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文森亚马孙鹦哥(Amazona guildingii),又名圣文森亚马逊鹦鹉或圣芬生鹦鹉,是一种大型及色彩鲜艳的鹦鹉。
外形特征
圣文森亚马孙鹦哥圣文森亚马逊鹦鹉体长约41厘米,体重660-700克。在亚马逊鹦鹉中属于体型比较大的。虽然尚未分出其他亚种,但是它们的羽色变化非常多,基本上可以分为绿色型,橘色型和棕色型三大类。前额、头顶和眼睛部份为白色带有些浅浅的黄色,连接颈部后面的橘黄色,脸颊、喉咙、耳羽以及覆羽附近为蓝紫色,脖子部分的羽毛分布从绿色到橄榄绿,边缘带有点黑色;胸部和下腹部为青铜棕色,每片羽毛均有细窄的白边;尾巴下面的覆羽为黄绿色;肩膀下面、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羽毛色调为青铜棕色到橄榄绿色,尾巴上方的羽毛尖端为绿色;翅膀的主要飞行羽的色调前半部从绿色到青铜棕色,之后连接橘黄棕色,最后为蓝紫色;内侧的飞行羽为绿色带有蓝紫色的羽尖。尾巴为蓝紫色以及橘色的底,然后分布着从黄色到桔色的色调;鸟喙为腊白色,虹膜为橘红色,足灰色。幼体毛色较浅,虹膜为灰色。
生活习性
圣文森亚马孙鹦哥圣文森亚马孙鹦哥喜欢栖息于岛上潮湿的森林中、以及300米到700米之间的山谷中。也喜欢在一些不甚浓密但是仍有树木掩蔽的森林中活动。通常都是单独或是成对行动,偶尔会聚集30只左右的群体,喜欢栖息于高大的树木顶端,虽然它们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但是因为它们吵杂的叫声还是很容易被发现。在不被狩猎的区域可以在有限的程度内接近观察,通常只会在进食吵闹的时候飞起。在清晨和下午会大声鸣叫,如果有危险的情况或是听见同?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嫔崧砩先宸善鸩⒎⒊龃蠼惺揪S惺焙蚧嵩诜尚械氖焙蚣馍泻埃窍嗟背吃拥酿叙摹?圣文森亚马孙鹦哥主要食物为种子、浆果、坚果、棕榈树的果实、花朵、植物嫩芽等。
地理分布
分布于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生长繁殖
圣文森亚马孙鹦哥卵生。在野外繁殖期为3月到7月,人工饲养的圣文森亚马逊鹦鹉的繁殖期大约在春天开始。每年可以产1~2窝卵,野外的圣文森鹦鹉每窝会产下1到2枚卵,人工繁殖的则会产下2到3枚卵。卵一般产在大树的树洞中,人工饲养则产于铺上木屑的巢箱中。圣文森鹦鹉是繁殖难度非常高的鸟种,生育率也偏低,1枚或是1枚以上卵未授精是很常见的情形。通常只有雌鸟会参与孵蛋育雏,孵化期间为26天。人工孵育保持摄氏37.4度,且维持360度旋转。直到即将孵化前,雏鸟在卵中已经啄穿气室的薄膜但尚未孵化,再将温度降至36.6度,同时停止旋转。雏鸟一般都会在之后的48小时内孵化出来。孵化后雏鸟仍然停留在孵蛋器中12小时,然后移往保温箱,保持36度的温度,5天后每3天降低1度。依雏鸟的适应情况调整温度,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如果雏鸟成长发育正常,两周后就可以移入较大的巢箱中饲养。雏鸟出生18小时后才开始先喂食温水,几小时后再喂食稀释90%的鹦鹉奶粉,第7天后就增加浓度到稀释75%直到断奶为止。前后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雏鸟才能够独立活动,幼鸟羽毛长成约需9到10周。
保护现状
现状 圣文森亚马孙鹦哥圣文森亚马孙鹦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鹦鹉之一,唯一的栖息地圣文森岛仅290平方公里大。由于宠物贸易驱动的猎捕和栖息地缩减或被破坏,种群数量从1950年代起严重下滑,1970年的数量估计约有数百只至1000只,1982年时发现数量只剩421只左右,1984年主要栖息地仅存16平方公里,1988年约有440~500只,1994年可能增至800只,而且由于栖息地过小,还面临自然灾害如暴风、火山爆发的威胁。1902年,岛上大部分主要的栖息地就因火山爆发而毁灭。保护圣文森植物园的尼古拉斯野生鸟类中心(Nicholas Wildlife Aviary Complex)承担了重要的人工繁育工作,并有圣文森亚马孙鹦哥的保护项目。
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一(CITES )附录一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