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战马》读后感(1261字)、霍小玉传读后感(1277字)、反对党八股读后感(1329字)、你凭什么考北大读后感(1348字)、《那些女生该懂的事》读后感(1344字)、读《狗十三》有感(1258字)等1300字左右的高二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战马》读后感_1300字
文/张丙涛
这个周未参加了姜惠老师主持的《战马》读书会,感想颇多。
本书表达的观点每位均有侧重点,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与融合,进而引发新的思考,有以反战的角度去诠释战争的残酷,有以育儿的角度诠释孩子的成长教育之法,有以动物的角度去诠释尊重与爱护,有以妈妈的角度去诠释家庭和谐之道,有以和谐共处的角度诠释倾听的重要性,有以小马的成长角度诠释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我想表达的是:这是一本童书。
何为童书,就是从儿童的角度去写、读、理解和诠释的故事书。
儿童是如何理解一本书的呢?他们会将书中的主人公想像成自己,将自己完全置身故事中,去真实的看、听、体会、感受,这是儿童能完全融入书中的最好方式。
所以写儿童文学的作者要能从小读者的角度去叙述一个故事,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刻画故事中的人物,以他们能接受的情景去绘制故事画面,以他们能够承受的结局给故事画上句号。作者要能深刻了解儿童心里,深信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认知深度,好的童书定会给儿童带来新的思考,学习和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战马》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我觉得要从其自身经历和历史背景谈起。
作者背景
麦克·莫波格,英国人,小学老师,能写会说,特别善于给孩子们讲故事,1976的他和妻子克莱儿一起成立慈善事业“城市儿童农场”,目前在英国有三处这样的地方,它们让城市的孩子有机会和动植物一起生活,以启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并从中学得如何与自然共处。
由于他深知历史传承的可贵,因此常将现代的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中,“用一个‘现在’来牵稳读者的手,带领他们走入过去。”
历史背景:
《战马》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普通民众和士兵的生活和战争场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疯狂扩张,导致矛盾无法调和,从而引发的不可避免的非正义战争。
由上面几点就可以理解作者写《战马》这本书的理由、初衷、写作手法和叙事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对故事的种种疑惑就迎刃而解。
整个故事并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人物、性格的描写均以对话的方式娓娓道来,易于小读者理解,虽直面生死,但并无血腥场面的刻意描写,以轻松娱乐的抛硬币方式解决战争的胜负,而且小马的自言自语有时略带调皮。为何如此描写,因为这是一本写给儿童的书,以给孩子们讲的方式将一个故事完整的叙述,用他们的理解去诠释这本书,如果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就无法完全融入。
那为什么要以马的角度去写一场残酷的战争?
也是从儿童的角度为出发点,阅读推广人都深知一个荐书常识:“故事中的主人公多大就推荐给多大的孩子看”,一个孩子是无法完全经历战场的残酷,直面生与死,但以一个从小就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马的角度就可以将战争场面完全呈现出来,小读者并没有意识这匹小马已经成大,还会感觉主人公年龄与自己相仿,从而能够完全融入这个主人公的身体中,去一块经历他的成长。
再就是整个故事的描写并没有明显的对与错、善与恶,这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战争性质所决定的。
成语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又如: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
成语不可避免: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如: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6章:“男女之间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这种心心思思的现象。”
霍小玉传读后感_1300字
“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相信读过蒋防《全唐诗》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是他那名篇《霍小玉传》中的句子。《霍小玉传》之所以那么著名是它反应了封建门阀制度的腐朽,抨击了封建思想,文中霍小玉虽聪明,美丽,善良,却终因母亲身份卑微而沦为名妓,在鲍十一娘的撮合下虽与李益结成连理,却最终难逃背弃的痛苦,最终含恨而死。
在文章开头就为她与李益的这段恋情埋下了伏笔“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喈。”这就为霍小玉的出场做了铺垫。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主人公——霍小玉。
“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这句话描画出了霍小玉的美丽,而“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两点加起来就使得李益这位才子不得不爱上眼前这位姑娘。而霍小玉的聪明之处更是在于她能预见未来这在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论点“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从这一点出发霍小玉对她与李益的这段爱情的结果已经预想到了,而后李益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哄霍小玉开心是为了后文李益如何如何负心寡意,始乱终弃做了一个小的伏笔。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封建社会的缩影,而在主人公霍小玉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封建门阀制度对于一个普通女子的压制,霍小玉应该是旧社会妇女的翻版,她应该是一位谨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典型。然而她所不同于她们的大度与宽容在李益上京之前她与李益有过这么一段对话“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途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负能听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说听言,必当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必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喈秦晋,亦未为晚。”从霍小玉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女子能有如此觉悟确是难能可贵的。而李益的负情寡意则体现了在那个男权社会多是妻妾成群从这一点足见封建制度的腐朽。在见到李益之后霍小玉痛斥到“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痛佂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决,我死之后,必为历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小玉既无泼妇的乱叫行为,同时又发誓报复李益使其终生不安,足见主人公对李生的痛恨已达极点。
《霍小玉传》描绘了一位美丽,善良,聪明的女子,通过她与李益的这段悲惨恋情来烘托也封建门阀制度的残酷,而作者运用语言的描写更让我们发解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在与李生见面后因久病成疾最终饮恨而死,霍小玉因美丽得到李生的倾心,因门蒂之分而被遗弃,因为善良而得到他人的帮助,因聪颖而能预见结果。本文描绘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更衬托也其敢爱感恨的特点。
《霍小玉传》所描绘的是一位被封建制度所摧残,被负心汉所遗弃的妇女形象,她不慕财物委身于人,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本文用犀利笔尖刻画腐朽的制度,使霍小玉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确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奇葩。
成语难能可贵:难能可贵[nán néng kě guì],意指难能,不容易做到。“难能可贵”指做到了不容易做到的事,所以特别可贵。语出宋·苏轼〈荀卿论〉。[源]宋·苏轼〈荀卿论〉(据《苏东坡全集·应诏集·卷九》引)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於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後世必有不足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於不可易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记文》胥公有启谢欧阳秀才云……赏孙诗之零雨,何止一章?赞沈赋之磓星,岂惟数句!固将备西崑之玉府,奚独易东堂之桂枝?允矣难能,诚哉可贵![典故]“难能可贵”之“难能”是指不容易做到的事。《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二》裴松之注引魏文帝的话:“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是说荀彧曾赞美文帝左右开弓的射箭技巧,认为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若能将不容易做到的事做成,当然就显得更加有价值,更加珍贵,故有“难能可贵”之语。宋人苏轼在〈荀卿论〉一文中,便赞美“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为“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意思是说:孔子弟子中的三个杰出人才,子路性格勇敢,行事义无反顾;子贡反应迅捷,遇事机敏能辩;冉有多才多艺,处事左右逢源。他们拥有的才干,都是普天下难以寻求而弥足珍贵的。另外,与苏轼同为宋代的另一位文学家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记文》中,亦有“允矣难能,诚哉可贵”之句,将“难能可贵”这个成语拆解置於两个句子中,但意思同样是“难以寻求,故而可贵”。
成语秋扇见捐: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如: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又如:能矢山河,勿令秋扇见捐,则惟命是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
反对党八股读后感_1300字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
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它深刻地论述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阐明了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指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危害性,最后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下面来讲讲看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的读后感: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事八股,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这种文章,立论、发挥全以儒家“四书”为根据,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束缚人的思想。
然后我们要了解党八股什么东西,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党八股在我们党内已经有了一个长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有时还闹得很严重。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内容只是胡乱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空话连篇,不切实际的文章。
《反对党八股》即反对条条框框,反对墨守成规,迷信教条。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出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并一一提出解决方法。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通过阅读《反对党八股》,我们应该始终在强调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经过调查的基础上方能采取行动,实践要有理论指导,又不能迷信教条或是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的内涵是“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的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要求有:1、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论根据;3、要坚持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内在统一;4、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一昧地埋头学习,对社会上的事情不闻不问,还是像中学时那样“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也不能沉溺于社会实践,把学习给丢了。社会实践的确能提高我们的能力,但前提是得要学好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教会我们的是原理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解决问题和发展理论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应该要学好理论知识,同时要勇于实践,并把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
为做到做好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放眼世界,开阔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自己,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勇于创新,将大胆的探索精神与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21世纪合乎中国需要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建设和中国复兴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如: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又如: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成语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如:《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又如: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你凭什么考北大读后感_1300字
读了贺舒婷的《你凭什么上北大》之后,我深有感慨。
北大,是多少人青涩的梦。我从未想过我要上北大。因为,我的成绩只有300多分。我以我的300多分感到羞耻感到自卑感到无地自容。正是因为我成绩的落后,我奋发了。过新年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这么低的成绩,我不想再有这么低的成绩了,我要跟那些优秀的学生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我受够了!我受够了这么差的成绩,我甚至受够了周围所有人对我的那种我很差的那种眼光和态度!我要蜕变!我要变成优秀的女生!让所有的人为我鼓掌为我呐喊。正是因为心里的那句“我受够了”促使了我努力学习。一开始,寒假的时候我只是在网上看那些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我总结了我的学习不足,我开始渐渐的明白了为何我的学习是如此的差。我开始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变成优秀的学生,我要上二本。但这种欲望,这种野心也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了,上学之后我不想上二本了,我想上一本,我想上重点大学!有一天,我在网上搜查学习网,偶然间看见了贺舒婷写的那篇《你凭什么上北大》,这篇文章极为打动我的内心。作者写的每个字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我的眼睛盯着那些文字。我感觉到了作者为梦想奋斗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有艰难的路程。作者写她五本历史书背诵了好几遍,我佩服她,佩服那些高考状元,因为他们不怕困难,他们迎难而上。而我呢?平时不努力不踏踏实实读书还怨天尤人。我跟他们比起来,确实不如他们。我佩服他们。你凭什么上北大?因为你天资聪明?因为你家庭条件好?以前在我看来,一个人之所以他读书很厉害,事业很成功,是因为他具有聪慧的头脑。可是自从我读了《你凭什么上北大》之后,我感觉我以前那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最记得《你凭什么上北大》里有一句话: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是的。我坚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以往的我是学习很差,只能考300多分。那是因为我自卑,我无知,我懦弱。贺舒婷说她的班主任说她懦弱不敢上进。看了之后,我也感到了我也的确懦弱。因为我承认了那个不可逾越的“高度”,我不甘心自己当弱者,可我心里却早已承认了我就是弱者。在我没有读《你凭什么上北大》之前,我只是想试试看,因为我不想再有那么差的成绩了。但是我并没有多大的勇气。是的,我之所以很差,正是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优秀的我。读了《你凭什么上北大》之后,我有了信心,我坚信我努力之后定见彩虹!是贺舒婷的那篇作文激励了我,是无数高考状元激励了我,是我的同桌激励了我,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其实,写这篇作文的作者她应该没有想到她写这篇作文会对一个小女孩有如此的激励作用吧?你凭什么上北大?你凭什么上名校?我想百分之九十九是因为你的勤奋,那百分之一是你的天赋。现在我每天都很认真的学习,上课的时候我努力听课课后我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我还拿了爸爸的收音机听英语和语文的古诗文言文我不再自卑不再迷茫不再懦弱。我必须试试,我必须上好的大学。
我相信我会跟贺舒婷一样,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发光不是太阳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发光的权利。我不再听任别人的闲言碎语。我只记得贺舒婷的那篇《你凭什么上北大》,因为它,使我不断奋斗,因为它,使我不再看轻自己,因为它,我更加相信未来。你凭什么上北大?你的勤奋会铸就你美丽的未来。我坚信,我的成绩一定会变得优秀的。我只记得那句话“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成语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如:明·冯惟敏《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又如:我们尽量不要让别人说闲言碎语。
成语怨天尤人: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意指抱怨上天,责怪他人。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语本《论语·宪问》。[源]《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典故]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并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後世尊为“至圣先师”。《论语》一书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互相问答的话,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在〈宪问〉篇中,孔子感慨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他,人海茫茫,却觅无知己。但他认为自己在遭受挫折、失败时,能不埋怨上天,也不责怪别人。学习身边平常的事物,进而深知自然生灭演变的道理,而能随遇而安、通晓德义。这样对人生的了解,已经到达某个境界了,而这个境界一般人很难体会,也只有上天才会知道。後来《论语》原文的“不怨天,不尤人”演变为“怨天尤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读后感_1300字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在QQ上和朋友说“这本书挺好的,因为有用、有意义,比时下那些青春小说好多了”。
真的是这样的,“有用”这两个简单的字,就是我看完这本书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之前,我并不喜欢看这种教人道理之类的书籍,可能是在我的印象中,这类书籍大多是通篇道理、枯燥无味的,但是在看《那些女孩该懂的事》的时候,我却沉浸其中,可以说饶雪漫的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看法,更甚至——一口气就把整本书给看完了。
不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多精彩,而是其中每一个看似案例的故事背后,所包含的精辟哲理,从而使我阅读起来酣畅淋漓,甚至情不自禁地拿出笔,勾画出那些自认为不错的建议。
这本书的名字叫《那些女生该懂的事》,与之前的那本《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一样,是饶雪漫写给女生们的自我修复秘籍,而在我看来,这一本书不仅仅属于女生,这本书还属于和那些女同样处于青春期里迷茫、挣扎的男生,也属于所有孩子的父母。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是一个男生,读这本书让其他人看到了,可能会说,咳,你一个男生干嘛要去读女生的书?好吧,如果真的要说个原因来,我只想说,其一,因为这本书真的是好书;其二,这本书里面虽然列举的都是一些和女生有关的案例,但是我照样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换句话说,这本书就是一面大大的镜子,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男生女生们都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从而找到属于治愈自己的良药。
坦白讲,我是自卑与自负矛盾并存于身的男生。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有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几个女生的故事,我深切地明白,自信是自己给的,但太过于自负就是不对的事。生活中的我有时候还是一个爱抱怨的人,我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周边的人和事,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并非生活对我不公平,而是我自己做的不够好。是我有时候太信任于周围的人和事,以至于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主张,以至于常常被伤害……
而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你不是这个天使,你没有翅膀”这一个秘方,在看这个秘方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则就像是在说我的故事一样,就是为我而写的那样。生活中,对于朋友的要求,我从来都不会拒绝。其实有时候也想过拒绝,但是我怕我的拒绝会让对方觉得我是个抠门的不善良之人。所以很多时候,面对他们的请求,无论是我做得到还是做不到的,我都会答应下来,然后再去尽自己的全力去完成。有时候,真的觉得这样很累,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不懂拒绝。可是,看了这个秘方,我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对啊,我又不是天使,我何必要这样让自己委屈、让自己为难?
就是这样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那些个被提起的陌生却又觉得熟悉的案例当中,我不止想到自己,我还想到了很多身边的人。譬如说,之前在朋友生日的时候,我一直为送什么礼物而烦恼,而现在,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这本书当做礼物送给她们。相比物质,我更愿意让他们增添智慧。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与青春期、成长,说是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也不为过分。我很赞同饶雪漫的观点,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地。
所以,这本书也应该献给所有正在成长和已经长大的人。一些是用来学习,一些是用来怀念。
因为很多道理,从来不是女生该懂就可以,而是所有人。
成语豁然开朗: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意指眼前顿时开阔明亮起来。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後亦用“豁然开朗”形容心境忽然变得开阔畅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据《陶渊明集·卷六》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典故]晋朝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内容是叙述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夫,有一天沿着溪水划船捕渔,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个开满桃花、景色非常优美的地方。渔夫心里觉得十分惊讶,於是便继续向前划。到了溪水源头,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个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点点光亮,於是渔夫下船,从那个洞口走进去。本来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再走几十步,出现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内“豁然开朗”的原意是:眼前顿时开阔明亮起来。後来也被用来形容心境忽然变得开阔畅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
成语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如: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又如: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
读《狗十三》有感_1300字
文/简单快乐
今天看了电影《印度合伙人》,感触颇深。电影讲述了一个深爱妻子的普通男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修理工,为了爱妻的身体健康,研制出了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
在印度,女性的生理期被认为是不洁净的,是会玷污神灵的,于是,生理期的女人会自觉把床铺搬到外面去,并且避免和任何男性——包括自己的丈夫接触,因为她们默认自己是“脏”的,不能与家人一起吃饭,厨房也是她们的禁区,女学生在生理期也不能去上学。
由于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压制,她们只能用旧衣服、脏抹布,甚至树叶、锯末解决,卫生状况堪忧,很容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男主人公拉克希米,出于对妻子无比的爱,把工作丢在一旁,执着于自制卫生巾的“大事业”。但是这条路不好走,被家人误解,被村人鄙视,甚至要吊死他,妻子也受不了他的“疯癫”回了娘家……各种困难接踵而来,但是这些都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要让妻子的羞辱变成尊重,他有深深的使命感,他不但要让妻子有尊严,还要让全印度6亿女性有尊严,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了,最终打破了一个国家长久以来的陈旧观念。
他的大爱堪比圣人,他改变的是人们长久以来牢不可破的陈旧观念,给了女人尊严,并且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俨然一位救世主。他为什么能承受那么多压力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意义,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曾经有一位美国记者观察过特蕾莎修女照料一位千疮百孔、散发着恶臭的病人的过程,他觉得那个过程如此恶心,他说即使有人给他一百万美元他也不会做。特蕾莎修女听他这么一说,微微一笑回应道“对啊,即使给我一百万美元我也不会做。”
这个电影,男人女人都应该看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或者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也同理),不光是默默付出的意思,还可以激发男人潜力。电影的男主人公,正是因为看到妻子生理期的痛苦与屈辱,激发了他自制卫生巾的念头,这就是创业的开始。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创业,却毫无头绪,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真爱的人,潜力无从激发啊?
有理想有目标的状态很好!主人公拉克希米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他的生活是充实的,是有意义的,是充满希望的,他不会浪费时间,他不会有拖延症……年轻人如果总是犯懒、拖延、得过且过,或许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实现目标的意愿不够强烈、缺乏坚毅的品格。
一个人的行动力是否强,就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拉克希米看到街上卖的打鼓小猴的玩具,受到启发,改造成切菜机,减轻妻子做饭的辛苦。看到妻子坐在自行车后面不舒服,马上动手给妻子坐了个椅子。看到妻子生理期的痛苦和屈辱,动手自制卫生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要行动起来,不能只是空想,而迟迟不肯行动。
这让我想到一个实验:两组人分别做陶瓷杯子,第一组被告知“做得越多越好”,第二组被告知“要做出最完美的杯子”,结果就是,第一组作品很多,而且不乏品质不错的作品,而第二组却迟迟不动手,一直在思考——推翻——再思考,最终作品很少而且质量不佳。
总之,电影不错,值得一看,更重要的是看完之后的思考和应用!让我们不断进步吧……
成语牢不可破: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如: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又如: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成语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如:《旧唐书·李纲传》:“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又如: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 ——梁斌《红旗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