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短翅莺(学名:Locustella chengi,英文名:Sichuan Bush Warbler)是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又译作四川灌木莺。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贵州、湖北及湖南地区,繁殖期为5月前后。本鸟种的拉丁学名 Chengi 是为了纪念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郑作新(Cheng Tso-hsin),他是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也是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姓氏命名的中国特有鸟种。研究人员最早于1987年在四川省的灌木丛中听到这种莺沙哑的鸣叫声,但是他们直到2015年才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对这种鸟有了正式的描述。四川短翅莺与它的近亲高山短翅莺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叫声更尖利。
中文学名:四川短翅莺
拉丁学名:Locustella chengi
英文俗名:Sichuan Bush Warbler
命名作者:Alstr?m et al., 201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蝗莺科(Locustellidae)
中文属名:蝗莺属(Locustell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四川短翅莺:Per Alstr?m et al.摄于四川老君山这种四川灌木莺比它的近亲高山短翅莺(Russet Bush Warbler)的叫声更尖利。这两种莺出现在同一座山上。它们的大小略有不同,但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叫声。
鸟类记录
1992年,瑞典小伙皮尔·奥斯特罗姆和好友厄本·奥尔森来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峨眉山观鸟发现四川短翅莺,之后念念不忘。
2014年,在四川南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50米处,科研人员进行了野外鸣声回放实验。
2011年,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外聘专家的皮尔回到中国。经过交流,皮尔发现中国不少学者也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叫声特别的“高山短翅莺”,他决定把萦绕心头的疑问弄个水落石出。
2014年5月下旬,皮尔和戴波一行人来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老君山,进行了野外考察。这项科研调查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都曾开展。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声谱分析四川短翅莺鸣唱的频率在4000赫兹以下,而高山短翅莺则在6000赫兹左右;在四川地区,高山短翅莺多见于海拔1850米以上,而四川短翅莺则几乎全在海拔1900米以下;据基因序列分析,四川短翅莺和高山短翅莺的遗传距离差距平均约1.0%,“经过来自瑞典、中国、美国、英国和越南5国的16位科研人员,花费3年,最终确定了鸟类新种——四川短翅莺。”
分类地位
来自瑞典、中国、越南、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DNA分析,分析显示四川短翅莺和高山短翅莺的关系很近,可能在85万年前由统一祖先分离出来。有关发现的细节发表在《鸟类研究杂志》(Avian Research)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