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需防玉米褐斑病

农业百科2023-02-10 17:48:54百科知识库

雨季需防玉米褐斑病

当前已经进入雨季,夏玉米上的一些常发病害如褐斑病开始显露迹象。
1、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有时在果穗外苞叶和雄花上出现黄色长圆形到圆形的很小斑点。首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出现横带状症状。最初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常呈白色透明;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变部位多发生于节的附近,常常在感染中心折断。
2、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常于喇叭口期侵害玉米的幼嫩组织。在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12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3、防治方法:施足底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亩,注意氮、磷、钾肥搭配。合理追肥,适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等措施,可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又能消灭寄主,减轻病害。栽植密度适当,不要随意加大密度,提高田间通透性,大力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旱播种可使玉米苗期得到锻炼,根多根深苗壮。配方施肥,增施氮、磷、钾肥,使玉米发育健壮、快速,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应注意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