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养殖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现将养殖池塘中容易蔓生的几种主要害藻的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1、水绵、双星藻、转板藻(俗称青泥苔)。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扎在池底,直立水中。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易被缠绕而死。大量藻丝漂浮水中,还会影响浮游生物生长,使池水变瘦,不利于鱼类生长。水绵等发生后:
(1)、除草剂扑草净每亩150 -200克 拌土后遍洒于青苔泥上;(2)、草木灰每亩50公斤撒罩青苔泥上,两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制成溶液泼洒。
(3)、生石灰粉直接撒罩在藻体上;(4)、 0.7克 /立方米硫酸铜控制。
(5)、网具捞取。但须注意的是,在杀灭有害藻类后,大量死亡的藻类腐烂易造成池塘水质变坏,导致水体严重缺氧。因此灭藻期间应注意水质变化,以便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等措施。
2、水网藻。多发生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中,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于网带,鱼苗误入网中常会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防除方法:
(1)、是在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水深 1米 的水体用量为7.5公斤。
(2)、发生该藻时,可用硫酸铜溶液泼洒池塘水面,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为1.5毫克/升。
(3)、也可用除草剂扑草净每亩150 -200克 拌土后遍洒于水网藻上。
3、多甲藻、裸甲藻(俗称铁锈水、红水)。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池塘中,它们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如当水温和pH值突然改变时,就会大量死亡,产生甲藻毒素,使鱼中毒死亡,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防除方法:
(1)、在温度变化大的季节,应注意经常换水,注意调节水质;(2)、红水发生后,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制成溶液全池泼洒,以提高池水的pH值,使这些藻类死亡,然后换进新水。
(3)、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池水药物浓度0.7毫克/升,2天后再换进1/3的新水。
4三毛金藻:广盐性,厌光,适宜pH值8―9,适温20―30摄氏度。藻体呈金黄色,体形多样。具三极鞭毛,水体呈棕褐色,活藻毒素被水中钙镁等阳离子激活后,对鱼鳃产生毒性,使之麻痹,呈缺氧状中毒。防治方法:
(1)、水中总氨含量超过0.25mg/l时,三毛金藻就不能成为优势种,因此定期(少量多次)向池中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2)、发病鱼池早期,全池遍洒0.3%粘土泥浆吸附毒素。
(3)、全池遍洒含氨20%左右的铵盐类药物(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 20克 /立方米,或尿素 12克 /立方米,使水中离子氨达0.06-0.10mg/l,可使三毛金藻膨胀解体直至全部死亡,铵盐类药物杀灭效果比尿素快,故效果更好。也可用盐酸或醋酸调整pH值。
5、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俗称铜锈水)。这两种微囊藻是蓝藻门中常见的藻类,少量时对鱼没有危害,但大量繁殖时则会造成危害。夏秋季节鱼塘水温高,投饵量大,物质代谢活跃,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高,是微囊藻易大量繁殖并形成危害的季节。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时,使鱼塘水呈蓝绿色俗称“铜绿水”,严重时在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蓝绿色“水华”,在浮游植物中占优势,抑制了其他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物、植物的生长繁殖;微囊藻外包被一层胶质鞘膜,基本不能被鱼类消化吸收;当大量藻体沉淀死亡时,微囊藻一方面会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当这些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时,会导致鱼类中毒死亡,另一方面分解耗氧而导致池水中缺氧。
防除方法:
(1)、对于以前爆发过微囊藻的鱼塘,放养鱼种前应进行严格消毒,建议排水后用“扑草净”杀灭(施药后搅动底泥效果更好),3天后再用生石灰清塘,进水后尽快施肥,培养有益藻类,使有益藻类占优势,抢占生态位,抑制微囊藻的繁殖;(2)、当精养鱼塘爆发微囊藻时不能单一用药,应当综合处理:在保证养殖鱼类不会缺氧的前提下选择晴天上午大量排水,再用硫酸铜 0.7克 /立方米遍洒在藻体上,杀灭微囊藻,2-3小时后加注新水,在天黑前恢复到原来水位。停施有机肥,改用无机肥,以减少有机物含量并为新引进的藻种提供养分。若经处理后仍有较多微囊藻,可在下风微囊藻聚集处用较高浓度漂白粉溶液直接泼洒在微囊藻水华上,泼洒漂白粉后可见微囊藻水华很快变黄并死亡,可连续用药几次至下风处不见微囊藻水华为止。泼洒漂白粉溶液既可杀灭微囊藻,又可降低水体有机物含量。