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书笔记作文大全11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8:08:34百科知识库

高二读书笔记作文大全1100字

整理了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143字)、没有任何理由读后感(1094字)、《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070字)、窗的读后感(1107字)、“谢谢”人类最美妙的语言—读《就这点事》有感(1107字)、《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1153字)、发现孩子读后感(1151字)、我的路,我做主—读《未选择的路》有感优秀作文(1109字)等1100字左右的高二读书笔记作文8篇,供您参阅。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_1100字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作者曹天元先生对量子论是十分投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研究量子论在科学领域上有什么重要贡献,但是他对量子论历史的精彩描述却吸引了众多门外汉的兴趣,并开始对这一理论略有所知。

从书名来看,我们不难知道这启发于爱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掷骰子”的否定式呐喊,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了它的错误,霍金也如此说:“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他总是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整个量子论的发展历史却都是围绕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却难以解答的话在进行着艰难的论证。而让人赞赏的是作者的书名就足以成功地引发了我们这些入门者对这样一本科普读物的兴趣,渴望从书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当然,好的书名充其量也只是个引子,更重要的是书里面的内容。我想除了一些专门的学者,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可这本书是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至少从我所知道的信息来说是的。它主要讲述那段让人本觉得晦涩难懂的量子物理历史,然而事实证明,幽默的笔风、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让《上帝掷骰子吗?》更能为大众所接受,让普通的人们也能尝试去一探量子论发展历程的究竟。

不过,虽然我是读完了这本书,但是说实话,也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而已,这就好比说当年我们初高中时候学的历史课,也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说,曹庆元先生的文笔着实让我深刻记住了我以前只从课本上看到名字的科学家。因为他不会像我以前所接触的教科书一样,只是简单地将人的生平简介列出来而已,他把他们的性格加以夸大化、趣味化,让科学家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当我看到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时,我是有点惊叹于爱因斯坦的执迷的。毕竟,我所接受教育似乎已经让我几乎相信伟人们是完美的,他们的思想似乎都是正确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在年幼时的困惑。另外要说的就是书中“饭后闲话”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我才知道原来我初中所认识的浮力定律的来由的故事是这么的薄弱无力的,自由落体实验是否在比萨斜塔出现也是无从考证的……它让我推翻了之前很多在认知上有巨大错误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在学校课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

尽管诚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只是一篇非专业的科普文章,但是我认为他做到了科普文章最想要做到的事,那就是以科学普及大众。虽然说《上帝掷骰子吗?》并不具备最严谨的语言,但是作为让大众了解一些科学常识的平台,它做的十分杰出。仅从作者运用如此巨大的心血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详细描述出量子物理历史的行动中,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量子物理的热爱,他广阔的知识面更是让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我们阅读书籍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像作者一般的知识量去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在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吗?我渴望着能有更多这样的读物让我能在阅读中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科学知识!

成语跃然纸上: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意指像在纸上跳动一般。形容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语或出清·薛雪《一瓢诗话》。[源] 清·薛雪《一瓢诗话》(据《清诗话》引)玉溪〈锦瑟〉一篇,解者纷纷,总属臆见。余幼时好读之,确有悟入,觅解人甚少。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典故]“跃然纸上”是指书画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像在纸上跳动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诗话》中提到李商隐〈锦瑟〉诗,表达了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看法。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他的〈锦瑟〉诗全文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的解读众说纷纭,薛雪认为都是主观的看法,因此他觉得全诗的妙处,应该就在起句“无端”二字,正由於“无端”这没来由的思绪才会衍生出许多悲伤感叹;如果能这样体会,则诗的神韵旨意,便“跃然纸上”了。

成语门外汉:指外行人。如:《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师举东坡宿东林偈……曰: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又如:起初如果只作门外汉,随他谈什么,也不至出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没有任何理由读后感_1100字

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就在于它将“没有任何借口”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使西点军校的学生在任何一个团体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体精神和合作能力。由于它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承担责任的人。读过《没有任何借口》后,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不禁问自己,在所处的环境和团队中,我是如何去对待我的工作?也正是读过了这本书,才让我能够静下来正视和思考,自己平时的行为准则和理念是什么?从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到具体的工作内容,我想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既是一次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难得的纠正错误的机会。借口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它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内部击溃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对待“借口”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坚决的摒弃。“有效执行”是一种包含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是用于指导我们能够实现各项工作战略和目标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而要确立“有效执行”,必须用这种文化作为一种引导,并把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心中,通过长期的努力去实现。

“不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告诉我们,“诚实”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品质。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任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这一过程,既是一种个体执行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也是一个领导者对具体目标执行者执行能力大小的评估和了解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勇敢的接受任务,不能尽一切努力去完成,而去寻找借口,势必影响到领导者对具体目标执行者执行能力大小的判断,从而影响到“有效执行”的整体运行过程和“有效执行”最终目标的实现。

《没有任何借口》教会了我无论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难题就退缩和推诿,不但要迎难而上,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它使我学会了如何适应压力,并把压力变成动力,而不是去为完不成任务而寻找借口。它我在一次次想办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一次次的体会到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这些工作的经历和过程,使我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不但激发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而且还使得这种价值和潜能不断的得到锻炼和提升。

其实谁也没把你打—倒,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人活着就不应该悲观,只要有勇气面对,人生便没有过不去的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身处绝境也千万不要说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的,最终才能超越自己。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_1100字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窗的读后感_1100字

《窗》是一篇极具哲理性的散文,作者通过写我们平时常见的窗,引发了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

首先作者叙述了窗的好处,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春的气息,泡一杯热茶,坐在一张藤椅上,便可以欣赏春的景色,这是否让你感到很惬意?作者还把窗比作画的框子,而春便镶嵌在窗子上,我想平时我们用画框装起来的画如果我们不把它换下,它会没有改变一直悬挂在那里,而窗里的画会随着时间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我感到窗是否比画更加的有趣呢?因此我就把窗里的画直接称为“流动的画”了。

然后作者用门与窗做了比较,重在突出门与窗不同的意义。作者利用了中国与外国的例子来证明了这一点,以让自己的观点更加的有说服力。在语言上幽默,闲适,让人感到妙趣横生。比如作者说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与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作者把窗看成人与大自然连通的媒介,造了门我们可以走出去,但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外面的风,阳光自然会进来,我们能做的只是好好的享受就得了。因此作者把窗表示为享受,把门表示为欲望。我们经常因为欲望的追求和谋求自己的私利,而在外人面前修饰自己,挂一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就好比门都是大家看得到的,但表面的往往不一定是真实的,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缪塞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那首诗句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由此看来从窗子进来的才是更加真实与可靠的。就好比我们看书,在乎的事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就反见迂远了。

作者还指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把窗看成是一种奢侈和人对自然的胜利。在这里作者用了人与动物做比较,举例子。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造一个门好让自己回家,但没听过动物还给自己造一个窗的。窗使屋子与自然接触,自然中的空气与光明自然会找我们。作者说门有时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前面我已经说了门代表欲望,人在欲望面前便会经常的做一些由不得你的事了。而窗则能全凭自己的喜好不愿迎接自然直接把窗开上窗帘一拉就行了。其实作者把窗看成奢侈品,实质是人看情形斟酌增减。

最后作者把窗象征为眼睛,不是有句俗语吗?叫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的想法。眼睛正是人与外界沟通的媒介,当我们不想同外面接触时,我们就会选择闭眼,我们能看到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梦了,这正同窗是相同的。

钱钟书的《窗》篇幅不长,却蕴含了如此多的人生哲理,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扇“窗”与外界沟通,让自己能自由惬意的领略美的事物,能向外界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能根据自己的情形与喜好做主,而不是感叹人生的身不由己。

成语妙趣横生:横生:层出不穷地表露。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如: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又如:这幅漫画真是妙趣横生。

成语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如: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又如:据我个人的经验,我们那里的土话,和苏州很不同,但一部《海上花列传》,却教我“足不出户”懂了白。——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

“谢谢”人类最美妙的语言—读《就这点事》有感_1100字

当我双手合上《就这点事》时,我万般感慨——“谢谢”这一个最普普通通的词语,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宝贵的语言!

每次考试完毕,学生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冲出校门,而对校门口的门卫却是不理不睬,而只有一个叫顾雯的学生,每次考完试走到校门口时,都会对为她开门的门卫说声“谢谢”,当时门卫苍白的脸立刻泛起了红光,因此门卫每次都盼望着顾雯的到来。“谢谢”虽然这只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词,但它价值千金,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

是的,“谢谢”确确实实微不足道,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你想过吗:在一个人需要帮助,身陷困境时,一旦得到援手,脱口而出的一个词一定是“谢谢”,在感动,感慨的瞬间,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的内心情愫,只有“谢谢”两字最有分量,最能穿透人心。有一次考试,必须用钢笔答题,我拿出钢笔,正想下笔,不料,笔从手中滑落,掉倒了地上,我拾起一看,糟了,笔尖折了!我这时没有另外的钢笔。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同桌把一支钢笔递给了我,此时我内心激动得万般感慨,但最后说出口的是一个简短的“谢谢”,短短两个字包含了我对他的无尽感激。

我们说的每一声“谢谢”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你如果忘了说“谢谢”,心里就会背负着一种不安,这实际上是良心对你的谴责。而对帮助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其实是让自己听到,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衡。记得有一次我从妈妈单位里回家,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妈妈又开会去了,正当我走投无路时,一位叔叔走上来递给我一把雨伞,当时我没怎么表示就撑着雨伞回了家,回到家后身上是一点都没被淋湿,但看着雨伞心里却咯噔一下:我怎么不谢谢人家呢。我觉得做错了事,心里很愧疚,就不等雨停,赶紧撑上自己家的雨伞,拿着叔叔的雨伞又跑回到妈妈单位里,当我把雨伞还给那位叔叔时,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叔叔听了后脸上露出了微笑,连声夸我懂事,我也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对每个帮助自己的人说声“谢谢”,温暖别人,也会温暖自己。

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进步、奢华。然而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冷淡,人心越来越苍白,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改变自己的命运!行动起来,学会说声“谢谢”。

08年的夏天,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残奥会的闭幕式。最后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欢呼着进入会场,当我看到他们对着全场观众,对着电视机前的亿万双眼睛挥舞着手中各式自制的,写有“谢谢中国”“谢谢北京”“谢谢志愿者”等字样的横幅﹑国旗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此刻,“谢谢”两字已超越了国界,种族,肤色,它把全人类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谢谢”是人类最美妙的语言!

成语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形容说话不慎重。也形容才思敏捷,可以对答如流。如: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又如: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清·吴趼人《瞎编奇闻》第一回

成语普普通通:指平常的,一般的。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章:“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能有多少本事呢!”又如:不老实,也不浮滑,普普通通,是不是呢?——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_1100字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不少人问过这话,但初见书名,还是有些诧然。作者正是百家讲坛《两宋风云》的主讲袁腾飞。

这本书好处多端,略表其三。

“你看那厮长的那模样,哪有一点帝王福相啊。那脸跟个鞋拔子似的,又像瓦刀,满脸麻子……你给他画成这样,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画得跟秦始皇汉武帝似的是吧,他也宰了你。”大约没有哪本说史的书能出现这种文字,说的还是一朝开国之君,然而袁腾飞不但说,而且旁征博引,条理分明。

除了痛斥朱元璋之外,他不屑于反清复明而有理有据地赞扬了满州的诸位明君,他把懦弱无能的大宋朝总结成“最可爱的王朝”,他把勇猛闻于世的斯巴达300勇士说成“300个人打仗放在咱们周朝相当于是连长干的事儿。”种种迹象表面,普遍的历史观念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本书里休想轻易扎稳马步,你总能在读这些颠覆性论断的时候发觉从前对历史的认识如此概念化,它们被袁腾飞风卷残云地描述成另外一番风景。等你醒悟过来又幡然觉着,他教会你的却并不是形式化的颠覆,而是重新审视既定事实的勇气同智慧。

面对历史,多半人选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他们很客观,如一尊庄严钝重的石佛。偏有另一些人,不能说他不学术,也不能说他没道理,但从他们口中喷涌而出的历史事件总像沸腾的熔岩,那种莲花锦绣的情景须臾便能俘获你的心情。

其实历史书最初的面貌本就是痛快愉悦的,像《史记》,像《三国志》,总能把学术集结和情感喷薄搭配到浑然卓荦,如何两千多年后的历史书却成了这副寡淡模样?袁腾飞不信,他就是另一些人之一,他直斥寺庙里的乱收费,直斥明朝皇帝是一个赛着一个的混蛋。此君感情滚烫,一口京片子生脆而凶猛,砍瓜切菜痛下针砭,如同老北京的豆汁,初入口毁人朵颐,细回味悠长绵然。文采节律即便不能复刻司马氏,情感的风骨倒是私淑得彻底。

据网友说袁腾飞真正的对手是郭德纲。

这话不准确,但也不扯淡,“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郑和整个是一个散财童子”、“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个衣服一上街,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从这些通篇通篇充满智慧的包袱可见,袁腾飞说史真有点儿相声样,学和唱谈不上,说和逗不含糊,让一本说历史的书变得饱满鲜艳,像含着满口的跳跳糖一样充满惊喜。有多少人愿意等地铁的时候或者蹲马桶的时候抽一本笑话书来翻几页放松心情,快乐之时如能兼顾汲取隐遁在幽默之后的信息量和知识点,更加难得。看起来他是明确想告诉我们历史是个有趣的玩意儿。

衡量一部作品,意、情、趣三者只占其一就是好书,三者全占的,确实没什么理由无视了。有句话叫“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袁腾飞能不能飞腾远没关系,但他的名字估计会和诗句一样要被人们念叨得越来越频繁。

成语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如:唐·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红烟洗尽柳条轻。”又如: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

成语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如:清·王韬《淞隐漫录·红芸别墅》:“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又如: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

发现孩子读后感_1100字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162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颍河】赡艿匕岩磺辛舾匀唬拍芪⒆由杓瞥鲆惶卓蒲У摹⒂欣谄渖硖宄沙さ姆桨浮Nㄓ凶杂刹拍芤己⒆拥男愿瘛⒅橇τ肭楦械玫阶畲蟪潭鹊姆⒄埂W杂苫挂笪颐墙逃哂Ω靡砸恢帜驳男奶ス刈⒑⒆映沙ぶ谐鱿值乃衅婕!W杂傻脑虿⒎鞘欠湃蔚模且嘉颐谴踊孟虢胂质担傅嘉颐腔行У卣展硕脑颉?/p>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成语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如:《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又如: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的漫谈。——臧克家《老舍永在》

成语毫无疑问: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如: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又如:毫无疑问,这事跟她有直接关系。

我的路,我做主—读《未选择的路》有感_1100字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在这片绿色的世界里,我站在一个分岔路口,望着两条小路:黄褐色的泥土发出特有的朴实香味,小路两旁是矮矮的灌木和高大的各种树,这些树木隔绝了两条路,假如你选择了这一条,那你就无法目睹另一条路上的景色。现在,这两条路就摆在我眼前,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我很难选择,我在这个路口伫立,徘徊,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我能看到的只有这些:泥土,树,诱人的风景,至于后面会有的磨难或是挫折,我都无从得知。最终,我还是作出了决定:

“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我带着好奇和忐忑的心踏上了这一块土地,这条路上树木更加茂密,在这条路上,一切是那么安静,只有我的脚步声发出“沙沙”的声音。周围的一切都那么美丽,踩在结实的土地上,边上是绿色的植物,一片片叶儿绿得发亮,一根根树干高大健壮,天空适量舍得,像一块碧蓝的宝石,上面荡着雪白的云朵,偶尔会有几只鸟飞过。我不禁被景色迷住了。如此美丽的景色,为什么没有多少人看来欣赏呢?因为景美,想看见它们必须要付出代价:地上的荆棘载途,偶尔还会有巨石拦路。这实在太累、太苦了,许多人因为不愿付出,所以就原路返回,走到了另一条路上。但我不会放弃。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我选择的这条路很长很长,延绵不断,但我依然决定要坚持走下去。我不怕荆棘刺伤我白嫩的皮肤,也不怕被尖锐的的石头割得鲜血直流,这都无法阻挡我对前方美景的追求!想起那个岔路口,摆在我面前的另一条路,它是怎样的呢?我又无从得知,那条路上的景色又是如何呢?它会有这么困难吗?我希望可以去看看那条路的样子。但是,我若是退出,那么我在这条路上的付出不是又白费了吗?我还是决定这条路走下去。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也许我会后悔,也许不会。当我开始回忆当时所做的选择,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都不知道。但是我不能想要重来一次,因为我没有机会反悔。我的一生都在走这一条路,也必须走这一条路——因为它是我选择的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既已选择,何必反悔。希望你在人生的岔路口,做一个对的选择,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未选择的那一条路,不必去幻想它的美好,是怎样的一帆风顺。要始终记得一点:没有付出代价,怎会有收获?

成语一帆风顺:一帆风顺[yī fán fēng shùn],意指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而行。语或本宋·杨万里〈晓出洪泽霜晴风顺〉诗。後用“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阻碍。[源] 宋·杨万里〈晓出洪泽霜晴风顺〉诗(据《诚斋集·卷二九》引)又从洪泽泝清淮,积雨连宵晓顿开。霜冻水涯如雪厚,波摇日影入船来。辛勤送客了未了,珍重顺风催复催。明早都梁?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388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鞣质郑撤绫憬枰环亍典故]一帆风顺,若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指船帆张开,一路顺风。这本来是行驶帆船,自然产生的一种景象,但也切合了行船人的期盼心理,因为“一帆风顺”代表的就是一路畅通,一路顺利。在文献中,出现这句话比较早的是杨万里的〈晓出洪泽霜晴风顺〉诗。杨万里,西元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在当代颇具影响力,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早年从江西诗派入手,中年以後转而批评江西派的弊病,从而走上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号为“诚斋体”。典源的这首诗是描写自然景色,以及和朋友之间送行的经过:一连下了好几晚的雨,冷冽的空气使得岸边的江水像雪一样的凝冻起来,水波晃动,日光照进了船上。而我们正忙着和朋友送行,一次又一次的互道珍重、互相叮咛。到了明天一早,彼此就要分开,踏上各自的旅程了,希望一路上都能顺顺利利的,届时再平平安安的归来。後来“一帆风顺”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非常顺利,毫无阻碍。另外,在唐代孟郊的〈送崔爽之湖南〉诗:“江与湖相通,二水洗高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後二句的文意其实已经含有一帆风顺的意思。

成语荆棘载途: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如:《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又如:山有芝也,亦可采也。荆棘载途,何可扫也?——清·周茂兰《追和采芝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