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中文整理了张士贵、李大亮等8位公元586年出生的名人及相关资料。
1、将领张士贵(张忽峍,唐朝开国元勋、消灭薛举、薛仁杲,东征高丽等):586年出生于卢氏县,657年去世。
张士贵(586~657),唐代名将。本名忽峍,新旧《唐书》皆有传,祖籍盂县上文村。史载说他自幼学武,“善骑射,臂力过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和“三箭定天山”的白袍薛仁贵一样的英勇善战,隋末聚众揭竿起义,后归顺李渊,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的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先后任右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并被封为虢国公、勋国公。唐显庆初年(公元657)病故,谥号:襄,享年72岁,但是这一切真实的历史记载并未给张士贵留下好名声。无疑,张士贵是一个被许多代许多人记住了的历史人物,但是被人们记住了的他,却是另外一付模样——嫉贤妒能,迫害忠良,甚至谋反朝廷等。
2、杨浩(隋秦王):586年出生于隋朝,618年9月去世。
杨浩(?~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作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率军返回长安,为瓦岗军李密所败,终为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
3、汪华(汪公大帝太阳菩萨):586年出生于歙州歙县登源里,649年去世。
汪华,原名汪世华,字国辅,一字英发,歙州歙县登源里人,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
4、将领李大亮(李大亮,安抚樊、邓,下十余城、击破辅公祏,计擒张善安、大破吐谷浑,俘虏其名王):586年出生于陕西泾阳,644年去世。
李大亮(586年-644年),京兆泾阳人,唐朝开国功臣。原为隋将庞玉部下行军兵曹,与瓦岗军作战被俘,随即获释。李渊兵进长安,李大亮投归辅助李渊开国有功,被封为金州总管司马,旋擢迁安州刺史。贞观年间,历任交州都督、凉州都督、西北道安抚大使、剑南道巡省大使、左卫大将军、工部尚书,晋封武阳县公。贞观八年(634年),领兵击败吐谷浑。贞观十五年(641年)击败薛延陀番将,受封行军总管。李大亮从金州总管晋升到行军总管,对唐朝初年稳定政局贡献极多。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留李大亮协助房玄龄驻守长安,不久去世,年五十九,家无余资,甚是清贫,太宗恸哭不已。追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
5、潘师正(子真,发展道教):586年出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684年去世。
潘师正,字子真,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生后发现他脚板上有灵龟的纹路,实为神异之象,又发现他双手过膝,更是奇特。潘师正五岁时,其父死于攻打南朝·陈的战场上,家道由此衰落,其母鲁氏带着他回归赞皇老家,母子相依为命。此后,在信仰道教的母亲的教育下,常诵《道德经》。潘师正十三岁那年,母亲去世,为母守墓,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主要成就有在北方大力发展茅山宗,开拓茅山宗阵地,等等。
6、阿拉伯将军,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欧麦尔一世,领导阿拉伯军队灭亡波斯、领导阿拉伯军队击垮拜占庭、领导阿拉伯军队攻占埃及):586年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古莱氏部落,644年去世。
欧麦尔·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ttab,586—644年),被称为欧麦尔一世,阿拉伯哈里发(634—644年在位)。来自穆罕默德所在的古莱氏部落哈希姆族,是早期追随穆罕默德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穆罕默德最忠实的信徒。欧麦尔拥有铁一般的意志,与先知共同经历过“出走麦地那”、“壕沟之战”等重要考验,常常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他和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被称为“先知的两大辅弼”。
7、李瑗:586年出生于陇西成纪,626年去世。
李瑗(586年—626年),字德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将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柱国、备身将军李哲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瑗初封黄台郡公。唐朝建立后,历任刑部侍郎、信州总管、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进封庐江郡王。武德四年(621年),李瑗与河间王李孝恭等合兵攻打萧铣,但未立功勋。武德九年(626年),李瑗任幽州都督。朝廷担心李瑗怯懦无能,没有将帅之才,而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佐他。王君廓曾为强盗,骁勇强悍,阴险狡诈,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赖他,和他结成亲家。李瑗早年与隐太子李建成交好,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被杀后,李世民继立为太子,朝廷下诏命李瑗入京朝见,李瑗惊恐不安,遂在王君廓的劝诱下反叛朝廷,王君廓而后率部下将李瑗生擒并勒死。李瑗死时年41岁。朝廷下诏绝其属籍,将李瑗废为庶人。
8、将领丘行恭:586年出生,665年去世。
丘行恭(586年―665年),原籍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后随父丘和迁居郿城(今陕西郿县),西魏镇东将军丘寿之孙,左武侯大将军、稷州刺史丘和之子,唐朝初年将领。丘行恭有勇力,善骑射。隋末聚兵起义,保守郿城。义宁元年(617年),丘行恭归顺唐朝,授任光禄大夫。丘行恭归顺唐朝之后,便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以功升任左一府骠骑。贞观十四年(640年),随同侯君集消灭高昌国,因功受封天水郡公,升任右武侯将军。唐高宗时,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麟德二年(664年),丘行恭去世,时年八十岁,追赠荆州刺史,谥号襄,陪葬于昭陵。
本文内容是本站(百问中文)通过程序自动聚合而成,如有谬误,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