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仁义的名言41句。作者有朱熹、(宋)王应麟、司马迁、庄子、荀子、孟子、姜子牙、陆贾、清·张映斗、施耐庵、荀悦等。
1、守正直而佩仁义。出自: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朱熹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东西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宋)王应麟
3、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4、仁义之端,是非之途。——庄子
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7、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姜子牙
8、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贫弱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於下也。——陆贾
9、千秋龟监示兴亡,仁义从来为我宝。——清·张映斗
10、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施耐庵
11、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荀悦
12、仁义礼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於家也。——荀子
13、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酒;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酒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酒小人于其间哉!——出自《骈拇》
14、要排除人为的名义,莫如清静,莫如虚默。保持清静虚默,就掌握了道的所在;追求得失予取,就丧失了人的本性。待人的本性被毁以后,再去舞弄仁义的说教,是不能使人的本性复元的。——列子
15、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
16、又有一等,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李贽
17、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吴敬梓
18、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的了。——颜之推
19、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王肃
20、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扬雄
2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
22、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之不得。——尹喜
23、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王肃
24、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25、仁义者,治之本也。——淮南子
26、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陆贾
27、政道隔于三家,仁义闭于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力于世,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陆贾
28、仁义道德,也是一种奢侈。——亚索
29、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 ?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列子
30、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
31、奉行圣贤的学说,讲习仁义的学业,应该得到福佑。——王充
32、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刘昼
3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出自《渺箧》
34、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兰:香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35、夫圣贤所陈,皆同取道德仁义,以为奇论异文,而俱善可观者,犹人食皆用鱼肉菜茄,以为生熟异和,而复居美者也。——桓谭
36、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不渝。——唐·吴兢
37、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我宝。——清·张映斗
38、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谚语
39、故纯朴不残,孰为?尊!白玉不毁,孰为?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出自《庄酒·外篇·马蹄》。
40、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
41、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