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林鸮(学名:Strix uralensis,英文名:Ural Owl)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
长尾林鸮(读音:cháng wěi lín xiāo)别名夜猫子,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林鸮属。是一种中等大小及夜间活动的猫头鹰,在欧洲及亚洲北部有达15个亚种。分布在欧洲及亚洲,由东面的库页岛、日本及韩国至西面的斯堪地那维亚。北方临界北纬65°,南方至北方针叶林的尽头。吃啮齿目及中等至大型的鸟类,如松鸦、柳雷鸟及斑尾林鸽。它们的叫声可以远达2公里。
中文学名:长尾林鸮
拉丁学名:Strix uralensis
英文俗名:Ural Owl
命名作者:Pallas, 1771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林鸮属(Strix)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4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拼音
长尾林鸮chángwěilínxiāo外形特征
长尾林鸮长尾林鴞俗名猫头鹰、乌尔塔-苏乌勒图、夜猫子,是中大型夜行性猛禽。体长45-54厘米,体重452-842克。头部较圆,没有耳簇羽,面盘显著,为灰白色,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皱领也很显著。体羽大多为浅灰色或灰褐色,有暗褐色条纹,下体的条纹特别延长,而且只有纵纹,没有横斑。尾羽较长,稍呈圆形,具显著的横斑和白色端斑。虹膜暗褐色,嘴黄色,爪角褐色。生活习性
长尾林鸮长尾林鴞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特别是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较多见,偶尔长尾林鸮也出现于林缘次生林和疏林地带。
长尾林鸮的北方群落栖息在与乌林鸮相似的地方,喜欢在低地森林筑巢,但会避开密林及针叶林。在中欧的群落则喜欢落叶林。它们一般会栖息在开放的林地,尤其是潮湿的地区。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通常单独活动。白天大多栖息在密林深处,直立地站在靠近树干的水平粗枝上,由于体色与树的颜色很相似,因此虽然不算十分隐蔽,也很难被发现。有时白天也活动和捕食。寒冷的冬天常在树洞中躲避风雪,有时甚至敲击树干也不飞出。多活动于树林的中下层,只有在进行远距离飞行时才越过树冠之上。当追捕松鼠时则随松鼠的上下而起落,常边飞边发出“呼呼”的恫吓声。飞行时两翅煽动幅度较大,飞行轻快而无声响。多呈波浪式飞行。一般飞行距离不远,每次多在50一60米左右。除繁殖期常发出“蹦蹦一蹦蹦一”的短促而粗犷的叫声外,其他时候一般很少鸣叫。它的叫声略似中杜鹃的声音,但较中杜鹃的声音长而响亮。主要以田鼠、棕背鼠、黑线姬鼠等为食,也吃昆虫、蛙、鸟、兔,以及松鸡科的一些大型鸟类。
叫声:求偶叫声为深沉悠远的whoohoo,四秒钟后转为whoohoo owhoohoo。也发出一连串约八个音的poo声,升调收尾。雌鸟叫声类似但较沙哑,也作似kuveh声如鹭。告警叫声khau khau似犬吠。
生长繁殖
长尾林鸮长尾林鸮分布图长尾林鸮繁殖期为4-6月。通常营巢于树洞中,也在树根下的地面上或林中河岸的石崖上营巢。每窝产卵2-6枚。卵为白色。孵卵由雌鸟承担,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为27-28天。雏鸟为晚成性,大约经过30—35天才能飞翔。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长尾林鸮见于古北界及日本的针叶林。主要是欧洲北部和东部、俄罗斯、蒙古北部、朝鲜和日本等地。分布状况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北京、辽宁、吉林、河南、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稀有留鸟。亚种nikolskii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coreensis 在吉林、辽宁的长白山区,可能在河北也有分布。
保护现状
长尾林鸮飞翔的长尾林鸮 1.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生效年代: 19972.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生效年代: 1989
3.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生效年代: 1996
4.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
5.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保护现状
栖息地破坏:主要原因森林被砍伐,人口增多,是适宜的 栖息地逐渐减少,营巢地被破坏。
延伸阅读
黑龙江的长尾林鸮长尾林鸮还生活在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它比乌林枭常见,也比乌林枭分布的广。每到四月初,在吉林长白山和临近地区,在内蒙,甚至在华北地区的针阔混交林里黑沉沉的夜晚响起雄性长尾林鸮深沉悠远“爱情的表白”,whoohoo,四秒钟后转为whoohoo owhoohoo。男高音一直向上拔高出一连串poo声,到第八个音节到达顶点戛然收尾。雌鸟嗓子沙哑,虽然不能,却也是以同样的曲调激情回应着“求婚者”。
长尾林鸮又叫东方乌拉山鸮,体形比乌林枭稍小——也算是大体格的猛禽了。在中国五种林鸮中体形居第二位。它的尾羽较长(所以叫长尾林鸮),稍圆。飞翔时好像水中作蛙泳,划出一个一个半园的弧形,它不善长距离飞行,50米——60米左右就要有一个顿歇。
长尾林枭在中国的东北繁殖,也在这里越冬。猎食时长尾林鸮像乌林枭一样有耐心:高踞在乔木上静候,只待猎物经过便突然然袭击。它的食谱比乌林枭丰富,以鼠兔为主,也捕食鸟类,青蛙和昆虫。每年在4——5月繁殖,筑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2——4枚卵。
四川林鸮原来被当作长尾林鸮,四川林鸮(是中国中部特有的一种“猫头鹰”,分布在青海东部和四川的北部、西部和中部海拔2700~4200米的开阔针叶林和亚高山混交林中。与长尾林枭相似,曾经作为它的一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