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鹦鹉的物种介绍、简介

生物科学2023-02-08 13:00:58百科知识库

卡卡鹦鹉的物种介绍、简介

卡卡鹦鹉【又名】 卡卡啄羊鹦鹉、白顶啄羊鹦鹉。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这种鹦鹉鸟体为棕绿色;前额、头顶、颈部为灰白色;有时候有些羽毛尖端带有深绿;颈部和腹部为红棕色,颈部後方偏深红色,边缘带有黄色和深棕色;主要以种子、植物嫩芽、花朵、树木幼苗、花蜜、浆果、含有高蛋白质的昆虫、树皮等为食。

物种介绍

卡卡鹦鹉点击查看大图 【物种名称】 卡卡鹦鹉

【又 名】卡卡啄羊鹦鹉、白顶啄羊鹦鹉

【拉丁学名】 Nestor meridionalis

【英文名称】 Kaka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鸟种简介

【整体概述】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42到46公分不等(16.5吋到18吋)

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Northern Nestor(Nestor m. septentrionalis)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棕绿色;前额、头顶、颈部为灰白色;有时候有些羽毛尖端带有深绿;颈部和腹部为红棕色,颈部後方偏深红色,边缘带有黄色和深棕色;胸部橄榄棕色;耳羽橘红色;臀部、尾巴上方和内侧覆羽为红色,定带有深棕色的滚边;翅膀内侧覆羽和飞行羽内侧为深红色;尾巴棕色,尖端浅色;鸟喙灰棕色;虹膜深棕色。母鸟的鸟喙比较短且没有像公鸟那样弯曲。幼鸟下喙带有黄褐色的斑纹。

简介:卡卡鹦鹉(Kaka)是啄羊鹦鹉(Kea)的表亲,也是Nestor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他们的外表和啄羊鹦鹉非常相似,有著弯曲的鸟喙和暗淡的羽色,由於外型并不讨喜,因此在宠物市场和繁殖界鲜少见到他们的踪迹。由於他们体型硕大,动作并不灵活,加上对人类戒心不强,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毛利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毛利人会利用诱饵鸟以及树叉等工具来诱捕卡卡鹦鹉,人类的大量捕捉加上栖息林地大幅缩减,使的卡卡鹦鹉的数量大幅减少,如今他们仅栖息於新西兰的第三大岛史都华岛(Stewart)和几个大岛上。史都华岛附近不远的石蓴岛(Ulva Island)上的保护区是他们最後的庇护天堂,岛上没有任何外来物种和掠食者等天敌,害羞的卡卡鹦鹉也得以在此重新建立他们的族群。

卡卡鹦鹉生性相当活泼好动,个性相当温驯友善,在某些岛上的卡卡鹦鹉甚至乐意接受观光客用手餵食。他们的叫声粗哑刺耳,相当吵杂奇特,往往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轻易辨认出来。每天清晨和傍晚是他们会活跃的时有时甚至连多云的天候下他们也相当好动;卡卡鹦鹉是体质相当强健的鸟种,通常可以忍受中欧和北欧寒冷的天候;人工豢养的卡卡鹦鹉数量相当稀少,由於他们平时喜欢在地面活动,因此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卫生;此外,他们相当喜欢啃咬,所以必须定时提供新鲜的树枝和木头予其磨嘴。

卡卡鹦鹉的亚种北部卡卡鹦鹉(Northern Nestor)主要栖息於新西兰北部的岛上和一些附近的岛屿上。他们的外型和卡卡鹦鹉(Kaka)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他们体色较深,颈部的红羽面积较小且颜色较深;头顶为灰色;背部和翅膀为深橄榄棕色,并带有深色的滚边。胸部为深棕色。体型略小,为42公分。

栖息环境和习性:卡卡鹦鹉主要栖息於森林地区、连接原生高地冠木丛林区;有时候也会前往公园、通常会避开人类居住的地区。在繁殖季他们大多成对或是以10只左右的小群体聚集於树梢;在清晨和晚间特别活跃,到了中午时分则非常安静,大多休息避暑,到了晚上则又会活跃起来,有时候可以常听见他们的叫声。他们非常善於飞行,有时候会整群飞行於海上到邻近岛与觅食,然後傍晚才归巢;他们有著季节性迁移的习性,会在不同的岛屿之间来回,叫声相当吵杂刺耳,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听见。

食物:卡卡鹦鹉主要以种子、植物嫩芽、花朵、树木幼苗、花蜜、浆果、含有高蛋白质的昆虫、树皮等为食。

【地理分布】 栖息地:新西兰南部的岛上、沿海的数个大岛上也都有他们的踪迹。

【繁殖】

们在野外的繁殖季为9月到隔年3月;会在枯死的树洞中筑巢;人工豢养的卡卡鹦鹉数量比较稀少,难度较啄羊鹦鹉高,仅在新西兰当地有少数成功的例子;一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为279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10周。

【保护级别】华盛顿公约I类保护动物。

本文标签: 鸟类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