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来说,记忆力、视力下降,行动缓慢,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吃错药的事常有发生。一旦发生用药差错,不仅起不到治病保健的作用,还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所以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怎样防止老年人用药差错,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不要自行随意用药有些老年人身体不适时,不去找医生看病,而是自己想法弄些药来吃。这对症状明显的常见病、多发病尚可对付,但对症状复杂的病若也这样凑合,会耽误治疗和加重病情的。如有人发烧,不知已患上肺炎,仅仅自服一些感冒药;有人上腹痛,不知是阑尾炎发作,自认为是胃病而服治胃痛药。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主要脏器功能下降,发生疾病时,症状往往被原有的其它病变所掩盖。这时切勿凭老经验服药。也有的则是把老病当新病。如有些老年人只要头痛脑热就自服去痛片之类的止痛药,结果忽视了自己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头晕,失去了及时治疗的机会。因此,自行用药容易延误治疗。另外,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解毒、排泄能力都下降,比青年人用药更易产生毒、副作用。有的老年人未经医生指导,自服解热镇痛药及某些抗生素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和造血功能障碍。即使是滋补药品,如不对症下药,也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老年人用药要谨慎,有病及时就医,切勿滥用。
不要弄错药品的使用方法现代药品种类多,剂型多,进口药品多,并且用法不一。老年人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容易记锗或看错药品的使用方法,甚至将外用药水当作内眼药水吃下,将滴鼻剂当作滴眼剂滴入眼内,将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片用水送服,结果出现呕吐。老年人用药要养成先看后用的习惯,先看清药品包装上的标签和药袋上的用法,如有疑问,一定要问清楚再用。视力不好的老人,服药时应得到亲人和他人的帮助。从医院取回的多种药品,可分为口服药、注射药、局部用药三大类保存,尤其对名称、外观相似,作用不同的药品更要注意,以免发生混淆。
掌握用药次数和时间为了使药物服用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还要记住服药的次数和时间。因为药物必须在人体血液和某组织器官达到一定浓度和维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治疗作用,所以用药要有时间性,不能马虎。就大多数口服药物来说,一般是一日三次。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次数略有增加,如某些抗生素为一日四次,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为一日二次。这是根据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决定的。就眼药时间来说,一般在饭后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解热镇痛药更应在饭后服用。安眠药和缓泻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胆道抗感染药宜在饭前三十分钟到六十分钟服用。一般药物在自觉症状消退后可以停药,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治疗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停用。
正确掌握药用量药的用量就是剂量,是指能产生治疗作用的量。少于这个量达不到治疗作用,超过这个量到一定程度就会中毒。剂量因人的年龄、体重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剂量是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三。有些老年人喜欢用中成药,认为要比西药安全,往往长期超量服用,产生了毒副作用。如补心丹、活络丹因含有朱砂引起汞中毒,六神丸因含有蟾酥可致腹痛腹泻。
老年人肝脏代谢能力和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在用药量上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毒副作用。
由此可见,老年人一旦有病,要及时就医,用什么药、怎样用,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就医时除了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病情、病史外,还应说明自己的用药史,以求得合理的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