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秋沙鸭(学名:Mergus merganser,英文名:Common 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又称川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是中国秋沙鸭中个体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54-68cm,体重最大可达2kg。由于主要食鱼,所以对渔业有一定危害。繁殖于北美洲北部和欧亚大陆,南下到美国南部和中国中部过冬。冬季和迁徙期间在中国东部和长江流域是常见的,而且种群数量较大,遍布于各种湖泊、山区溪流和低地。但近来不常见,而且种群数量很少。
中文学名:普通秋沙鸭
拉丁学名:Mergus merganser
英文俗名:Common Mergans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秋沙鸭属(Mergus)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普通秋沙鸭:形态特征图体型略大(68厘米)的食鱼的鸭。细长的嘴具钩。
雄鸟繁殖期头及背部绿黑,与光洁的乳白色胸部及下体成对比。飞行时翼白而外侧三极飞羽黑色。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深灰,下体浅灰,头棕褐色而颏白。体羽具蓬松的副羽,较中华秋沙鸭的为短但比体型较小的红胸秋沙鸭为厚。飞行时次级飞羽及覆羽全白,并无红胸秋沙鸭那种黑斑。
幼鸟:似雌鸟,喉白色一直延伸至胸。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相当安静。雄鸟求偶时发出假嗓的uig-a叫声,雌鸟有几种粗哑叫声。
地理分布
普通秋沙鸭:世界分布图国内分布:在中国主要繁殖在东北西北部、北部和中部,新疆西部、中部和天山北部,青海东北部、南部以及西藏南部。越冬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往西至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喜马拉雅山麓、贵州,往南至广东、广西和福建,偶尔到台湾。
国外分布:繁殖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北美北部和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越冬在繁殖地以南,几乎遍及整个北半球。
生活习性
普通秋沙鸭雄鸟习性:常成小群,迁徙期间和冬季,也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活动。游泳时颈伸得很直,有时也将头浸入水中频频潜水。休息时多游荡在岸边或栖息于水边沙滩上。飞行快而直,两翅扇动较快,常发出清晰的振动翅膀声。起飞时显得很笨拙,需要两翅在水面急速拍打和在水面助跑一阵才能飞起。潜水亦很好,每次能在水中潜泳25-35秒。也能在地上行走,不甚怕人,时常出现在城市公园、湖泊中,但甚警觉,人难于靠近。
迁徙 普通秋沙鸭雄鸟春季于3月初至3月中下旬开始从越冬地迁飞;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最北边的越冬地,11月中下旬到达南方越冬地。呈小群迁飞,一般沿河流迁徙。飞行高度通常不高,多紧靠水面飞行。
食性 普通秋沙鸭:雌鸟越冬期间常见成对或4-5只,顶多10余只结小群在湖泊、水库、池塘或沼泽地中活动和觅食。善于潜水,在水中追捕鱼类等食物。食性以鱼、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亦采食少量的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呈小群到达繁殖地。对的形成多在冬季和春季迁徙的路上,亦有在到达繁殖地后才形成对。到达后不久,群即逐渐分散,成对进到富有鱼和水生动物的林中溪流觅找巢位。
营巢 普通秋沙鸭雄鸟通常营巢于紧靠水边的老龄树上天然树洞中,也在岸边岩石缝隙、地穴、灌丛与草丛中营巢。每窝产卵8-13枚,卵白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54-75mm×37-51mm,重75-98g。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不久即离开雌鸟,与别的雄鸟一起到僻静处换羽,孵化期32-35天。
育雏 普通秋沙鸭雌鸟,驮着一群幼鸟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全身即长满了绒羽,出壳后的第二至第三天即从巢洞中出来进到水中,即能游泳和潜水。
保护现状
普通秋沙鸭雄鸟普通秋沙鸭是中国秋沙鸭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冬季和迁徙期间在中国东部和长江流域是常见的,而且种群数量较大,遍布于各种湖泊、山区溪流和低地。但近来不常见,而且种群数量很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和1992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中国见到3466只,1992年见到7256只。在全球的种群数量,北美的越冬种群数量约165000只,欧洲西北部约75000只,俄罗斯西部黑海和里海地区约26000只。在亚洲,西亚79只,南亚317只,东亚10305只。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