪怪的,结果呢?一看就爱不释手了,希望作者可以出第二册,因为我想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书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故事,经过作者笔锋的描写,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突然间生活有节奏的开始了。我回忆了生活的种种经历,我居然暗自窃喜,原来还有很多美好的小插曲,回想起来才发现那些是多么美好,真感谢与我生活的所有人,因为有了你,才让世界,才让我,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觉得我自己不断地在成长。
《草房子》这本书讲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光彩,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的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启蒙的六年。
成语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如: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又如: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成语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如:《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又如:敌军却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杨至城《巧使敌人就范》
《将军和蜘蛛》读后感_400字
大家知道威灵顿是谁吗?小小的蜘蛛能给一位大将军上一堂使他终生难忘的课,你信吗?《将军和蜘蛛》这篇文章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文中的威灵顿是英国的大将军。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有灿烂的一页,要算他统率军队打败拿破仑的军队。威灵顿将军这次统率军队攻打了六次拿破仑军队也没有成功,看见大家满身的伤,就急急忙忙的逃到群山深处。他在一间简陋的棚子里看见一只小小的蜘蛛织了一次网,断了,又织,断了,还织……就这样不知织了多少次,终于织成功一张结结实实的网,威灵顿被这一只小小的蜘蛛感动了,坚定地喊:“我也要做第七次的尝试!”威灵顿在第七次的战斗中打败了拿破仑军队,他胜利了!
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给予了威灵顿将军一次宝贵的人生启迪。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触动极了,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让威灵顿将军转败为胜。是呀,任何物体都有它的长处,要学会发现,学习他人的长处,不管是小动物还是同学。
读了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要坚持、勇敢的做每一件事,不要放弃,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
成语结结实实:很稳健、牢固、严实。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卷:“家里又唤打竹家伙的,做一个结结实实的大竹篮。”又如:我们结结实实地把他绑到派出所。
成语急急忙忙: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一面说,一面带了两个丫头急急忙忙回到家中。”又如:何必急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巴掌大的边区呢?——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读伤仲永有感_400字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特点是易把事情一分为二,譬如把先天的才分和后天的教育截然分开,弄得水火不相容,其实不是的,它们原本是可以共通的。
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古文中的名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方仲永是多么天资聪明啊!他出生在农民世家,从来未曾接触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就哭着要这些东西,随即就写出了一首文采和道理俱佳的诗。像这样天生聪明的人,委实应该好好学习,以便在学习中把天生的才干发挥出来,也才是没有暴殄天物。但遗憾地是,方仲永的父亲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为蝇头小利所动,不让他学习,以致后来成为一名普通的人。
熟谙教育的人都知道,人类对大脑的开发利用真是太少太少了!这也就说明我们学校教育要完成的任务还是很重大的,学校教育越能发挥作用,天生的才干也越能得到挖掘,二者并不矛盾。
我在想,很深刻地想,假如神童方仲永能够有一个好的学校教育,他的才干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只怕世上会出现和李白、杜甫并肩的另一名大诗人吧。
学校教育任重而道远。(读后感)
成语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如:《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又如: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意指淋漓,湿透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语或出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後亦用“淋漓尽致”形容表现生动逼真。[源] 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内臣刘若愚先为霍给谏维华、杨侍御维垣所纠,拟绞系狱。予於朝审时犹及见之狱中所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监李永贞唤召,又知永贞必败而不能见几托病以去,致自罹网罗,可叹也。後竟毙於狱。[典故]“淋漓”是形容湿透的样子。唐代韩愈的〈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一诗中,有“赤龙拔须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样子。明末时的进士李清,曾在崇祯、弘光二朝为官,明亡後便归隐乡林,以着述自娱。《三垣笔记》是他记述在为官时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记到熹宗时的一名太监,名叫刘若愚,颇有才学,被当红太监李永贞招揽,从事主笔为文的工作。李永贞与魏忠贤一批人,仗势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刘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贤失势後,其党羽都遭诛杀,刘若愚也遭弹劾入狱。李清在作官时,偶然读到他在狱中所写的《酌中志略》,感叹他才识广博,却身不由己,最後被牵连而死於狱中,实在可惜。李清认为他这本书的价值极高,除了讲到皇宫内的大小制度外,也将当时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的骄横胡为,描写得十分生动。後来原文中的“淋漓尽致”被摘出成为成语,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现生动逼真。
我读《骑鹅旅行记》的体会_400字
暑假,我买了一本新书《骑鹅旅行记》,刚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故事主要写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尼尔斯偶然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后,跟着飞去南方的雁群,骑着饿周游了瑞典各地,最后变回原形的故事。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很多关于瑞典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让我从作者塞尔玛.拉格罗夫的笔下欣赏到了瑞典壮丽的自然风光。塞尔玛.拉格洛夫经过四年的仔细观察和精心构思,将瑞典的历史,地理,生物和民俗等知识写在了本书里,凭着这本书,她也在两年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的结尾,尼尔斯重新变成了人,同时也失去了与动物交流的能力。他站在海滩上,目送着雁群飞向南方,慢慢地消失在天际。他十分希望能够再一次变成一个名叫大拇指的小人儿,再一次随着雁群,骑在鹅脖子上,飞过平原和高山,飞过平原和高山,飞过森林和海洋,遨游天下……这个画面深深的打动了我,在第一次看时略有些伤感,是的,美好的童话终究会消逝,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但是我们在童话中获得的对美的感受,却能伴随我们一生。
成语迫不及待: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意指情况急迫,不能再等。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後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源] 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德宗不许李惟岳之嗣位而乱起。延及数年,身几危,国几亡,天下鼎沸,是岂可谓德宗之宜听其嗣?使假我之爵位,据我之土地甲兵,以抗我哉?而不许之,则又兵连祸结而不解。论者至此,而议已穷,谓不先其本,而急图其末是已。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徒追咎於既往,而无以应仓卒,是亦尘羹土饭之言耳。[典故]“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监论》。《读通监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监》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监》里记载,唐朝由於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後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着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後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後,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後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後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後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於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後,即便启行。”
成语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如: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动荡不安的大自然也煽起了他内心的风暴。”
读昆虫记有感_400字
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法布尔出身寒门,但他一生勤奋刻苦,锐意进取,自学成才,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可是这种奋发上进并未得到法国教育界、科学界的所谓权威部门的认可,以致虽一直梦想着能执教大学而终不能遂愿,只好屈就中学的教职,以微薄的薪金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
不过法布尔并未气馁,除了兢兢业业的教书而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昆虫进行细心的观察研究。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对昆虫的那份好奇、那份爱,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我喜欢读《昆虫记》的原因是法布尔笔下的那些小昆虫们,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布满着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我更佩服法布尔的毅力,因为《昆虫记》这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再加上作者细细观察这些昆虫,不知道需要几个春秋才能完成这部著作。
我想,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一下这本著作的内容,也应该学习作者那不懈探究,探索科学的精神。是法布尔为我们留下一本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佳作。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如:《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又如: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成语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如:《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又如: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_400字
《中华德育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乃立人之根本,人无信无立,守信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言出于心成于声,落地铿锵,唯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立足于世。
我三姑买了一套《中华德育故事》光碟,她说这盘碟很有教育意义,先借给我看。
这盘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个平时跟我相处很好的同学,这么精彩的碟应该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诉了她这件事,她表示很乐意看,于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里。
过了几周还没还我,因为这盘碟也是借的,也该还了,我不能不讲信用,所以我让她明天带来。第二天她说忘带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尔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带了,我还是可以容忍。有句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可是接下来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带,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
后来,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她答应下午把碟还我,就这样她下午终于把碟还给了我。好难啊!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把东西借给别人。
诚信是相互的,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成语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又如:太公叫媳妇:“事不过三,又有人来得不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
成语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如:晋·陆机《豪士赋序》:“取信于人主之怀,止谤于众多之口。”又如: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弟子规读后感_400字
《弟子规》,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写出来的一本书,最近老师也在让我们背诵,为的是也让我们记住怎么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我一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就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过来我都是慢吞吞才走过去。妈妈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读到那两句话,妈妈说一我不说二,对我可有帮助了!
我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妈妈吵架了,反而听从爸爸妈妈的意见,慢慢改正我的缺点增强我的优点,使我尽量快点变成一位好学生。
我读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都要向我的上级——爸爸妈妈请示一下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
总而言之,《弟子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把我从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学生。
成语名副其实: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意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语本《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源]《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操故书激厉融曰:“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问伯升之怨;齐侯不疑射钩之虏。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於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於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晋·鱼豢《魏略》(据《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与修书曰:“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余无可者。……”[典故]“名副其实”原作“名实相副”。据《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载,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讨,战功彪炳,权势极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一点也不客气。日子久了,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只得隐忍下来。郗虑为附和曹操,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二人於是有了心结,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时,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实在是不值得。以前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怎麽会变成现在这样呢?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赞郗虑的学识,说他的学问是“名实相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绝不虚假。後来“名副其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成语恃才傲物: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意指依仗本身有才干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语出《梁书·卷三五·萧子恪列传》。[源]《梁书·卷三五·萧子恪列传》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撝而已,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諡,手诏:“恃才傲物,宜諡曰骄”。[典故]萧子显(西元489~537),字景阳,南朝梁兰陵人。雅好文学,文章写得很好,〈鸿序赋〉一文,曾获得沈约的赞赏。且精於史学,撰有《南齐书》、《後汉书》、《贵俭传》等书。他生性庄严孤傲,对於自己的才气颇为自负,曾自比为宋玉、贾谊。接见普通宾客时,也不和他们交谈,只是挥扇示意,因此得罪了那些平庸的读书人。但因他的才华受到梁武帝和简文帝父子的看重、赏识,在他过世後,梁简文帝还特别为子显手书诏书:“恃才傲物,宜諡曰骄。”意思是说他生前依仗自身的才干,骄傲自负,应该諡号“骄”。後来“恃才傲物”被用来指依仗本身有才干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打瞌睡的房子读后感_400字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是《打瞌睡的房子》,大家听了可能会觉的搞笑和惊讶吧。接下来就听我说一说吧!
主要内容:故事是从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开始的。一位戴着睡帽的老奶奶睡到了床上,地上是睡成一团的狗和猫,一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镜框上。不过,在睡梦中,小男孩和猫呀狗呀小老鼠呀,竟一个个叠到了老奶奶身上,而且还叠得那么舒服。可是,他们的好梦被一个不受欢迎的小跳蚤给惊醒了,一个个飞了起来,最后,老奶奶还快乐地把床都压榻了。但我最佩服的是这本书的作家和画家,作家是美国的奥黛莉。伍德写的。这本书她写了三个多月,一遍一遍的重写,写了一百多遍。画家是美国的唐。伍德,画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且,作家和画家是一对夫妻,两个人配合的可真好啊!在1984年,一共连续得了四个奖,分别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纽约时报最佳儿童图书奖、美国童书作家协会金风筝奖、美国全国英语教师协会最佳选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本图书”。
《打瞌睡的房子》是我读过的最棒的图画书。
成语昏昏欲睡: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也比喻诗文、谈话等内容空洞乏味,使人提不起兴趣。如:宋·王阮《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袅袅浑无力,昏昏只欲眠。”又如:以为诗能散人襟怀,顾览他人诗,昏昏欲睡又何也?(清·归庄《许更生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