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8篇500、700、800、9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10:47:27百科知识库

《菜根谭》读后感8篇500、700、800、900字

文章包括读《菜根谭》有感、菜根谭读后感(525字)、《菜根谭》的智慧读后感(549字)、《菜根谭》读后感(550字)、菜根谭读书笔记心得(690字)、《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872字)、《菜根谭》寓意深远真意无限(878字)等500字、700字、800字、9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8篇,供您参阅。

菜根谭读后感_525字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着),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可能:自己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小结一下,遇到矛盾难以短时间解决的,一、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二、问问自己真的有这么急么?不能马上解决的后果是什么,真的后果有那么严重吗?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人家一点时间。

成语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又如:那时不但安公子怀疑,大约连读者此时也不免发闷,无如他着书的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成语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如: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如: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菜根谭》的智慧读后感_549字

今日读《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成语喋喋不休: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意指喋喋,话多。“喋喋不休”形容话多,没完没了。◎语本《史记·卷一〇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源]《史记·卷一〇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绦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绦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於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当?” 另可参考:《汉书·卷五〇·张冯汲郑传·张释之》[典故]“喋喋不休”之“喋喋”见於《史记·卷一〇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人。任职廷尉时,执法公允,认为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都应共同遵守的。当他还在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时,有一天伴随文帝去虎圈巡视。文帝因为管理虎圈的啬夫流利的答出了禽兽名称和正确数量,於是下诏要升虎圈啬夫的官。张释之过了好一会才上前问文帝:“绦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这两个人如何?”文帝回答:“都是言行仁厚的人。”张释之又说:“绦侯和东阳侯两人向来言行仁厚,但也曾经因为不善於言辞,在讨论事情时说不出话,哪像这个啬夫话多又辩才敏捷,能言善道。况且在秦朝就曾任用掌案牍的书吏,官吏们争着以极快速、苛刻、细察来比较高下,然而内容只是些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文字,并没有真诚的恻隐之心,也因而无法知道自己的过错缺失在那里,才会走向败亡的地步。今日陛下因为啬夫能言善道就越级升迁,恐怕天下人竞相仿效,卖弄口舌,重蹈秦朝覆辙,所以君王一切的动作处置不可不小心啊!”最後文帝听从建议,取消啬夫的升官。典源又见《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内容则是表述西汉文帝时,宦官中行说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亲,後来归顺匈奴。有一天,他驳斥汉朝使者对匈奴的批评,说:“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没有繁复的辞令,如果令他们像中原人一样话多不止,即使衣冠华美,又有何用?”後来“喋喋不休”这句成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话多,没完没了。

成语能言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又如:他一向都能言善道。

《菜根谭》读后感_550字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成语含垢纳污: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如:《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又如: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

成语恰到好处:恰:恰好。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如: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一:“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又如: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菜根谭读书笔记心得_69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谭》的书。这本书很奇特,它不仅有许多古文,还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借故事来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谓是: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商人劝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今天,他的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其实我认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进退有方”,还真是相当的困难的!书中有篇《多喜养福,去杀远祸》中所写道: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说:人间幸福不可勉强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础;人间祸害实在难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头,就是远离祸害的法宝。但是要如何平横和缓减那些压力呢?我想这恰恰写出了我的心声!幸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可以自产自余的!

只有通过主观的努力,通过辛勤劳动,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成语咬得菜根:旧指安贫守道。现也形容安于艰苦的生活。如:宋·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又如:咬得菜根无别异,看将桃叶与君同。——董必武《口占和叶参谋长韵》诗

成语千古不朽:指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如: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谁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时流下。”又如:此地有一白虎山,极好风水,若葬于此,千古不朽。——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一回

菜根谭读后感_712字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下,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颗。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前人成功与失败所得到的结论,就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因他能够进忠言,最后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开创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号。而楚怀王客死异乡的收场也终因其不能听进忠言,无视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相比可以说是成与败的对比,无疑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在劝戒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锋芒过露,只会招人嫉妒,因为树大招风。杨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为聪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却又到处宣扬,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说杨修聪明吗?他确实聪明,但是又为何会死呢?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却猜不透曹操的为人性格。曹操内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为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这个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准则。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成语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如: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又如: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章炳麟《箴新党论》

成语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如:《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又如: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菜根谭读后感_813字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犹如暖春吹拂的微风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谭》包含了人生的各种重大抉择问题,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读完这一本书便像是经历了一世,体味人生百种滋味,遇事时也可勉强达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的境地。这是一部可以润物一生的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会越来越高。

“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肮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悦变成蝉,便在秋风中吸食洁净的露水。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的,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们处于困境,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改变境遇。“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该成为自甘堕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不能轻易放弃,千万不可罢休,依然要继续奋斗。

人生而在世,岂能没有执念,或为名利所奔波,或为情爱而不舍,或为心中大义而执着,得之为幸,不得则弃。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谭》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肝胆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立身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功名利禄并不如外人所视那般荣耀,不可过于趋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质量本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尘心读书消俗气,多读书,可静心。读圣贤书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摒弃执念。

手捧一本《菜根谭》,其中各种良言犹如春风轻拂心田,细细读之,慢慢思之,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成语宠辱不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如: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又如: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成语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如: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又如: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_872字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可以说涉世未深的我对这本书的体会和感悟还比较浅薄,不过品读后着实感觉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其中蕴藏的细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师推荐。有人对其评价是:这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间与之结缘,翻开品读一番,受益匪浅,简练的文字,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感受益无穷。坦白的讲,很多言辞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实际的经历有限。仅就感悟颇深的几点谈起:《路留一步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心虚明理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举个小例子,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尽心思,学生们还是面无表情,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暴怒处之还是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呢?还是……对待学生也要有一种胸襟,所谓律己宜严,待人宜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徜徉在此书中,带给你的是另一种境界,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烦恼毫无存在的意义,在体验真理的同时让我们一并收获快乐。该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法一一述说,我想说,读这本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交谈,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烦恼、你的忧虑在细小的情理中帮你消除。

呈上一句话:读书能够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体现也会因人而异,我们争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与书为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去感悟幸福、体验快乐。总之,读书就是学习,就是反思,就是进步,也就是成长。争做幸福的读书人……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345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克钟徒降酵飞稀7鸾讨腹嗍渲腔郏谷顺沟拙跷颉1扔魈烁呙鞯囊饧谷耸艿胶艽笃舴ⅰR残稳萸辶故媸省H纾禾啤す丝觥缎新纺选肥骸捌裰喽ビ絮苁骨辶雇凡蝗取!庇秩纾和跎诺茫幕断玻此契喽ィ事度餍模√逡鸭跞チ叻至恕!鳌ち杳沙酢冻蹩膛陌妇妗肪硎?/p>

《菜根谭》寓意深远真意无限_878字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长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古人常以咬菜根比喻甘于本性,安贫乐道,洪应明取这话为名,而着《菜根谭》,其寓意深远,真意无限,《菜根谭》融合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毛泽东曾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读懂一本《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燕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失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管是受到恩宠还是侮辱,都不惊慌,只悠闲的看花开花落,是升迁是被贬都不去在意,自己像天边的轻云随意飘动。

《菜根谭》实实在在的的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如”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菜根谭》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作品最高的价值在于引导世人向善,剔除奸诈,弘扬正气,崇尚道德,所以虽历经明、清、民国至今数百年风靡不衰。

成语尔虞我诈: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意指彼此互相诈骗。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後用“尔虞我诈”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源]《左传·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典故]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宋国,包围宋国的都城。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国一直无法攻下宋国。宋国城内粮食的供应也将近匮乏,又听说楚国将要在宋国内建造房屋,打算长期屯兵,因此宋国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国因此派大夫华元进入楚营,请求退兵。华元在一天夜里来到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中,威胁说:“我们宋国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交换孩子来充饥,拿死人骨头当柴火来煮饭的地步了,尽管如此,我们宁愿战死,也绝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国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国对於楚国将会唯命是听。”子反听了也很惊恐,只好和宋国签订盟约,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因此讲和,并以华元为人质,盟约中明白地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不必对我猜忌。”说明两国必须以诚信相待。後来“尔虞我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典源中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用的是倒装句,它的语意其实是“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後来用其反意,而成为“尔虞我诈”这句成语。

成语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又如:那我不费俄顷的的迟疑,或许早就是唯命是听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