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浮鸥(学名:Chlidonias leucopterus,英文名:White-winged Tern)是鸥科浮鸥属的水鸟。由于它头和颈的全部以及上背均系绒黑色,肩部和腰转为黑灰色,两翅的复羽与翼缘呈白色,所以又称它为白翅黑海燕。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地中海沿岸。
中文学名:白翅浮鸥
拉丁学名:Chlidonias leucopterus
英文俗名:White-winged Tern
命名作者:Temminck, 1815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浮鸥属(Chlidonia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4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体小(23厘米)的燕鸥。尾浅开叉。
繁殖期成鸟(夏羽):头、颈、背及胸黑色,与白色尾及浅灰色翼成明显反差;翼上近白,翼下覆羽明显黑色。
非繁殖期成鸟(冬羽):上体浅灰,头后具灰褐色杂斑,下体白。从眼至耳区有一黑色带斑,并常和头顶黑斑相连。颏、喉白色而杂有黑色斑点。
幼鸟:和冬羽相似。但头顶为黑褐色,背、肩及翅上小覆羽灰褐色。下体白。
虹膜-深褐;嘴-红色(繁殖期),黑色(非繁殖期);脚-橙红。
叫声:重复的kweek声或尖厉的kwek-kwek叫声。




非繁殖期的白翅浮鸥与非繁殖期的须浮鸥的区别:白翅浮鸥的白色颈环较完整,头顶黑色较少,杂斑较多,黑色耳覆羽把黑色头顶及浅色腰隔开。
生活习性

白翅浮鸥主要栖息于内陆河流、湖泊、沼泽、河口和附近沼泽与水塘中。有时也出现在沿海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多在水面低空飞行,觅食时往往能通过频频鼓动两翼,使身体停浮于空中观察,发现食物,即刻冲下捕食。休息时多停栖于水中石头、电柱、木桩上或地上。
白翅浮鸥主要以小鱼、虾、昆虫、昆虫幼虫等水生动物为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蝗虫和其它昆虫。
生长繁殖


白翅浮鸥的繁殖期为6-8月。常数对或数十对在一起繁殖。营群巢。通常营巢于湖泊和沼泽中死的水生植物堆上。巢属浮巢。主要用芦苇和水草堆集而成。每窝产卵通常3枚,偶尔少至2枚和1枚,或多至4枚的。卵的颜色为赭色或褐色,被有深灰色或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9-39×21-27毫米。雌雄轮流孵卵。
地理分布

白翅浮鸥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北部。越冬和迁徙时途径新疆、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湖南、长江下游、浙江、江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厦兰屿。
国外繁殖于欧洲南部、北非、中亚哈萨克斯坦、西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和远东。越冬于非洲、地中海、南亚和澳大利亚。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