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挺靠谱》读后感3篇600、7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2:51:59百科知识库

《这个历史挺靠谱》读后感3篇600、700字

文章包括读《这个历史挺靠谱》有感等600字、7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这个历史挺靠谱》读后感_590字

最近买了本书 袁腾飞的《这个历史挺靠谱》,一口气把厚厚一本书都看完了。袁老师讲历史非常幽默诙谐,浅显易懂,脉络清晰,对我这个历史盲而言,好好的恶补了一下历史知识!现在我起码知道大概的历史年代表,知道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元明清这些历史顺利和大概怎么一回事了!

突然发觉自己人文方面的看的书确实太少了,中学的时候除了课本没看过什么课外书,大学了学了自己不喜欢的工科,也从来没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去看看书,从小到大都只学课本的东西,在我的印象里,历史课只是考试的时候记过几个大事年代表,知道几个谁都知道的历史名词,却不明白其中的内涵,现在拿起这些历史书籍,才发现,噢,原来这么回事。纵横家是怎么回事,远交近攻是怎么来的,历史的更迭这些皇上一个个怎么坐上江山的,看看确实有益。

打算再买本下册,好好看看!开卷有益吧。每天只盯着电脑屏幕看杂七杂八的新闻,看的头昏脑涨,然后就感叹一句:这个社会怎么这样,现在的人怎么都这样了……

上次看一个杂志,说现在人都得了电脑屏幕依赖综合症,什么都依赖电脑屏幕,一伙都离不开,然后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看而过,可能以后就是电脑统治我们,我们因为电脑放弃了思考,放弃了动脑,反而是电脑会让我们越来越退化。

所以拿起书来吧,品味书中的墨香,品味书中五味杂陈的故事,享受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和自己独处的感觉,享受精神的大餐!

成语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如: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又如:今乃知出于《西洋记》,……开卷有益,信夫。——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

成语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如:《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又如: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远交近攻之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这个历史挺靠谱》读后感_632字

地理课上感觉内容比较枯燥,想着如何让课堂更精彩点。通过多方求证得出“史 + 地”模式。基于这种需求,读袁腾飞老师所着的《这个历史挺靠谱》一书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本书我最敬佩的地方 , 就是它的内容很全 , 但不深奥 , 每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描述得很精简 , 不像其他历史书 , 堆砌了一大堆东西 , 读来如同咬蜡 . 这本书能让我们从最简短的语言中学到最多的历史 , 完全不让人心烦。有人说袁 sir 把“死去”的历史“活生生”地带到大众面前去。比如“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发展的机会很少”这句话是历史正统的格式,而袁 sir 是这样说的:“资产阶级发展的机会就像秃子头上的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没了,西方国家玩儿命地苦苦寻觅。”这样生动的一比喻,别人就会知道这个机会有多难发现。

这本书的风格独树一帜。作者袁腾飞是中国通俗讲史界领军人物 , 百万级畅销书作家 , 引领一代讲史新风 , 善于以幽默犀利、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 , 讲述海量的历史知识。其独特的讲史风格 , 让人时不时的开怀大笑。看袁 sir 的书真是一举两得:知识 + 开心。

看了袁 sir 的书,地理课“容易”多了。比如这节课的时间较充裕,或者内容上的需要,总之一有机会我就加点“调味料”,学生马上精神倍增,我们的学生知识量不够,他们很愿意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学生脑洞一开,经常把我问倒,作为老师只怪自己学识不渊博。作为老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真理。

成语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又如: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成语一举两得: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意指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源]《战国策·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於齐,西讲於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曰:“……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於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东观汉记·卷八·耿弇列传》弇以军营临淄西安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未易攻也。临淄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弇内欲攻之,告命军中治攻具,後五日攻西安,复纵生口令归。蓝闻之,晨夜守城。至期日夜半,令军皆食,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弇曰:“然。吾故扬言欲攻西安,今方自忧治城具,而吾攻临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且西安城坚,精兵二万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伤。正使得其城,张蓝引兵突,临淄更强,勒兵凭城,观人虚实。吾深入重地,後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不见是尔。”遂击临淄,至日中,破之。张蓝闻临淄破,果将其众亡。[典故]战国时候,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则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於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後来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许有利、有弊。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陈轸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看到了,就要将牠们杀死,这时管与却阻止说:“两只老虎互相争斗,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气,但实际上却等于是刺杀了两只老虎。”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於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典源又见《战国策·秦策一》。内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於秦惠王前,争论该伐蜀还是伐韩。司马错建议伐蜀,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国,而且将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同时得到名、实两方面的好处。後来“一举两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

《这个历史挺靠谱》读后感_661字

历史在我们眼中往往是令人感到乏味,枯燥的,在图书馆借的历史书 早就束之高阁。可这本《这个历史挺靠谱》却刷新了我对历史书的看法,恨不得睡觉时也在看。

大家知道古时候欧洲是怎么打仗的吗?不是腥风血雨,不是杀的昏天黑地,而是绅士打仗法。为什么是“绅士打仗法”呢?原来那个时候的武器非常落后,滑膛枪里面没有膛线,子弹飞出去就想往哪飞就飞哪,一阵微风吹过,子弹就被刮跑了。而且想发射一颗子弹也不容易,先要把一人多高的枪斜过来,把火药往里掉,再填弹丸,还要拿捅条捅结实了才能开枪,一分钟两到三发,比弓箭还快。

落后的武器造就了滑稽的打仗法,可关键是开战前,“绅士”们还互相谦让,这边说:“X国的绅士们,你们先开枪吧”那边的回答:“Y国的绅士们,还是你们先开枪吧”结果是一块儿开枪,以一个营或一个排位单位看方阵开枪,为什么要排成方阵开枪呢?因为命中率太低,得面对面的打才行,士兵不用隐蔽,因为18世纪的战争就是练胆儿的游戏。

那会儿的大炮更是搞笑,一炮过去就没有影子了,这可怎么办?一百多炮发过去才死三人,战斗力太差了。而输和赢判断方法令人忍俊不禁,哪边的方阵乱了,哪边输。

我想起了看过的中国拍的很多历史剧,都不是打仗,而是打架,一帮人混在一起,你抱着我,我抱着你,你抵着我,我抵着你,谁和谁都分不清了,看了这本书,不禁觉得电视剧编剧真是篡改历史啊!

别急,这本书里有好多鲜为人知的小秘密。看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啊?”“哇!”出来。以前听爸爸妈妈对我说的那些,大都是错的。具体是什么,要你看过才知道。快去看看吧!

成语昏天黑地: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如: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郑蕊珠昏天黑地,不认得这条路是那里,离家是近是远。”又如:加以象现在的昏天黑地,你若打开窗子说亮话,还是免不了做牺牲。——鲁迅《两地书》九

成语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如: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又如: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