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277字)等300字、9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277字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 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成语风花雪月: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意指指四时美好的景色。语本唐·郑谷〈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後用“风花雪月”比喻男女间欢爱之事。亦用於比喻浮华空泛的言情诗文。[源]唐·郑谷〈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据《全唐诗·卷六七四·郑谷》引)老作含香客,贫无僦舍钱。神州容寄迹,大尹是同年。密迩都忘倦,乖慵益见怜。雪风花月好,中夜便招延。[典故]“风花雪月”典源作“雪风花月”分别代表春花、夏风、秋月、冬雪,四季美好的景色,也作“雪月风花”。唐代诗人郑谷,字守愚,僖宗光启中举进士。他作的〈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写他晚年贫困,不知寄身何处,而同榜的老友却仍居高位。但凭着两人深厚的交情,不分季节,只要知道那里有美丽的景致,即使半夜也会前来邀约。“雪风花月好”即在表述四时的美景,是“风花雪月”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後来在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哎险也汉相如涤器临邛市,秦弄玉吹箫跨凤楼,动不动君王行奏。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中,借以比喻男女间花前月下绚丽的韵事。今则多用以比喻男女间情爱之事,也用来比喻浮华空泛的言情诗文。
成语雪月风花:①代指四时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如:元·贯云石《粉蝶花》套曲:“古往今来题咏多,雪月风花事事可。”又如:元·李日华《南西厢记·对月琴红》:“雪月风花寻笑耍,两家休作是非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858字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成语不留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如: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又如:他办事彻底不留痕迹。
成语回眸一笑: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888字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糙孜萝埃换崾?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481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平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成语循循善诱:循循善诱[xún xún shàn yòu],意指善於循序渐进地诱导别人。语本《论语·子罕》。[源]《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典故]孔子是春秋鲁国陬邑人,鲁定公时为大司寇,鲁国大治。後因政治理念与权臣季桓子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返回鲁国,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颜渊是其中最贤能特出的一位。孔门後学记录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间的问答之语,而成《论语》一书,其中可见孔子思想的纲领,及治学的方式。〈子罕〉篇载,颜渊感叹道:“老师善於诱导人循序渐进地为学向善,他让我广求学问,行为合於礼。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来。我已用尽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师如树立新的目标,又高远非凡,我虽想逐步追随,也没法办到。”说明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而且注重教学方法,按着每个人的资质和学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所在。“循循善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善於循序渐进地诱导别人。
成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意指形容乐曲高妙。语本《列子·汤问》。後亦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才懂的音乐。[源]《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於何逃声哉?” 另可参考:《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典故]“高山流水”原形容乐曲的高妙,出自於《列子·汤问》里的一段故事:春秋时楚国的伯牙善於弹琴,每回弹琴时,好友锺子期都能听出他琴音里要表达的心意。有一回他在弹琴时,想要展现的是高山的壮阔,锺子期听了後说:“弹得真好!像泰山般高耸。”又有一次想表达盛大的流水,锺子期就说:“嗯!这琴声有如江河般地壮阔。”每次不论弹什麽,锺子期都能听出伯牙想藉由琴声表达的意念,伯牙十分感动。锺子期死後,伯牙认为此生再也没有人能这样懂得他的音乐了,於是将琴摔坏,终生不再弹琴。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流传後世甚广,因此“知音”一词就用来比喻知心的朋友。而文中“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二语,就被浓缩成“高山流水”,用来形容乐曲的高妙,後来也因这段故事,而用它来比喻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