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姬鹟的分类地位、记录、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生物科学2023-02-08 15:10:38百科知识库

红胸姬鹟的分类地位、记录、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红胸姬鹟的图片

红胸姬鹟(学名:Ficedula parva,英文名:Red-breasted Flycatcher)属鹟科姬鹟属。原作为红喉姬鹟的亚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部、西藏西南部,但在中国河北和香港(2007年成为中国鸟类新纪录)、北京,以及韩国也有记录。

中文学名:红胸姬鹟

拉丁学名:Ficedula parva

英文俗名:Red-breasted Flycatcher

命名作者:Bechstein, 179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姬鹟属(Ficedul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Pakistan,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3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橙色

分类地位

红胸姬鹟:雄鸟,摄于北京 红胸姬鹟:雄鸟,摄于北京

红胸姬鹟曾为被置于红喉姬鹟(F. parva)下的普通亚种parva(Clements, 2000),但其与东方的亚种albicilla在形态上和鸣声上区别较大,可能为独立的种(Svensson, 1992及Alstr?m P. in litt. to Yang Liu)。李伟和张雁云(2004)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作为遗传标记,测得两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6.4%,远远大于两个亚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0.1%~0.2%),为两个亚种的“分割”提供了证据。但是,在刚刚出版的《世界鸟类手册》(第11卷)上,作者以parva和albicilla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有杂交带为由,仍然以亚种来处理(Del Hoyo et al., 2006)。尽管如此,parva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单元,日后在中国的记录仍然值得关注。

鸟类记录

红胸姬鹟:雄鸟,摄于北京 红胸姬鹟:雄鸟,摄于北京

李海涛等人发表在《动物学研究》2008年03期上的论文《中国鸟类新记录种——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指出:2007年4-5月间,笔者在中国河北省乐亭县祥云岛林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蒲台岛分别记录到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为中国鸟类物种新记录.

外形特征

红胸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胸姬鹟:形态特征图

体长仅11cm的姬鹟,体型仅相当于大型柳莺,比红喉姬鹟(F. albicilla)体型要小(实际上重量也轻3-5克)。红胸姬鹟成年雄鸟喉部的桔红色一直延伸到上胸部(红色区域的面积随着年龄增加),乍一看有欧亚鸲(Erithacus rubecula)的感觉。而脸部及前额灰色;后者仅喉部呈桔红色,上胸部偏灰色,且脸部的灰色位于颊部。这些是野外明显的区别。

另外,红胸姬鹟的下喙为浅色,而红喉姬鹟下喙颜色深。不过这个特征在野外不太容易观察,在环志时可作为区分雌鸟及亚成体的主要手段。

尽管鸣声可作为两者稳定的区别方法,典型的歌唱可能在迁徙过境期间不太容易出现。两者的叫声均为单调的“trrrt”,亦不易区分。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胸姬鹟和红喉姬鹟的区别:红喉姬鹟上下嘴全黑,而红胸姬鹟上嘴黑、下嘴黄;红喉姬鹟的红色区域仅限于喉部,而红胸姬鹟的红色区域延伸至胸部。

红胸姬鹟:雄鸟 红胸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雄鸟

地理分布

红胸姬鹟:地理分布图 红胸姬鹟:地理分布图

红胸姬鹟繁殖于欧洲大陆,东至乌拉尔山、高加索山、伊朗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西部。在亚洲越冬于印度北部(Svensson, 1992)。其在迁徙和越冬期有可能出现于中国新疆西部,西藏西南部。2003年4月及2004年11月在韩国已经有了野外记录,因此一些“跟错队”的亚成体亦可能于迁徙季节与红喉姬鹟出现在中国东部。

本文标签: 鸟类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