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雀嘴鹎(学名:Spizixos canifrons,英文名:Crested Finchbill)是鹎科雀嘴鹎属的鸟类。
凤头雀嘴鹎(学名:Spizixos canifrons)属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是体大(22厘米)而独具一格的橄榄绿色鹎类。象牙色的嘴形厚而似雀,头顶黑色,有一朝前竖立的黑色羽冠,下体绿黄色。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南包括西藏东南部、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分布狭窄,数量并不丰富,应注意保护。喜欢单独或结小群栖于开阔林地、林间空地、灌丛及林园,高可至海拔3000米。有时停栖于电话线上。
中文学名:凤头雀嘴鹎
拉丁学名:Spizixos canifrons
英文俗名:Crested Finchbill
命名作者:Blyth,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鹎科(Pycnonotidae)
中文属名:雀嘴鹎属(Spizixos)
繁殖区:东洋界 : ne India, Burma, n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9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凤头雀嘴鹎体大(22厘米)而独具一格的橄榄绿色鹎类。象牙色的嘴形厚而似雀,羽冠凸显,下体绿黄色。 尾具宽阔的黑色端带。
虹膜-褐色;嘴-象牙色;脚-粉红。
叫声:示警时发出断续但悦耳的purr-purr-prruit-prruit-prruit声。叽叽喳喳的叫声及干涩的长啭颤音。
凤头雀嘴鹎:幼鸟 凤头雀嘴鹎:亚成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凤头雀嘴鹎与领雀嘴鹎的区别:凤头雀嘴鹎的额及脸颊灰色,无白色的前颈环,冠羽较长。
生活习性
凤头雀嘴鹎迁徙:留鸟,不迁徙。
生境:栖息在海拔1000-3000m 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疏林和沟谷地带较常见,有时也出现在村寨和田边附近丛林中或树上。
食性: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昆虫为主,常见种类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种子、浆果等。
习性: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多在森林中层小树和灌木丛上活动和觅食,但也到高大乔木冠层和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
生长繁殖
凤头雀嘴鹎的鸟巢和一窝幼鸟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植物发达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1.5-3m 的小树或高的灌木上。巢呈浅杯状,主要由草茎、草根、苔藓、卷须等构成。
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从淡粉红色到深砖红粉红色,被有淡红色、深红色或暗红褐色斑。卵的形状变化亦较大,从长卵圆形到钝卵圆形均有。卵的大小平均为25.7mm×17.6mm,较长的为 28.1mm×18.0mm,较阔的为20.6mm×19.3mm,最小的24.0mm×16.1mm。
地理分布
凤头雀嘴鹎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西南包括西藏东南部、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ingrami甚常见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的开阔原野、次生林及农田。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
保护现状
凤头雀嘴鹎分布区域狭窄,除部分地区外,种群数量并不丰富。由于其羽色艳丽,食性杂,易于饲养,近来多有作笼养观赏和出售的,致使种群数量更趋减少,应注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