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关于桥的读后感(614字)、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594字)、六年级课文读后感(569字)、换伞读后感(567字)、好心眼巨人读后感(569字)、热爱母亲,珍惜母爱—读《怀念母亲》有感(593字)、《朝花夕拾》读后感(568字)、外国短篇小说读后感(647字)等600字左右的小学四年级读书笔记10篇,供您参阅。
关于桥的读后感_600字
读《桥》这篇课文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黎明的时候,在一个小山村里,发洪水了,洪水势不可挡,它在路面上横冲直撞,人们吓坏了,他们惊慌失措,死亡的洪水慢慢逼近。就在这时一位老汉镇定的组织大家,排成一列,走过木桥,党员排在后面,就在过木桥的时候,他不徇私情揪出自己的儿子。人们一个一个地走到桥对岸,最后只剩下了他和自己的儿子,可是木桥已经开始痛苦的呻吟,当他把他的儿子推上木桥时,桥已经塌了,老汉和他的儿子都被浪头吞没了!
老汉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感动啊!在死亡的洪水慢慢逼迫的时候,他毫不畏惧,在他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的时候,行为是多么的果断。我觉得这位老汉是值得我们去爱戴的,去尊敬的。他就是群众们的一座山。群众们离不开这位敬爱的党支部书记。在洪水来临的时候,这位老汉给了群众们生的希望,却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他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和最近发生的冰河救人事件是多么相似啊!一位名叫白宝海的出租车司机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毅然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去救人。当时寒风凛冽,天气温度在0度以下,但他一点也不害怕,凭着坚强的毅力救活了一家五口,其中包括一个11个月的孩子。但他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开着出租车默默的离去。他和老汉的精神是多么的相似,无私无畏,舍己救人,勇于献身。
我觉得老汉虽然死了,但是他在天堂看见人们都活了下来,他一定会开心高兴的,老汉了也一定会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成语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如:《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又如:小将军丹心忠义,为国捐躯,青史简篇,永垂不朽,亦不辜负将军教养之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
成语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如:《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又如: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_600字
文/龙雯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圆明园毁灭》这篇课文。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觉得侵略者太野蛮、霸道了,他们用一把火烧毁了我们的瑰宝,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报效国家,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圆明园原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室园林,布局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还藏着很多奇珍异宝。但是英法联军如同一群野兽闯入圆明园: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通通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搬不动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还毁灭了证据,用火把我国花了两个世纪建造好的圆明园。可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非但不去阻止他们,反而仓皇逃窜,真是无耻!英法联军太野蛮、太霸道了,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现在的圆明园不是以前金碧辉煌、灿烂的圆明园,现在是一堆残堩断臂、一篇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的!而导致侵略者欺辱的是清政府:由于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不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把有限的才力用在国防、教育等方面,却花费巨额银两,修建仅供皇室、贵族享用,甚至挪用海军经费,为慈禧太后祝寿……所以,当时已经没有能力保护国假安全,从这个方面来讲,圆明园的毁灭是悲剧注定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只能记住这个国耻,以此为动力才能担负建设祖国的重担,向光辉的未来前进。(读后感)
成语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又如:他便把门面装璜得金碧辉煌,把些光怪陆离的洋货,罗列在外。——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
成语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如: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又如:那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陆离。——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六年级课文读后感_600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印第安人拥有一片神圣的土地,突然有一位白人领袖想要购买这片土地,印第安人的酋长西雅图并没有正面去拒绝他,而是写信告诉他:“如果我们把土地转让给了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去爱惜它,保护它。爱我们的土地就如爱自己的兄弟一般。无论如何,人类也要善待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要是我们伤害了大自然,大自然终究也会报复我们人类的。虽然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学完这篇课文,我的心里有很大的触动。我的家乡原先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可是最近几年,一些人为了谋取暴力,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经常乱砍滥伐,私挖乱采,任意破坏、践踏大自然,使村里的自然环境面目全非、伤痕累累。暑假的一天,爸爸正准备出发。我问爸爸干什么去呀,爸爸说:“孩子,我也没啥事干,想到山上去挖点煤,以便冬天烧煤用。”“挖煤本身就危险,更何况还影响生态环境,我是学校的环保小卫士,我有权制止你破坏大自然的行为。”爸爸看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摸着我的头对我说:“既然你是环保小卫士,我就听你的,不去了。”
虽然面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诸多行为,作为小学生的我无能为力。但我会发自肺腑地呼吁人类:我们同在一个地球,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自然,因为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成语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如:鲁迅《书信集·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又如:可是她知道有你在,便推托身子不好,无论如何不肯来了。——茅盾《色盲》
成语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又如: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史阁部书》
换伞读后感_600字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的老师,他每时每刻都在教导着我们。
最近在我的课余时间里看了不少书,看了不少则的故事。而在今天,我看了一则《换伞》的小短文,深深的教育了我。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大哥哥误拿了小妹妹的旧伞,但这位小妹妹却拿着新伞,然后换她的旧伞的事。
肯定很多人都不懂,觉得小妹妹很傻对吧?一般的人一定早拿着伞跑了是吧?不错,如果这是原先的我一定会这么觉得,可现在的我不会了,因为我也遇到过同样类似的事。
那是一个冬天,雪纷纷的下着,街道边的一家卖围巾的礼品店里面挤满了人。在我精心的挑选下,我相中了一条彩色缤纷,样子好看,非常舒服的围巾装在礼品盒里。因为家中有急事,付款之后就匆匆拿着一个样子一模一样的礼品盒走了。
半路,我似乎听到了有人在喊我,是个小妹妹,她手里拿着一个礼品盒,匆匆地告诉我拿错了。我一惊,果然,在我手里的礼品盒,既然是空的。
“谢谢你!小妹妹!”
我接过了那个装着围巾的礼品盒。
看啊,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所以我对这文中的小妹妹有一种不同的看法,把你带入故事中去体验,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我对文中这个小妹妹的高尚品质十分敬佩,我要向她学习,她的不贪他人财物、物品她这良好的人格。
谢谢你文中的小妹妹,谢谢你那个小女孩。这篇课文教育了我很深,教育了我该如何做人!
成语每时每刻:每分钟,每一时刻。如: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又如: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
成语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又如: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一模一样,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好心眼巨人读后感_600字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好心眼儿巨人》。傍晚,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书中故事充满想象力,人物有情有义,多姿多态,是一本很有趣的童话书。
书中讲了一个叫索菲的小女孩和一个24英尺的好心眼儿巨人战胜了比50英尺还高的9个巨人的故事。这9个巨人是吃人肉块巨人、抱汉包巨人、嘎吱嘎吱嚼骨头巨人、嚼孩子巨人、肉油滴滴答巨人、大吃特吃内脏巨人、啃姑娘巨人、喝血巨人、屠宰巨人。听到这9位巨人的名字,就让人心生恐惧,更何况要与他们战斗了。勇敢的索菲和好心眼儿巨人做了一个大计划,他们配置了一个梦,让梦钻进女王的脑子里,索菲坐在窗户上等着。女王醒了,看到了报纸上有多人失踪的消息,此时她的女仆打开窗帘看见了索菲,索菲让女王见到了好心眼儿巨人,好心眼儿巨人告诉女王那时9个巨人做恶的缘故。女王查证后,叫来了空军首脑和陆军首脑,他们一起想办法对付9个可恶的巨人。这个办法是在巨人打瞌睡的时候,把他们绑起来,再把他们埋到地下,让很多人来参观。就这样,在英国女王的帮助下,使个大巨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索菲因为为民除害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我想,索菲她们胜利是因为有智慧,运用智慧战胜可恶的大巨人,我们也应该学习运用智慧取得胜利的好方法。如果你说不是智慧的缘故,那你想一个24英尺的人,加上55个平常人,怎么能打败9个高50英尺的巨人?
成语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如: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又如:自然以为民除害为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成语迫不及待: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意指情况急迫,不能再等。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後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源] 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德宗不许李惟岳之嗣位而乱起。延及数年,身几危,国几亡,天下鼎沸,是岂可谓德宗之宜听其嗣?使假我之爵位,据我之土地甲兵,以抗我哉?而不许之,则又兵连祸结而不解。论者至此,而议已穷,谓不先其本,而急图其末是已。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徒追咎於既往,而无以应仓卒,是亦尘羹土饭之言耳。[典故]“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监论》。《读通监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监》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监》里记载,唐朝由於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後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着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後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後,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後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後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後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於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後,即便启行。”
热爱母亲,珍惜母爱—读《怀念母亲》有感_600字
文/苏晓静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在季羡林梦里出现的母亲是生身母亲也是祖国母亲。季羡林在读大学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那时母亲年仅四十几岁,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对季羡林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后来季羡林出国留学期间,他觉得自己好孤独,一遍遍怀念祖国母亲,同时埋头学术研究,从不敢懈怠。
季羡林对母亲充满深深的愧疚,他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热爱,使我真的很感动。我记得文中有一段话:他的房东激动地说“今晚我儿子要回来。应该会在最后那趟车赶回来。”我猜季羡林一定会想:母亲在世时也一定这么期待我回家吧?然后又把最好吃的留给我,那时候的我应该只顾着吃东西,连一眼都没有看母亲,都不管母亲有没有吃过。看着房东阿姨在门口张望等待儿子,季羡林肯定很羡慕房东的儿子,因为他说那一刻很想哭。季羡林感觉自己已经辜负了生身母亲,再不能辜负祖国母亲了,所以他穷尽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对母亲的爱就是两个字“怀念”,它使我想起了另一篇文章《一小口的差距》,一道美味的食品,有人只尝过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孝与不孝的区别,其实就差这一小口。
季羡林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母亲对我们的爱,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热爱祖国母亲——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
《朝花夕拾》读后感_600字
朝花夕拾》是我在暑假中读的第二本书,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家喻户晓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鲁迅先生儿时的趣事,并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迷信等等。朝花夕拾一共有十篇作品,讲述了鲁迅先生身边的人和事,从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严厉慈爱的父亲,到平等待人的藤野先生,再到正直倔强的范爱农,都表达了鲁迅对他们崇高的敬意和喜爱。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社会上同衍太太和陈莲河那样自私阴险、自身高价、草菅人命的人。当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就是《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很反对所谓“封建式的孝顺”,父亲的病被两位庸医给耽误,导致鲁迅的父亲离世了,给鲁迅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揭露了那些”名医“的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性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我个人对藤野先生很是崇拜,他为人正直,没有歧视鲁迅先生。我记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怀疑。这句话是当时那些日本学生讽刺鲁迅先生的话,他们对我的中国的学子有着种族歧视,瞧不起我们中国人,但一切都要靠这事实说话。就像鲁迅先生后来弃医投文一样,他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而文学可以救治人的思想,为我们中国做了很大的贡献。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呀,我不知道我要是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会有鲁迅先生那样的决心吗?
成语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如:《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又如:象某人这样的官,真正是草菅人命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
成语家喻户晓: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意指“家喻户晓”典源作“户告人晓”,意为告诉家家户户知晓。语本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後来引申为家家户户都知晓,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源]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梁节姑姊者,梁之妇人也。因失火,兄子与其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辄得其子,独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趣火,其人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误得尔子,中心谓何,何至自赴火?”妇人曰:“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吾欲复投吾子,为失母之恩,吾势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宣和书谱·卷二〇·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典故]“家喻户晓”原作“户告人晓”。汉朝时,刘向编了一本《列女传》,讲述古代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叙述古代梁国的一位妇人,有一天家里失火了,她的孩子和侄子都在里面。妇人跑进大火中,原想先救侄子,在慌乱中抱出一个小孩,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势愈来愈大,已经不可能再进去救人。妇人心里十分难过,想投火自尽,旁人赶紧把她拦下劝说:“你原本是想救侄子,只因一时慌乱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开呢?”妇人说:“话虽如此,但我又怎麽可能挨家挨户的去解释,让全国上下都知道呢?一定会有许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经过,因而指责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负这个不义的罪名,还有什麽脸见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回火场,和侄子一起死,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办不到,这样下来,还是只有一死吧!”说完就冲进屋子,葬身火海。在这篇故事中,原作“户告人晓”,指的是挨家挨户告诉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书谱》,有这麽几句话:“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说皇帝端坐深宫中,靠着行政机制的运作,不用挨家挨户告知就能实行政令,也是同样的用法。後来“家喻户晓”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表示家家户户都知道,亦用来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
外国短篇小说读后感_60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外国短篇小说选》,里面的小说都各有千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莫泊桑写的《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处于社会下层的妇女,因为要参加一次盛大的舞会,便向好朋友借了一条项链,出尽风头,结果丢了。当然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用了10年的辛勤劳动来赔偿。后来才知道这条项链并不值多少钱。
读了这个故事,我由衷的为主人公的惨重遭遇而深感同情。但她也有要批评的地方,在那时的生活里,本不应该追求享受,现在也是一样。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不管你多么的富有,而迟早有一天,钱财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贻尽。所以主人公那种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一心想攀登上流社会阶梯的想法,也注定了她的不幸遭遇。
我们应该明白,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它能买到温暖的新衣,都买不到一个温馨的家庭;金钱能买到所有的书本,却买不到一丁点智慧;它能买到显赫的地位,买不到残败后的同情……由此,我想到一则故事;有一个富人不小心掉进了沙里,又不会游泳,眼看就要淹死了,人家就劝他仍掉腰上的铜板,他却舍不得。最后就被活活淹死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果一个人为钱财而丧命,那么他就太愚蠢了。如果一个人把金钱看得比命还重要,他就真的没救了……所以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当然,主人公弄丢了好友的项链,便以10年的辛勤操劳还清债务。想想看,如果不是她的贪图一时的面子,哪会变成这样。看完 这本《外国短篇小说选》,除了是文学欣赏之外,主要是能从中认识社会,并且学会对社会对人际关系的观察、思考和辨析,这是对我有益于终生的。
成语身外之物: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如: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生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又如: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成语各有千秋:各有千秋[gè yǒu qiān qiū],意指各有长处和特色,或各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语或出清·赵翼〈吴谷人祭酒枉过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诗四首之四。[源] 清·赵翼〈吴谷人祭酒枉过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诗四首之四(据《瓯北集·卷四六》引)袁、蒋、王、钱总作尘,憖遗漫比後来薪。名流各有千秋在,肯与前人作替人?[典故]赵翼为清中叶时期的著名诗人,生於雍正,卒於嘉庆年间,享有八十八岁的高龄,著作不下千卷。乾嘉诗坛中,主要有“性灵”、“格调”、“肌理”等三个诗派,赵翼为“性灵”派的一员大将,崇尚性情自然流露,在随意间挥洒表达出诗的意味。其诗作挣脱了贯有的规律,把诗歌创作引入普遍的平民阶层,在当时及後世都备受推崇。壮年时,赵翼即因轻微中风而绝意仕进,归隐田园,晚年时更处於半瞎、半聋、半哑的状态,〈吴谷人祭酒枉过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诗作,从诗名可知此诗所记为赵翼与吴谷人、洪亮吉(稚存)、赵怀玉(味辛)相聚共饮之事。当时他应已是七十余岁的老翁,在座数位也俱是发苍鬓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叹。诗中所提“袁、蒋、王、钱”指的是袁枚、蒋士铨、王鸣盛、钱大昕,这四位都是与赵翼同时期的著名学者,在文坛亦享有盛名,袁、蒋二人更与赵翼同为“性灵”派诗人。然而无论他们曾经多麽的显赫,多麽的意气风发,毕竟已是时过境迁,终将化为尘土,而起继後浪各显优长与特色,是否有人甘於只做传薪者?所以,在“名流各有千秋在”的时势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带着昔日荣景,逐渐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秋”一词,其实早见於汉代李陵〈与苏武〉诗中,诗云:“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此处“千秋”一词意指“时间久远”,尔後才又衍申出“可长久存在”的含意。後来“各有千秋”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各有长处和特色,或各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_600字
余建涵
浩瀚无垠的海洋深处,一艘庞大的潜水艇在一片漆黑的海底隧道里穿梭,向着前方的光明行进着……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了捕鲸手尼德·兰,教授阿龙纳斯及他的仆人康塞尔与神秘的“诺第留斯号”主人尼摩船长在海底的一系列旅程。在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无非不过是尼摩艇长。
尼摩艇长的特点,首先便是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与善良,他在采珠场,面对海洋中最可怕的猎手——鲨鱼,为了保护一个素不相识的采珠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舍生取义。这个扣人心弦的情节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为了一个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人,他能够冒着生命危险,与张着血贫大口,长着满嘴钢芽的怪兽博斗,若不是身旁有尼德·兰,恐怕他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我想倘若那时他的身旁只有海水与礁石,他也会英勇的冲上前去。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令人钦佩的品质。
他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对殖民主义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从文章中的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尼摩船长曾经受到过统治者的迫害。为了远离令人厌恶,黑暗的社会,他凭借财富与过人智慧,打造了这艘海洋深处的斗士,潜入了深海。但他并没有独善其身,只关心自己的自由,在故事中,他为受压迫的人们送去了百万黄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身上另一个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
潜艇终于摆脱了无尽的黑暗,海洋中,他向着光明行进……
成语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如: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又如: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华而实《汉衣冠》二
成语计不旋踵: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如: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又如:臣非不知事在燃眉,计不旋踵,而揆之愚衷,参之闻见。——明·萧彦《夷心难测借兵宜慎疏》
末尾生的春天_600字
—读《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有感
卫嘉勉是小学的顶尖生,心高气傲,一向以来的“卫冕冠军”。升学考试失常跌入末尾学校铅笔头学校,从此被一群“菜场土着”同学黄芽菜、包包和烂苹果王子包围,更是遇到半人类一样的蜗牛校长,一开学就养蜗牛,这看似无厘头的学校究竟隐藏多少秘密…
末尾生,一个不好的名词,他们都说末尾生是没有春天的只有冬天这一个季节,但在铅笔头学校证明了末尾生也有春天,只是要你看将来怎么做?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拥有自已独一无二的未来,朝前看,向前走,你不知道自已的将来有多好…
看着卫嘉勉考试失常跌入谷底转到一所末尾学校,开始替她有点担心。半人类的蜗牛校长开学第一课便是要同学们养蜗牛,卫嘉勉第二天就把蜗牛给扔了,我看到这心里一阵刺痛,觉得卫嘉勉不懂事。莫非他不知道校长是为了让他们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的欢乐吗?喂养流浪猫,举办削苹果比赛,拍桌子这种神经比赛,对末尾生更是呵护备至,卫嘉勉已经开始要放弃了,对蜗牛校长失去了信心。超有型王子哥哥出场,牵扯出当年的垫底组,当年的四人组被冠以“没救称号,今天却有着出乎意料的结局,有的成为模特,木偶剧演员。垫底组的将来验证了半人类校长的神气,更让卫嘉勉明白到,半人类校长更是他们的守护神,幸运神。也让我知道无论是怎样的孩子,只要有一颗怀着对将来抱有希望的心,你就不知道你的将来有多好。
成语心高气傲: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如: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又如:他到任之后,靠着自己内有奥援,总有点心高气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成语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如: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又如: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