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小鸮(学名:Athene cunicularia,英文名:Burrowing Owl)是鸱鸮科小鸮属的鸟类。
穴小鸮(学名:Athene cunicularia)又称穴鸮,是鸮形目、鸱鸮科的鸟类。身体纤瘦,腿颇长,成年穴鸮体长28厘米,以啮齿类动物遗弃的洞穴为巢,或者自己打洞为巢,喜欢用多种发出恶臭的动物粪便来装饰自己的小窝。活动范围是在开阔的草地和农耕平原上,喜欢捕食个头大的昆虫,比如一些甲虫和麻雀、老鼠等小动物。分布于美洲地区。
中文学名:穴小鸮
拉丁学名:Athene cunicularia
英文俗名:Burrowing Owl
命名作者:Molina, 1782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小鸮属(Athene)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广泛分布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白色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穴小鸮
【拉丁学名】Athene cunicularia
穴小鸮【命名时间】Molina, 1782
【英文名称】Burrowing Ow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
外形特征
穴小鸮是一种小型在地面洞穴生活的猫头鹰,有圆圆的头和耳朵,身体纤瘦,腿颇长,成年猫头鹰体长一般在21.6-28厘米,翼展50.8-61厘米,体重170.1 -284克。脸颊白色,体呈褐色,具小白色斑点,白眉毛,黄色的眼睛,沙色的头部,背部、翅膀、上体、胸部和腹部有白色或奶油色条纹。亚成鸟的头部和背部褐色,腹部、胸部和翅膀为白色。在其第一个夏天会蜕成成鸟般的羽毛。雌鸟通常比雄鸟更暗。穴居猫头鹰较容易看到,因为它们往往是在白天活跃,令人惊讶的的大胆,人易接近。
生活习性
习惯猎食大型节肢动物,主要是甲虫和草蜢,构成了饮食的一大部分。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小鼠,大鼠,地鼠,地面松鼠,也是重要的食物。其他猎物包括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蝎子,小棉尾兔,蝙蝠和鸟类,如麻雀,角云雀。它们可以相当灵活的捕捉猎物,追逐地面上的蚱蜢和甲虫,利用自己的魔爪,捕捉在半空中飞行的大昆虫,或悬停并向不知情的猎物俯冲下来。穴居猫头鹰主要活跃在黄昏和黎明,但在整个24小时内都可以猎食,尤其是当它们要哺育雏鸟时。和其他的猫头鹰不同,它们也吃果实和种子,特别是仙人球或仙人掌果。
生长繁殖
繁殖期在3月底或4月。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偶尔有2雄一雌。巢穴一般用其他哺乳动物废弃的地下洞穴,也自己挖掘洞穴,甚至还利用放在地下的人造巢箱。会在不同类型的巢穴里里放置不同的干巢材。每巢产6至9(有时多达12枚)枚卵,由雌鸟孵化28-30天。在孵化期由雄鸟负责给雌鸟带来食物,并随时在白天担任洞穴附近的警卫。孵化14天后,可以看到小鸟在栖息的洞穴入口处,伸出小脑袋等待父母带回来的食物。它们离开巢穴独立生活大约要44天的时间,能够捕食昆虫要49-56天。
地理分布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