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蜡嘴雀(学名:Eophona personata,英文名:Japanese Grosbeak)是燕雀科蜡嘴雀属的鸟类,别名梧桐、大蜡嘴、铜嘴,英文名直译为日本蜡嘴雀。体长约21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蜡嘴”。与雌雄异色的黑尾蜡嘴雀不一样,黑头蜡嘴雀是雌雄同色的。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在春秋季节结群飞行,在各种地形环境都可见到。由于飞行速度快,在飞过时可听到翅膀振颤的声音。鸣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以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注意与黑尾蜡嘴雀雄鸟区别辨识,黑尾蜡嘴雀嘴尖黑色、三级飞羽翼尖白色。
中文学名:黑头蜡嘴雀
拉丁学名:Eophona personata
英文俗名:Japanese Grosbeak
命名作者:Temminck & Schlegel, 184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蜡嘴雀属(Eophona)
繁殖区:古北界 : 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9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体大(20厘米)而圆墩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雄雌同色。初级飞羽近端处具白色的小块斑,但三级飞羽、初级覆羽及初级飞羽的羽端无白色。飞行时这些差异均甚明显。
幼鸟:褐色较重,头部黑色减少至狭窄的眼罩,也具两道皮黄色翼斑。
亚种magnirostris较指名亚种体大而色淡,嘴大,翼上白色块斑较小。
虹膜-深褐;嘴-黄色;脚-粉褐。
叫声:飞行时发出生硬的tak-tak声。鸣声为4~5音节的似笛哨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黑头蜡嘴雀与黑尾蜡嘴雀的区别:黑头蜡嘴雀似雄性黑尾蜡嘴雀但嘴更大且全黄(而黑尾蜡嘴雀嘴端黑色),臀近灰,三级飞羽的褐色及白色图纹有异,头部黑色面积更小。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北朝鲜及日本;越冬至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南方,极少至台湾。magnirostris 繁殖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及小兴安岭),经华东至南方越冬。
生活习性

在春秋季节结群飞行,在各种地形环境都可见到。由于飞行速度快,在飞过时可听到翅膀振颤的声音。鸣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
以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