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纹腹小鸮(学名:Athene noctua)属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英文名 Little Owl(小鸮)。是体型很小的猫头鹰。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伊朗等地,在中国仅分布于四川的宝兴和雅江等地。体长20-27.5厘米。捕食昆虫、蚯蚓、两栖动物以及小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善奔跑。部分地昼行性。矮胖而好奇,常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常立于篱笆及电线上。能徘徊飞行。繁殖期一般为5-7月。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纵纹腹小鸮
拉丁学名:Athene noctua
英文俗名:Little Owl
命名作者:Scopoli, 1769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小鸮属(Athene)
繁殖区:古北界, 非洲 : 广泛分布 古北界; n, ne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49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纵纹腹小鸮体小(23厘米)而无耳羽簇的鸮鸟。头顶平,眼亮黄而长凝。浅色的平眉及宽阔的白色髭纹使其看似狰狞。上体褐色,具白色纵纹及点斑。下体白色,具褐色杂斑及纵纹。肩上有两道白色或皮黄色的横斑。
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
叫声:日夜作占域叫声,为拖长的上升goooek声。雌鸟以假嗓回以同样叫声。也发出响亮刺耳的keeoo或piu声。告警时作尖厉的Kyitt, Kyitt叫声。
纵纹腹小鸮:黑白绘图 纵纹腹小鸮:黑白绘图地理分布
纵纹腹小鸮纵纹腹小鸮在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锡金、不丹、蒙古和朝鲜等地。
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西、贵州、陕西、宁夏等地。
分布范围:西古北界、中东、东北非、中亚至中国东北。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广布于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数地区,高可至海拔4600米。
生活习性
饥肠辘辘的纵纹腹小鸮幼鸟盼着母亲早点回来纵纹腹小鸮在各地均为留鸟,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灌丛和平原森林地带,也出现在农田、荒漠和村庄附近的树林中。主要在白天活动,常在大树顶端和电线杆上休息。飞行迅速,主要通过等待和快速追击来捕猎食物。
叫声多变,主要是一种哀婉的声音,在短暂的间歇中不断反复,此外还常有一种尖叫声。
食物主要是鼠类和鞘翅目昆虫,也吃小鸟、蜥蜴、蛙等小型动物。在追捕猎物的时候,不仅同其他猛禽一样从空中袭击,而且还会利用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去追击。
生长繁殖
纵纹腹小鸮繁殖期为5—7月。雄鸟和雌鸟在黄昏和拂晓时的鸣声增多,活动增强,相互追逐、嬉戏。雄鸟用伸颈耸羽,左右摆动等方式来炫耀雌鸟。通常营巢于悬崖的缝隙、岩洞、废弃建筑物的洞穴等处,有时也在树洞或自己挖掘的洞穴中营巢。
每窝产卵2—8枚,通常为3—5枚。卵的颜色为白色。
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一29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双目紧闭,勉强抬头,侧身横躺,全身具有黄白色的绒羽,头大、颈细,嘴峰为肉青色,需要亲鸟喂养45—50天才能飞翔。
亚种分化
纵纹腹小鸮亚种 orientalis 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
亚种 ludlowi 分布于西藏西部、南部及东部;
亚种 impasta分布于青海、甘肃及四川;
亚种 plumipes 由甘肃西南部以东至山东,北至大兴安岭。
它在各地都是留鸟,并且十分地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