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攀雀(学名:Remiz coronatus,英文名:White-crowned Penduline Tit)是攀雀科攀雀属的鸟类。
白冠攀雀(学名:Remiz coronatus)是山雀科攀雀属的小型鸟类。分布于中亚至中国西北及俄罗斯东南部。一般栖息于近水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捕获猎物的方式和一般的山雀相同。冬季结群,通常比其他攀雀更喜栖于树上。
中文学名:白冠攀雀
拉丁学名:Remiz coronatus
英文俗名:White-crowned Penduline Tit
命名作者:Severtsov, 187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攀雀科(Remizidae)
中文属名:攀雀属(Remiz)
繁殖区:古北界 : sc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4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白冠攀雀
拉丁学名:Remizcorona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攀雀科
属:攀雀属
亚种:2种
命名时间:Severtzov,1872
英文名称:White-crownedPenduline-tit
英文名称:White-crownedPendulineTit
外形特征
雄鸟:体型纤小(11厘米)的浅色攀雀,额及脸罩黑色,有时延伸至顶后,但与栗色上背之间有白色领环。雌鸟:色暗,顶冠及领环灰色。幼鸟:体羽较单一的黄褐色,具略深色的脸罩。与中华攀雀的区别在下体色较浅,宽黑色的前额且成鸟具偏白色领环。亚种stoliczkae较指名亚种略淡。虹膜-红褐;嘴-深褐至灰色;脚-深灰。
叫声
细声的pseee;从调swee-swee;哀怨的tsi声,飞行时发出ti-ti-ti-ti-ti的叫声。
地理分布
中亚至中国西北及俄罗斯东南部。
分布状况:亚种stoliczkae罕见于新疆及宁夏高可至海拔2400米的河边森林及柳树灌丛。指名亚种coronatus见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伊犁河谷。
生活习性
冬季结群。通常比其他攀雀更喜栖于树上。
注:过去有时作为攀雀(EurasianPendulineTit)R.pendulinus的一亚种。
生长繁殖
产卵季节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雄性攀雀异常的兴奋,高唱着“爱情进行曲”往返,每一次衔着一嘴的毛来到巢枝,围绕着枝子转圈,将嘴中含着的羊毛裹缠在枝子上。攀雀是攀禽,自有高超的攀缘技巧,它将这项表演性的技巧的实用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在自己的筑巢时应用得娴熟快捷,像杂技或者体操表演,眨眼功夫它就在枝子上转了好几圈子将衔来的羊毛紧紧地缠裹在树枝上,而后在缠绕的粗粗的两根树杈间依稀拉起丝丝缕缕的纤维,然后继续在树枝上“翻单杠”缠绕,两根树枝间丝丝缕缕的纤维慢慢扩展为一条“钢索”。巢织成后就像一个小箩筐。通常每巢产4枚蓝色或暗绿色的卵。孵化期不详。雏鸟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喂养,雌鸟单独维护并保持巢的整洁。
亚种分化
(2种)1.白冠攀雀指名亚种(学名:Remizcoronatuscoronatus):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姆河河谷,吉尔吉斯斯坦,中国西北(伊犁谷地,新疆西北),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非繁殖期至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E东到哈里亚纳邦)。
2.白冠攀雀阿勒泰亚种(学名:Remizcoronatusstoliczkae):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至赤塔),蒙古和中国西北(新疆,不包括伊犁河谷,乌鲁木齐和宁夏)。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