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优秀读后感作文8篇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10:40:30百科知识库

初一优秀读后感作文8篇800字

整理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作文(823字)、蔷薇几度花读后感(764字)、无限风光在险峰(779字)、红楼梦的读后感(799字)、曹禺读后感(836字)、读《我很重要》有感(780字)、读《老实人》有感(813字)、读《史记》有感(795字)等800字左右的初一优秀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800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尤爱古诗词。古诗词或欢快或愁苦,或优美或甘甜。最初接触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这样,这股诗词的甘泉缓缓流入了我的心田。

诗词的味道是愉悦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派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仿佛已听到莺的娇啼,燕的轻喃。从中我体会到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由衷的喜悦之情。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我也爱上美丽的早春,爱上了这生机勃勃的画卷。

诗词的味道是愁苦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无穷无尽的如同江河般宽阔的愁绪将我也包围了。李煜是南唐后主,却沦为阶下囚。他怎能不忧,他能不愁吗?我想他定是十分痛苦的。如果他不是君主,定是一代才子,可怜生在帝王家啊!我不禁为这颗陨落的星感到惋惜,天妒英才啊!

诗词的味道是热烈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也抵不过友谊之情。这该多么热烈与深厚?我由衷渴望这种友情,坚固不摧,感人至深,此生有二知己足矣。

诗词的味道是忧郁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家园破烂不堪,国家如同风中树叶飘摇,他该多痛心,他该多么忧郁。安史之乱让他更加苍老了。哎,战争总是让百姓受苦,统治者们怎么不为百姓想想?可怜杜甫一片忧国忧民的心呢?

诗词的味道是豁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尝着思念家人之苦,在独自一人赏着冷清的月色,却没有抱怨,反而说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胸怀如此广大。这一份气魄,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也要向他学习,让自己更充实,完善。

诗词的味道是质朴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人有着纯洁的心灵,他们十分淳朴。对待客人倾其所有,豪无保留,十分热情,他们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质朴的品德在他们身上流露。在现在的社会里,这是多么可贵的啊!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我一定会品尝到更多诗词的味道,从中学习到更多,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

成语阶下囚: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又如:他已经沦为我们的阶下囚。

成语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如: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又如:我国的第三产业生机勃勃,发展非常迅速。

蔷薇几度花读后感_800字

这是一篇丁立梅的文章,这篇文章总能让人读到心里。文章中的那个老人总是担着月白色的灶糖,敲着铜锣,隐隐地仿佛永远都在那几株蔷薇旁,卖他用仅有的四根半手指做的手工灶糖。

老人很黑,青布褂子,鲜活的形象立即映入我的脑海,仿佛能嗅到丝丝缕缕灶糖的甜香。老人是残疾人,但他却用仅有的四根手指做出美味的灶糖,娶上善良的妻子,养活美丽健康的女儿,他的生活安定且祥和。他将女儿培养成裁缝,再也不用像他一样靠卖灶糖维持生计。为了女儿,为了妻子,为了这个家,他尽心竭力,不曾喊过一声苦,脸上总挂着一丝笑容。

老人不吆喝,敲着铜锣进出巷子,像蔷薇一样,活得淡定而从容,不争不抢,默默吐露自己的芬香。文中作者的一句话,至今不能忘怀:当作者知道卖糖老人以前在其他地方卖灶糖时,心里默念道:“噢,那是先甜了那一方人了。”其实不仅使那一方人尝到了甜甜的灶糖,也让他们的灵魂和心灵体验到了甜蜜。

这个世界,到处都有繁华的事物黑洞一样吸引着人的心灵。无数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繁华消失殆尽,才能从云雾般的生活中醍醐灌顶般苏醒。在迷失了自我以后才能发现,原来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朴实无华的生活,城市再热闹,我们还是照样过着我们的烟火人生,这是梦幻般的城市,但不是我的城市!老人那人性最为本色的一举一动,无不触动着我们的心。

最后一次,作者为老人拍照,他一愣,同意了,看到照片,他只是淡淡一笑,复举起棒槌,当当敲着走远。正如作者所说:“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

几米也说过: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其实,这种明媚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求的吗?

远远的又像听到了老人的铜锣在响,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的,开了。

成语纸醉金迷:纸醉金迷[zhǐ zuì jīn mí],意指绚丽灿烂的金饰纸光令人迷醉。形容绚烂夺目。语本宋·陶谷《清异录·卷下·居室门·金迷纸醉》。後用“纸醉金迷”比喻奢侈浮华的享乐生活。[源]宋·陶谷《清异录·卷下·居室门·金迷纸醉》痈医孟斧,昭宗时常以方药入侍。唐宋,窜居蜀中,以其熟於宫故,治居宅,法度奇雅。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纸,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典故]“纸醉金迷”原作“金迷纸醉”。唐昭宗时,有个专门医治毒疮的医生孟斧,他时常出入王宫为皇室成员治病,当时对宫室建筑留下深刻的印象。後来他隐居蜀中时,特别将一个小房间布置得窗明几净,使用的器物都贴上金纸,金光四射,十分耀眼。有人亲眼看过,回去後跟人说:“在这个房间歇息,会让人沉醉在绚烂夺目的光彩之中。”後来“纸醉金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奢侈浮华的享乐生活。

成语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如:宋·陶谷《清异录·金迷纸醉》:“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又如:金迷纸醉之中,同样的有无灯的人家,突不见烟的人家,遭受了灾荒的人家。——阿英《“灯市”》

无限风光在险峰_800字

《地心游记》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之手。全书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同伴们从鱼龙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机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神奇而又惊险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在《地心游记》中,我好像身临其境地和他们一起在这段危险而神奇的旅行中。有时我也经历着迷路、干渴,充满着孤独感和畏惧心;有时我又好像和他们一起航行在地心的大海里,面对着狂风暴雨、体形庞大的史前恐龙、魁梧的巨人以及凶狠的食人鱼,心中充满着恐怖和脱险后的兴奋。但是在里登布洛克这位优秀的地质学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地带领下,我和书中的主人公们一起不在困难面前退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的一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奋斗,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敢于冒险,不断地磨炼自己,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这样才能成功。在旅途中,主人公们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在他们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李登布洛克没有迟疑,义无反顾地一直前进;在他们迷路时,李登布洛克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地继续探险。若是没有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根本不可能到达地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是缺少这种精神,在理想与困难面前犹豫不决,半途而返,最终一事无成。就拿登山来说吧,面对高耸入云的山峰,许多人半途而返。人们虽明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但最终无缘山顶的无限风光,大家缺少的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若是人人都能勇往直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因为不能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了。如果有一天我也解读到这样一封密码信,我愿意像书中人物一样进行一次不可思议的地心之旅。我会告诉自己:“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最终会达到自己心中的地心。

成语义无反顾: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意指秉持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语本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源]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後,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典故]“义无反顾”原作“义不反顾”。“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过多,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使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发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诉巴蜀人民唐蒙的举动皆非皇上本意,并且恳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开发西南夷的行动。檄文中提到:边疆郡县的士兵,听到烽火高举、燧烟点燃的消息,都张弓待射,驰马进击;扛着兵器,奔向战场;汗流夹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触利刃,冒着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也从没想要回头。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国家的危难,竭尽全力去履行臣民的义务。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将国家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後来此篇文告原文中的“义不反顾”演变成“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用来指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红楼梦的读后感_800字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著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贾宝玉这个知己了。林妹妹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每天都喝药,都快成了药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怜了。不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时候都是带着遗憾和悔恨。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如: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又如:原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樱日日伏侍小姐,绣床之暇,读书识字,此窃颇通。——清·无名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成语悲痛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又如:她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悲痛欲绝。

曹禺读后感_800字

曹禺的《日出》在安排故事的矛盾和斗争上,沿袭了《雷雨》的风格,在最后一幕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一起,引起强烈的戏剧冲突。

在《雷雨》的四幕剧中,作者十分成功的把观众的感情一点、一点的推向最后的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幕中周朴圆的出现之后到结束的那一段,现在回味起来,都余音绕梁。

再看《日出》

剧本里的矛盾冲突有两个:一个是最后潘月亭的破产,它直接导致了陈白露的自杀,另一个是方达生在经历过后,觉醒意识的萌生。

第二条线索作者完成的很成功,但第一条线索值得推敲。

从整个故事的情节看,随着潘月亭在买卖债券的交易中生意的好坏左右了情节的起伏,但这不能成为左右陈白露生活的理由,换句话说,潘月亭的生活好坏并不能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死!“风月”无边,理论上说,一个美女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嘛!这么写,未免有些死板?

作者在文中也提到陈白露照镜子时的自言自语:“生得不算太难看吧,人不算太老吧。这——么——年——轻,这——么——美。”这说明,在风月场上,陈白露还是有资本的,并不至于要到山穷水尽要自尽的地步,好歹她在风月场中混迹了这么久,不至于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潘月亭身上吧,除非有一个解释,她是爱“潘潘”的,当然这不太可能。所以,安排陈白露的死是不应该的,更是不合理的。

另外,我觉得,要是安排她最后被方达生感化,进而两人共赴革命,这个结果倒未尝不可?毕竟白露救了“小东西”,可以看出,她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同时,她的内心深处也是爱恋着方达生的,她说过:“难道想想我们以往的情感,就没有一点留恋么?”既然她有留恋,那除了选择奔赴极乐,是还可以有其他的路走的,尽管现实生活中,方达生养不起她,但方达生敢跟金八爷斗,敢向恶势力挑战,如此血气方刚的男人,她怎么就能矜持得不动心?我主观的说,不可能!因为我们相信爱的力量的伟大!

当然,这仅仅是以现时的观点去“笑谈”旧时的故事,这张新船票登不上回归历史的旧客船啦……

所以,我的观点有失偏颇不足为奇,仅此而已。

成语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如:《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又如: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成语未尝不可: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使肯定的意思表达得委婉些。指不是不可以的。如:宋·王安石《上执政书》:“方今宽裕广大,有古之道,大臣之在内,有不便于京而求出,小臣之在外,有不便于身而求归,朝廷未尝不可,而士亦未有以此非之者也。”又如:说以前九年都是酝酿的时期,或是过渡的时期,也未尝不可。——朱自清《时代与我》

读《我很重要》有感_800字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当我翻开这篇文章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句话。重要为什么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呢?那么,生命的允诺又是什么呢?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文章。这篇文章围绕着“重要”两个字来谈论我们的重要性。作者从现实社会中“我不重要”的教育说起,引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后说到每个人在世间都是重要的。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风格,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理想。每个人就如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复杂的结构组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不同的人生之路需要不同的旅行者,我们是重要的。

假如因为一片落叶的凋零,让你没有降落到人间,整个世界的节奏将会改变;假如你不存在,你的父母将把自己的慈爱藏在心里,在风中飘荡;假如你不存在,将会让世界上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少一位重要的过客。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伟大是什么?它是对社会和人民作出超出寻常的贡献;而重要,就是一件事物对某个人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件事物可以改变这个人,令他珍惜。没错,重要不是伟大的同义词。那么,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是什么呢?它是我们对生命的肯定,对自己生命的认可。如果我们从内心真诚地发现自己的重要性,你会昂首挺胸地向着自己的未来前进。

每个人的生命虽然微小,但我们可以让它强大;虽然脆弱,但我们可以让它不朽;虽然平凡,但我们可以让它辉煌。

自信地活,大声喊出沉淀已久的的那句“我很重要”,让自己昂首挺胸、充满自信地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勇敢地活,你柔弱的生命可以创造出一片惊天动地的伟业;精彩地活,生命只有一次,卑微地活着也是活着,精彩地活着也是活着;重要地活,让心灵对生命许诺,用自己的自信谱写一曲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

成语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如: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又如: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成语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如: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又如: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读《老实人》有感_800字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他的老师)的乐观主义哲学: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

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

作品中揭露了封建君主的专制蛮横,天主教会的虚伪和压迫愚弄人民的残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对人民悲惨的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天真无知。作者用第三者的口吻在讲述着故事,笔调出奇的冷静,从容,我们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评论,一切顺其自由的发展,目的在于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艺术的反差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振,看到作者如此冷峻的语气,我们也才明白要严肃来读这部作品,而在阅读中严肃的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冷静的审视着这一切。

“老实人”这个概念在作品中,作者赋予它一个特定的的内涵,除了说他生性温和,性格率直,思想单纯外,作者更多的是把老实人塑造成为一个盲目崇拜完美主义者,行为是愚蠢可笑的。作者是通过对老实人一路上不幸的遭遇,甚至近似于天方夜谭的旅程来表现社会现实的残酷,以至于老实人幻想破灭的必然性。像黄金国那样理想的国度,从某个意义上讲就是作者的理想,可是这与现实的冲突表明了它们是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直线。老实人不懂得去反抗,他的一生更多是在别人的掌控下过活,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由这世界伤害自己,他也无力甚至没有意识去抗争,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可悲的。

成语为之一振:为:因;振:振奋。因此而振奋起来。如:《明史·郭登传》:“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又如:李莫愁斗逢大敌,精神为之一振,想不到这高瘦和尚膂力固然沉厚,出招尤是迅捷。——金庸《神雕侠侣》第二十二回

成语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如: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咬文嚼字、天方夜谭、理想主义。”又如:你不要做天方夜谭的梦了。

读《史记》有感_800字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难以企及更无法超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后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

我相信现在的人很少有他这种毅力和勇气。常人从狱中出来,就自甘堕落,萎靡不振,别说做点有用的事了,就是活出精彩的自己都有点……

史记虽然没读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总是读过一遍了。本纪,世家,记住了一个个人物,可是要表达什么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让我记忆在心。

说的不好听点,司马迁就是一个太监,一般的太监活的就是一条狗,虽然是皇上养的狗,可到底也是狗。没办法,只能按照自己主子的意思行事。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让人对生活比较畏惧。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为生活付出努力。我长这么大,没吃过什么苦,太懒,相信如果让我放弃现在父母给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会成问题。

曾经一次和父母吵架,就离家出走。出去两天,虽然有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但是没有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司马迁为写史记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就是一时冲动,就想找到一个好点的能挣点钱的工作。太费劲了。至此,我不在相信船到前头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有回报。认定的目标一定要努力实现,因为没有人会帮我,有些人不愿意帮,有些人是相帮帮不了。司马迁就是个例子,靠的就是自己,就是曾经的努力,现在的坚持,未来的信心。

他成功了!向司马迁学习,不求名垂千古,只求无愧于心。

成语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如:《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又如: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成语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如: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如:子鲜之势,重于泰山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五回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