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1905—1945〕,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原籍是广东番禺。小时候非常喜爱音乐,由于他善长吹"洋箫"〔单簧管〕,被人们称为"南国箫手"。在岭南大学附中学习的曰子里,他不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琴,还兼作学校乐队的指挥。
1926年冼星海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28年到上海,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在一次反对学校不合理收费制度的斗争中,他和一些穷学生一起,被学校无理地赶出了校门。但是,任何打击也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决心。1930年初,他到法国半工半读。后来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35年,我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关头。富有爱国热情的冼星海一回到上海,就立刻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他创作的《我们要抵抗》、《战歌》、《救国军歌》等抗战歌曲,很快传遍了祖国各地。但国民党政府却处处破坏人民的救亡斗争,他们派人没收了《战歌》的唱片,并妄想用钱收买冼星海,但冼星海毫不动摇,他表示:"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收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的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的危亡服务。"
1938年11月,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师生的热情邀请下,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冼星海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短短的日子里,他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党中央派他到苏联为一部电影创作音乐,1945年10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莫斯科的一所医院中逝世了。为了悼念他,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挽词:"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冼星海在短短40年中,为开创我国的无产阶级音乐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4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曲《中国狂想曲》及《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250多首歌曲。
周恩来同志给冼星海的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很好地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冼星海是一位人民音乐家,他的革命精神和不朽的作品,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