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鸻(学名:Pluvialis squatarola,英文名:Grey Plover)是鸻科金鸻属的鸟类。
灰斑鸻(学名:Pluvialis squatarola)为鸻形目鸻科金鸻属的鸟类。繁殖期雄鸟下体黑色似金斑鸻。飞行时翼纹和腰部偏白,黑色的腋羽于白色的下翼基部成黑色块斑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四川、湖南、江苏和东南沿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灰斑鸻
拉丁学名:Pluvialis squatarola
英文俗名:Grey Plov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金鸻属(Pluvialis)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n
非繁殖区:全世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8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灰斑鸻:形态特征图中等体型(28厘米)的健壮涉禽。嘴短厚,体型较金斑鸻大,头及嘴较大,上体褐灰,下体近白,飞行时翼纹和腰部偏白,黑色的腋羽于白色的下翼基部成黑色块斑。
繁殖期雄鸟下体黑色似金斑鸻,但上体多银灰色,尾下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灰色。
叫声:哀伤的三音节哨音chee-woo-ee,不甚清晰,音调各有升降。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灰斑鸻繁殖羽和金斑鸻(金鸻)繁殖羽的区别:灰斑鸻尾下白色,而金斑鸻尾下黑色;灰斑鸻上体银灰色,而金斑鸻上体金黄色。
灰斑鸻:繁殖羽 金斑鸻:繁殖羽生活习性
灰斑鸻灰斑鸻在冬季和迁徙期主要栖息于沿海海滨、沙洲、河口、江河与湖泊沿岸;特别喜欢海滨潮涧地带。也出现于沼泽、水塘、草地、水稻田和农田地带。夏季主要栖息于北极冻原带和北极海岸附近。常成小群活动,迁徙和越冬期间也常集成大群。性胆小而机警,见人很远即飞,不易接近,飞行有力而快。
主要以水生昆虫、虾、螺、蟹、蠕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灰斑鸻繁殖期6—8月。营巢于北极苔原上。巢多置于地上凹坑内,内垫有苔藓和草茎。每窝产卵3—4枚。卵的颜色。为橄榄灰色、黄色或绿色。被有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45.7—55.2×34—38毫米。平均51.66×35.92毫米。
地理分布
灰斑鸻:地理分布图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北部;越冬于热带及亚热带沿海地带。
分布状况:迁徙途经中国东北、华东及华中。常见冬候鸟于华南、海南岛、台湾和长江下游的沿海及河口地带。
经济价值
灰斑鸻主要以各种水草及其分杂草种子为食。播种时迁来。秋收后迁走,可为害庄稼,但由于数量不大,危害不甚显著。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