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读《白雪乌鸦》有感、白雪乌鸦读后感(487字)等500字、1100字、1200字左右的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白雪乌鸦读后感_487字
最近,刚读完《白雪乌鸦》,读得很快,用了一天的时间。因为小说的情节很紧凑,很流畅。这部小说里,人物众多,且多是普通的民众,这些小人物在面对鼠疫这样的大灾难时,可以说是各具形态,有坚韧。有抗争,有救助,有胆怯,有死亡,有出生,有殉情,有陪葬……不管怎样,生活还得继续,于灾难中总能看到生的希望存在。
故事的情节我不想多说了。我对书中的两处暗恋情节感触很深。一是王春生对俄国女演员谢尼科娃的爱慕,二是傅百川对于晴秀的暗恋,两位女性是本书中的美丽与智慧的化身,她们值得让人爱恋。小说中表达这种爱恋是非常含蓄的,他们的举止和行为除了悄悄的关心,就是默默的相守,虽然他们的的生活不如意,但是情感世界却是丰富的,这种真挚、美好的情感很动人。我想现代的人,更应该保留这种纯美的情感。
迟子建说:“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从小生活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我抵御外界世界一切的好与不好都有天生的免疫力。”我想,常人眼中的困境,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其实是际遇,是财富。
迟子建出生在漠河,那是中国的最北端,生长在大兴安岭,那里有辽阔的原始森林。我突然萌生了要去那里看看的念头,心向往之。
成语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如:《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又如: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成语心向往之:向往:崇敬仰慕。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如:《史记·孔子世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又如: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中》
白雪乌鸦读后感_552字
一直喜欢迟子建的书,过往岁月在她的笔端流露出一股忧伤的坚强,让人读后心中一暖。
她的《白雪乌鸦》讲述的是一场鼠疫大灾难的故事。“天上下着大雪,又盘旋着乌鸦,每天有人死亡,傅家甸两万多人中死了五千多人。但死亡的另一面就是活力。面对疾病,不管怎么,人都要挣扎着活下去。生,确实是艰难的,谁都会经历突如其来的灾难、恐惧、死亡,唯一能战胜这些的就是对生的渴望。”这正是迟子建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只要有光,生命就不会绝望。
在书中,迟子建用了很多笔墨去写人们如何去面对这场灾难,死亡和生机是穿插其中的两个主题。为尽孝道而陪母亲殉葬的秦八碗,以决绝的方式死去的陈雪卿,还有那个可爱的孩子喜岁的死亡,无不弥漫着忧伤、压抑的气氛。但是,迟子建却在这份沉重中,穿插进生命的活力和爱。那个马车夫王春申对俄国女演员谢尼科娃的爱慕,还有傅百川对于晴秀的暗恋,她在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厄,生活也有它美好的一面。
在灾难的笼罩下,无论是社会上层的大人物,还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每个人都在艰难中前行跋涉。她用质朴的笔调把小人物身上微弱的人性光芒一点点放大,然后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生命的活力。正是依仗这种群体的活力,人们终于度过了鼠疫的难关。
迟子建最喜欢的作家是人道主义作家雨果,而她自己也是沿着这样的一条路走下去。
成语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如:《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又如: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成语出乎意料:指出人意料。如: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又如:老朋友劝他出去一下调理也好,出乎意料的是学校竟然不准。——吴晗《清华杂议》
白雪乌鸦读后感_1148字
忘记在哪里看见了这本书的简介,有天去图书馆,想看的书都被借走了,就借了这本书看。
《白雪乌鸦》以1910年冬至1911年哈尔滨爆发鼠疫的历史作背景,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小说中的人物极多,有名有姓的几达上百位,多为贩夫走卒、引车买浆者流。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有正面的王春申、秦八碗、周耀祖、傅百川、伍连德等。也有反面的纪永和、翟役生、周耀庭等,让一个个或高尚或丑恶的灵魂在我们的视野里深度曝光,对人物场景的设置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也都丝丝入扣、合情入理“白雪”与“乌鸦”作为贯穿始终的两个点睛之物。时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在傅家甸这个疫情最严重的灾区,上演了一出出或荒诞、或真实、或悲情、或温馨的故事。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那么的脆弱,说没了就没了,也在这样的时候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本性。王春申是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鼠疫之前他活得颇为窝囊。妻妾二人趁着开客栈的便利分别找了其他男人,自己在外架马车拉脚。生活本可以这样委屈地凑合下去,可是一场鼠疫夺走了妻妾和亲生儿子之后,他却冒着危险投入到防疫一线协助运送鼠疫病人尸体。如果说他之前生活在浑浑噩噩的隐忍之中,那么亲人的离世、死亡的压力,使他身体中潜在的生命能量得到爆发。而鼠疫之后,他带着非亲生女儿——继英继续平静的生活,也烘托出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与王春申的隐忍不同,书中的傅百川在鼠疫之前生活富足,在傅家甸享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位儒商、义商。他拥有烧锅、中药铺、绸缎庄等多处商铺,却又重情重义并不像有些富商那般为富不仁。从大处着眼,他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鼠疫威逼的情况下,招集中医免费为大家熬制汤药;伍连德接手哈尔滨的防疫工作之后,他又自己出钱招集女工为防疫工作赶制口罩。我们把视野放近到家庭的角度来看,他虽与疯妻不和睦,但却不言抛弃;虽有喜爱的女人,但是在她亡夫之后也只是默默帮助,情义二字已经深深植入他的心中。鼠疫过后,他的生意日渐衰败,但依旧衣帽整洁,留有风骨,在书中是一位完全正面的人物。
作者在小说之中不但塑造正面人物非常到位,也有自私自利、蝇营狗苟如纪永和、翟疫生等人。纪永和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粮食商人,为了商业利益竟将妻子典与他人,最后患鼠疫死于隔离区。或许,他在病床上吐出那口血的时候才害怕,害怕他对自己辛苦积攒下的家业就这样再也无法掌控。而翟役生作为一个曾经在皇宫中受人欺压的太监,他憎恨所有人。鼠疫之时,所有人都惶惶害怕之时,他却在旁边“冷笑”着,静待傅家甸的灭亡。最终傅家甸逃过了鼠疫,他也“逃”过了鼠疫。生命得以存活,灵魂却再无寄托。
鼠疫在文章中只是一个催化剂,在鼠疫中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活生生的走在傅家甸的街市上。
成语浑浑噩噩:浑浑噩噩[hún hún è è],意指深厚广大,严肃正直。语本汉·扬雄《法言·问神》。後用“浑浑噩噩”形容浑朴无知,也用来形容糊里糊涂,茫无目的。[源]汉·扬雄《法言·问神》或曰:“经可损益与?”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於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或曰:“《易》损其一也,虽憃知阙焉。至《书》之不备过半矣,而习者不知。惜乎!《书序》之不如《易》也。”曰:“彼数也,可数焉,故也。如《书序》,虽孔子末如之何矣。”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而〈酒诰〉之篇俄空焉。今亡夫。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下周者,其《书》谯乎![典故]扬雄(西元前53~西元18),字子云,西汉成都人。口吃而博学深思,作《太玄》以拟《易》,作《法言》以拟《论语》。扬雄认为言语和书辞会表达出一个人真实的心情,而当时的政治民情亦会影响当时的文风。他在《法言》的〈问神〉篇中提及:“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下周者,其《书》谯乎!”意思是指《尚书》中的虞、夏书给人深厚广大的感觉;商书给人广博浩大的感觉;周书给人严肃正直的感觉;但周以後的秦书就给人酷烈的感觉。这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民情,影响到文风。上古民情纯朴天真,政治清明,与秦时的苛政完全不同,所以产生文章当然也就迥异。“浑浑”、“噩噩”本来是形容深厚广大,严肃正直的意思。後来“浑浑噩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在形容人浑朴无知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糊里糊涂,茫无目的的样子。
成语为富不仁: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如:《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又如:自古道“为富不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
白雪乌鸦读后感_1217字
鼠疫是《白雪乌鸦》的一个影子,从头到尾,都拖曳着它的影子。
如果从题材角度看,迟子建在小说 中讲述的是一场鼠疫的故事,1910年秋冬发生在哈尔滨的鼠疫故事。“霜降在节气中,无疑是唱悲角的。”这是小说的开头,接着,迟子建说开了:那些夏日里可以露天经营的生意,如理发的,修脚的,洗衣服的,代拟书信的,抽签算命的,点痦的,画像的,兑换钱的,卖针头线脑的,擦皮鞋的,不得不收场,移到屋内。不过锔缸锔碗的,崩爆米花 的,照旧在榆树下忙碌着——他们的活计中有炭火嘛。这是具有迟子建独特风格的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读者领进她所关注的那个境域。
之后,迟子建在小说 开头第二段写明:这是1910年的晚秋。之后,时间差不多就从这部小说隐匿了。小说少不了人。《白雪乌鸦》里尽是人,如果将那些人名拿去,再退回到“飞鸟”的视角,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走动在一座城里的蝼蚁一般的人。这样的视角,恰恰是时间被隐埋后的视角。没有时间线性(时间就一定是线性的吗?)的干扰,那座延展在大地上扁平的城,和城中欹欹蠕动的人,就变得格外清晰。这座城和人,又因为一场鼠疫的到来而大变。那种变倒像是我们往地上的一处蚁穴,泼上一瓢热油或其他什么的,一切都不复从前。
如果说《白雪乌鸦》一定有什么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应该是:王春申,一个善良老实有些窝囊的马车夫。异国歌手,王春申的主顾谢尼科娃。伍连德,拯救人们于危急之中,有些被美化的朝廷医官。翟役生,一个逃出晚清宫中,浪迹街头的老太监。于晴秀,一位几近完美,集优秀女人气质于一身的乱世中的女子。还有做酒师秦八碗,从良妓女翟桂芳,混乱时局商人纪永和,天真无邪的少年喜岁……《白雪乌鸦》中的人物,大多鲜活,这足以体现迟子建笔下的功力,这也是这部小说 能够带给读者阅读愉悦的重要因素。
拿掉人名之后,大疫中的人,不过一群蝼蚁。张开嘴,真心地喊上一句“王春申”、“翟役生”、“秦八碗”……由心泛起的温情和悲悯,即刻如水涌动。这亦是《白雪乌鸦》所不同的。迟子建在二十二章节里,将这人世里的爱、恨、情、仇,娓娓道尽。而那道来时,非用字,而用心。如此,当时间被隐埋后,您所看到的就是一幅百年前的哈尔滨市井图,尽管彼时的天空,锁锢着鼠役的阴霾。
迟子建在《白雪乌鸦》的结尾这般写道:最后,他(王春申)驾着马车,来到霍尔瓦特大街犹太人高迪开的钟表修理店。他鼓足勇气,推开店门。店里异常安静,没有客人,也没见店主,但王春申看见了四壁上悬挂着的形形色色的钟表。那里面的时间,没一个是现在时间。王春申的眼睛湿了,因为他从这些坏掉的时间中,看见了谢尼科娃青春的脸。
还有乌鸦,迟子建用了不少篇幅来描写这种鸟类动物。迟子建这样写道:到了冬天,那些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还有,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画眉、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
成语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如:《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又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难免良莠不一,何况是上千上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成语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如:《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白雪乌鸦读后感_2655字
《白雪乌鸦》讲述的竟是一个关于鼠疫的故事。
一百年前,一场鼠疫在东北大地上蔓延,共有六万人为此失去生命,仅有两万多人的哈尔滨傅家甸,疫毙者竟达五千余人。
迟子建用她沉静而饱满的叙述,带我们走进那座曾被灾难笼罩的城市。小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白色的环境下,染上了黑色死亡的墨汁,虽然风趣言语的穿插,还是无法压制心中的许多阴霾。这个北方出生的作家,骨子里有着北方白雪皑皑的情愫,在小说中总是能洋溢中一种纯净,单纯的活力。沉闷混沌的日子、迷惘诡异的氛围,将人们在这场“因捕猎旱獭而导致的灾难”中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渲染的可感、可触。
故事发生在作者迟子建的故土,那儿是中国的最北端,在广袤的东北平原的大地上,生活着朴实、勤劳的中国北方的劳动人民。但是清朝末年,政治腐败,闭关锁国的美梦被外来的坚船利炮给打碎,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三省的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书中不断提及的俄国和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和分别由俄日修筑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也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自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中国便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随着领土的大片割让,乌苏里江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了,俄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修建了中东铁路,于是遥远的西亚文化乃至陌生的西欧文化也随之进入了中国东北。再加上日本南满铁路的修建,除了加速了对我国东三省自然资源的掠夺,还毫不留情地改变了我国东北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在形成对中华文化挤压的同时,构成对我国原生态人文环境的威胁与破坏。
而随着强权入侵的,除了先进的科技、异域的文化,自然潜藏着多种灾难的可能(包括亡国灭种的可能)。迟子建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从头一年的深秋"霜降在节气中,无疑是唱悲角的。"开始,到次年的初春“榆树的枝条也刚刚变得柔软”结束,半年的鼠疫,夺去了无数的生灵,傅家甸的人们妻离子散,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但是作者用她温柔而坚强的笔触,使我们感受到了对待生命的释然。
再大的苦难,人们还是挺过来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近几年发生的机场大灾难,06年的印尼海啸;08年的汶川大地震,10年的玉树地震;SARS、甲流……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这本小说的,但是,除了沉郁的心境,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书中人物极多,作者从平民百姓着手,有名有姓的几达上百位,多为贩夫走卒、引车买浆者流。正是这些栩栩如生、饱满丰富的平凡人物,将 100年前,东北大地上的劳动人民朴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迟子建没有重墨于甲午战争中的将门之后伍连德,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向我们介绍驱除鼠疫的功臣的光辉事迹,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的那样。“我要拨开那累累的白骨,探寻深处哪怕磷火般的微光,将那缕死亡阴影笼罩下的生机,勾勒出来”。书中有正面的王春申、傅百川、秦八碗、周耀祖、伍连德等。也有反面的纪永和、翟役生、周耀庭等,还有命运各不相同,却在那样的背景下及其无奈的几个女人翟芳桂、于晴秀、苏秀云、谢丽科娃等。他们操持着不同的生计,在傅家甸这个疫情最严重的灾区,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恐惧、悲伤和死亡,他们凭借着小人物之间的默默相守演绎着他们在生与死之间的动人故事。
在人们和鼠疫作斗争的过程中,虽有像翟役生这样幸灾乐祸的、纪永和这样等着发国难财的人,令人不齿,但总有些灵魂高尚、内心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令人敬佩。
不得不提到的是书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普通人,他就是每天以黑马为伴的王春申,从他的经历来看,踏实一个可悲的人,两个老婆吴芬、金兰还有心爱的儿子继宝都相继在这场恐怖的鼠疫中殒命,其中自己的宝贝儿子还只是因为出疹子,被误诊为鼠疫的,这叫一个冤枉啊!留下的不只是谁的还得管他叫爹的女儿,最后好友四邻也相继归阴,还免不了受吴二家的算计。要说悲惨,他算是极品了!人活着总归是有盼头的,他的精神支柱便是俄国女演员谢丽科娃留给他的美丽的幻想。家人相继去世后,他后来加入了抬埋队,在疫情没法控制的时候,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排除他生无可念的可能,可是和周耀庭、翟役生这样同样形单影只的人比起来,王春申这样的小人物便会瞬间显得高大起来。他的余生在为生者祈福,为死者歌唱。
和纪永和这样在国难当头之时,还想着囤积粮食,大发横财的商人比起来,傅百川就非常值得人尊重了,前者再为人性的扭曲做注解,而后者再为对生的敬畏、对社会的责任感作诠释。在和鼠疫作斗争的过程当中,他出谋献策不说,还为疫病提供药材,免费为全场百姓赶制口罩,为防疫事业忙前忙后,他不是一个站在钱眼里看世界的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更像是一名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
看着傅家甸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周济一家,祖孙三代经营者一家小点心店,在平凡不过了,在鼠疫期间,主动提出为隔离所的人做饭、送饭,当时看到这里我不禁湿了眼角,脑海中也浮想联翩,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可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将大雪灾、大地震、民族破坏等一一挺过来,这让我觉得,中国正是有着这样的国民,中国人的脊梁才不会弯!
感触最深的还是焚尸那一章,并不是因为那场面有多么壮观!而是在于,当你想象到有这么多尸体,他们曾经都是活生生的人,而转瞬会化为灰烬的时候,你会感到无助,感到人们在死亡面前时多么渺小,那不会是震撼的感觉,你会觉得那是心在颤抖。这是在无法让人不想起,大一那年,爷爷去世,遗体被草席裹起来,送入灵车的那一刹那,仿佛那阴阳相隔的锥心之痛再一次升起。
白雪、乌鸦,是这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情境,仿佛为这本已很忧伤的故事涂抹了一层苍凉。白雪的每一次纷飞,仿佛离者的哀伤;乌鸦的每一次振翅,就犹如逝者在告别。皑皑白雪是这场浩劫中不断的挽歌,他们越想劝慰人们,人们就越感到凄凉。
“到了冬天,那些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还有,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画眉、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在我看来,翟芳桂喜欢乌鸦是有她的道理的,他们就像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人名,愿意守在这片沃土上。
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仿佛穿梭在那个100年前被黑暗笼罩的城市,听到了丧失亲人的哀嚎,看到了尸骨粼粼的惨状,嗅到了尸体腐烂的味道。但是,当我最后看到疫情报告,死亡率为0时,我的心释怀了,我和伍连德的心情是一样的,我知道,中国人又一次挺过来了!
这让我相信,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总会有回春的一天。
成语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如:宋·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又如:他受的磨难真是苦不堪言。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如:《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又如: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白雪乌鸦读后感_2660字
谁能想到?《白雪乌鸦》讲述的竟是一个关于鼠疫的故事。
一百年前,一场鼠疫在东北大地上蔓延,共有六万人为此失去生命,仅有两万多人的哈尔滨傅家甸,疫毙者竟达五千余人。
迟子建用她沉静而饱满的叙述,带我们走进那座曾被灾难笼罩的城市。小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白色的环境下,染上了黑色死亡的墨汁,虽然风趣言语的穿插,还是无法压制心中的许多阴霾。这个北方出生的作家,骨子里有着北方白雪皑皑的情愫,在小说中总是能洋溢中一种纯净,单纯的活力。沉闷混沌的日子、迷惘诡异的氛围,将人们在这场“因捕猎旱獭而导致的灾难”中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渲染的可感、可触。
故事发生在作者迟子建的故土,那儿是中国的最北端,在广袤的东北平原的大地上,生活着朴实、勤劳的中国北方的劳动人民。但是清朝末年,政治腐败,闭关锁国的美梦被外来的坚船利炮给打碎,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三省的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书中不断提及的俄国和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和分别由俄日修筑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也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自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中国便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随着领土的大片割让,乌苏里江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了,俄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修建了中东铁路,于是遥远的西亚文化乃至陌生的西欧文化也随之进入了中国东北。再加上日本南满铁路的修建,除了加速了对我国东三省自然资源的掠夺,还毫不留情地改变了我国东北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在形成对中华文化挤压的同时,构成对我国原生态人文环境的威胁与破坏。
而随着强权入侵的,除了先进的科技、异域的文化,自然潜藏着多种灾难的可能(包括亡国灭种的可能)。迟子建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从头一年的深秋"霜降在节气中,无疑是唱悲角的。"开始,到次年的初春“榆树的枝条也刚刚变得柔软”结束,半年的鼠疫,夺去了无数的生灵,傅家甸的人们妻离子散,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但是作者用她温柔而坚强的笔触,使我们感受到了对待生命的释然。
再大的苦难,人们还是挺过来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近几年发生的机场大灾难,06年的印尼海啸;08年的汶川大地震,10年的玉树地震;SARS、甲流……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这本小说的,但是,除了沉郁的心境,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书中人物极多,作者从平民百姓着手,有名有姓的几达上百位,多为贩夫走卒、引车买浆者流。正是这些栩栩如生、饱满丰富的平凡人物,将 100年前,东北大地上的劳动人民朴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迟子建没有重墨于甲午战争中的将门之后伍连德,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向我们介绍驱除鼠疫的功臣的光辉事迹,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的那样。“我要拨开那累累的白骨,探寻深处哪怕磷火般的微光,将那缕死亡阴影笼罩下的生机,勾勒出来”。书中有正面的王春申、傅百川、秦八碗、周耀祖、伍连德等。也有反面的纪永和、翟役生、周耀庭等,还有命运各不相同,却在那样的背景下及其无奈的几个女人翟芳桂、于晴秀、苏秀云、谢丽科娃等。他们操持着不同的生计,在傅家甸这个疫情最严重的灾区,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恐惧、悲伤和死亡,他们凭借着小人物之间的默默相守演绎着他们在生与死之间的动人故事。
在人们和鼠疫作斗争的过程中,虽有像翟役生这样幸灾乐祸的、纪永和这样等着发国难财的人,令人不齿,但总有些灵魂高尚、内心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令人敬佩。
不得不提到的是书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普通人,他就是每天以黑马为伴的王春申,从他的经历来看,踏实一个可悲的人,两个老婆吴芬、金兰还有心爱的儿子继宝都相继在这场恐怖的鼠疫中殒命,其中自己的宝贝儿子还只是因为出疹子,被误诊为鼠疫的,这叫一个冤枉啊!留下的不只是谁的还得管他叫爹的女儿,最后好友四邻也相继归阴,还免不了受吴二家的算计。要说悲惨,他算是极品了!人活着总归是有盼头的,他的精神支柱便是俄国女演员谢丽科娃留给他的美丽的幻想。家人相继去世后,他后来加入了抬埋队,在疫情没法控制的时候,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排除他生无可念的可能,可是和周耀庭、翟役生这样同样形单影只的人比起来,王春申这样的小人物便会瞬间显得高大起来。他的余生在为生者祈福,为死者歌唱。
和纪永和这样在国难当头之时,还想着囤积粮食,大发横财的商人比起来,傅百川就非常值得人尊重了,前者再为人性的扭曲做注解,而后者再为对生的敬畏、对社会的责任感作诠释。在和鼠疫作斗争的过程当中,他出谋献策不说,还为疫病提供药材,免费为全场百姓赶制口罩,为防疫事业忙前忙后,他不是一个站在钱眼里看世界的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更像是一名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
看着傅家甸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周济一家,祖孙三代经营者一家小点心店,在平凡不过了,在鼠疫期间,主动提出为隔离所的人做饭、送饭,当时看到这里我不禁湿了眼角,脑海中也浮想联翩,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可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将大雪灾、大地震、民族破坏等一一挺过来,这让我觉得,中国正是有着这样的国民,中国人的脊梁才不会弯!
感触最深的还是焚尸那一章,并不是因为那场面有多么壮观!而是在于,当你想象到有这么多尸体,他们曾经都是活生生的人,而转瞬会化为灰烬的时候,你会感到无助,感到人们在死亡面前时多么渺小,那不会是震撼的感觉,你会觉得那是心在颤抖。这是在无法让人不想起,大一那年,爷爷去世,遗体被草席裹起来,送入灵车的那一刹那,仿佛那阴阳相隔的锥心之痛再一次升起。
白雪、乌鸦,是这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情境,仿佛为这本已很忧伤的故事涂抹了一层苍凉。白雪的每一次纷飞,仿佛离者的哀伤;乌鸦的每一次振翅,就犹如逝者在告别。皑皑白雪是这场浩劫中不断的挽歌,他们越想劝慰人们,人们就越感到凄凉。
“到了冬天,那些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还有,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画眉、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在我看来,翟芳桂喜欢乌鸦是有她的道理的,他们就像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人名,愿意守在这片沃土上。
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仿佛穿梭在那个100年前被黑暗笼罩的城市,听到了丧失亲人的哀嚎,看到了尸骨粼粼的惨状,嗅到了尸体腐烂的味道。但是,当我最后看到疫情报告,死亡率为0时,我的心释怀了,我和伍连德的心情是一样的,我知道,中国人又一次挺过来了!
这让我相信,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总会有回春的一天。
成语毫不留情:指人丝毫不给别人留情面。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6回:“恼的是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毫不留情。”又如:他毫不留情地开除了她。
成语妻离子散: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如:《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又如: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