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生物科学2023-02-08 18:33:17百科知识库

褐头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褐头鸫的图片

褐头鸫(学名:Turdus feae,英文名:Grey-sided Thrush)是鸫科鸫属的鸟类。

褐头鸫(学名:Turdus feae)为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俗名费氏穿草鸫。具白色眉纹且眼下具白斑。分布于缅甸、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北京等地,多生活于在海拔1500-1900米高处的阴暗、潮湿的混交林缘、特别喜在小山溪的空地上活动以及常隐匿在溪流或树丛间。在中国数量稀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中文学名:褐头鸫

拉丁学名:Turdus feae

英文俗名:Grey-sided Thrush

命名作者:Salvadori, 188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古北界 : ne China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1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褐头鸫 褐头鸫

中等体型(23厘米)的浓褐色鸫。腹部及臀白色。

雄雌两性各似白眉鸫的雄雌鸟但胸及两胁灰色而非黄褐色。雌鸟喉部更白一些。似白腹鸫但白色的眉纹短,外侧尾羽羽端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褐,嘴裂及下颚基部黄色;脚-棕黄。

叫声:叫声比白眉鸫略显细薄,为zeee或sieee声。

褐头鸫,雄鸟 褐头鸫,雄鸟 褐头鸫,雌鸟 褐头鸫,雌鸟 褐头鸫雄鸟与雌鸟:雌鸟喉部更白 褐头鸫雄鸟与雌鸟:雌鸟喉部更白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褐头鸫和白眉鸫的区别:外形高度相似,都具有白色眉纹和眼下白斑。但褐头鸫胸及两胁灰色,而不是白眉鸫的黄褐色。

白眉鸫雄鸟 白眉鸫雄鸟 白眉鸫雌鸟 白眉鸫雌鸟

地理分布

褐头鸫分布图 褐头鸫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至印度东部及东亚。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河北、山西及北京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

主要分布省份:北京 山东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庞泉沟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百花山

生活习性

褐头鸫,摄影令狐妖兔(褐头鸫在华北高海拔的针叶林里繁殖,在东南亚很常见,奇怪的是——从东南亚的越冬地到北京漫长的迁徙路线上,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其貌不扬的鸟的踪迹,它们究竟是怎么闪过来的呢?) 褐头鸫,摄影令狐妖兔(褐头鸫在华北高海拔的针叶林里繁殖,在东南亚很常见,奇怪的是——从东南亚的越冬地到北京漫长的迁徙路线上,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其貌不扬的鸟的踪迹,它们究竟是怎么闪过来的呢?)

成群活动,冬季常与白眉鸫混群。

生长繁殖

褐头鸫 褐头鸫

巢址平均海拔1805m±86m(1730—1930m),巢树均为华北落叶松Laxxprincipis—rupprechtii,巢树高度11.3111±2.2In(8~14m)。巢距地的平均高度为5.3m±1.5m(4—7m),巢址周围隐蔽性较好,天敌很难发现。2006年6—7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只褐头鸫的雌鸟进行了无线电遥测,采用95%调和平均数法来计算,其繁殖期的活动区面积为1.93hm2±0.76hm2。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本文标签: 地壳丰度  diqiaofengdu  鸟类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