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颈滨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生物科学2023-02-08 15:04:37百科知识库

红颈滨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红颈滨鹬(学名:Calidris ruficollis,英文名:Red-necked Stint)是鹬科滨鹬属的鸟类。

红颈滨鹬(学名:Calidris ruficollis)是鹬科滨鹬属鸟类。体小的灰褐色滨鹬。腿黑,上体色浅而具纵纹。冬羽:上体灰褐,多具杂斑及纵纹;眉线白;腰的中部及尾深褐;尾侧白;下体白,灰色较深而羽色单调,腿黑色。喜沿海滩涂,结大群活动,性活跃,敏捷行走或奔跑,拣起食物或兴奋时头上下点动或往后一甩。较长趾滨鹬更为滨海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中文学名:红颈滨鹬

拉丁学名:Calidris ruficollis

英文俗名:Red-necked Stint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滨鹬属(Calidris)

繁殖区:古北界 : ne

非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6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

体小(15厘米)的灰褐色滨鹬。腿黑,上体色浅而具纵纹。

冬羽:上体灰褐,多具杂斑及纵纹;眉线白;腰的中部及尾深褐;尾侧白;下体白。

春夏季头顶、颈的体羽及翅上覆羽棕色。与小滨鹬区别在嘴较粗厚,腿较短而两翼较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细弱的笛音chit-chit-chit,音比小滨鹬稍粗稍低。

红颈滨鹬:繁殖羽 红颈滨鹬:繁殖羽 红颈滨鹬:亚成鸟 红颈滨鹬:亚成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颈滨鹬冬羽与长趾滨鹬区别在于灰色较深而羽色单调,腿黑色。

地理分布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冻原地带。西自太梅尔半岛,往东到阿纳德尔和楚科奇半岛。越冬于中国广东、海南岛、福建和台湾。往南到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迁徙期间经过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山东、西达青海、南至云南、广西、广东、香港和福建沿海。部分未成熟个体终年留居于中国海南岛。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越冬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为中国东部及中部甚常见的迁徙过境鸟。一些冬候鸟留在海南岛、广东、香港及台湾沿海越冬。

生活习性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的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冻原地带芦苇沼泽、海岸、湖滨和苔原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海边、河口,以及附近盐水和淡水湖泊及沼泽地带。迁徙期间甚至会出现于内陆湖泊与河流地带。常成群活动。喜欢在水边浅水处和海边潮涧地带活动和觅食。行动敏捷迅速。常边走边啄食。

红颈滨鹬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主要通过地面啄食。有时也将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

生长繁殖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的繁殖期为6—8月。营巢于苔原草本植物丛中。每窝产卵通常4枚,偶尔3枚。卵的颜色为赭色或黄色,被有小的砖红色或棕红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28×20毫米。

本文标签: 鸟类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