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3篇600、1100、16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7:40:55百科知识库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3篇600、1100、1600字

文章含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608字)等600字、1100字、16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_608字

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感觉自己可以更快乐的工作。

首先,要想快乐工作,我们就应该拥有一颗童心,每天,我们都希望孩子老老实实的参与活动、没人捣乱。再想想孩子们如果都是这样那还叫孩子吗。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犯错时,请不要生气,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他们还是孩子,是在不断的‘犯错——改正——又犯错——再改正’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其实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常常会把好事做成了坏事。拥有一颗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他们的行为与见解,和他们进行心的交流,才能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而我们也会因为拥有一颗童心而变的更年轻,更吸引孩子们!

其次,要想快乐的工作,我们还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英国著名教育家培根说“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常怀感恩,我们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的价值。要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对生活心存感激,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就可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使心胸更加宽阔宏远,保持我们的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我们是普通人,同时也不是普通人,因为我们肩负着让下一代健康融入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比任何人群都得更懂得感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感恩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人才。

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善心,好好生活,快乐的工作吧。

成语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又如:我们对他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方式。

成语十全十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如:《周礼·天官冢宰下·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事,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又如:新生事物在刚产生时,并不都是十全十美,但总是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是要取代旧事物的。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_1148字

有人说,读书应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常态。常读书,才能不断地充实自身,提升自己。近期我读了由赵国忠主编的《教师最需要什么》,感受颇深。书中说;“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如下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要学会思考。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对教师而言,这句话可以改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站在课堂上,面对外界信息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教师需要思考的事很多,思考的多了就能胜人一筹。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而是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精心钻研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思考中用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

其次,要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表现、品行修养等。教师应该用行动去告诉学生你是真心地在了解他、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了解学生以后,我们就要进行针对性耐心教导,我们每天面对着千差万别的、性格各异的学生。不管是学生学习上的教导,还是行为上的教导,都离不开我们教师耐心,耐心里包含着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从另外一个层次上讲,教师要“本着良心”教学生。

再次,要学会赞美和激励。

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作为教师,无论何时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蓬勃向上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在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缺点,以为用放大镜寻找到学生的缺点,谆谆教导,并进行严厉地批评就可以改变学生,使他们优秀起来。对于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后进生的优点,那是会被教师们忽略不计的,他们的“闪光点”往往会被教师们掩藏在他们缺点的背后,根本没有被发现。所以,教师们要换一种眼光,变一个角度看后进生,变换一种教育思维,也许在你的面前就会海宽天空,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何教育教学是教师规划自己人生的重要内容,而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才能达到那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成语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如:《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如:谢觉哉《想!》:“把书本当教条,不顾客观条件,生硬地拿现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钉子,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成语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如: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又如: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_1592字

最近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编者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方面入手,给教师提了69条最有价值的建议,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指导,更有对教师本身提升生存价值的指南,看了以后收益很多。

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是的,其实身为教师,是具有很大的力量的。他能让孩子过得愉快,也能让孩子过得悲惨;他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所以,只有教师的心头是灿烂的,才能把阳光洒向每个学生。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阳光”教师呢?读了这书之后我认识到做一名阳光教师应该是有自己的思想,充满青春活力,拥有创新精神。下面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第一缕阳光是有自己的“思想”

“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教师心中的问题,很多老师为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而辛苦了一辈子,可是还是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整天的起早贪黑的辛苦,为学生劳心劳力,可还是不得到认可呢?所以很多老师会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重要的一点是找找自己教时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刚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时候,教师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怎么上课,怎么去和学生沟通。那时是多么富有激情啊。可是往往工作几年之后,好像进人了一个谁也逃不掉的怪圈,工作少了激情,想法,多了苦恼,埋怨。我想主要的还是教师少了原有的自己迸发出来的教育思想。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应该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不管是教学工作也好,和学生交流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时代在发展,教学也应该进步。现代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捧着教案,拿着教参,参照教辅材料,没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师难以教出好的学生。

二、第二缕阳光是“微笑”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眼中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教师这份特殊的职业,她每天必须面对一个个拥有未来,朝气蓬勃的学生,她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如果老师能多一点微笑,可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心与自己的心是相连的。微笑的老师更有亲和力,能提高学生对你的这门功课的兴趣。而现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源,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每天都板着脸孔进教室以达到威慑学生的作用,可是这样的效果只是一时的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相反老师和学生之间却形成了一种敌对情绪,这样的一种敌对情绪随时都有可能一触即发。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为什么教师和学生不能和谐相处呢?请老师微笑吧!微笑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微笑可以带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微笑可以照亮学生的心灵。

三、第三缕阳光是学会与学生谈心

谈心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的谈话。重要的是这“心”,你的语言,话语是不是触动到学生的心,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能有所感悟。教师学会与学生谈心其实是需要时间去实践的。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的心灵是很敏感的,教师在和其谈心时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觉得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是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可以信赖,才会向你吐露心声。当然,在平时教师应该多留个心眼,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动向,生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学习中的问题,还有特别是课间的一些小事都是老师平时应该留心的。因为正是这些小事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积累了这些,这就为师生间的谈话打好了基础。时不时的可以挖掘学生平时的点点滴滴来作为话题,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也增进你与学生的距离,这是非常有利于谈心。

总之,做一名“阳光”教师其实要做到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稍微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如何去做还要靠自己的工作中的积累和实践,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愿天下的老师都能做一名充满活力的“阳光”教师。

成语一触即发:一触即发[yī chù jí fā],意指一经触动就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语或本明·李开先〈原性堂记〉。後用“一触即发”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源] 明·李开先〈原性堂记〉(据《李中麓闲居集·卷一一》引)近城园有一堂,已名之曰“面山”矣。客有过而谓予,何不改称“原性”。乃怆然有感於前事,而欣然即易其旧名。予方有意,触而即发,不知客何所见,适投其机乎?[典故]“一触即发”典源作“触而即发”。指一经触动而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多用於感情方面。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东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几年,罢官还乡後,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张氏曾私下托付他,将毕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传世下去。二十几年来,他谨记於心。後来,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闲居集·原性堂记》中记载:他有一间本来名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来访的客人问他,为何不改称“原性”?李开先一听,有感於和张龙湖的往事,於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後来“一触即发”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

成语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咱们命苦的人,起早贪黑,翻土拉块,吃柳树叶子。”又如:他为了早日完成他的软件编制工作起早贪黑,不辞辛劳。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