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128字)、曾国藩传读后感(1131字)、南方有嘉木读后感(1091字)、用心工作读后感(1066字)、斑羚飞渡读后感(1119字)、三国演义读后感(1104字)、《琅琊榜》读后感(1126字)、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1093字)等11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读书笔记8篇,供您参阅。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100字
我时常幻想自己是来自未来的,这样,有一天我面对未来某一时刻的突然变化,就会更从容,面对陈年往事也会更慷慨。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么更多的人愿意依赖回忆,依赖那一点温存而琐碎的回忆支撑往后的日子。有些回忆是有微笑的,有些回忆是有泪水的,有些让人成长,有些让人难堪……有些故事就是从儿时回忆展开的。
阿富汗,一个很熟悉的地名。报纸,新闻总会出现关于它的消息。给我的印象只有四个字——战火纷飞,而《追风筝的人》却带给我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座豪华的庄园,一颗石榴树下,两个孩童嬉戏着。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统治者,孩童当真地许下诺言,颗他们不知道“王子”与贫儿不可能成为兄弟,因为他们不平等。
所有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读者就会感叹,他们的友谊那么深厚。两人并肩而行,在田野里玩耍,当阿米尔被欺负时,哈桑总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保护他,哈桑喜欢听阿米尔读书,即使阿米尔编的故事很无趣。
然而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就像两条铁轨一样,没有相交之时。哈桑总是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懦弱的阿米尔只会选择逃避。也许,这就是悲剧的起因吧。
为了让父亲看到自己也可以成功地办成一件事,阿米尔奋力拼搏,割断了最后一只风筝的线,让哈桑去捡掉落的风筝,自己沉浸在喜悦之中,“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跑远了,声音仍回荡在上空。当看见哈桑呗其它富家少爷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那个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处看着那风筝旁暗红的鲜血,直到泪流满面,也不敢出手相救。命运也许是最会捉弄人的。阿米尔因极度惭愧,用诬陷的方式,让哈桑离开了家,自己与父亲移民美国,有了妻子,家庭。
中年的阿米尔在接到一个电话后,义无反顾地返回故国,此时的阿富汗不再美好。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死了!哈桑死了!一场救赎开始了,阿米尔不顾自己安慰找到儿时宿敌,与他争夺索拉博——哈桑的儿子。
索拉博也许是因为惊吓过度,变得不是很正常,只有看到风筝才会笑。阿米尔追到了心中漂泊已久的风筝,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男子汉,阿米尔的结局是幸福的,但他明白了彼此之间的代价有时是命运。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笑或哭,或失望,或欣慰。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和追寻中度过的。我想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友情,更多的是朋友处在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失去亲人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的时候却逃避及自卑和赎罪。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湛蓝或阴暗,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跳舞,我们追寻。在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停下脚步,因为我们是追风筝的人。
成语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如: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又如: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华而实《汉衣冠》二
成语义不反顾: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
曾国藩传读后感_1100字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高中时候很奇怪书店里摆的那么多”国贼“的书,真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宛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没有想过要读。
后来渐渐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满清贵族更加可怕。渐渐改变了看法,也许曾国藩是个值得了解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这本马东玉教授所着的《曾国藩本传》。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中进士,勤学不辍,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在京颇着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如果没有京官以后的对抗太平军,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
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太平军的空间。
但是,因为湘军是”团练武装“,打出湖南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中央二品大员,但并无地方实权,粮饷兵源到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心他权力过大处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对自身的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
后通过阅读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发现:”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现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成语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又如:益中是抱的步步为营的政策,虽然计划很大,眼前却用不到三百万的借款! ——茅盾《子夜》十七
成语大方无隅:大方:最大的方形;隅:角落,方角,棱角。指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比喻空泛的大道理没有锋芒。如:《老子》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南方有嘉木读后感_1100字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这想必都知道是出自陆羽的《茶经》,显然,《南方有嘉木》这本书也是围绕这些写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本书是以一个世世代代“吃茶叶饭”大家庭所展开的一部长篇小说。
开头是由染上烟瘾的杭九斋和即将过门的林藕初以及长毛吴茶清所展开的,由于杭九斋染上烟瘾,显然家业会不振,但林藕初和长毛却把茶业发展得更大了,忘忧茶庄也成为了一个杭州知名的茶庄,后来杭天醉诞了,一个他身上的秘密也开始隐瞒下去,一家人的生活开始经历在重重波折中。杭天醉的朋友赵寄客一心想去外面闯荡,在一天终于决定与杭天醉渡船去东洋,可杭天醉却因白天为救红衫儿而落水生病了,于是这两位兄弟各奔前程了,杭天醉开始继承茶业,在杭州这片土地上成家立业,成为茶叶中的一颗新星,也同时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是小茶生的嘉和,也就是红衫儿,小的是正房沈绿爱生的嘉平,两儿子性格迥然不同,接着又有了两个孩子嘉乔和嘉草,是小茶孪生的。接着杭天醉在那个吴升的诱导下抽上了大烟,吴升乃是卑鄙的小人,为了拥有忘忧茶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最后是以杭天醉的去世和忘忧诞生为结局的。
三代人的波折体现出了一个大家庭的从兴到衰以及一个社会的变迁,茶与人生共同的进步,从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到伟大的爱国主义新思想,从抽大烟虚度年华的杭天醉变成了静心修养在花木深房的老者,从茶叶中品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也许这书就是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是啊!茶叶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文明更是中国的代表商业,在中国浙赣交界处藏之于深山中的瑞草被全世界的茶商们所惊叹,在那时,喝茶是件十分流行的事,尤其在江南,茶是离不开我们生活的,正是茶,让浙江在18纪中叶成为大清帝国的富庶省份,可鸦片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
茶是郁绿的,温和的,平静的,优雅而乐生的;罂粟花是多彩的,热烈的,奔放的,迷乱而破坏的;茶往西方大范围的售出,而鸦片也向东方迅速跑来,茶被人们扔在了一边,把注意力更集中在那美丽而迷乱的罂粟花上,当人们再一次醒悟时,大概也晚了吧。
人生亦是如此,当你在痛痛快快地做一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事时,心中是很痛快的,但也会心慌,就像抽大烟一样,虽在痛快地抽,又怕抽光。当你明白时却无法悔改了。
所以如茶的人生是多么地美妙,没有过多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担心,平静和平安详的日子虽非常朴实,一点也不奢华,但又让你无忧无虑,心灵平静温和。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与其过波折重重的生活,还不如如茶一样温和平静,不骄不躁呢?
成语各奔前程:奔:投向,奔往;前程:前途。各走各的路。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前途。如: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万户升了边上参将,各奔前程去了。”又如:三爷,年月不对了,我们应当各奔前程!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成语迥然不同: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如: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又如: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用心工作读后感_1100字
近日有善缘,能阅读了《用心去工作》这本好书。说它好,是因为它教导我们很多智慧。
捧着《用心去工作》,的确让人有些爱不释手。粗浅地看,它是一本职业培训的经典之作;细细想来,它却蕴含着很多智慧。里面所举的实例,诠释着释道儒的核心内容。佛家的置心于清净处,随缘以达“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道家的“无为有为”的圆通运用;儒家的“智、信、仁、义、忠”的淋漓体现,实例中的主人翁莫不如此。
这本书从工作说起,教导我们用心工作,教导我们如何用心工作。工作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缺的环节,而且占据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时光。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认真思索“工作”。
首先,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佛弟子是为“早登极乐”,道士是为“成神成仙”,书生是为“功名利禄、忠孝牌坊”,那么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提高生活水平是服务、建设精神文明是服务、端茶倒水也是服务、嘘寒问暖也是服务。有人要问了,有些人不要脸不要皮,一天对着干,闹得乌烟瘴气,也要为其服务?冤不冤?这些人只是人民中的坏人,并不是敌人,可以惩治、转换、宽容。正如书中第128页大作家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当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但心可以一样伟大。
第二,我们怎么工作?这个是这本书的全部——用心去工作。我很赞同书中的一个观念:把工作当事业。如果仅仅把工作当挣钱养家糊口的手段,可能就平平庸庸失去进取心,可能一生中没有自己的事业;如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就会兢兢业业善智善勇,事业上去了,养家糊口还是问题吗?所以,有了事业心才能去挖掘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三,学以致用。摸着这本书,说实在的,纸张的质量很一般。但是,恰恰是这样的纸张,它不反光,给人一种海绵吸纳水分之气势。智慧如同武功,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用有什么用?这么好的智慧,我们只有好好的学,学懂之后好好的用,才不枉此看。多学多用,自会进步,修缮自我,改正缺点,弥补失误。
当然,书中所列人物好多都是著名人物,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十二万分的努力,我们也成不了李嘉诚、林肯、马云、陈绍鹏,我们还有必要努力吗?传说朱元璋信命,命令将全国和他生辰八字一样的全抓起来,准备杀掉以防篡夺皇位。抓到金銮宝殿上一问,和他生辰八字一样的有养蜂的、种菜的、做生意的,而且都是所从事行业的佼佼者。朱元璋下令将这批人全部放了,他说自己经过努力成了人的皇帝,他们经过努力成了蜜蜂、蔬菜的皇帝。人生的精彩不完全来自权高位重、腰缠万贯,而是来自于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在努力中愉快和自在!
成语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如:《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又如: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成语乌烟瘴气:乌烟瘴气[wū yān zhàng qì],意指瘴气,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乌烟瘴气”形容人事浑浊、气氛不谐,就像黑色的烟雾,有毒的瘴气。◎语或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後亦用“乌烟瘴气”形容环境污秽不洁。[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个邓老头儿结识了安老爷这等好一个把兄弟,又成全了十三妹这等一个门徒,愿是偿了,情是答了,心里是没甚麽为难了。这大约要算他平生第一桩得意的痛快事。便是没人来问,因语提话,还要找着旁两句,何况问话的又正是海马周三乌烟(烟)瘴气这班人,他那性格儿怎生瞥得住?只见他一手把那银丝般的长胡子一绰,歪着脑袋道:“哈哈!你们老弟兄们,得问这话麽?听我告诉你们。”他便等不及的出去,就站在当院子日头地里,从姑娘当日怎的替父亲要报仇说起,一直说到安老爷怎的携他回乡合葬父亲,不曾落下一个情节。连嘴说带手比,忽而嚷,忽而笑的向众人说了一遍。《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烟)瘴气,骂是骂了个破米糟糖。也不官罢,也不私休,却叫他们把丢碎了那院子的瓦,给一块块整上,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典故]“乌烟瘴气”这句成语多见於清代小说,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因何玉凤在灵堂上提及要护送母亲灵柩回乡,前来祭奠的海马周三等人在退出大厅後,向邓九公问起何玉凤的身世来历。因为海马周三等人是强盗出身,所以故事中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他们,意指其人浑浊不正。另外在《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中,贼人趁着夜里前来安老爷家偷窃,没想到被何玉凤发现,为了脱身丢了一地瓦片,结果还是被捉,用“乌烟瘴气”形容贼人将安老爷家的气氛和环境闹得一片混乱。後来“乌烟瘴气”多用来形容人事、气氛黑暗混乱,就像乌烟与瘴气一般。也用於形容环境污秽不洁。
斑羚飞渡读后感_1100字
对于斑羚的认识,我只停留在书本上。它们可是草食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最远的可跳五米呢!然而,此时此刻,一群斑羚受到了考验——要么就被猎人杀死,要么就要跳过六米宽的山涧。在这进退维谷的境地中,可怜的斑羚选择了后者,选择了上演一幕震撼人心的斑羚飞渡……
当然,并不是每只斑羚都能飞渡山涧,它们当中有老有少,要单独跳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谈谭。最后,它们的首领镰刀头羊怒吼了一声,斑羚群应声分成老年斑羚和年轻斑羚两拨。原来,年轻斑羚要比老年斑羚略为早地起跳,当跃到半空中时,年轻斑羚在老年斑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用这来跨越剩下的路程。因此,“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这些老年斑羚,使它们能够这样从容地面对死亡?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一种我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的精神活生生地体现在斑羚的身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他们有了莫名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临危不乱的领导者和一道见证过死亡的彩虹。“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静静地,一切都变得平静了。它坚定地眺望远方,它在想什么?可能,它在想,要么就跳下去,要么就退回去,做人类的奴隶,做人类的食物。它可能也在想,如果退回去的话,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就是为人类做牛做马,做一辈子!但这只有一半的机会。然而,“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没错,它决定了。为了自己的尊严,它决定了;为了种族的尊严,它决定了。它不要做人类的奴隶,做人类的囚徒!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那道彩虹依旧。不同的是,它再一次见证了一只斑羚的死亡……
这群可怜的斑羚在绝境中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这难道是“天意弄人”吗?不是。罪魁祸首是那支可耻的狩猎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群无助的斑羚?难道他们连一点人类的同情心都没有吗?没有!一点也没有!他们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其实他们大可静静地撤退,就不会酿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但是他们有吗?没有!请静心想一想,除了猎人,还有其他什么是幕后真凶吗?不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类!难道人类就不能与动物友好相处吗?难道真的非要杀这些动物不可?都是自私!都是这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良心!人类,你们可曾听到风声之中隐藏着的哭声吗?
闭上眼,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
成语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如:《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又如: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进退维谷的苦闷。——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_1100字
又一次细读《三国演义》,不知这是第几遍了,对它一直爱不释手,这不仅是因为它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因为每一次读它,都获得不同的感受。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最后终于王睿平吴,司马氏取代曹氏政权,建立晋国,最后统一天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三国演义》的从多人物中,最令我喜爱的莫过于赵子龙。他一身虎胆,有大无畏的精神,他在长坂坡怀抱阿斗,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单骑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汉中之战,杀入曹兵重围,救出黄忠和张着回归本营,然后又打开寨门,单枪匹马迎战追来的曹兵,以寡敌众,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老迈还争做先锋,在凤鸣山力斩韩德父子五将,而且抢先入阵,“马到处,阵阵倒退。”街亭失守,率部撤退,独自一人断后,枪刺苏颙,箭射万正盔缨,不折一人一马,他戎马生涯几十年,虽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但也为蜀国默默奉献了他的一生。他的勇敢让我敬佩,他的无私更让我感动。
让人印象深刻地也莫过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他正直、忠诚、敬业、廉洁、志向远大。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战术,足智多谋。他为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大业。出山辅助刘备;连孙抗营,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但刘备却因关、张之死,不纳他的忠言,草率出兵,以致损兵折将。白帝城托孤,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竭力辅佐“扶不起的阿斗”刘婵,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一篇劝勉后主贤远佞的《出师表》,诚挚恳切,感人至深,之后,六出祁山,五次攻魏,却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无私,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令人赞叹。
从古至今,也同样有着许多同诸葛亮、赵云一样的仁人志士为社会、国家、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舍生忘死。他们更多看到别人而不是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有喜爱,也有痛恨,我痛恨的非奸雄曹操,而是奸佞董卓,他趁天下大乱之机率兵出击进入洛阳,夺朝政大权,祸国殃民。拜为丞相后,更是掠夺天下的金银珠宝,荒淫无度,最后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这是他必得的下场。
现在的中国,也同样存在一些不正之风,特别是某些官员同董卓一样,凭着手中的权力,不为民服务,犯贪污人民的公款,贪图美色。唯利是图,祸国殃民。他们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将会被历史所遗忘,历史的耻辱柱上将永远有他们。
《三国演义》让我领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荆棘,手留芒刺。前者将名留青史,后者必将遗臭万年。
成语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如: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又如: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成语千军万马:千军万马[qiān jūn wàn mǎ],意指形容兵马众多,声势浩大。语本《梁书·卷三二·陈庆之列传》。[源]《梁书·卷三二·陈庆之列传》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收荥阳储实,牛马谷帛不可胜计。进赴虎牢,尒朱世隆弃城走。魏主元子攸惧,奔并州。其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奉迎颢入洛阳宫,御前殿,改元大赦。颢以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庆之麾下悉着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銍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典故]“千军万马”原作“千兵万马”。陈庆之是南朝梁的大将军,数与北魏军交战,都获得大胜,战功彪炳。武帝大通初年,北魏国内情势紊乱,北海王元颢来降,请求梁朝立他为魏主。梁武帝接纳他,并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回到北魏。元颢到了涣水即位称帝,并封陈庆之为镇北将军,征伐北魏的其他势力,元颢顺利成为北魏皇帝入都洛阳。陈庆之继续扫荡余兵,节节胜利,名震一时。由於陈庆之的军队都穿着白袍,所向披靡,所以洛阳有首童谣传唱着:“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意思是大将军们不要自我烦扰,只要看见穿着白袍的军队,即使自己兵马再多也避开为妙。後来“千军万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出现“千军万马”的书证如《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後面一似千军万马赶来,再也不敢回头。”
《琅琊榜》读后感_1100字
前一阵子读了海宴的《琅琊榜》,有一种意境高远,心志旷达的感觉。不是沉溺于儿女私情,不是一味的勾心斗角,凌驾于各种情感之上的是对国家的忠贞,对家门冤屈的洗雪之志。父亲是赤焰军一军统帅,母亲是长公主,17岁的少帅林殊已是战功赫赫,声名在外。怎料忽遭奸人陷害,父亲与十万赤焰军葬身火海,母亲自缢而亡,与之有关的好友祁王与姑母宸妃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林殊身中奇毒,忍常人所不能忍之痛,改头换面,于十二年后以琅琊榜首,麒麟才子梅长苏的身份再次踏临京都,十二年的隐忍,十二年的韬光 养晦,终在这时这里有个了断,一环紧似一环,一局快似一局,扶贤王,雪冤屈,一路走来,作为读者,仿若身临其境。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心绪亦随之翻腾,辗转,澎湃…
十二年前的少帅林殊,健壮,阳光,少年得志,豪情干云,沙场上杀敌扬威,单骑可取敌首,如太阳般炙热,带给周围人的是无尽的温暖。十二年后的梅长苏,清瘦,苍白,宿疾缠身,轻裘下瘦弱的身躯承载的确是太多太多,恐怕唯一不变的只有那双清明 的眼眸,如月光般皎洁,月华清冽,撼人心魄。清冽的却让人有一丝心痛。十二年的隐忍为的是为家门,为枉死的十万将士们雪冤,扶助明主,整顿朝纲。这十二年里,虽然书中未曾详细提到,但可想象他是经历了怎样巨大的痛苦,只因心中有那么一个坚定的信念才足以支撑下来。虽然心中有恨,但他未被恨意淹没了理智,依然冷静,理智,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在他心中,是非仍是这般分明。
整本书的绝大部分讲述的是梅长苏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接近目标。描写严谨,思路清明。而描写爱情的部分却不多,一反电视剧,小说“戏不够,爱情凑”的套路。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让读者们体会到了旷达,高远的意境。有很多东西,例如国家,友情,军人的荣辱…比爱情更深刻,更值得思考。风花雪月固然美丽,但征战沙场,忘却生死,却别有一番壮美。书中花大笔墨描写了梅长苏对局面,局势的掌控与其扭转乾坤的本领,这也正是他智慧的体现。但他应该是不愿意看到这个苍白的坐在阴影里的自己的吧,此时他心中更渴盼的应该是校军场上的阳光吧。
与敌人相斗的梅长苏是沉静,果决的,而对朋友他又是包容,真挚的。当曾与自己有婚约的郡主因误认为自己已死而心有所牵自己下属时,他不想连累郡主,衷心的祝福他们两人。对靖王,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即便是对心智不全的飞流亦是兄长般的慈爱。
书的结尾,林殊知道自己因劳累过度而将命不久矣时,仍放弃安享几年时光而换来上战场的三个月。他又可以在沙场上找回自己的那份骄傲了,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虽然他再也不可能亲上战马,引军杀敌了。看到这里突然想到,如果哪天国家需要,我们能否看淡名利,放弃安逸,忘却生死,而走向战场呢?
成语儿女私情: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又如: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成语风花雪月: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意指指四时美好的景色。语本唐·郑谷〈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後用“风花雪月”比喻男女间欢爱之事。亦用於比喻浮华空泛的言情诗文。[源]唐·郑谷〈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据《全唐诗·卷六七四·郑谷》引)老作含香客,贫无僦舍钱。神州容寄迹,大尹是同年。密迩都忘倦,乖慵益见怜。雪风花月好,中夜便招延。[典故]“风花雪月”典源作“雪风花月”分别代表春花、夏风、秋月、冬雪,四季美好的景色,也作“雪月风花”。唐代诗人郑谷,字守愚,僖宗光启中举进士。他作的〈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写他晚年贫困,不知寄身何处,而同榜的老友却仍居高位。但凭着两人深厚的交情,不分季节,只要知道那里有美丽的景致,即使半夜也会前来邀约。“雪风花月好”即在表述四时的美景,是“风花雪月”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後来在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哎险也汉相如涤器临邛市,秦弄玉吹箫跨凤楼,动不动君王行奏。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中,借以比喻男女间花前月下绚丽的韵事。今则多用以比喻男女间情爱之事,也用来比喻浮华空泛的言情诗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_1100字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语密密层层: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又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0回:“连忙出舱仰观,只见无数大鸟,密密层层,飞向山中去了。”
成语声嘶力竭: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如:《晚清文学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又如: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很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老舍《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