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8篇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9:06:48百科知识库

初二读后感8篇800字

本文整理了《乌拉·波拉故事集》读后感(818字)、童年的“纸飞机”,不翼而飞—读《如画》有感(765字)、力与美的结合—水上芭蕾(772字)、《林清玄选集》读后感(822字)、清贫读后感(849字)、我的感悟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读《荷塘月色》有感(807字)、碾玉观音读后感(804字)、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770字)等800字左右的初二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乌拉·波拉故事集》读后感_800字

《乌拉.波拉故事集》这本书非常好看,我喜欢《鬼迷亨利》这一章,这一章讲述的是:从前,有个人叫:乔青.柏塞尔。他是个胆小鬼,他总觉得世界上有鬼,所以,大家就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鬼迷亨利。有一次,在冬天,斯坦堡地方的旅馆老板生病了,洪医生叫鬼迷亨利带一瓶药水到森林里去。鬼迷亨利提着大风灯在路上走,前面一段路都是平平安安的,毫无足以引起害怕的东西。后来到了树林的时候,气候非常寒冷,于是,鬼迷亨利就放下大风灯,想戴上手套。刚带好的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一个黑色的巨人,把鬼迷亨利给吓了一大跳。鬼迷亨利做什么动作,黑色的巨人也做什么动作,这也把鬼迷亨利个吓了一大跳。这时候,他不小心把火给搞灭了,所以,鬼迷亨利只好不带大风灯了。可是,他走着走着就觉得没有灯不行,于是,他又回去拿大风灯,重新把火给点好。这时候,他又看见了那个黑色的巨人。这时候,又看见了一个黑色的小人,他也很害怕。仔细一看,原来是洪医生,鬼迷亨利把刚才遇到的事情全都告诉了洪医生。洪医生说他也要去看一看,看完后,洪医生笑着对鬼迷亨利说:“这是你自己的影子呀!”又有一次,在晚上,有个病人要动手术,所以,叫亨利去给主人手术刀。在走的时候,他看见路上有很多一闪一闪的东西,于是,亨利就跟着他们走了。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块沼泽,亨利突然觉得自己迷路了。不过,在不远处,来了一辆车子,于是,亨利就搭着车子走了。农民说有一次,有一群乞丐想到村子里去弄点儿吃的,借点儿住的,可是,村子里的人们都把他们给赶走了,在乞丐们走的时候,就全死在沼泽里面了,他们的灵魂就是拿些一闪一闪的东西,想引人们到沼泽里面淹死。其实,那些一闪一闪的东西就是萤火虫。还有一次,在晚上,他看见有一个怪物在前面,还听见了惨叫声。他回去问医生,原来,那是一棵烂掉的树,后面还有一个小松树,这是那个怪物。树上有一只鸟,那只鸟会经常叫,这就是发出惨叫声的东西。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只有相信有鬼的胆小鬼。

成语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如:曾朴《孽海花》第28回:“令兄还在丁公馆里,和丁成同榻宿了一宵,平平安安的回来。”又如: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童年的“纸飞机”,不翼而飞—读《如画》有感_800字

文/钱宇欣

光秃秃的树干立在路边,瑟风飒飒,卷起了枯叶。枯叶如大人的脚掌跟着树影追着风,一步、两步、漫步窗外小径。我信手翻出那本《如画》,看完,思绪万千,不免惆怅。

“她”本来拥有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有“小白船”之梦,有大城市的欢乐。可10岁那年,懂事的她为了成全哥哥,放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自己随父来到了偏僻而又落寞的家乡——银树谷。“她”要在这儿待上很久,甚至永远。可“她”并没有垂头丧气。在家乡的日子里,幸好有“如歌”——她的弟弟陪着,而她拥有着另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如画。

如画有着一支白色而又精美的笛子,这个是她还住在大城市时,音乐老师送她的。她把这支笛子视如珍宝,因为她明白要珍惜对自己好的人,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不经意而又不好的小举动,让对你好的人“不翼而飞”。在命运里兜兜转转,如风中的草,眼看着美好失去,却无能为力的苍凉,让如画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许多曾拥有的美好东西。因此,她格外珍惜自己目前拥有的一切,生怕他们再次飞走。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一切如画,如“如画”一样美丽、动人。

我们是否要珍惜我们童年的那架“纸飞机”,虽它从不曾飞走,由父母帮我们死死地护着。在时间的长河里游荡,彷徨,回头处,你会发现光阴虚度的过往,会如“画”定格在生命的画展上。绚烂也好,平庸也好,都会随着时间在转瞬间“不翼而飞”。

“幸福”总是来之不易,我们的父母在拼命地努力着,我们却认为理所应当,“大口”地吞食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朋友,珍惜吧!像如画珍惜现在,乐观面对困难。

“珍惜”是生命的幸福和希望,放开枷锁,释怀心情。

看完你的文字,想到了周末河边看到的那一船来自远方的“雪”:

长相思,雪一船

雪一船,梦一船,眼望江天柳忆蝉,晨晓灯映阡。

雨一栏,影一栏,扰乱音声寝未眠,窗外风叶潸。

成语丰衣足食:丰衣足食[fēng yī zú shí],意指衣食充足。形容生活富裕。语出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源]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据《全唐诗·卷八四六·齐己》引)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典故]丰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匮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丰衣足食为生活目标,但齐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对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与世俗之人不同。齐己在〈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中,即期许小师父在参禅礼佛的过程中,主要是开启潜藏於内心的佛性,以体悟人生。为了求并体现这种体悟,齐己提示小师父应放弃外在丰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来“丰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来,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成语无能为力:无能为力[wú néng wéi lì],意指“无能为力”,典源作“无能为”。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事。语本《左传·隐公四年》。[源]《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典故]“无能为力”原作“无能为”。《左传·隐公四年》记载,春秋时卫国发生弑君事件。卫庄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宠,又好勇斗狠。大夫石碏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要卫庄公小心防范,但庄公不听。後来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儿子石厚一起杀了庄公,自立为王。州吁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请教曾任大夫的父亲石碏,要如何稳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说:“请君王出访外国就可以了。”石厚问要如何做,石碏又说:“目前卫国与陈国交好,出访陈国便可。”於是石厚便随着州吁到了陈国,石碏赶紧派使者到陈国,告知他们这二人是弑君逆贼,并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意思是卫国弱小,我老臣年纪又大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啊!请陈国人帮忙将他们捕捉起来。陈国人果真将二人逮捕,卫国便派使者杀了州吁,而石碏则派家臣獳羊肩杀掉儿子石厚,以咨正法。当时人都称石碏为“纯臣”,大义灭亲。“无能为”就是指没有能力面对事情之意,後世多作“无能为力”,用来表示使不上力,没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无能为技”,表示没有能力使出技能;“无能为谋”,表示没有能力贡献计策。

力与美的结合—水上芭蕾_800字

水花,只模糊了汗水的影踪;音乐,只覆盖了急促的呼吸;表演;只传递了快乐的信息。这就是一种力与美结合的运动,也是我最为喜爱的运动——水上芭蕾。我从小就和大海住在一起,天天回荡在耳边浪花的声音,仿佛在告诉我,你注定就是个爱水的孩子。我爱舞蹈,金黄的沙滩上,总有我舞蹈的身影……当时我就爱想,如果能在水上欢快的舞蹈,那该有多好。知道一天,大人们告诉我,奥运会上有个项目叫水上芭蕾,他们描述的跟我想得一模一样。我兴奋地趴在窗上想象:“一个个女孩穿着漂亮的泳衣,在淡蓝的泳池中,轻快地舞蹈着,每个都像一个天使……”偶然一次机会,我在看到了一次水上芭蕾的表演。看后,我深深的对那些水上芭蕾的女运动员感到敬佩。她们的动作整齐一致,每个人的脸上的保持着优雅的微笑,她们并没因为这是一次表演而松懈,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严谨、认真。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在她们的演绎下是那么的自然,是那么的美丽。我越发喜爱这项运动了,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它的技术含量。还因为它的艺术精神,是那么坚强、坚毅。听主持人说,在比赛时,要用胶把运动员的头发粘起来,比赛完,头发就会成把成把的掉。这对一个个天性爱美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她们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因为她们清楚,她们是在为祖国的荣誉在奋斗,她们是祖国的希望!在生活中,我是个挺懒的孩子。但对我喜爱的事情,却似着了魔。我开始每个周末拉着爸爸陪我去游泳馆,我认真的练习水下憋气,因为我听说水上芭蕾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憋气的呢!爸爸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可能他从来没见过我这么认真吧。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让我休息下,可我摇摇头,汗水淹没在水中,我抬起头,明亮的大眼睛闪着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水花,模糊不了舞蹈的身影;音乐,覆盖不了观众的欢呼;表演;遮掩不住运动的真谛。这就是一种力与美结合的运动,也是我最为喜爱的运动——水上芭蕾。

成语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如:《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又如:周老夫妻见了媳妇一表人物,两心快乐。方信国能起初不肯娶妻,毕竟寻出好姻缘来,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成语一表人物: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如: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又如: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林清玄选集》读后感_800字

文/张金晶

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给我带来新的阅读感受。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叫作《林清玄选集》,这本书很少有华丽的语言,但是,它读起来却让人很有感觉。其中的一篇文章《在我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让我印象深刻,这篇文章写的是很简单的故事,但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记得里面是这样讲的,那些杂草不停的嘲笑没有开花的百合,它看起来也只是一株杂草,是不可能开花的,它还偏说自己是一株百合而不是杂草。但是百合不理会那些杂草们的冷嘲热讽,它用自己努力开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杂草而是一株百合花。虽然这株百合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没有人欣赏它的美。但是,在它看来自己总有一天会大放光彩,它坚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跟故事中的百合花一样。当自己的想法被别人嘲笑或者被别人否定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去证明,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放弃。我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有用,可是,我们却没有想到“不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是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的”这个道理。就像我以前的一个同桌,她其实很会写文章。有一次,刚好有一个征文比赛的机会,她想通过这个机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有一些人嘲笑她不自量力,包括老师也觉得她会做不好,觉得她不可能会取得好成绩,去了只会丢人。但是,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尽管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但她还是报名参加了征文比赛。由于她准备得很充分,在通过初赛之后,最后在决赛中拿到了奖,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不能退缩,因为困难是我们好好证明自己的机会。通过野百合开花的故事,我想作者是希望告诉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而我朋友的故事是证明了只要好好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正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那一朵百合花,也有可能是那顺风倒的杂草,是百合花还是杂草,这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读了林清玄的文章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他写的故事简单明了,但故事中却蕴涵着极大的人生道理。

成语冷嘲热讽:冷嘲热讽[lěng cháo rè fèng],意指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语或本清·袁枚《牍外余言》。[源] 清·袁枚《牍外余言》昭公元年,楚公子围为虢之会。其时子围篡国之状,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皆由于心之大公也。其时嘿嘿者,惟向戌之老奸、乐王鲋之幸臣耳。君子于此,可以观人。我不恶乐王鲋,而恶向戌;一真小人,一伪君子也。[典故]“冷嘲热讽”原作“冷讥热讽”。春秋时楚国公子围篡国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这件事,人尽皆知,并且都觉得气愤不平。而晋国大夫们也对这件事议论纷纷,言语尖酸、刻薄,带着嘲笑和讽刺的意味,这是因为他们有颗公平无私的心。“冷嘲热讽”与“冷讥热讽”意同,用来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

成语议论纷纷: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如:语出《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又如: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谈天,群众议论纷纷。——刘绍棠《西苑草》

清贫读后感_800字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他的一生是清贫的,可他对革命的那份舍生忘死的热爱却是感人的,他的精神熠熠生辉的,点燃了我心中一腔浓浓的爱国情愫。

记得书中有一个场景是这样写着,寒冬腊月,方志敏身穿一件破棉袄去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路上他的双手早已冻僵,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棉袄,他坚决不收,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的负担”。就是这样一句朴素无华的话,却折射出他不要老百姓一针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在他心里为自己想的少,为百姓想的多,一个贫民出生的他,如此心系百姓,着实让人敬佩,想想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少人吃不饱饭,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资丰富的社会中,不像以前那样的贫困。现在的我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了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能不好好用功读书,否则怎么对得起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呢!想到这些,我陡然间觉得耳红,为妈妈有一次没有满足我吃肯德基而惭愧!

记得还有这么一段话,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让警备员对伙房说“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要搞特殊化”!作为一名苏维埃弋阳主席,他能够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在革命前进的道路上与老百姓并肩前行,齐心协力!

而他们仅仅是为了一碗白粥就相互谦让,而我们呢?天天吃白米饭,还时不时的浪费一些,菜呢?都是大鱼大肉的,家庭条件好的,就更夸张了,澳洲龙虾,神户牛肉,牛排什么的……点上那么多,有些甚至没吃就倒掉了,这是有多么的铺张浪费呀!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们吃的饱,穿的暖,有什么好抱怨的,有什么资格不去用功读书,报效祖国呢!

清贫是方志敏一生的作风,解放中国是方志敏一生的信仰。这正是我们值得向他学习的地方,作为方志敏家乡的一名学生,我也应该秉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将方志敏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的繁华昌盛而努力奋斗。

成语于心不忍: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个凶手如今无故打死了我们中国人,倘若就此轻轻放他过去,不但百姓不服,就是抚宪同职道,亦觉于心不忍。”又如:说实在的,这么大的个头儿,让别人背着走,不光是于心不忍,可也真有点儿不舒服。——刘流《烈火金刚》第四回

成语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又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我的感悟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读《荷塘月色》有感_800字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先生晚上去荷塘观景的事。作者先写荷塘,荷塘里有田田的荷叶,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紧接着又写了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先写静的画面,接着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接下来又写了月色,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先虚写又实写虚拟,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整篇文章借景抒情,在朦胧的景色中使人感到作者有淡淡的喜悦但又有些哀愁。

我读了这篇文章,开始闭着眼睛想象:荷塘边上,杨柳沙沙作响,清凉的微风拂过,荷花、荷叶轻轻地摆动。月光轻柔地撒下,那是多么美啊!

记得小时候去桂林旅游,一睹甲天下的美景,那真是名符其实。在那里我看到了无数工作人员在默默的保护着环境。世上有无数美景,但却有许多正在渐渐消失,就是因为曾经我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有这可悲的下场。

今年年初,北京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几百米的能见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主要的是,恶劣的环境危害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得咽炎、鼻炎、肺炎的人越来越多,据说雾霾天气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而一到春季,我们内蒙古的沙尘暴也会肆无忌惮的去首都北京旅游观光。

作者在家门前就能看到荷塘美景,可我们现在各地的名胜古迹,在旅游旺季垃圾也会成为一道“风景”。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做到把产生的垃圾带走,何来景区垃圾漫天。

为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不会消失,为了我们身边也可以有美景怡情,我们人人都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阅读箴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如: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如: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成语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如: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又如: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碾玉观音读后感_800字

昨天下载了一本海岩的《玉观音》,想看看电视剧的拍摄和原著是否丝毫不差。

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插叙的手法进行故事的叙述。确与电视剧相同,甚至实际内容外的叙述也是。而我明明知道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却仍被原著所吸引——无论电视媒体如何发达,文字的展现力还是远大于任何一种形式上的表达。

说实话,我只欣赏小说描写的故事,对故事里的人物却只能以同情看待。我并不欣赏书中的主人公杨瑞和安心。

杨瑞,典型的花花公子,思想荒淫,生活腐化,明显北京三九城根下的混混。不过因为俊气的脸面掩盖了内心的低陋,虽然结识安心后的他始终忠于着这份感情。与其这样看,到不如说他对这份爱情的忠诚其实是安心难以抵抗的诱惑和粘和力导致的!

安心,如其本人所言是个“狐狸精”,全部的故事都是因为她的出轨导致。粘了她的男人确都没有好的下场,张铁军、毛杰,就连她的儿子小熊,都因为她赔掉了年轻的生命,杨瑞也是险些丧命。她的命运秧及了自己和她所秧及男人的多个家庭,使这些家庭因此破败、冷落。但她也确实散发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迫使这些男人统统拜倒。

言外之音,我觉得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应该是钟宁。如果我是杨瑞,我会赞同刘明浩的说法:安心不过只是他的一个情人。真正能让他幸福的女人其实是钟宁。但恰恰杨瑞选择了放弃钟宁,放弃了自己本该可以得到的发展前途,名誉和地位以及优越的富足生活。却甘与安心去过那起初激情、日后必然平淡无味的田亩生活。

我不喜欢没有志向的人。也许我不是杨瑞,没有置身其中那交集矛盾的心理。但我决不会因为对某人或某一事物的好奇而放弃自己人生的目标。如果我是杨瑞,我也许不会选择钟宁,因为靠女人得到一切似乎缺乏男人的道德,除非与这女人存在真正的感情。但也决不会选择安心,对安心只能稍放感情,更多的只是同情和怜悯。

哎!小说嘛,故事当然弗如人愿,如果没有跌宕的故事、扣人的情节,也许也就没有读者和纷纷的评论了。

成语丝毫不差: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如:《资治通鉴·陈纪·长城公下至德二年》:“于是以阳惠朗为太市令,暨慧景为尚书金、仓都令史,二人家本小吏,考校簿领,纤毫不差;然皆不达大体,督责苛碎,聚敛无厌,士民嗟怨。”又如:手指一起,作势往兄长腰中点去,姿式劲道,与师伯所传丝毫不差。——金庸《神雕侠侣》第十二回

成语自己人: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如: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又如:你不能把自己人也牵连进来。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_800字

小豆豆因为在原来的学校被定义为“怪孩子”,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而被迫转学。新的学校——巴学园不仅接纳了她,而且在校长小林则徐先生的爱护和引导之下,小豆豆从“怪孩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能接受的孩子。

其实,小豆豆并不是一个“怪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好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坏心眼。小豆豆之所以在原来的学校被认为“怪孩子”,是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缚束了她的天性,使她没有受到适合她的教育,从而被认为“怪孩子”。而巴学园就是适合她的学校:两棵树做的门;废电车做的教室;“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盒饭;可以自由选择的座位;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习的课堂模式;……还有一个懂孩子的校长,这个学校的一切的一切,从此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诠释了小林先生与巴学园全体老师教学的理念。这个理念能铸就多少梦:一个有想象力的孩子能当作家;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能当运动员;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能当科学家;一个重视钱财的孩子能当理财师;……,甚至可以这么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一个树根雕刻家说,你手中的这个树根不是看你想雕什么就能雕什么,而是看它像什么雕什么。如果它像凤凰,你偏要把它雕成神龙,就一定雕不成。同样,有身体残缺孩子也一样。高桥君虽然永远也长不高了,但他在“巴学园式”运动会中的各项比赛中都获得了第一名。有个没有左臂的男孩,他学了柔道。可奇怪的是,学了三个多月,师傅却只教给了他一招。有一次,师傅带他去参加比赛,他一出那招就赢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终于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师傅笑了笑:“那是因为你几乎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而且据我所知,破解那一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对手的左臂。”

巴学园虽然在世界第二大战中被烧毁了,校长小林则徐先生不久后也去世了,但在小豆豆心中,却是永远的存在。

成语因材施教: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意指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语本《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九》。[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另可参考: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为政》[典故]孔子晚年回到了鲁国,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并从事教育工作,不但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有许多创新的教育观,其中“因材施教”的主张对後世影响至钜。例如《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子游、子夏曾分别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给了两人不同的答案。子游虽能奉养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时,强调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亲态度欠佳,所以孔子强调愉悦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说两人虽然问了一样的问题,但孔子针对个别欠缺的部分作回应,所以会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也说明了应依循个别的的不同资质予以施教,才能有成效。孔门弟子三千,分列於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四科,程颐认为便是依其资质与能力而分,所以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程颐的这段话见载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九》,後来“因材施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说明教育者必须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