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了读《新生》有感、新“生命,生命”(499字)、教育的新生读后感(1097字)等500字、1100字、19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4篇,供您参阅。
新“生命,生命”_499字
读了《生命,生命》这一篇课文,令我也常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什么?你知道一群蚂蚁被火围困时,怎么逃生的吗?只见蚂蚁们快速抱成一团,成了一个大圆球,滚着冲出火海!在逃难时外围的蚂蚁一只只丧生于火海之中,大火吞噬着他们的生命,而他们的英勇献身却换来了其他蚂蚁的一丝生机,他们的生命在那一瞬间不再卑微和短暂,它变得伟大!变得那样长久!此刻,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舍己为人!你想过一只蚊子被蜘蛛网粘住是什么样的吗?是等待死亡,还是垂死挣扎?可这只蚊子明知死亡已经找上门来,但他挣扎着,奋力鼓动双翅,似乎他心中的希望之火还未磨灭!一只蚊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秒也在挣扎着,试图逃脱,他渴望生命的精神是多么强烈!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放弃希望!与蚂蚁这种卑微又弱小的生命相比,我们站在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是不是变的渺小了?想想生活中,到底有那些人是真正舍己为人了呢?再与蚊子一比,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加渺小了呢?我们人类在大难临头时,脑子里留下的只是绝望,连一点挣扎都没有。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与其做个连小爬虫都不如的贫乏生命,那为何不做个伟大的人呢?
成语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如: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又如:他仿佛已经有什么大难临头似的,说话有些口吃了,声音也发着抖。——鲁迅《彷徨·弟兄》
成语垂死挣扎: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如: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又如:炸成重伤的蒋子金,垂死挣扎地用手里的小剜刀去刺她的腿。——冯德英《迎春花》第17章
教育的新生读后感_1097字
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幼儿园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
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细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记得前一阶段,看到一则介绍:“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贴在墙上,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出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子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做中学活动中老师还会不经意地进入一个误区,即有意无意地将孩子的思想往自己设计的想法上引导。结果往往会千篇一律,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发现。例:在“盐水让胡萝卜浮起来”的实验中,老师为了让孩子观察到胡萝卜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这一现象,于是让孩子将胡萝卜放进调制好的盐水里,实验结果都一样,实验看似成功,其实不然。但反之,如果让孩子自由尝试,往沉有胡萝卜的清水里一点点地加盐,孩子却有不一样的发现,盐加少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仍沉在水底,加入量中等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悬在了中间,加盐比较多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浮起来了……于是孩子自信地得到结论:盐一点点地加入,胡萝卜会一点点地浮起来,直至浮在水面上……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像,充满生机的天地!
成语千篇一律:千篇一律[qiān piān yī lǜ],意指“千篇一律”典源作“千篇一体”,指许多篇诗文都是相同的格式、体裁。语本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晋司空张华诗》。後用“千篇一律”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源]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晋司空张华诗》其源出於王粲。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典故]“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体”。《诗品》一书,是南朝梁锺嵘所撰,品评古今五言诗,自汉、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论其优劣,分上、中、下三品。这一篇是在品评西晋时代张华的诗作,说明张华的诗风主要是模仿王粲,诗歌的形体讲究铺排对偶,词藻华美;即使内容平凡,但却用字斟酌,致力於华美的文字。虽然颇负盛名,然而一些有识之人,还是对於他诗作中儿女柔情太多,风云慷慨之气太少而感到遗憾。谢灵运也曾经说过,张华的诗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实都是同一种风格体式。後来“千篇一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
成语不可缺少:必不可少的。如: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又如: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新生读后感_1878字
《新水浒传》已经看完了,和看完《三国》的感觉一样,拍的不错。
对于《水浒》的主旨,应该很多小学生都能够说出来,那就是“官逼民反”。这次姑且谈谈这次对于《新水浒传》导演对于《水浒》本身理解的观后感吧。
纵观整部电视剧,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吧。其一:官逼民反。电视剧的开始的几个重头戏中便深深的告诉观众“官逼民反”的必然性。其中以林冲的遭遇最为典型,首先必先指出的是:林冲的性格特点是软弱的,无论是林冲的妻子高衙内调戏,亦或是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他都忍了,或者说可以理解为是本生那种想“卖于国家”的情怀的内在驱动。其中又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小插曲:当林冲的娘子被高衙内调戏的时候,林冲冲出来显得怒不可遏的时候,那高衙内却毫无顾忌的说着:“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高太尉的儿子!”一边的林冲却只能狠狠的瞪着高衙内,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去。本来大丈夫练功习武意欲何为,无外乎“保家卫国”四字,而现如今自己的妻子受人调戏都只能忍气吞声,岂不是窝囊?!这件事自然是想突出官逼之甚,民不得不反,当然这也与林冲的性格特点也有关系,之所以施老会选择林冲,而不是鲁智深或者说是李逵,正是因为林冲的软弱性,正好可以与官逼只甚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促成最后林冲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的境遇。此外,“我是高太尉的儿子”这句话是不是刚好对上了“我老爸是李刚”?其实,梁山好汉的大致遭遇都是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核心便是世道不济,大丈夫报国无门或者是受奸佞的陷害,最后才义聚梁山。
上梁山其实就是落草,落草就是做强盗,从此便了污,岂不对不起祖宗?只是《新水浒传》在拍到不少梁山好汉上梁山时,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被人抓住把柄”感觉,或者说是梁山人逼人上梁山的感觉,我想原着更是想表达出宋江的以德服人,或者说是无用的智慧过人,总是以一些诸如宋江亲自替人松绑,或者早已安顿好家人等桥段,让人觉得有点不太自然。其中卢俊义、关胜、秦明等都是因为吴用用计斩断了他们回去的路,最后才是不得不归顺梁山。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第二部分:招安。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正是因为招安,才害了梁山好汉,至此走上了悲剧的命运,或者直接一点说是宋江让自己的兄弟们走上了不归路。我想这个应该是在对这部《水浒》的把握上了,个人认为:《水浒》的人物结局应该是喜剧,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要从招安的必然性开始说,所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资源,那物质的提供需要什么?那就是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技术更不上呢?或者说客观条件不足呢?那就出现了偷工减料,也就是类似于“三聚氰胺”一等的事情。这样的道理放于古代也是如此,梁山好汉,本质上就是强盗,或者姑且说是“替天行道”的强盗,那么他们要吃肉喝酒,怎么办?劫富济贫,那以后呢?周围的抢完了,怎么办?共产主义的大吃大喝是无法在现今社会,更何况是古代社会中存活的,于是盘踞梁山并非长远之计。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以宋江、卢俊义等为代表的一些一心想“卖身于朝廷”的人,要不是错杀阎惜姣,浔阳江头酒后失言,哪来宋江上梁山之举?卢俊义、武松、林冲都是如此,他们骨子都是想报效朝廷的,这正是我们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作怪啊!这也是宋江之所以极力主张招安的原因,宋江可谓是大忠大义者也!在他眼中,也就是在传统正轨思想中,君子读书习武意欲何为?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效力,保家卫国,马革裹尸又何妨!这便是忠。
相反,如果只是在梁上上面行者替天行道之事,但还是会被冠以“贼寇”的名义,这便是陷兄弟于不义,让兄弟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只是一种表面上的义气,这便是大义。之后宋江诸如护送高太尉而气走林冲等行为都是在情理之中了。这更是一种社会制度发展的产物,这才是真正的悲哀之处,在这个意义上讲,《水浒》就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封建社会局限性与落后性的必然产物,是在大宋王朝尾声的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所以,我一直认为,制度才是最本质的,最根源的,当今社会也如此,当李刚的儿子淡然的喊出“我老爸是李刚”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现在的社会和我们所谓的诟病的封建社会有何区别?正是一次次小衙内的特殊照顾,正是一次次周围给予李刚儿子的特殊待遇,才有最后的脱口而出,这是谁的错?
就说到这吧,只是大致的说说。其实,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极其丰富饱满的角色,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很多小的对话或者情节都是很值得推敲的,当然不是我们初中时老是愿意看的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之类的片段了。电视剧中宋江的扮演者张涵予角色的把握,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演出了那种宋江的感觉。总得来说,蛮喜欢的。
成语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杨雄道:‘兄弟,你休怪我。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又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刚才只因多饮几杯,痰迷心窍,酒后失言,只求夫人饶恕,从此再不妄生邪念了。”
成语逼上梁山: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意指《水浒传》中写林冲因遭到诬陷,刺配沧州,终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典出《水浒传·第一一回》。後用“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走上绝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应做的事。[源]《水浒传·第一一回》且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林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沿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捉拿正犯林冲。看看挨捕甚紧,各处村坊讲动了。且说林冲在柴大官人东庄上,听得这话,如坐针毡。……柴进道:“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逩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尝寄书缄来。我今修一封书与兄长,去投那里入夥如何?”林冲道:“若得如此顾盻,最好。深谢主盟。”……朱贵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中间交椅上,坐着一个好汉,正是白衣秀士王伦;左边交椅上,坐着摸着天杜迁;右边交椅,坐着云里金刚宋万。朱贵、林冲向前声喏了,林冲立在朱贵侧边。朱贵便道:“这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姓林名冲,绰号豹子头。因被高太尉陷害,剌配沧州,那里又被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争奈杀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写书来,举荐入夥。”林冲怀中取书递上。王伦接来拆开看了,便请林冲来坐第四位交椅。朱贵坐了第五位。[典故]梁山,在山东省寿张、郓城、东平三县境内,相传为落难英雄聚义处。纵观《水浒传》书中所写的众多好汉大都因为受到官府、恶霸的逼迫,不得已而上梁山造反,而典源取的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只因太尉高俅的乾儿子高衙内看上他的妻子,就设计陷害他下狱,使得一个美满家庭破碎。在把他刺配沧州後,又两次派人取他性命,逼得他走投无路,只得上梁山落草为寇。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逼上梁山”,用来比喻被迫走上绝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应做的事。
新生读后感_2235字
寒假期间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新水浒传》看了一遍,总的说来拍的挺不错的。
这版有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在播到关键处时,电视画面上会右起竖排打上《水浒传》原文的相应描述字幕,这样电视剧就和原着贴合的更加紧密,也能让我们重温一些精彩语段。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集中林冲离开大军草料场去买酒,路上风雪交加,电视画面上就出现了字幕: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既把大雪纷飞的厚重感写了出来又从侧面烘托出当时情节发展之紧,一场打斗即将出现,同时也暗合大雪紧压塌草料场的厅子,从而林冲离开,避免被火烧死,可谓神来之笔。
这版水浒共86集,前78集基本和原着前78回一一对应,当然去除了原着中的带有的封建迷信成分,这一点在其它翻拍名著中也有所体现,贴合了当代的科学认知。在79到86集中,有大量的删改戏,其中攻打田虎和王庆基本没有拍摄,只是在最后对公孙胜论功行赏时提到了,征方腊也只拍了3集,这可能和新水浒体现的主旨有关。新水浒主要着力体现梁山108好汉的兄弟情谊,快意人生,及招安后众多人物的凄惨结局,二者形成对比,突出了梁山兄弟无论在何时,兄弟情谊都在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即使在临死的那一刻,我们也能看到霹雳火秦明和打虎将李忠的情谊,这在该剧的主题歌《兄弟无数》中也有所体现。
这部剧第一集中便将本应在原着中第18回才出现的主要人物宋江安排出现,免去了人们等待时的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急迫心情,有种直观够味的感觉,更加满怀期待往下看。在我看来该剧最精彩的文戏便是忠义堂前,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将108好汉全方位展现出来,这大概也是第一次以影视剧的形式表现这一情节。最精彩的武戏当数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当然文戏中智多星吴用的戏也很精彩,包括智取生辰纲,二龙山收服杨志,武戏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大闹飞云浦,单臂擒方腊也很不错。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中以快活林酒店作开始,又以它作为结束画面,相互呼应,但店中掌柜已经不同,突出武松神武,重情义。剧中丰富了原着中的情节,包括武松醉打时的台词:洞宾醉酒提壶力千钧,醉酒抛杯等都非常符合原着的氛围。
说完了整部剧的架构,再来说说《新水浒传》的几个主要演员的选择,与老版《水浒传》略显文弱的李雪健版宋江相比,张涵予版宋江给人一种硬朗的感觉,低沉的声线也符合梁山大哥的身份,《新水浒传》中宋江的哭戏较多,哭阵亡的梁山兄弟,哭父亲宋太公拿捏的都很到位。同时我们在欣赏这部剧时也可以看见宋江额头的两眉之间时而有一条金线,时而又消失,在86集中宋江喝下毒酒死去时,金线消失了,这暗合了天魁星宋江没有达成抱负,始终差那么一点。新版卢俊义给我的感觉是贵气不足,北京大名府卢员外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有地位的人物,老版《水浒传》中的卢俊义就威风凛凛,贵气十足。饰演林冲的演员胡东本人给我的感觉有些木讷,但在演戏上却是一把好手,把林冲的那种苦大仇深的感觉诠释的相当到位。造型酷似加勒比海盗演戏尽职尽责的武松饰演者陈龙,不会喝酒却最会演醉酒戏的鲁智深饰演者晋松表现的都是可圈可点,另外,此次还有两位中国散打领军人物柳海龙、宝力高参与了拍摄,柳海龙饰演急先锋索超,宝力高饰演大刀关胜,其中宝力高饰演的关胜可以说形神兼备,颇具关胜祖先关羽的风采。
《新水浒传》86集的篇幅把老版《水浒传》未拍摄的许多人物,情节都交待了,包括朱仝和雷横上梁山的经过,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雌雄没羽箭斗会方岩山等等。但也有一些缺点,首先是穿帮镜头,第一集中出现的玉米地。玉米是明朝时引进中国的,北宋时根本就没有。九纹龙剪径赤松林一集中,史进把用塑料袋装着的牛肉和烧饼递给鲁智深等等。第二是未把攻打田虎和王庆交代清楚,第三是分集标题与剧情错误或剧情与原着相悖。第67集中标题为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但是剧情却是卢俊义刺死了史文恭。76集中五虎上将打童贯,梁山五虎将本是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豹子头林冲和双枪将董平,但剧中却把董平替换成没羽箭张清。但总的来说,《新水浒传》还是很不错,在翻拍的四大名著中应是首屈一指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说文史不分家,但《水浒传》影视剧和原着中刻画的人物、情节和真实的历史却是相去甚远,北宋时宋江起义的规模远没有影视剧中渲染的那么大,梁山好汉也没有108位那么多。历史上确有宋江起义一事,北宋中后期对外民族战争屡败,献币乞和,加之官兵众多,机构臃肿,财政开支巨大,不得不加大征税范围,山东梁山泊附近水域也是如此,北宋政府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为首的36人的领导下,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铤而走险,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后来这支义军转战山东、江苏等附近地区,坚持了两年多,到宣和三年为海州知州张叔夜所败,宋江等人遂投降朝廷。至于,投降后宋江等人有没有被派往攻打方腊起义军,史学界仍有争论,倾向于宋江部出征方腊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文艺作品不能等同于现实,但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要求文艺作品必须写实,抱着一种喜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文艺作品,也将会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路,何乐而不为呢!
成语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如: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今日遇着暮冬天道,纷纷扬扬,下着如此这般大雪。”又如: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见纷纷扬扬,飞来一天瑞雪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成语如此这般: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苟才便附到他耳边去,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又如:她拉我到角落里如此这般地交代如何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