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老木匠故事读后感(1155字)、千与千寻的神隐(1136字)、读《丧钟为谁而鸣》有感(1071字)、《岛上书店》读后有感(1150字)、有效沟通读后感(1097字)、《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1107字)、读《骆驼祥子》有感(1086字)、观《圆明园》有感(1103字)等1100字左右的初中二年级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老木匠故事读后感_1100字
看了这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老板问他是否可建一座房子,老木匠只得答应了。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水准,这时他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敬告从这则故事里,感悟到我们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做到认真、严谨、有始有终。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只是在为领导和单位而工作,其实从长远来看,工作完全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得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工作中积攒的经验是自己最有价值的财富,它会帮助你在事业上突飞猛进,取得好成绩,无论身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拥有的工作经验都会派上用常想成功就需要努力加坚持加敬业,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么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自己是主人翁的心态对待企业。
如果说前两期员工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让员工知道怎么去想问题,那么这一次“老木匠”的故事则是让员工知道怎么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了。同时也标志着小河所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从前期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当下的“行为教育”上了。
古谚云:“知易行难”。让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并不难,但却要按照自己明白的道理去做那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故事中的老木匠即将退休,对于自己的最后一栋房屋粗心大意、满不在乎,最后自己后半生将住在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屋中。这个故事传达的道理很简单,可是要真正按照道理去做事并非易事。
如果老木匠知道这是自己的房子,也许他会盖的好些,用最好的材料,可现在他只能自作自受,我们有时也像这位老木匠,在建造生活这个房子的时候,我们常常是被动而不是采取主动,我们常常找许多理由来原谅自己在生活中不去尽力,原谅自己在工作中不去努力,然后,猛然间我们面对自己目前的局面已经措手不及。
把自己当成那个老木匠,想想自己的房子,每天当自己要钉一只钉子,铺一块墙板,多尽点力,做仔细点,自己的生活只有这一次机会去完成,哪怕还再活一天,那一天也要生活的完美和高尚。生活是一门自修课,谁还能比自己更懂自己呢?自己今天的生活成果是来自于自己过去对生活的态度和抉择,而自己明天的生活成果是自己今天对生活的态度和抉择的结果,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会怎么做呢?现在老木匠得住在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有时何尝不是这样,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的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一块木板,或者竖起一堵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无法推倒重来,因为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成语自作自受:自作自受[zì zuò zì shòu],意指自己做错事,由自己承担不良後果。语或出敦煌变文《目连缘起》。[源] 敦煌变文《目连缘起》(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引)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期(欺)凌三宝。自作自受,非天与人。今既堕在阿鼻受苦,何时得出。我佛慈悲告目连:“不要忩忩(忽忽)且近前,汝母在世多杀害,悭贪广造恶因缘。三涂受苦应难出,一堕其中万万年,自作之时还自受,有何道理得生天?”目连闻金口所说,不觉闷绝号咷。《景德传灯录·卷一五·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汝诸人变现千般,总是汝生解自担带将来,自作自受。这里无可与汝,不敢诳吓汝。《五灯会元·卷一二·金山昙颖禅师》问:“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师曰:“老僧。”曰:“自作自受。”师曰:“苦!苦!”[典故]“自作自受”就是自己做的事情,由自己来承担後果。在《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目连缘起》中即见此语。目连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经里曾记载他入地狱营救母亲的故事。目连的母亲生前家境富裕,每天杀猪宰羊,餐餐丰盛,又从不行善,对待出家人的态度恶劣。但是目连却是个相当有爱心的人,常救困济贫,行善布施。有一天,他要远行去作生意,临行前劝告母亲要多做好事。但目连一出门,她就恢复原样,依然故我。几天後,听说目连要回来,才赶紧摆出供桌做样子。目连回来後,听到街坊邻居讲述母亲的恶状,便向母亲问个明白。母亲一听非常生气的说:“我是你母亲,你居然不相信我,反而听信别人的闲言闲语。我现在发誓,如果我没有行善的话,就在七天内死掉下地狱。”结果,目连的母亲真的在七天内去世。目连非常伤心,替母亲守完丧後,就将万贯家财分送给穷人,投佛出家去了。目连出家後,潜心修道,终于修成罗汉。想到父母不知过得如何,便利用法力,看到父亲在天堂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母亲却在地狱受苦。目连看到母亲每天遭受地狱的酷刑,非常心痛不舍,赶紧去向佛祖求救。佛祖说:“你母亲生前过度宰杀生灵,又对佛门不敬,罪孽深重,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目连不断地向佛祖求请,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救母亲脱离苦海。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最後还是帮助他,使他母亲解脱升天。在佛经里,佛祖用“自作自受”来表示目连的母亲因为生前不做好事,就必须承担下阿鼻地狱的痛苦。“自作自受”这句成语就是指自己做错事,由自己承担不良後果。
成语依然故我:依然故我[yī rán gù wǒ],意指依旧和从前的我一样,指情况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语或出宋·陈着〈贺新郎·北马飞江过〉词。[源] 宋·陈着〈贺新郎·北马飞江过〉词(据《全宋词·陈着》引)北马飞江过。画图中、花城柳郭,万摧千挫。羌管直惊猿鹤梦,愁得千山翠锁。有多少、风餐雨卧。回首西湖空溅泪,醉沈沈、轻掷金瓯破。平地浪,如何嚲。君家志气从来大。舞蓝袍、牵丝幕外,肯饶他个。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待天有情时须可。且占雪溪清绝处,看精神、全是梅花做。嫌暖饱,耐寒饿。[典故]“依然”是依旧的意思。“故我”则是指过去的我。《庄子·田子方》︰“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意思是说,虽然旧的我消失了,但有新的我取代,继续存在,因此不需忧虑。此处之“故吾”,意思与“故我”相同,都指过去的我。所以“依然故我”有形容自己的情况没有改变的意思。宋·陈着〈贺新郎·北马飞江过〉词称赞朋友戴时芳志气高昂,即使有些小人想要设计妨碍他,他仍不为所动,保持着自身的孤高气节。後来“依然故我”这句成语被用来指情况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千与千寻的神隐_1100字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荻野千寻的女孩,在跟随父母在搬向新家的途中,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神秘而未知的小镇。因为长途跋涉而饥肠辘辘的父母,怀着‘老板来了再付钱’的心态在一个无人看管的店铺自作主张吃了起来,而千寻则是怀着‘老板来了会骂的,快走啦’的心态催促爸妈快离开这里。但他们却不为所动,千寻一赌气就去周围转。转眼,傍晚到了,千寻在桥上遇见了一个叫白龙的少年,他叫她快离开这里,待千寻回到店铺时,爸妈还在吃,而他们却已经变成猪了。震惊万分的千寻慌张地沿原路返回,却没想到已经回不去了……原来,这里是一个不属于人类的魔法世界,若人类擅自闯到这里破坏了这里生活的宁静,就会被这里的主管—汤婆婆剥夺名字,终身奴隶在这里或被变成动物,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为了解救父母,千寻向汤婆婆签订了契约,汤婆婆剥夺了她的名字并给她了一个新的名字——小千。她努力做事,依靠着自己那微弱的力量,做到了很多她以前从未尝试过得事,她遇到困难不退缩,闯过重重险阻,最后,在她与朋友的努力下,她成功救回父母,并且从最初那个做事畏畏缩缩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勇于承担后果,有主见的女孩。千寻,她单纯而又善良,她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冒着被汤婆婆变成动物的风险,放一个陌生人进来躲雨;她会在别人遇到危险时,奋不顾身冲到最前面以免他人受到伤害;她会在对自己最重要的白龙身受重伤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抓住能救回他的一丝机会……她相信,人类的本质并不坏,于是她时刻都用一颗最纯洁的心对待周围所有人。“千寻?原来我叫千寻!睡了一觉起来,我都忘了,好像只记得自己叫小千。”善良而大胆的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本片的另一个主角,就是那个名唤白龙的少年。他已经忘了自己的名字。“一个人如果遗忘了自己的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是汤婆婆身边最忠实的手下的原因。这个冷若冰霜的少年,却会在千寻失落时握住她的手;会在千寻最需要帮助时带一时间出现保护她,哪怕与汤婆婆为敌;她会在千寻最无助时对她说:“哭吧,哭出来就好受多了。”也正是这个少年,让千寻大胆向前闯。“千寻,听我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千寻?你怎么知道我叫千寻的?”“我从你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你。”……“白龙,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帮你找回你的名字,我妈妈曾经告诉我,我曾在很小的时候,掉到河里,那条河的名字……那条河的名字叫琥珀川……你的名字,应该叫琥珀川……”……“千寻,谢谢你,我想起来了,我的名字叫赈早见琥珀主。那个时候千寻跳到河里是为了找回她丢失的鞋子。”“对……”其实,在本片中,我们还能看出一些最本质的东西:从千寻父母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贪得无厌;从腐烂神身上流出的东西,其实是人类污染自然造成的……千与千寻的神隐,我喜欢。
成语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如: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又如:凡事总得回过他,就是多用些,也无话说,但不可自作主张。——清·李宝嘉《活地狱》第八回
成语奋不顾身: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意指奋勇向前,不顾生死。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源]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引)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另可参考:《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典故]“奋不顾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顾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在父亲过世後继承父志,任太史令,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後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武帝大为光火,下令诛其全家。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触怒了武帝,被捕下狱,处以腐刑。出狱後,转任中书令,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完成太史公书,即现在的《史记》。司马迁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司马迁看了後回信,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并说自己跟李陵并不熟,但见他“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认为李陵孝顺、讲信用、有义气,对下人也很好,并且出生入死,为国家的存亡“奋不顾身”,实在是个好人啊!如今降敌也是迫於无奈。後来“奋不顾身”这句成语就出自此处,用来形容奋勇向前,不顾生死。
读《丧钟为谁而鸣》有感_1100字
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七十个小时、一个山谷地区、几个游击队员和一个外来志愿者,时间是二战,地点是西班牙,事件是反法西斯。四十万字的结局注定是敲响人类的丧钟。“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的;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块泥巴,那么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倘若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无论谁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孕育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约翰·堂恩)《丧钟为谁而鸣》有许多不足之处。个人抽象的精神力量,牺牲一切反抗强权是海明威对未来失去信心,以死来解决问题的悲剧性格的集中体现。但我还是一直认为,后来的人没有必要抓住前人的缺陷不放,“马克思不可能为他死后几百年发生的事情都做出解答”,所以我们还是要正视其优秀的一面。在历史研究上有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而在世界上、在各国政治博弈上却没有人树立全人类观。任何人、任何民族都是组成缤纷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利益所处之地,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与财产。在扞卫本国利益的同时,是否能将心比心地关照一下他国?为什么会一个物种会因国界而产生巨大的差别?当丧钟为为我敲响时,你的灭亡也会很快到来。朝日既已从堪察加半岛上升起,比利牛斯山难道会一直浸没在黎明前的黑暗?如果世界没有战争,军队会被裁撤,军火商们就得去喝西北风,那些想争霸世界的国家就会没落。因为一小撮文明人希望喝到下午茶,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挑唆大脑没有回沟的狼狗去咬死处在贫困线上的土着。于是战争总是不会停止。如果每个人都将对方看作自己人,便不会存在侵略与反侵略这个概念。你山东人是山东人,同时也是中国人,你和新疆人、西藏人、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你中国人是中国人,同时也是地球人,你和日本人、美国人、越南人、菲律宾人都是地球人。不管你们有矛盾、不和谐,但事实就是如此;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们就是一家人。无论你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既然是人便都有成为人的权利,便不应有不公正的差别;无论你是基督徒还是犹太人或者是无神论者,既然是人便都有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的权利,便不应出现因信仰不同而出现的排斥;无论你是资本主义的支持者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信奉者,只要你是人便都有和平共处的权利,如果自由、平等、博爱没有了剥削、压迫、束缚和人民民主专政又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全人类观需要求同存异,历史的积累、地理的差异,无法要求每个民族实行同样的体制。我们可以对盛冰淇淋的盒子的款式有所好恶,但没有必要因此对冰淇淋产生不同的看法。一旦战争开始,丧钟为所有人而鸣。
成语千方百计:千方百计[qiān fāng bǎi jì],意指费尽心机,想尽一切办法、计谋。语或出宋·彭龟年〈论小人疑间两宫乞车驾过宫面质疏〉。[源] 宋·彭龟年〈论小人疑间两宫乞车驾过宫面质疏〉(据《止堂集·卷三》引)迩者群臣抗章,无不切至,而天听穹窿,未见昭格,此固群臣孚诚有所不足,词语有所未明。然臣窃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见外庭纷纷有奏疏,将千方百计误陛下之听,使陛下不省群臣之言,未可知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五·论语·泰伯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如今学者却恁地慢了。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如此犹恐不获。今却只在此安坐熟视他,不管他,如何奈得他何![典故]“千方百计”的“方”和“计”,指的是方法和计谋,“千”和“百”,则都是用来表很多,所以“千方百计”就是用了很多的方法和计谋。此一成语可见於宋代彭龟年的〈论小人疑间两宫乞车驾过宫面质疏〉。彭龟年,字子寿,清江人。南宋乾道进士,历任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迁湖北安抚使。諡忠肃。在朝言事,善恶是非,辨析甚严。他的〈论小人疑间两宫乞车驾过宫面质疏〉,即是劝谏君王应以古代圣君为榜样,当朝中小人费尽心机,想尽一切办法、计谋,想要蒙蔽圣上的时候,不要轻易听信谗言。他批评朝中奸佞小人“千方百计误陛下之听”,使皇上无法省察群臣的谏言。“千方百计”这句成语可能出於此,就用来形容费尽心机,想尽一切办法、计谋。
成语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如:《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又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求同存异吧。
《岛上书店》读后有感_1100字
文/火星的胡小姐
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题记
漫长又短暂的假期,总是在吃饭和睡觉之中度过。当然今天也不例外,只不过今天屋外的风比平日更加跋扈,摔打着不知道哪扇门在表达他的不满。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屋里的温度都低得很,虽然已是午后,但仍旧不愿从又暖又舒服的被我爬起,索性就猫在被窝里把这本拖了很久的小书读完吧。
早就听说了《岛上书店》这本书,一直以为这是一本类似于游记或者其他的推荐类书籍,多次在推荐书单上出现过但是从未点击开。直到看了一位同学度过此书的点评,我才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兴致,于是抱着好奇心试读了几页,没想到就这么把它读完了。
我想我读这本书感触最大的两句话就是“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没有书店的地方不叫一个地方。”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至少在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男主人公书店老板AJ痛失爱妻黯然度日,女主人公阿米莉娅屡碰渣男,伊斯梅和丹尼尔貌合神离,兰比亚斯婚姻更不幸。他们都在自己的岛上孤立无援,尽管相互接触但就是谁也拯救不了谁。直到玛雅的出现,这个被母亲遗弃在书店里的两岁婴孩彻底改变了AJ的生活,AJ被玛雅信赖着、依恋着,也温暖着,原本是两座孤岛的AJ和玛雅连成了一片新的陆地。玛雅也成了连接伊斯梅、兰比亚斯和阿米莉娅的桥梁,亲情、爱情、友情悄然而至,玛雅为所有人的生活带来了转机。正如《我在雨中等你》的作者加思。斯坦所说:“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故事读完了,温暖和明媚还在,这或许就是治愈系小说的魅力,平淡却暖心。
岁月婆娑,谁的一生不是高低起伏冷暖交织呢?人生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误以为这是一片恒久的陆地,分崩离析的时候才发觉自己还是一座孤岛,其实当我们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连影子都会离我们而去,更何况某些人呢?若为了摆脱孤独,急于连接另一坐孤岛,反到失了自由,压抑了本性,况且在人群里的孤单更孤独,不如一切随了机缘。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确当你沉浸在书中,你会发现阅读几乎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一颗孤独的心与书连接,你就不是一座孤岛。
小说能够吸引人的地方也许就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比如玛雅竟是丹尼尔的女儿是我没想到的,《帖木儿》竟是伊梅斯拿走的也是出乎我的意料……而这一切就是这样巧合,哪怕是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老师一直说的缘分。故事的最后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艾丽丝岛依然安静地与世隔绝着,而小岛书店也依然延续着。正如小说结尾所说“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成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意指佛教用语,指不可思虑言说的境界。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语出《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後用“不可思议”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於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於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於此众生亦无所娆。”《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於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典故]《维摩诘说经》为姚秦时鸠摩罗什所译,约在魏晋时代传入中国,颇受知识份子的欢迎。全经共三卷,分为十四品,内容主要记述维摩诘居士的言语行为,并宣扬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即能成佛的理论。而经中维摩诘居士的神通机智,亦透过此经展露无遗。有一次,维摩诘在自己的居所讲道,并请来三百二十万宝座供得道菩萨安坐,那些宝座华美无比,而且又高又大,看来并非小小的空间可以容纳。没想到这些宝座从天而降时,原来小小的房子就好像也变大了,三百二十万个宝座置於其间,一点都不显得拥挤。维摩诘解释着说:“在诸佛与菩萨中,有一种解脱法门叫做『不可思议』,在此境界者,无须将任何事物放大或缩小,便可使高大的须弥山容纳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如此,乃因一切法空,所有现象本无实体,为虚幻之存在,须弥山的大并非真有,芥子的小亦为虚幻,是以芥子能容须弥山,一切众法绝不相碍。维摩诘居士透过屋纳宝座这样神奇的演示,揭示了修行的途径,也就是必须直观一切法的真相,才能证悟真理。而此境地是神妙不可言喻的,也就是不思议解脱法门。後来“不可思议”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
成语来来往往:指多次来和去交往。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又如:只见街坊上来来往往,许多人挤在间壁一个庵院门首,尉迟南问土人为着何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
有效沟通读后感_1100字
沟通一词,看似简单而人人皆知、耳熟能详。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普遍而深刻的意义。英国作家大卫·厄温所着的《有效沟通》一书就如何与我们周围的邻居、单位的领导及同事、还有客户进行言简意赅的沟通,并不被误解这一主题通过四大部分的讲述、要点的提醒,做了深入的讲解。虽然内容是针对英国本地读者的,比如讲一些用词和语法等,但是有很多内容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沟通意识的培育是第一位的,沟通技巧是第二位的。在沟通中学习沟通,沟通技巧也就自然能不断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其根源还是在于沟通意识的不足。所以我们要从“听”、“说”、“问”等最基本的沟通行为,乃至打电话沟通技巧的所有重要细节,我们都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我们在日常打电话,这是最普通的事情,如何提高有效性呢?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与周围的邻居、单位的领导及同事、还有客户的沟通都是通过电话来完成的,所以电话沟通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打电话前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话前的准备。无论接打电话,通话前很关键,必须事先计划好要说什么,把内容完整写出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二是语言要自然。接电话一定要按照接电话的流程走并熟练达到自然。三是认真倾听。无论是打电话还是接电话都应保持积极的态度,注意倾听。四是要及时办理。每通电话结束都要认真总结归纳,不断改进,重要电话不要推后。
再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沟通是双向性的,邻里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沟通,要把工作做好,沟通必须是顺畅有效的。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做的最小、最不起眼的工作,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这些基本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认真、仔细地把自己每项工作做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做好这些具体的工作,就要做好与同事、领导之间合适的沟通,没有沟通,工作就不可能协调好、也不能做好。沟通是双方面的,必须是真心、真诚的,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工作就会无法开展。只有学会沟通,与邻里、与领导、与同事、与客户的关系才会融洽,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只有学会沟通,生活、工作起来才会更顺利。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里,沟通显得更加重要。
经过详细阅读《有效沟通》一书,受益非浅,我认为:无论是领导、还是作为我们普通的一名员工、或者是邻里之间,沟通是核心要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生活、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前提。怎样利用沟通为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沟通的障碍怎样解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考虑,就要认真学习沟通的艺术,从小节做起,多角度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
成语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如: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象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又如: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曲波《林海雪原》九
成语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又如:《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柯灵《向拓荒者致敬》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读后感_1100字
这个年龄还能保持令人艳羡的份,做女人做成这样真是值得。被媒体称为“拒绝时光的人”伊能静,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一身淡雅的蕾丝边小礼服,永远纤细的腰。
伊能静称自己从12岁的时候就开始保养,小的时候又矮又胖,简直是丑小鸭一个,多亏了后天的勤奋,想尽方法塑身,才成了今天的公主,为了传授自己的美丽心得,使更多的女性更加美丽,她才写了这本书。
“美丽教主”头衔的来历,源于伊能静主持的一档电视节目《美丽教主》。做这档节目时,经常有女孩子向伊能静咨询美容方面的问题。坐飞机也是这样,空姐会排着队来请教她。后来,伊能静就想干脆出本书好了,详细地把美容心得写出来,让每个女生看完之后,皮肤都能变得好好的。“美丽教主”的头衔,对她而言是当之无愧的。这个爱美爱到极至的女人,饮食极讲究,保养极精细。更苛刻的“美丽原则”是:每次外出拍戏都自带四大箱物品,包括一箱柴米油盐,一箱保健食品,一箱衣服和一箱美容产品。
说起关于“美丽”的最大的诀窍,伊能静总是侃侃而谈,“其实绝对还是那句老话,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在美丽上多下工夫,它自己会给你满意的回报。”
《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全书8万余字、1000多张图片。在书中,她一直告诉大家,不管多累,每天都是把妆卸到最干净为止,接下来洗脸。尤其在熬夜的时候洗完脸之后,要用热毛巾把毛细孔蒸开,否则它一直在油脂太疲惫的阻塞状态,第二天毛孔就会松驰。然后赶快加一些补水的保湿,我会敷一些保湿的面膜。大家记得在敷完面膜后,把刚刚打开的毛细孔和有水分的毛细孔,用冰的毛巾,最好是放在冰柜里的,或是用冰块放在毛巾里,把整个脸冰温一次,这样第二天早上起来脸才不会水肿。最后上保湿的产品和乳液乖乖睡觉。每天重复这样一个五到十分钟的动作,可以让你的皮肤第二天减少十天的疲惫。
伊能静接下来她将陆续推出瘦腿、瘦腰、瘦肚子以及瘦臀部的“美容天书”。美容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对今天的女性来说,美丽是创造出来的,伊能静不仅将个人的美容经验一一道来,向爱美女性传授美容保养的秘诀,与大家分享美丽变脸DIY的经验,还计划出《美丽教主之身体天书》、《美丽教主之发妆天书》等系列丛书。看来爱美的女孩子们这下又要有新的期待了。
在此之前,已有好多明星写过关于美容的书,《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显然在时间上不占优势,伊能静却表现得很有信心:我的写作有我自己的角度和风格。她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看过别人写的,就知道她们的书哪里还不够充实。而且,她在美容方面的知识很丰富,绝不亚于她的文学修养。
这本书,你可以不看。如果你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爱美的女性,那么你是还看看吧。因为,这是一本白领女人美丽的天书。
成语侃侃而谈: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意指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语本《论语·乡党》。[源]《论语·乡党》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典故]在《论语·乡党》中,门人记载了孔子问政的情形,描述孔子在朝中与下大夫谈话,显得从容不迫;而和上大夫谈话,则表现得和悦直言的样子;若是国君在场,就保持恭敬而安和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在朝廷上,能视彼此地位的尊卑,而表现出合适的言行举止。後来原文中的“侃侃如也”演变成“侃侃而谈”这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
成语老生常谈:老生常谈[lǎo shēng cháng tán],意指“老生常谈”之“谈”,典源作“谭”。“谭”同“谈”。老书生的寻常言论。比喻时常听到,了无新意的老话。语本《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源]《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十二月二十八日,吏部尚书何晏请之,邓扬在晏许。晏谓辂曰:“闻君着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昔元、凯之弼重华,宣惠慈和,周公之翼成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万国咸宁。此乃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今君侯位重山岳,势若雷电,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翼翼多福之仁。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今青蝇臭恶,而集之焉。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尼父彖象之义,然後三公可决,青蝇可驱也。”扬曰:“此老生之常谭。”[典故]“老生常谈”原作“老生常谭”。三国时代,魏国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他从小对天文、星象、占卜很有兴趣;长大後,更对《周易》极有研究,常帮人占卜,十分灵验。有一天吏部尚书何晏请管辂到家中替他占卜,尚书邓扬也在场作陪。何晏对管辂说:“请你算算我有没有升到三公高位的机会?还有,我最近常梦到有数十只青蝇往我鼻子扑,不知是什麽预兆?”管辂听了就讲了一套仁义道德的道理,并且告诉何晏,只要依循先古圣贤的作为,就能名列三公,青蝇也可马上驱除了。一旁的邓扬听了,就说:“都是些老书生的寻常言论,一点新意都没有。”後来“老生常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时常听到,了无新意的老话。
读《骆驼祥子》有感_1100字
来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那是怎样的情景?我想没有任何言辞能形容清朝政府的破落,那么就用《骆驼祥子》中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经历来一一叙述吧。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描绘了一个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来自农村的祥子是一个年轻力壮、刻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一辆洋车。可没过多久,军阀乱兵抢了车;接着又被反动政府侦探诈取了他仅有的积蓄,曹先生蓄意躲避特务又使他失去较为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挣扎着,仍执着地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一切都是徒劳。他用虎妞的积蓄买了车,却又不得不卖掉为其办理丧事;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他生命的春天从此消失得无影无终,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与希望。他堕落了……翻开书,是疑惑,是不解;合上书,是心酸,是悲痛。这让我慨叹旧社会的黑暗,时代的动荡。祥子多次顽强地抗争企图获得一个独立人权,挫折与磨难接踵而至,他摔倒,又站起来,站起来,又摔倒……无奈!现实是残酷的,斗争是艰巨的。这个仿佛在地狱里都能做个好鬼似的祥子,在现实生活中却始终成了“垃圾”。“他吃、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占便宜,“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了去”。他不再勤劳,不再淳朴,他不再是一个体面的、要强的青年了。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确,悲剧也总是呼唤人们正视生活的冷酷,及奋斗的艰巨,以及人们精神上的各种痛苦。悲剧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太残忍,使人陷入黑暗的深渊;悲剧是美丽且值得感激的,因为它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给人以激动、愤概和启迪,引人深思……而真正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虎妞吗?刘四爷、夏太太吗?亦或是小福子?都不是,祥子的悲剧源于社会的黑暗。不管是小福子或是虎妞,她们也同样是所处社会的牺牲品。人活着,总是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与磨难。人的心是坚强的,同时也是脆落的。我们不是常胜将军,挫折磨难不是天使,它们也不会大发慈悲。祥子的三起三落,又何曾不是一种挫折。每个人都会有理想,每个人都会想成功,但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心想事成,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走到最后。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与挫折,我们或许会失去希望,但是我们不能绝望,我们绝对不能一蹶不振,绝对不能偃旗息鼓。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不代表就一定要认输。“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既然不能改变,那就适应吧!我们要敢于挑战,勇于拼搏,向挫折宣战吧!再次合上了书,虽然泪落,但依旧微笑……沉默的一刹那已不再迷惑,何必犹豫,战斗吧……
成语一蹶不振: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如: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又如: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成语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如:《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又如: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接踵而至。——章炳麟《箴新党论》
观《圆明园》有感_1100字
在一个官吏腐败的国家中,每一丝空气都弥漫着虚伪、庸俗、封建的气息。这就是曾经〝繁荣〞的中国,在这繁荣的背后,千万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清朝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是他们为清朝扛起了一片兴旺的盛世。
有一座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圆明园。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在电影中,一道道光芒映着圆明园,在日光下曜曜生辉,这座奇迹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东方文明的完美体现。雨果曾说过:〝法国所有的城堡加起也抵不上一个东方的圆明园。〞单从它的地位来说是举世无双的,必须有一位学者、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民和形容。在我看来,这正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想象一下当,时奴役了多少人用于建造圆明园,此规模之庞大,又有哪个人是真心愿意为此卖力呢?康熙帝是设计明园的第一人,说明他希望用科学改变中国。
可是清朝的封建思想导致清朝不相信科学的落后导致中国被欺凌。
以史为鉴:当我们用鸦片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时,西方人用鸦治疗疾病;当我们用火火药制成炮仗驱鬼拜神时,西方人在用火药造出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当我们用罗盘测量风水时,西方人把罗盘运用于航海技术上……
也许我的文字太过于匮乏,我早已无法形容圆明园的美或英法联军的残暴。从前,我看过《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其中强烈立谴责了英法联军所犯下的罪行,当那两个强盗扔下火把,带着胜利满载而归时,所有的奇迹倾刻间化为乌有,圆明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巨大灾难。法国军官与吕西·阿尔芒回忆:〝《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在的东西,而我在价值3000万法琅的珍宝财富中徜徉。〞这句话充分体现出这些士官们的强烈占有欲,这些财宝,智慧霎时间变成了手中把玩的消谴品,他们已经沉浸在抢却和掳掠当中,英法联军的劫使得圆明园满目疮痍。可是,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所谓“议和”条件。我想问问,当敌人的炮弹挤开中国的大门之前时,清政府在做什么?“前车覆,后车诫。”前人做过的错事,又为何再次重演呢?谏言不讷,却闭关锁国,耻辱啊!万园之园早以无昔日的风彩,今日唯剩断壁残垣。
当中国古老文化被破坏、遭蹂躏时,我又能说什么?当一座座亭台、一张张写满中国文化的书籍时,那种心痛不是笔墨能形容的啊!智慧被摧残,但那个年代,这之算得了什么?当一幅幅字画抛到火堆中焚烧,又有几人为之痛心疾首?
说了这些还是难解我心头之恨,但《圆明园》这部电影向我们诠释了圆明园的历史,恢弘壮阔的圆明园的创建,扩建,被毁的全过程。好似就近在眼前。看到这些,证明着如今的中国发达了,正如一只咆哮的雄狮证明着自己的强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成语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如:元·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又如: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成语断壁残垣: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如:《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又如:面对这断壁残垣,他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